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不看“洋指標”、拒絕“洋排名”:拿什么評價中國大學?
點擊:3256  作者:溫才妃    來源:今日頭條  發布時間:2022-04-28 08:56:49

 

 

近日,國內首個引入SCI“洋指標”的南京大學釋放出拒絕國際排名的信號。這是一家之言,還是高教界共識?

 

國際排行榜的殺傷力,不僅在于造假、買榜制造的不公平,更在于其變成了高校辦學的“指揮棒”,將排名與資源分配掛鉤。

 

拒絕國際排名的同時,中國高校又該怎樣建立自己的評價標準?

 

南京大學近日明確表示,拒絕國際排名。

 

415日公布的《中共南京大學委員會關于十九屆中央第七輪巡視整改進展情況的通報》中,南大校方表示,在《南京大學“十四五”規劃》和《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建設方案》編制中,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均不再使用國際排名作為重要建設目標。

 

雖然我國高校從未明確將國際排名列入發展規劃當中,但用國際排名指導辦學卻是部分高校不爭的事實。南大釋放出拒絕國際排行的信號,究竟是一家之言,還是高教界共識?

 

荒誕!向國外公司報數據

 

不只是南京大學拒絕國際排名,中國人民大學也在2020年舉辦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專家座談會上,深入探討了“洋指標”的利弊,并明確提出從2022年起,不再向任何世界大學排行榜公司提供數據。2021年,蘭州大學主動退出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一時震驚了高教界。

 

“中國高校主動向國外商業公司報數據,后者儼然是一國的教育部門,這看起來很荒誕。”中國人民大學評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光禮告訴《中國科學報》。

 

目前,涉及高教領域的排行榜有十余個,主要的國際排行榜有四個,分別是英國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榜(以下簡稱泰晤士)、英國QS世界大學排行榜(以下簡稱QS)、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以下簡稱U.S.News)、中國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以下簡稱軟科)。

 

此外,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排名也很有影響力。其中,泰晤士、QS、U.S.News等需要高校報名并提供數據。

 

排名的本質是什么?

 

在蘇州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周川看來,評價高校的育人、科研、社會服務工作極其復雜。“國際排行榜無一例外,最強調的是科研,尤其是高被引論文。只拿少數簡單的指標衡量一所大學,本就是一葉障目的行為。”

 

在排行榜的邏輯下,論文成為了高校橫向比較中最重要的指標。有媒體統計,軟科的排名權重較為平均,教師獲獎、高被引科學家、N&SNatureScience)論文和國際論文指標均占20%;QS更注重學術聲譽;泰晤士注重教學、研究、論文引用等,均占30%U.S.News有關論文指標的占比達30%~47.5%。愛思唯爾、科睿唯安甚至專門針對中國學者設計高被引排行榜,所雇傭的員工也都是中國人。

 

“簡單靠量化排名,難以真實反映大學水平。”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舉例,一名學者發表10篇論文且引用率高,另一名學者多年間未發表論文,但一鳴驚人,數年后再發論文,水平達諾貝爾獎級別,究竟誰的水平高?另外,大學的教育理念、學風等又如何用數字準確衡量?

 

“校內外、內行與外行之間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對稱,排名會通過簡單指標幫大眾大體了解高校水平,這為排行榜創造了生存空間,不了解的人把它當真,了解的人不把它當回事兒。”席酉民說。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學是國內首個引入“洋指標”的“吃螃蟹者”。上世紀90年代,該校最早引入SCI的論文收錄和被引用次數等,并將其作為重要評估指標。

 

不可否認,此舉在之后的二三十年內,帶動了國內高校基礎研究的發展和質量提升,為我國SCI論文數排名的躍升作出了突出貢獻。

 

然而,隨著我國論文發表數量躍居世界第一,科教建設正在遭遇“洋指標”的“反噬”。“解鈴還須系鈴人。由南京大學發出拒絕國際排名的倡議,透露出當下政府、高校對‘洋指標’帶來的破壞十分反感,這代表了一種共識,更是一種進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所有受訪者均表達了這一觀點。

 

是否會有更多高校“跟風”加入“退榜潮”?在席酉民看來,排名對不同大學的價值并不一樣。“越優秀的大學越不會關注排名,但排名靠前也會欣然接受;越不優秀的大學越會重視排名,這是它們獲取資源、聲譽的一種方式。”

 

席酉民表示,大學排名真正的價值有二,一是那些本身優異卻被低估的大學,如果排名序次的提升引起社會的關注,學校的社會聲譽就會得到改善;二是把排名作為一面鏡子,發現自身不足并持續改進。這些因素決定了高校是否“跟風”。

 

與資源分配掛鉤,“游戲”變“競爭”

 

國外高校也追逐排名。

 

曾有一所歐洲高校訪問上海交通大學,帶隊的負責人不著急見上海交大校長,卻更著急見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負責人。

 

2021年,美國天普大學??怂股虒W院前院長摩西·波拉特及其兩名屬下,因在U.S.News大學排名中作弊而被繩之以法。

 

今年3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向U.S.News提供了虛假數據,最終被揭發。

 

盡管如此,依然比不上國內“從上到下”追逐排名的瘋狂勁頭。

 

在“任何排名中都能夠名列前茅,就代表學校質量高”的邏輯裹挾下,一些國內高??颗判邪癯蔀榱烁咝0l展的樣板。甚至有高??己硕墝W院院長,將學科國際排名作為重要標準之一,“不達預期就地免職”。

 

地方視其為人才引進的參考標準,如上海市規定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的留學歸國人員可申請上海戶口,排名參考的標準正是泰晤士、QSU.S.News和軟科。

 

就連“雙一流”建設也曾受到國際排行榜的誤導。第一輪“雙一流”建設入選名單的參考標準之一,便是泰晤士、QS、U.S.News、軟科等主流排行榜的排名。此舉引發高校的質疑,教育部在制定后來的“雙一流”建設方案中再未參考國際排行榜。

 

“國外高??粗氐氖谴髮W排名有利于品牌運作和招生宣傳,在他們眼中,大學排名更多是一種‘游戲’。而國內高校不僅看重這些,還看重排名與資源分配掛鉤,這導致排名變為辦學‘指揮棒’,變為資源‘競爭’。”周光禮指出。

 

扭轉“游戲”變“競爭”的局面有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學界不斷呼吁的排名與資源分配解綁,解綁后,自然而然會降低高校對排名的關注度。

 

然而,“排名背后是高校對各式指標的追逐,拒絕國際排名的同時,更應該拒絕的是不重視回歸教育本質的簡單指標追逐。”席酉民告訴《中國科學報》。

 

對于以各種名義的“工程”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席酉民并不看好。“理想狀態下,一所高校70%或更高比例的經費可根據大學的規模、師資、層次定位確定;30%以下的經費通過競爭配置。然而,現在是倒置的。于是大學的寧靜不見了,為了追隨各項工程、指標、‘帽子’等全面動員,大量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搞排名、造指標、填表、寫項目書上,無法靜下心來做教育和研究。”

 

在改進大學資源配置方式的同時,另一種方式是讓排行榜泛濫。“我甚至不介意看到每天都有新的排行榜出現,而且越多越好。因為在中國很多事物都遵循一個規律——起初‘好’,之后‘熱’,再后來‘火’,最后‘爛’。只有‘爛透了’,人們才會回歸理性認知,正確地看待它。”席酉民說。

 

文科院校、行業院校最“受害”

 

相比于造假、買榜等不正當行為,國際排行榜更大的殺傷力在于,高校按國際排名指導辦學。

 

我國某高校新聞專業創辦尚未滿10年,按照泰晤士、QS的排名體系,就已經排在世界前50名,遠超國內老牌新聞院校。

 

“產生這樣的結果,一是因為排名榜主要看大學整體聲譽,一所知名大學哪怕按照中國的學科口徑沒有某個專業,依然可以把該專業排在全球前列;二是國外的學科口徑與中國的學科口徑不同,此學科非彼學科。”周光禮解釋說,比如,國外將傳播心理學、傳播和計算機相結合的專業都納入新聞學當中,而在我國的學科目錄中,這些專業甚至都不存在。

 

“按照國外學科目錄辦學的一大便利是更容易追逐好的國際排名。”周光禮指出,事實上,部分國外學科名稱與中國的學科名稱一致,但學科內涵卻不盡相同。“用排名指導辦學,最可能出現的結果便是產生了一批數量可觀,但既不能解決事關中國乃至人類前途與命運的大問題,也不能培養行業急需的拔尖創新人才的論文。”

 

正因如此,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教育部改變了此前參考國外寬口徑學科的方式,而是依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發布的學科目錄,由此也就出現了部分高校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更換學科名稱的現象。

 

必須引起注意的是,“國際排行榜大都偏重理工科。對于我國兩類高校并不‘不友好’,一是以文科為主打的高校,二是行業院校。”周川告訴《中國科學報》。

 

周光禮以文科為例指出,曾有學者研究中國作者在境外刊物上發表研究中國問題的論文,最后發現這類論文的學術含量普遍不高,翻譯成中文基本上不夠國內期刊發表水平。這讓高校更加看不到文科專業國際排名的希望,也成為近年來高校對人文社會科學專業大量裁撤的原因之一。

 

“由此產生兩個嚴重的后果,一是大學的社會引領能力大大弱化,大學已很難站在道德高度引領社會、批判社會;二是大學立德樹人能力大大弱化,諸多大學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即德育普遍邊緣化。大學的組織目標、管理制度、評價體系均不能支撐大學德育。”周光禮遺憾地說。

 

行業院校也正在被排行榜“去特色化”。行業院校主要按行業的實際需求,而非純學術邏輯辦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需求的項目,很多并不能以論文呈現,有些甚至不能公開。”周川指出,大學排行榜普遍忽視社會服務指標項,國內外很多排行榜中的所謂社會服務,實際仍與學術聲譽聯系在一起。

 

在諸多學科中,最能體現排行榜指標的是生命科學與醫學。為了提高排名,曾有一所行業特色明顯的“雙一流”大學欲與某著名醫科大學合并,程序走到了最后一步才被國家叫停。但僅在第一輪“雙一流”建設周期,我國通過合并三甲醫院等形式新成立醫學院的高校就達40多所。

 

還有一類大學與排行榜的關系很微妙。席酉民舉例,香港和內地個別新型研究型大學,短時間在排行榜上躍升至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其快速發展的重要策略,就是以超高薪資從世界各地聘請高產出頂尖科研人才,快速實現大學國際排名的躍遷。“如果說成功,我認為也只能算一半,即研究上的快速進步。當今時代大學面臨轉型升級,不僅要有杰出的科研,還要對教育面向未來的轉型有所貢獻。”周川說。

 

自我評估、品牌建設是破局關鍵

 

拒絕國際排名后,拿什么評價一所高校辦學的優劣?公眾又該如何建立對高校的認知?

 

“我們首先應該建立學術自信。”周光禮說,相較于學術日趨衰落的歐洲,東亞的學術活躍度已有所趕超。目前世界學術的中心在美國,次中心在歐洲,但東亞地區正在成為另一個世界學術次中心。

 

“我國完全有能力制定自身的教育標準,而非被國際排名牽著鼻子走。如今的‘雙一流’建設擺脫了‘洋指標’,主要遵循‘四個面向’,在具體操作上,主要強調服務國家戰略,如是否拿到國家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獎項,有沒有國家重大平臺等,就是恢復學術自信的一種表現。”周光禮補充道。

 

在國內高校排行榜陷入造假、買榜等口誅筆伐聲中,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政府或帶有政府委托性質的第三方機構,但這樣的機構同樣難免有直接或間接的資源綁定。因此,“最佳的評估主體是高校自身”。周光禮說。

 

在他看來,評估由外部轉向內部,將是高校評價的未來趨勢。基于“自我問責”的學科國際評估將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主要評估形式。

 

學科國際評估可以分為兩部分——文獻計量的評估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定性的同行評估可以邀請國際上若干名該領域的頂級專家,組成考察團,讓他們在考察中發現問題形成報告。

 

“只有經由這種以‘找問題、做診斷、促發展’為特點的外部評估,高校才會主動暴露缺點,這才是更有價值的評估。”

 

然而,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學科外部評估,上述學科國際評估也只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部分學科有所嘗試。

 

周川提醒道,自我評估不應沿襲排名的思路,否則無異于強化排名。

 

“最關鍵的是,要按大學的目的、使命、職責進行評估,內部評估并非什么都可一評了之。以教學評估為例,教學態度、教學投入度就很難用具體的指標來評估,而需要教師個人的教育良心來作保障。一旦把這些不能簡單評估的東西指標化,內部評估就有捆綁到排名上的危險。”

 

怎樣讓社會不通過排名認可一所高校,尤其是一所新辦大學?

 

席酉民認為,因極強的信息不對等性,大學發展一定要有自身的清晰定位和獨特性,經過長期堅守和努力,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品牌和聲譽。

 

注重口碑的力量,通過學生的故事、老師的故事、研究的成就以及教育創新的故事,通過與社會的互動與合作,來展現一所學校發展的真實面貌。“展現得越多,公眾的判斷越準,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追隨者。”

 

他舉例說,曾經有一位家長看好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了鼓勵子女報考,做了一份長達10萬字的研究報告,“甚至比很多校內教師都更了解西浦”,這讓席酉民震驚之余,也頗為感動。

 

“積極主動地展現自我和強化與各界溝通,有助于消除高校與社會的信息不對等,也是較短時期內樹立品牌的主要途徑。”席酉民強調。

 

 | 《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才妃  來源:中國科學報今日頭條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