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鄉村振興 > 閱讀信息
鄉村振興: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實現真正鄉村振興
點擊:  作者:鄉村振興課題組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12-15 07:51:33

 

      【摘要】目前,關于中國鄉村振興戰略還存在著嚴重的范式對立。昆侖策研究院“鄉村振興課題組”基于當前中國農村、農業發展存在的歷史問題,特別是針對當今鄉村經濟“一盤散沙”現狀通過長期研究所提出的“一村一企”(一村一集體企業)的解決方案通過“統分結合”發展鄉村經濟才是中國鄉村振興的優方案。

     

      【關鍵詞】鄉村振興,集體經濟,一村一企,統分結合

 

      鄉村振興是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和國務院在新時代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擴大內循環,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落腳點和著力點。鄉村振興是鄉村經濟、鄉村文化、鄉村文明、鄉村生態的全面振興。鄉村振興包括農業現代化,但絕不只是現代化問題,也不只是農業問題,而是還包括共享發展、農村工業化產業鏈、農村基層政權組織、農村社會發展、農村傳統文化等問題,共享基礎上的農業現代化才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鄉村振興之路千萬條,唯有發揮土地集體所有制優勢,發展集體經濟,實現集體財富增值,鞏固農民福利保障,增強農村農民抗風險能力之路才是占優之路。

 

一、發展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農業現代是鄉村振興必由之路,土地集中是農業現代化必由之路,我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與土地集中本身就是一對孿生兄弟,這是我們實現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的得天獨厚優勢。

農業現代化已經迫在眉睫,有三個原因: 

一是農業勞動力后繼乏人。絕大部分農民是50、60歲人,年輕人根本不愿意務農,也缺乏農業的基本知識,因為在市場經濟和開放條件下,農業已經成為中國收入最低的行業,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已經越來越難以得到保障;

二是農業耕地不斷被工業的發展所擠占,同時出現現有耕地拋荒現象。在有效農業耕地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高效的農業,中國糧食供應安全就必然受到威脅。即使有大量的沙漠變成農田,可能也難以在短期內變成現實的農業生產力。

三是農業技術發展與安全。西方轉基因種子、除草劑的化學性質等對中國自身生產和進口的糧食、蔬菜、水果的基因安全和人民健康產生重大影響。而大量進口西方國家糧食沖擊了國內糧食生產,一旦外部條件變化,就會影響到中國糧食安全。這使得發展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和化學技術迫在眉睫。但如果缺少必要和合適的農業組織來對接,農業相關技術的發展就必然受到阻礙。 

 

(一)我國與其它國家的農業現狀對比

 

中國農業與發達國家農業相比,差距甚遠。發達國家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達國家農業科技相對發達,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力和農業生產率提高;二是發達國家土地集中程度較高;三是國家對農業實行補貼,確保農業和農民穩定投資和收益。

中國農業與發達國家農業相比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地理環境差異

美洲地區的耕地比較多,歐洲的耕地很肥沃,亞洲東部、東南亞南亞有比較好的耕地,而非洲耕地質量較差,很多地方屬干旱、半干旱地區或沙漠,澳大利亞除了沿海少量的耕地外,中部是大片的沙漠。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走馬圈地還是土地流轉都已經集中起來,土地都控制在農業資本手中。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日本、英法等)一般都是人少地多,并且平原和水資源豐富,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

中國是地形地貌復雜,人多地少。中國內陸平原、丘陵、山地、沙漠等幅員遼闊的多地形國家,氣候差異巨大,尤其是人口眾多。正是這個原因,我們國家物產豐富多樣,一方物產養一方人,同時耕地面積人均極少。

2、農業技術差異

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農業起步相對較早,較早實現土地私有化集中,農業資本投入相對穩定。農業科技投入相對較早和穩定,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主要代表是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

中國農業發展由于歷史原因,相對比較落后,改革開放后基本上一直停留在小農經濟狀態(國營農場除外),集體經濟基本解體,家庭農業又無法進行農業科技和產業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業科學技術投資相對薄弱。

3、農業產業資本差異。

新中國成立,農業產業資本本來有了良好的發展。改革開放前的許多縣都設立了農業機械站、農業機械廠、化肥廠、種子站,農業大學也建立起來了,水利設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改革開放后,雖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度激發了農民的積極性,但由于資金有限,單戶農民無法繼續向機械化、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原本建立起來的農業機械廠倒閉,種子站不再負責種子改良,而僅僅限于種子銷售,水利設施也逐漸年久失修。

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基本不存在農業資金投入問題,因為在西方很早就實現了農業企業化工業化規模化,與資本市場形成了良性互動。

4、農業就業待遇差異。

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后,鄉村受到農業生產力水平局限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的小規模經濟限制,農民沒有穩定收入,家庭抗風險能力低,更是缺乏社會保障,勞動效率低下,流下的是血和汗水,單靠農業收入甚至無法維持簡單的人口再生產。農民逐步成為這個社會的最底層人民。而且人口規模占總人口的比例仍然有一半。

在西方發達國家,農民占人口比例已經很小。而且農民已成為產業工人,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無論是農業企業主還是農業產業工人收入已經非常豐厚,還普遍具有社會保障,國家對農業產業和農民還有豐厚的補貼。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生產力關鍵是農業工業化產業化

 

鄉村振興不是簡單地確保農業產量。僅靠農業產量,在現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能實現農業振興。鄉村振興具有豐富的內涵,遠遠超越了農業振興內涵。鄉村振興包含了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豐富內容,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應對國際戰略危機的需要,更是實現社會主義制度下共同富裕的需要。

走進新時代,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鄉村必定走向城鎮化,農業工業會融入到鄉村產業中去。鄉村產業是鄉村經濟基礎,鄉村經濟基礎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產業不再是農民種地,而是農業產業鏈的工業化全面崛起。

農業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而不僅僅是農民種地那么簡單,原始農業僅僅為工業和消費市場提供了最簡單的原材料。如果農民始終處于農業最低端,農業現代化也就永遠是望塵莫及。其實農業產業系統極其龐雜,比如:土地平整、基礎設施、土地改良、多種經營、農業機械、種苗培育、播種栽插、收割清洗、深度加工、冷凍保鮮、儲藏運輸、市場營銷、電商平臺、技術培訓等。

所以,鄉村振興本質上是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的農業工業,而不僅僅是農民種地問題,傳統農業農民難于為繼。只有積極推動鄉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工業化、農民工人化,中國才有可能實現鄉村振興,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 

 

(三 )鄉村振興戰略的生產關系關鍵是集體經營

 

要實現農業現代化有一個必要條件:土地集中。只有土地集中起來,才能奠定農業現代化基礎。

中國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還要經歷多個發展階段:從原始農業(小農經濟)到機械農業,再到自動農業,再到智能農業的發展。要是實現農業升級的必要條件是什么呢?土地集中!從中央到地方已經認識到土地集中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個重要辦法:企業土地流轉。

在土地集中方面我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區別在于:中國的農村土地本身就是集體所有制,西方農業土地是私有制。所有制不同是社會基本制度決定的,也是社會基本制度的目的決定的。社會主義就是實現共同富裕,資本主義就是實現資本利益最大化。

在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下,土地私有制是隨著資本主義制度誕生而決定的,是資本主義像美國侵略美洲一樣,搶占印第安人土地和英國人的工業革命爆發的圈地運動一樣,資本財團搶占了農民和地主土地。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就完成了資本財團對土地的集中和占有。

中國鄉村現狀是鄉村土地歸集體所有,但在“聯產承包責任制”下,土地使用權和經營權都私有化了,集體所有權已經名存實亡。我國當前為了再次推動土地集中,是以企業為主體推動資本下鄉的土地流轉,最終是土地使用權和經營集中在企業資本財團手中。

由于資本追求利潤的固有屬性與農民利益的矛盾,決定了在資本驅動下的土地流轉必然被動和失敗。原因如下:

1、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民土地太少,受到土地數量、資金、技術、市場制約,無法實現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經營管理,抗風險能力低下,無法實現真正富裕。

2、農民靠土地流轉僅僅能拿到微薄的土地流轉金,這樣不可能實現富裕;私營企業可以通過經營獲得豐厚利潤,賺得盆滿缽滿。反之,農民不會甘心貧窮,會經常性毀約,私營企業土地流轉最終失敗。

3、由于當前土地流轉主體是私營企業,所以,農民得到的僅僅是流轉金和能活著的血汗錢,國家大量補貼資金不可能到達農民手中,反而成為私營企業的利潤。對農民來說與過去沒有兩樣,既不能提高農民收入,也沒有提高農民保障,農民積極性更無法提高。

4、由私營企業推動的土地流轉組建的合作社和農業企業資金實力有限,或是受到發展預期的限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甚至遭到嚴重破壞而無人問津,土地資源發揮不了應有的經濟效益。

5、有些私營資本下鄉流轉土地,只顧眼前利益,而造成嚴重的土壤破壞,等到土地回到農民手中的時候已經完全喪失了土地應有價值。

6、特色小鎮建設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仍然擺脫不了受資本利益驅動的命運,缺乏造血功能的特色小鎮是無法延續和發展的。(大量典型案例在此暫不一一列舉)。

所以,要真正振興鄉村必須再次實行村集體統分結合,發展集體經濟,實現村集體財富增值,實現共同富裕。就是土地由村集體統一集中,然后分別針對性合作開發經營。

 

(四)新型集體經濟與建國前三十年集體經濟有何不同

 

今天的年輕人(尤其是80后年輕人)基本都沒經歷過新中國成立以后,前三十年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占絕對主導地位。今天發展集體經濟也不可能復制新中國成立后發展集體經濟模式(在此不再陳述計劃經濟下的集體經濟),是要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模式。到底有什么共同點?新在什么地方呢?

 

建設新型集體經濟相同點:

1、堅持資產資源村集體所有原則;

2、堅持實現集體財富增值;

3、堅持公共設施集體統一規劃建設管理;

4、堅持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方式和多勞多得原則;

5、堅持村民平等享受集體公益福利。

 

新型集體經濟不同點:

1、市場環境不同: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

2、主體不同:政社合一與企業主體獨立;

3、權限不同:資產所有權經營權合一原則與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對獨立,統分結合原則;

4、人員勞動管理不同:村民勞動統一安排管理與村民自主聯合勞動和企業化管理;

5、勞動成果分配不同:村集體統一按勞分配與按需分配、按勞分配、自主經營多收多得相結合。

 

(五)新型集體經濟如何建立?

 

1、村集體經濟如何組織?

集體資產資源實行統分結合管理經營,實現村集體資產資源財富增值。統是指以村為單位,將集體資產資源統領起來。分是指按照集體不同資產資源分門別類進行整合,再根據市場需要進行自主開發經營,或股份制合作經營,或招商引資經營。

2、第二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完成,土地如何集體再集中?

集體資產再次集中,實行自愿原則。已經承包的資產愿意繼續承包的可以繼續按照原合同承包,不享受集體分紅和集體福利。愿意將集體資產資源歸還集體統一經營的享受集體分紅和集體福利,還可以采取自愿原則參加應聘集體企業工作。

3、村民承包集體資產資源拋荒和閑置怎么辦?

國家政府和村集體可以制定相關政策,村民承包經營的資產資源如果拋荒和閑置,村集體可以限期收回,原承包合同作廢。因為中國土地資源已經非常緊缺,不容浪費和閑置。

 4、村集體因為特殊情況需要變更租賃合同怎么辦?

依法保護甲乙雙方合法權益,造成對方經濟損失的應該依法賠償,不得倚仗權勢欺壓弱勢群體利益。

5、村集體財富如何使用分配?

村集體資產資源進行統分結合經營管理以后,必然實現村集體財富增值。這個財富增值主要用途有以下幾個方面:(1)村集體經濟的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2)年終企業職工獎勵;(3)村集體成員分紅;(4)村集體公共設施建設;(5)村集體成員社會福利,比如:養老、社保、教育、醫療、救助等。

6、村集體資金短缺怎么辦?

答:(1)村集體資產信用貸款和抵押貸款;(2)聯合成立鄉村信用合作社;(3)項目招商引資和項目合作;(4)面向社會融資等;(5)國家資金扶持。

7、村辦企業管理干部和職工怎么來?

企業管理干部可以由村和鄉鎮推薦和自愿報名參加全國、省、縣集體經濟干部學習培訓,村集體企業可以在學員中優選選拔聘用優秀學員。

企業職工聘用可以優先考慮本村大學生、本村村民就業,然后考慮面向社會聘用專業人才和職工。

8、特色小鎮和專業合作社出路在哪里?

以私營企業為主體的企業和資金下鄉開辦的合作社和特色小鎮都避免不了鄉村經濟發展創造的紅利被席卷回城的命運。最終合作社和特色小鎮能不能存活下去,真的很難說定。

如果由基層黨支部引領,成立村集體實體經濟主體,實行統分結合經營,那么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村集體發展成果留在農村,國家扶持和補貼資金都能真正留在農村。(1)為鄉村產業再生產和再發展奠定基礎;(2)村民可以集體分享經濟發展成果;(3)為鞏固鄉村基層政權奠定堅實基礎;(4)村民社會保障得以穩定。

 

二、以建設“一村一企”發展集體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一村一企”建設,是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的偉大號召,因地制宜,緊緊抓住鄉村資源優勢,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發展農業生產力的方案;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位一體”規劃的實施方案;是實現全面脫貧基礎上預防返貧、提升鄉村造血功能的方案;也是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可實踐的落地建設方案。

 

(一)以建設“一村一企”來發展集體經濟

 

組織起來是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有力法寶。中華民族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都離不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脫貧攻堅戰勝利完成,為確保鞏固發展脫貧攻堅勝利成果,黨中央進一步布局“鄉村振興”,仍然離不開組織起來。如何將農村農民組織起來,既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又符合共同富裕的發展需要,是擺在黨和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務。

組織起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突出區別在于市場供給主體的區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是以公有制為供給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市場經濟;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以私有制為供給主體的市場經濟。公有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保證,市場經濟是依靠價值規律作用,充分發揮企業自主性的有效手段。

組織起來是振興鄉村的必要條件。只有在黨組織的統一集中領導下,把鄉村資源和農民組織起來,才能使得廣大農民發揮才智,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市場主體,才能充分發揮鄉村資源優勢,實現鄉村經濟和文化振興。

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村實行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度調動了農民積極性,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度發展,“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弊端也很快顯現出來。

一是農村雖然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雖然大大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后,農村農業生產力水平并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二是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全面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農村年輕人帶著對城市創業和生活的期盼,紛紛棄農從工從商,告別父母妻兒背井離鄉,來到陌生而向往的都市打拼。

三是從2007年國家提出建設“專業合作社”和2016年國家提出“特色小鎮”建設以來,從點的角度來說,有些地方有明顯變化和起色。但從面的角度看,整體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來說并沒多大顯著變化和成效,尤其對實現共同富裕更沒有多大幫助。

四是隨著改革開放深度發展,城市市場經濟蓬勃發展,農村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經營組織模式因受到資金、技術、信息、交通、生產工具等因素影響,城市與農村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在“聯產承包責任制”框架下,農村農業農民靠單打獨斗,根本無法融入國內國際大市場。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提出振興鄉村的偉大號召正當其時,深入民心。

習近平總書記2006年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的時候就提出了“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位一體”的農村發展思路。“三位一體”思路,抓住了“三農”發展的關鍵。從改革的實踐看,農民生產合作、供銷合作發展較快,但信用合作仍遲遲未能破冰。為什么信用合作體系建設艱難?關鍵在于單個農民家庭信用低,抵抗風險能力差。要真正落實總書記關于農業“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只有有效發展鄉村集體企業才能真正高質量組織和實現“三位一體”方案。

 

建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將鄉村資源組織起來,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集體經濟“一村一企”試點,村民民主監督管理,企業財務實行定期公開監督制度。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在全國全面推廣。

 

(二)“一村一企”建設構想

 

“一村一企”建設就是:在村黨委的統一領導,村委會協助下,將村集體資源資產集中統一組織起來,統一規劃,創辦村級企業或企業集團,俗稱“村辦企業”。

對村辦集體企業在資金困難方面,國家可以考慮以村為單位,每個村民按照一萬元標準,實行普惠注資補助。當前初步統計為691510行政村,截止2017年統計5.7661億農業人口,國家需要大約投資5.7661萬億。該項國家投入可以根據全國行政村在冊人口人均1萬元作為農民生產資料集體資產投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農民對國家工業化建設的大力支持,現在正是國家反哺農民,實現鄉村振興的大好時機。一旦村企發展起來,村社將徹底擺脫對國家財政依賴。 

 

(三)“一村一企”組織架構

 

村是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最基層的社會組織機構,也是村民自治機構。在村黨委(黨委)領導下,村民自治委員會(村委)協助。村企業資產屬于村集體全民所有,全體村民都是股東,這樣,就能將村集體人才、技術、資金、資產、資源等有效組織集中起來;企業股東實行股東代表制度;企業領導和職工實行聘用制度;企業行政和財務管理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執行。董事會由村兩委及村民代表組成,履行考察決策功能;職工集體成立監事委員會,履行監督職能;經理由董事會考察競選(公平競賽辦法)聘用,經營專班由經理考察選拔任命;專家顧問委員會由董事會考察任命和提供參考意見。 

 

(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促進鄉村綜合發展 

 

鄉村振興不只是“農業”的振興,它是依托土地而實現的新生活新生態的創造。舊有的農村生產方式和生活,已經滿足不了新一代農民對未來的向往,出現了“空心村”這一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歷史遺留問題。

實現鄉村振興,不能只靠留守的婦女、老人和兒童,希望在青年身上。而無論因考學而“走出大山”的高學歷人才,還是出賣體力進城打工的青年,都難免對“故土”有眷戀,因為這里有他們的童年、夢想、父母、妻兒,是他們最理想的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地。

鄉村必須有工業,依托特色資源,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在此基礎上發展集體經濟,這是走向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 

 

(五)“一村一企”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政治意義重大。“一村一企”建設思路是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全國人民完成歷史性脫貧攻堅任務的基礎上,預防返貧,積極參與黨中央國務院“振興鄉村”號召的重大舉措,提高鄉村產業對市場的參與度,讓鄉村發展融入到國際國內大市場中去,確保“雙循環”的內循環生機和活力,服務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

2、解決就業壓力。解決鄉村青年就地就業創業,降低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現狀。

3、解決城市病。延緩城市擁堵,環境污染,教育壓力,就醫難問題。

4、解決“飯碗要端在中國人自己手里”。只有實現了農村經濟騰飛,才能真正實現黨中央國務院的“鄉村振興”目標。

5、發展鄉村集體企業,減輕國家財政負擔,降低鄉村對國家財政依賴。

 

三、以建設“一村一企”發展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答問

 

以建設“一村一企”發展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是以村集體資產資源為依托,成立村集體實業公司。村集體實業公司性質屬于集體企業,股東是全體村民,村民委員會代表代持股份,行使監督權力。村集體實業公司的職責就是管理、經營村集體資產資源,發展集體經濟,實現財富增值,目標是建立起以集體經濟為主體的中國農村經濟形態,保障農民權益,縮小城鄉差別,縮小全國的收入分配差距,根本扭轉中國經濟發展的城市偏向。 

 

問:為什么要“一村一企”發展集體經濟?

答:1、農業現代化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間里,我國國防、科技和工業現代化取得了可喜可賀的成績,尤其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在部分地區雖有所進步,但仍然普遍存在嚴重的生產力水平落后的問題。尤其是在中美激烈博弈的今天,確保糧食食品安全顯得更加突出。沒有集體經濟的發展就沒有農業科技現代化,既農業智能化、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以及農業農民抗風險能力。

2、鄉村振興的需要。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是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探討和爭議的話題,通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將農民和集體資產資源組織起來,經營起來,創造財富,實現財富增值,為農民提供就業和增收保障,為農民家庭提高抗風險能力,才可以實現真正鄉村振興。

3、共同富裕的需要。村集體資產資源屬于村集體全民財富,如何讓大家的財富增值,讓大家共同致富?是發展民營私營企業,讓少部分人致富,還是發展集體經濟讓大家共同富裕?答案肯定是發展集體經濟,也才符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建設目的。

4、鞏固扶貧攻堅成果的需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之際,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攻堅,是有史以來人類歷史上的創舉,如何鞏固扶貧攻堅成果?唯一可行辦法就是增強鄉村造血功能,全面推動鄉村產供銷產業復興,集體財富和增值,財富成果共享。

5、擴大內循環的需要。促進內循環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應對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做出的科學決策,如何擴大內循環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提高國內企業投資能力和國民消費能力,這種能力具體表現就在于:1、擴大國內市場投資;2、群眾的購買力,購買力來源于群眾的收入增加,對于農民來說就是增加資產資源經營性收入和勞動報酬收入。農民經營性收入依靠單個農民家庭已經非常有限,只有依靠村集體組織來保障。

6、鞏固黨的基層領導需要。黨中央國務院一再強調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對社會基層的領導建設,鞏固黨和政府在社會基層的政權地位,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黨組織在基層的領導越來越薄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基層黨組織放棄了對基層群眾的經濟組織權和經濟領導權。要真正鞏固黨組織在基層的領導地位就必須加強基層黨組織對群眾的經濟組織和領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問:村集體企業與村企業的關系?

答:村集體企業是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對村集體用于經營的資產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和經營的集體經濟組織。村黨支部在上級黨委領導下負責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基層的管理和路線,負責村集體實業公司的政治方向、政治路線和主要領導人員的選拔;村民委員會負責村民的社會組織和管理;村集體實業公司的職責就是對全村集體財產實行有效管理和經營。

村企業包括村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包括外資企業,過去村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村集體企業較少。

如果農村黨支部沒有經濟上的實權,黨在農村的領導權威就難以落到實處,而中央對農村的領導也就有局限性。 

 

問:村集體企業與村企業二者性質有何不同?

答:村集體企業是集體經濟性質的企業,是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機制。它是對我國原有的集體經濟性質的村企業的進一步承認和再一次發展。我國原有的集體經濟性質的企業、鄉鎮企業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有許多被私有化了,打破了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

過去幾乎所有村莊都有著多種經營。不同的業務本身實際上就采用了一種相對獨立的經濟組織。我們提出發展“一村一企”集體經濟可以看成是對村經濟發展的統領和對這種事實上的經濟組織的明確化。 

 

問:以“一村一企”發展集體經濟是村集體變成企業嗎?

答:不是。“一村一企”發展集體經濟是成立村集體實業公司,對村集體部分資產資源進行整合,提升農民參與市場的主體地位。村集體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一個簡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除國家以外對土地擁有所有權的唯一的一個組織。

村集體實業公司是否依然可以采取人民公社時期那種組織和管理模式,也可以探索。 

 

問:是否把集體土地和資產量化到人?

答:不是。村集體實業公司是對集體資產資源公司化管理經營。屬于村民集體所有,人人平等,村民對集體資產資源享有平等權力,但是集體統一管理和經營,村民享有對資產資源平等的監督權、收益權(在工資分配上實行按勞分配和留足集體提留后平均分配股利的政策,也根據經濟效益實施工資遞增的政策)。成立村集體實業公司不是將村集體資產量化到個人,不是人為的確權(村集體資產資源也無法完全量化,權利分解到人也會產生巨大問題),而是集中經營,增強鄉村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生存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問:是股份制公司化?還是集體是公有制(非共有制)的集體辦企業?

答:“一村一企”應該按照當前我國企業法人去注冊(也可能需要國家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但發展集體經濟不是量化到個人,是集體資產資源公司化運營,不是股份化到個人。村集體實業公司屬于村集體所有,接受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全體村民監督。它的領導層應該是由被廣大村民信任的人來構成,而不是由個人資產多少來決定。 

 

問:如果是集體辦企業,為什么一個村只辦一個企業而不可以是多個企業呢?

答:“一村一企”不是說一個村子只能辦一個企業,而是說,從理想狀態看,一個村子應該有一個集體經濟的企業作為引領經濟主體。只有這樣,村民才能找到集體來作為依靠,集體主義才能在農村發揚光大。發展集體經濟主張成立村實業公司統領全村資產和資源,但不反對在實業公司的統領下,發展多個集體所有的專業分公司,也可以與國內外資本實行一定的合作(這種合作一定不能危害村民的長期利益)。有些地方,村與村之間聯合辦企業,也是可能的。

 

問:企業是可以股份制的,但村莊集體也可以嗎?

答:企業是可以股份制,可以建立類似工業企業那種董事和股東代表制度,但最好以理事會(而不是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形式來作為其主要架構。村集體企業可以村民代表為企業理事,當引進外部資金入股時,可以賦予其代表以一定的投票權,行使類似股東的職責。但在當前條件下,對引進外部私人資本應該非常慎重。對村莊集體決不能實行股份化。 

 

問:多年來,村莊企業化、公司化正是一些私有化勢力極力主張的,是他們解構村社的主要著力點,你們如何與他們劃清界限?

答:“一村一企”是服務于村莊的,不是把鄉村企業化、公司化。村黨支部在上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下負責村莊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要把發展集體經濟置于優先的位置,為廣大農村提供安居樂業的家園,決不能把村莊變為少數人發號施令、為所欲為的樂園。或許,將來中國基本上城鎮化了,原來的村社也就大部分不存在了。但在近期,還看不到這種可能性。而且,即使都城鎮化了,城市中也可能發展出類似農村村社的結構。不能設想,中國14億人口,沒有一個基層的組織。而且,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勞動力會被大量的節約,這時,人們如何組織,做什么活動,都是只能依靠集體主義方法解決的問題。 

 

問:請問“一村一企”的村集體實業公司是不是污染也會更加長驅直入鄉村?

答:“一村一企”的村集體實業公司的宗旨是為村民的整體福利、長期福祉服務的,因此,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追求短期利益。它的目的是通過組織起來,改變農民的個人單打獨斗的局面,加強農民的經濟主體地位。國家也可以采取計劃的辦法來為發展落后地區提供一些市場支持。 

 

問:不同地區是不是都是一個模式?

答:從發展目的、基本架構上,全國各地發展落后的農村都可以因地制宜地探索這種運作模式。有的地方可以快些,有的地方則可以慢些,有的地方發展這種產業,有的地方發展其它產業。也允許不同地區探索不同的模式和細化這種模式。

 

問:如何將村辦集體企業與農民有機結合,實現共同富裕?

答:“一村一企”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力手段。

1、以“一村一企”發展集體經濟成立村實業公司,首先是以公司的形式將村集體過去閑散的資產資源統領起來,公司的職責是管理和經營好集體資金資產資源。企業收益歸集體共同所有,與國家政策有機結合,實行村集體全員經濟保障。

2、村辦集體實業公司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再次招商引資,開辦新的集體企業,民營企業,甚至國營企業。村實業公司可以參與持股,承包,租賃等多種經營方式。

3、村民可以根據自己能力應聘村辦集體企業工作崗位,獲得自己應得勞動報酬;也可以應聘當地民營企業工作崗位,獲得應得勞動收入。 

 

問:村集體資產資源包括哪些?村辦集體實業公司擁有哪些資產資源管理經營權,企業資產劃撥和處理有哪些要求?

答:1、村集體資產資源包括哪些?村集體資產資源包括:村集體資金證券,辦公設施,公共設施,工廠建筑設施,商貿公司商品及設施,耕地,草地,林地,湖泊,堰塘等。

2、村辦集體實業公司擁有哪些資產資源管理經營權?原則上村辦集體實業公司是在村黨支部統一領導下,村民委員會協助,劃撥村集體資產資源由實業公司作為管理和經營對象。

3、企業資產劃撥和處理有哪些要求?企業資產劃撥原則:以不影響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以及社團正常開展活動為前提。

企業資產處理原則:村辦集體實業公司只有管理和經營權,并接受理事會領導和監事會監督,定期向理事會和監事會通報經營業績和公司財務。重大資產處理必須經過理事會和監事會審批,公司無權直接處理公司重大資產。要明確,決不能搞任何形式的集體資產私有化。 

 

問:新辦村集體企業與過去村經營管理矛盾沖突怎么辦?

答:1、過去按照黨和國家政策辦理的相關承包合同和租賃有效,合同到期按照新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執行,不參與集體分紅和集體提供的經濟政策優惠;合同到期的按照新的集體經濟管理規定執行;

2、村民自愿放棄或解除原合同的村民,經雙方商議可以解除,參與新的集體經濟組織模式,參與經營分紅和享受集體經濟政策。 

 

問:村辦集體實業公司需要大量職業經營管理人才怎么辦?

答:爭取國家政策扶持,對全國村干部和有志于鄉村振興的返鄉青年和年輕學生進行職業經理人培訓,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法規培訓、企業管理知識培訓、市場營銷培訓、專業技能培訓等。 

 

問:當前鄉村除了引進企業,就是專業合作社,基本都是民營私營,仍然很難推進鄉村振興,有可以學習的典型嗎?

答:當前鄉村引進的企業,建立的專業合作社,都難以承擔實現鄉村振興的重任。現在,中央和省市對農村發展都越來越重視,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越來越成為共識。實際上,長期以來,全國有不少鄉村堅持集體經濟的發展道路,成果輝煌,如華西村、大寨村、周家莊、官橋村、南嶺村、航民村、洪林村、興四村、陽山莊、南街村、劉莊村、毛家峪村、金寨縣大灣村等等,也有不少發展集體經濟的后起之秀。它們是我們鄉村振興學習的榜樣。現在到了再次在全國范圍內切切實實地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時候了!我們提出“一村一企”思路,就旨在破題集體經濟再出發。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我國經濟的長足發展,現在,留給農村的產業發展空間已經相對較小了。所以,各地在發展集體經濟的時候,一定要走群眾路線,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吸取過去的教訓,并與國家有關政策(如反腐、掃黑除惡)相結合,做出科學的決策。我們也建議中央制定出系統的指導政策來謀劃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四、建議國家為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開辟綠色通道

 

在轟轟烈烈的鄉村振興洪流中,黨中央國務院都在大力倡導鄉村經濟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文明振興等,但真能執行和操作層面的政策和方法并不是很多。對于鄉村振興基層干部來說,很多困惑和難題需要黨中央國務院從大局出發來思考和解決。    

 

1、加強鄉村振興行政管理部門建設

 

問題: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三農問題,而是鄉村綜合治理問題,也就是涉及多部門協調綜合問題。國家鄉村振興局應該是國家鄉村治理重要綜合協調管理機構。鄉村振興一方面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另一方面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需要,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建議:鄉村振興涉及到國家農業、科技、工商、稅務、土地等眾多部門,國家鄉村振興局如何協調各相關部門支持鄉村振興,應該作為一個重要課題。涉及鄉村振興各部門的扶持資金申報和發放管理,需要理順關系,真正嚴格落實“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落實到農村、農民手中。

 

2、對集體土地加強統分管理

 

問題:憲法規定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但是,改革開放實行“承包責任制”以來,村集體對土地所有權基本名存實亡。一是土地規劃建設權收歸縣級土管部門;二是一旦承包合同簽訂,集體就完全喪失了對土地支配權。國家對農村集體經濟政策一直是堅持統分結合。在承包責任制下,一直有一個執行偏差就是強調分,而很少強調統。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農村問題存在“統的過少,分的過多問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是憲法規定,農民承包的是一定時期的經營管理權,也就是經營管理權必須服從所有權,而不能凌駕于所有權之上。

 

建議:

1、村集體對本村土地可以根據集體發展需要,通過集體決議調整土地經營管理權。

2、對集體資產資源承包經營可以適當采取有償經營管理;

3、村集體土地建設用地可以由村集體研究決定,國家管理部門備案。

 

3、為鄉村集體企業注冊開辟綠色通道

 

問題:當前《公司法》明確要求有限責任公司由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設立;有限責任公司設董事會,其成員為三人至十三人;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為發起人。由于企業公司法只規定了自然人股東設計,而沒有集體股東設計,請問:村集體企業股東應該如何注冊?

 

建議:鄉村集體注冊企業應視同國有企業類型,村集體企業股東就是行政村。鄉村集體企業本質屬于全體村民所有。不要因為注冊集體企業還必須規避法律風險的代持股現象,引起不必要的社會爭議,因為一般情況下,鄉村行政村人口都達到3000人以上。

 

4、鄉村集體企業注冊行業應該放寬

 

問題:一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取消了鄉鎮集體企業注冊;二是鄉村企業注冊基本局限在農林牧漁的生產領域,限制了鄉村綜合發展,加工行業都規劃到了工業范疇。

 

建議:為適應機械大農業和智能農業發展需要,必須建設配套生產加工企業,甚至需要延伸產業鏈,不能將農業限制在農林牧漁的生產領域,農民必須要向農業工人方向發展,農業要向農業工業發展。在鄉村一樣需要建立三產聯合互動。

 

5、減輕減免農村企業稅收,解決地方財政困難問題

 

問題:1、農民收入低,尤其是農民收入不穩定;2、鄉村發展資金短缺;3、地方政府因為喪失土地財政收入,將會再次面臨財政危機;4、農民將是未來稀缺資源。

 

建議:

1)興辦鄉村企業起步艱難,可以制度性辦證便捷減免和相關稅收減免;

2)村集體提供資源,在企業可以占一定股,年終分紅,為農民基本社會保障創造條件。比如土地、池塘、山地等;

3)縣級和鄉鎮政府過去因為實行土地財政,經濟寬松,但是當中央收緊土地財政以后,很多地方出現財政緊張狀況,所以建議地方財政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適當對企業融資入股,享受年終分紅,解決地方財政緊張狀況。

4)鼓勵鄉村青年回鄉創業就業,國家給予政策和經濟支持。比如減免個人所得稅等政策。

 

6、專項資金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助力國家鄉村振興

 

問題:在鄉村振興的大局下,單靠國家扶持鄉村立項項目是遠遠不夠的,鄉村振興雖說有重點,但更重要的是全面振興。

 

建議:國家扶持應該具有全局性全面性,應該對全國鄉村振興整體規劃,政策上推動全面發展。

再建議:國家對全國鄉村集體和集體經濟按照不同地域和人口實行全面補貼。資金扶持集體經濟發展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針對全國行政村進行集體企業整體布局扶持;

二是針對集體經濟項目專項扶持;

三是針對集體合作社項目專項扶持。

 

7、重建農村集體經濟金融合作社

 

問題:鄉村振興的任何方案和路徑都繞不開資金問題,同時也是當前鄉村最緊缺的資源。

 

建議:國家重建農村金融合作社,國家注入部分資金,各全國鄉村集體入股,成立“國家鄉村金融合作社”,主要職能是扶持鄉村集體經濟發展。

 

昆侖策研究院“鄉村振興課題組”成員

趙智奎,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部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昆侖策研究院“鄉村振興課題組”成員;

胡澤國,睿庫研究院執行院長;昆侖策研究院“鄉村振興課題組”成員;

王今朝,武漢大學經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昆侖策研究院“鄉村振興課題組”成員;

肖光畔,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鄉村建設管理處處長,昆侖策研究院“鄉村振興課題組”成員;

       何   平山西省代縣縣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昆侖策研究院“鄉村振興課題組”成員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咨詢委員。

 

                        昆侖策研究院“鄉村振興課題組”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