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傾其一生研發國產芯片的倪光南,正是這樣一位永遠堅挺、永遠筆直的“民族脊梁”??上У氖?,倪光南在錯誤的時間遇上了錯誤的人,他心心念念的芯片產業被一場侵吞國有資產的合謀給毀掉了。
倪光南,1939年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他出生時正值日本侵略中國,從小就聽父母講述逃難的經歷,也因此立下強國的志向。1950年代初,他在上海復興中學求學。從小喜歡動手的他在中小學期間,除了讀書還喜歡做些小制作,如玩具電機、航空模型、收音機等,這對他后來從事工程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61年7月,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績學完大學全部課程,以《脈沖編碼通訊》的畢業論文從南京工學院畢業,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當時,中科院計算機所就是為了能夠打破西方對我國計算機技術封鎖而緊急成立的,迫切需要像倪光南這類計算機領域的專業人才。
1964年,作為外部設備插件組長參與吳幾康主持研制的119機研制項目成功,該項目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獎。1968年,參與了計算所六室顯示組萬永熙主持的717機顯示器研制,接著他繼續參與了顯示組“SK-1光筆圖形顯示器”的研制。1974年,作為計算所代表參加748工程會議,根據748工程的宗旨,倪光南提議六室輸入組立項開展漢字處理研究,得到了時任室主任曾茂朝和組長竺乃剛的支持。
新中國的六七十年代是一個意氣風發的時代,整個社會充盈著不服輸不信邪的奮斗精神,那時候的口號是,外國有的中國要有,外國沒有的中國也要有。貧窮不但沒有影響中國人的自信,而且成為了中國趕超外國的動力。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用智慧和雙手把偉大祖國建設好,是那個年代的生動寫照。
那是一個科技成果遍地開花的輝煌時代,和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小,很多前沿產業我們和美國是在一個起跑線上的。錢學森說,中國之所以在六七十年代研發出來了兩彈一星核潛艇,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勝利,如果沒有好的制度,光有人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的。他一直在提醒我們,拋棄了了毛澤東思想和公有制,中國就完蛋了。
倪光南到了計算所之后,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計算機將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由科學家的專用品慢慢進入每一個普通家庭,這是計算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當時計算機輸入輸出的都是拉丁字母,中國人要使用必須先將拉丁字母轉化為漢字輸入。這個問題在現在可不是啥難題,但在當時難如登天。
西方每個字母對應一個按鍵,只需要一個鍵盤就可以在電腦上完成所有操作,但是漢字就非常復雜。常用的漢字就有三四千個,要想在電腦上正常顯示漢字,必須將這套漢字全部錄入電腦。倪光南為了提高漢字輸入速度,一方面用拼音或部首給漢字進行編碼,另一方面也輸入詞典信息,使計算機能夠快速出現關聯選項。這便是聯想漢字輸入系統的雛形,這套系統在1979年終于研發成功。
這時候,科學的春天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推動社會的動力從精神激勵向物質刺激轉向。我還記得小時候經常聽到的順口溜,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在開張。到了1984年,中科院計算機所成立了一家全民所有制企業,也就是聯想集團公司的前身。
剛從加拿大做訪問學者歸來的倪光南拿著他的漢卡樣品,當上了這家公司的總工程師。這個公司是第一批在中關村成立的高新技術公司,倪光南也成為了搏擊在高新技術風口浪尖的弄潮兒。他有了兩個身份,即是所里的副研究員,又是這家公司的總工程師,他更喜歡后面這個頭銜,使他能夠更加容易接近市場,按照客戶需求改進技術。
倪光南帶領團隊終于在1985年推出了第一代聯想式漢卡,漢卡由三塊電路板再加一套軟件系統組成,看似笨拙,但一推入市場,便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和好評,創造了上億的利潤。漢卡進入市場的初期,最大的一筆訂單就是來自于中科院,一個500臺電腦的訂單。
漢卡的利潤是非常豐厚的,每一套漢卡賣到了4000塊錢,一半以上都是利潤,當時一個大學本科生月薪才50多塊錢。1988年,倪光南憑借漢卡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二年,計算機所公司改名為聯想集團公司。倪光南又轉戰了聯想微機研發,1990年,采用自主設計主板的聯想微機正式推出,銷售額高達47億。兩年之后,倪光南又一次斬獲了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1994年,倪光南獲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隨著計算機處理技術的越發強大,CPU486和586相繼研發成功后,計算機的計算處理能力呈幾何倍增長,已經可以獨立輸出漢字,不再需要漢卡,漢卡開始退出歷史舞臺。倪光南目光敏銳,向聯想集團建議轉戰研發程控交換機,布局電信市場。他的建議被管理層迅速采納,倪光南主持的聯想數字電話交換機部門建立,聯想進入了新的發展軌道。
倪光南帶領團隊在1994年研發出了聯想的第一部程控交換機LEX5000,,并與廊坊電信局簽訂布局合同,之后國家多個大型單位都訂購了程控交換機。倪光南領導的程控部大獲成功,成為了聯想集團的第二大部門。
聯想的廣告語是如果沒有聯想,世界將會怎樣。其實我們可以借這個廣告語問一句,如果沒有倪光南,聯想將會怎樣?后來倪光南被凈身出戶掃地出門,到現在靠著一個月一萬多的工資生活,過著清貧的日子,他的這些技術成果被誰竊取了呢?
早在1988年,此時還在指揮程控部門的倪光南就已經向聯想高層建言布局芯片業務的重要性。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外國電腦品牌大舉侵入中國市場,倪光南敏銳地意識到,現在必須走自主研發道路,發展芯片產業,創造中國芯刻不容緩。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國最大的隱患,千萬不要指望能買到核心技術。
毛主席時代培養出來的科技人才就是有這么一股子自強的心氣,無論什么科技都想著怎么跟西方一較高下,從來不覺得有什么困難是不可克服的,從來不認為有什么技術是不能攻克的,從來不相信西方是不可戰勝的。崇洋媚外在他們那一代人心里是不存在的,這都是后來開放后滋生出來的思想。
1994年,倪光南向中科院及聯想公司提出了一個宏大的造芯計劃。他要聯合聯想公司、復旦大學、長江計算機公司組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力主研發芯片的設計和制造,掌握半導體行業的核心技術,搶占科技制高點,突破英特爾等國際大公司的技術壟斷。
倪光南的這一計劃不可謂不宏大,但遭到了聯想高管柳傳志的反對。柳傳志到現在都不認為自己當年的選擇有什么錯誤,他把他的選擇歸結為是企業家思維,要考慮風險和成本,倪光南的計劃遠遠超出了聯想的實力,科技思維下的倪光南被批不懂市場。
柳傳志認為聯想公司的經營應該以穩健為主,而不是去浪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搞一個自主芯片出來,簡單來說,他認為倪光南的步子有點大了,稍有不慎會讓公司陷入萬劫不復之地。而倪光南堅持認為核心技術只能靠自己研發,靠用錢是買不來的,失去了技術突破的最佳時機,將永遠受制于人。柳倪之爭就是為人所熟知的"貿工技"和"技工貿"的爭論。雙方各執一詞,不歡而散。
中科院和聯想最終還是拒絕了倪光南,按照柳傳志的思維走了下去,也使中國芯的制造計劃擱淺,很多科學家回想起來都認為這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悲劇時刻。多數圈外人認為微軟和英特爾公司的技術壟斷無法打破,甚至芯片研發人員也是長他人志氣。
更有人嘲笑倪光南想用舉國體制去和全球生態抗衡。1995年,倪光南被解除了聯想總工和董事的職務,聯想在技術研發領域的大膽突進的時代結束。倪光南主導的程控部門也被迫關閉,很多追隨倪光南的技術骨干做鳥獸散,紛紛離去。1999年,倪光南被聯想解聘,凈身出戶。
一直以來,人們只能聽到柳傳志的聲音,因為這是一個資本為王的時代了,誰有錢誰就能操控媒體,誰有錢誰的嗓門就大。聯想的創業史被柳傳志篡改成了他的個人奮斗史,技術人員的功勞都被抹去了。柳傳志作為一個上級派到聯想的管理者,鳩占鵲巢把聯想一步步據為己有了。
之所以倪光南屢屢上訪未果,不是因為柳傳志渲染的什么貿工技還是技工貿的路線問題,而是倪光南一直在堅持柳傳志屬于貪腐,這就等于是你死我活的斗爭了。所以柳傳志也非常決絕地把倪光南掃地出門,因為在那個國退民進如火如荼企業管理層大發其財的年代,倪光南太礙事了。
說倪光南礙事,不單單是說礙柳傳志的事,柳傳志把聯想搞成柳氏家族企業只是冰山一角。倪光南是礙柳傳志背后保護傘的事,柳傳志只是背后保護傘打造出來的樣板,是用來指引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的。倪光南不停上訪破壞的不光是柳傳志的好事,還有開放的大局,所以一定是無果的,哪怕他身份如此高貴。
如果倪光南心里不是全都裝著國家民族的事業,哪怕考慮一點點自己的個人利益,向柳傳志要求自己應得的股份,柳傳志不至于讓倪光南凈身出戶。大家一起坐地分贓,什么都好商量。但是倪光南太死板了,揪著貪腐問題不放,這擺明了要和柳傳志勢不兩立了。
倪光南這么不識時務已經和當時的社會嚴重脫節了,那時候都在追求個人發財,他卻把自己的錢都無償投入給了國家。那時候都在瘋狂地侵吞國有資產,他卻潔身自好。那時候都在親美崇美媚美,他卻要發展中國的芯片產業和軟件操作系統。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地格格不入。
三十多年過去了,倪光南仍為國內自主研發的重視度和投入度不夠而惋惜不已,他仍然認為當年他的思路完全有可能領導中國芯闖出一片天地。當時最主要解決不了資金問題,不是真的沒有錢,進口外國小汽車的時候有錢,開發房地產的時候有錢,倒騰外匯的時候有錢,就是搞研發的時候沒錢。
一個志存高遠的時代,在科學的春天到來之后,變得蠅營狗茍了。長遠的投入太清苦,眼前的享受太誘人,那個時刻在提防糖衣炮彈的人走了,就讓糖衣炮彈來的更猛烈些吧!一時間沉渣泛起,在新中國大地上消失了幾十年的丑惡現象徹底復活了。
全面放棄獨立自主,接受美國融入美國體系,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隱患,今天的人們要為當年的錯誤買單,我們終于知道被美國卡脖子有多么難受。還好天佑中華,我們還有華為,否則后果真的不堪設想。目前要想實現國產芯片和國產操作系統的完全自主化,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巨大的資金投入。但讓倪光南憤憤不平的還是國人自主研發的意識不夠強烈,政府和企業的投入都不夠。
對待高新科技,國內普遍存在一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淺薄心態,以為買發達國家的技術或與人家搞合資公司就能提升國家的核心技術水平,這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如果三十多年前,聯想咬咬牙走上了倪光南自主研發的路子,現在我國的芯片產業可能已經實現自主研發,至少沒有現在這么被動。
沒做成事之前,可能都會被當成堂吉訶德,芯片自主研發這是必須走的路,要有百折不撓的信心和心胸,一個企業不行還有更多企業來做,依托產業界發展是一定可以完成的。新時代的中國人就要有新時代的作為,就像主席說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為自己,也為國家。
作者:青云札記 來源:久候吐真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