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美歐對俄制裁是違反客觀經濟規律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
這是前駐美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日前對譚主提到的。何偉文曾先后擔任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長期從事世界經濟貿易和我國對外開放研究,尤其對中美關系有長期且深入的研究。
眼下,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嚴苛經濟制裁對疫情后的世界經濟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 劇烈的沖突和嚴厲的制裁是否會將世界推入另一場經濟危機?
· 這些制裁行為對不同地區和國家分別產生了哪些影響?
· 美國試圖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的目的能否達成?
要回答這些問題,譚主又和何偉文聊了聊。
1.美國對俄的嚴厲經濟手段并不能緩解美國國內嚴重的通脹,相反,短期內資金回流美國抵消了美聯儲加息的作用,加劇通脹現狀,而嚴重的通貨膨脹會反噬經濟,從而面臨滯脹的危險。
2.美國拱火俄烏沖突目的并不只是收獲短期利益,更是希望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和強調北約的作用。但是世界上并不只有歐美國家,即使在歐美國家如此高壓的經濟制裁下,俄羅斯依舊存在戰略空間。
3.俄烏沖突對不同國家影響力度不同。在亞太地區,俄烏沖突對發達國家(如日本、韓國)的影響大于對新興經濟體的影響。
4.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與打壓是違反經濟全球化這個客觀經濟規律的,即使短期內出現貿易中斷,從長遠看來,全球范圍內的人才、資源和資金流動是不可逆轉的。在此情形下,各國應在多邊體制下通力合作,反對歐美國家蓄意破壞經濟基礎的行為。
譚主:您之前提到,美國挑起俄烏沖突將從四個方面獲利,您認為這些獲利是短期還是長期的?
何偉文:在金融經濟方面,短期看來,美國是獲利的。美元走強,資金流向美國。從歷史經驗看來,2014年的克里米亞公投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之后,美元地位都得到了鞏固;從能源方面看,美國是能源出口大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使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需求被壓縮,因此歐洲對于美國的能源需求(如天然氣、液化氣等)會大大增加,美國獲利。
但是,能源價格的快速增長也會加劇通脹,只是比起獲利,通脹加劇的壓力顯得略有些微不足道。在貿易上,歐洲對美貿易依賴度加深。去年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額(2820億)是歐洲與美國之間貿易額(344億)的八倍,而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則會改變這個狀況,削弱歐俄貿易;同時,在發生沖突后,美國販賣軍火使得美國國內軍工集團迅速獲利。
總結來看,美國短期內是獲利的,如果從獲利變為損失,也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這個條件是俄羅斯與歐洲實現穩定的和平。因為美國的利益是在戰爭中獲得的,當實現穩定和平后,美國可能會失去或部分失去其現在所得到的。
譚主:您認為美國發動“經濟戰”的短期目標和最終目的是什么?美國目前的手段方式能否幫助其達成既定目標?
何偉文:短期目標我們在上個問題中已經講過,除此之外,美國的長遠戰略目標還有以下兩個。
第一,美國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從而使得俄羅斯無法對美國霸權造成威脅;第二,美國借此削弱歐盟的地位。如果俄歐之間實現和平,雙方的能源利益和貿易將會對美國造成威脅,沖突開始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作用被凸顯,歐盟作用降低,美國可以實現進一步控制歐洲,鞏固其全球霸權的大戰略。
美國現有的手段都是服務于這些戰略構想的,美國當然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目前,美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通貨膨脹。雖然美聯儲在3月16日決定加息,但是大量資本的流入可能會抵消加息對通脹的緩解。“新債王”岡拉克3月10日預測,美國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可能達到10%。嚴重的通貨膨脹會反噬經濟,從而造成滯脹的危險。
具體來講,造成目前美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從美國國內來看,美聯儲“量寬”過重,市場流通貨幣大量流入股市,造成了虛假繁榮;第二,從外部來看,一是輸入型通脹,國際能源價格的高漲推高了美國國內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二是投機資金的大量流入造成資本市場的虛假泡沫,對市場經濟發展極為不利。
譚主:有觀點認為,歐洲國家是此次“經濟戰”中受損最嚴重的,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用來衡量受損是否“最”嚴重的標準是什么?
何偉文:歐洲不是受損最嚴重的。
不過,作為身處沖突第一線的歐洲,也是深受其害。首先,歐洲能源供給面臨危機,因為歐洲之前每年從俄羅斯進口1-1.2億噸原油,歐洲42%的天然氣來自于俄羅斯進口,目前的局勢使得歐洲能源安全受到很大影響,雖然歐洲今年冬天還早,但是如果從大趨勢來看,天然氣供給減少,而需求并未減少,大概率來看歐洲今年冬天的日子并不好過。
其次,許多在俄的歐洲投資公司也被迫從俄羅斯撤離。
第三,歐洲產業鏈受到沖擊。俄羅斯是重要稀有氣體生產地,稀有氣體是芯片生產的重要原料。因此歐洲整個汽車產業和芯片產業都受到影響。
第四,歐洲的戰略自主愈發難以實現。沖突發生后,北約強調了其在歐洲的支配地位,德國的國防開支大量增加,這也標志著二戰后德國“和平外交”方針的根本轉變。因此,歐洲國家對于美國的依賴越來越深,戰略自主也愈發困難。
即使在此情況下,歐洲還是選擇跟美國站在一起,因為歐美是同一個意識形態、同一個社會制度,也有同樣的政治利益。簡單來說,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在此時大于歐美之間的矛盾。因此歐洲選擇參與制裁,只是力度不同。
譚主:俄羅斯在面對美國和歐洲對其經濟制裁中還存在哪些戰略空間?
何偉文:對于俄羅斯來說,一方面對美歐制裁堅決反擊,另一方面爭取與烏克蘭早日達成協議。在后一方面,同時和美歐談,要求協議達成則必須解除制裁。
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聯合國共有193個會員國,對俄羅斯實行制裁,把俄羅斯列為不友好國家名單的有48個國家。也就是說,大約四分之三的國家并未加入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包括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可靠的盟友以色列。因此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中依舊存在較大戰略空間。
譚主:亞太地區因其市場、資源優勢等,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重要引擎。您認為此次俄烏沖突會對于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何偉文:總體而言,此次沖突更多加重了原有的挑戰。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提到俄烏沖突對于亞太地區的影響時,需要對于不同國家進行區分。
在亞太國家之間,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受到的影響小于發達國家(如日本、韓國等)受到的影響,因為像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半導體行業比較發達,產業鏈較長較深,因此當俄羅斯受到制裁時,其國內半導體產業會受到影響。
譚主:您認為俄烏沖突是否會讓世界經濟陷入類似于1970年代停滯型的通貨膨脹?如果可以避免,需要付出哪些代價?
何偉文:1970年代主要發生過兩次導致發達國家經濟衰退的能源危機。第一次是1973年中東戰爭時期,第二次是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原油供應急劇減少。這兩次國際油價的持續上漲都引起了發達國家通脹加劇和經濟衰退。
目前,國際油價依舊瘋漲,有預測機構認為會達到180美元一桶,而歷史上最高的油價是147美元一桶。雖然目前我們無法得出結論,但是我們依舊需要做好高度的防范,防止1970年代停滯型通貨膨脹的再次上演。
英國國家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ESRC)在3月2日發布預測表示,俄烏沖突可能引發另一場供應鏈危機,并導致2022年全球經濟總量縮水1萬億美元以及全球通脹率上漲3%。供應問題將減緩經濟增長并推高價格,到2023年,全球GDP水平將下降約1個百分點。
值得強調的是,發展中國家現在面臨的通脹問題并不是美國通貨膨脹蔓延而去的,而是由外部和內部兩個因素導致的。目前,世界糧食價格高漲。根據統計,從去年到現在,世界糧食價格平均增長了40%,而世界兩個主要的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發生沖突后,持續推高世界糧食價格,這對于發展中國家是一個很大的沖擊。
雖然每個國家內部情況不同,但是對于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共同規律是,當美元走強后,國內貨幣相對于美元相應貶值,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發展中國家的通脹指數。
當然,我們目前也不應只著眼于能源價格的高漲,我們需要放眼全球,將全球供應鏈、小麥等糧食安全、半導體、汽車、智能手機等等一系列產業影響都考慮在內。而解決目前這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快實現和平。
譚主: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層層制裁是否意味著全球化的倒退甚至終結?在此情形下,全球化的未來發展空間在哪里?
何偉文:這個問題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解釋就會非常明確。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層層制裁是政府的政策,屬于上層建筑的范疇,而經濟全球化是全球范圍內的生產要素的分工而構成的完整的生產過程,是人才、資本和資源的跨境分布,這是不可逆轉的經濟規律。
目前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是人為的對于經濟基礎的蓄意破壞,比這種破壞更嚴重的是兩次世界大戰,但是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后,被中斷的國際貿易都迅速恢復了,且比之前規模大了很多。
雖然在疫情期間貿易也出現了一定的中斷,但是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研究報告,2021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資強勁反彈,達到了16,50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的14,600億,所以整個趨勢并不會變化。
譚主:在疫情和沖突交疊影響下,哪些因素會拉動全球經濟復蘇?
何偉文: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全球各個國家協作,在多邊機制下,共同努力控制疫情。同時,各國應該給低收入國家盡可能多的援助。在推動經濟增長方面,各國要共同遵守全球協定,反對限制和破壞措施,在聯合國、G20和世界銀行等平臺上,推動生產貿易投資國際化和全球合作。
第二,我們要反對違反客觀經濟規律的蓄意割裂全球化的錯誤政策。拜登政府構建的供應鏈是以價值觀相同為基礎的,在這個供應鏈中的國家與美國必須是同樣的價值觀,這是違反基本經濟規律的,因此從長遠看來必然失敗。
文章來源于玉淵譚天 ,作者譚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