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從未見過如此丟人的一屆美國政府,在東盟峰會上頻頻吃癟后,他們又把目光轉回自家后院,計劃于下個月6日在洛杉磯召開第九屆美洲民主峰會,但由于此前美國因意識形態問題,拒絕古巴、委內瑞拉、尼加拉瓜三國參與,該峰會遭到拉美多國集體抵制。
截止目前,已有包括墨西哥在內的16個國家明確宣布抵制美洲峰會,另有超過25個國家的領導人表態譴責美國排斥他國的做法。
整個美洲國家組織總共才33個成員國,加上被抵制的三國,有19個國家不會出席,與會的國家連半數都沒有,峰會還怎么開?毫不夸張的說,美國在拉美洲正面臨著自門羅主義踐行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
西班牙國家報這樣評論道:
拜登試圖挽救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影響力,卻遭遇信任危機,美洲峰會正在成為美國的一場外交噩夢。
從左翼陣營全面回歸到集體抵制美國主導的美洲峰會,這不僅是他們對美國徹底失望的表現,更是四萬萬拉美人民對荼毒美洲甚久的門羅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世紀大反攻!
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美國正處于精神分裂時刻,想要征服中俄和世界
在國際經濟界中有個詞很出名嗎,叫拉美化,意指一個國家在發展中出現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社會治安惡化、腐敗嚴重、地下經濟泛濫、金融危機和政權更迭頻繁等現象,所以又代指國家發展絕望化,而這些都是以拉美國家過去百年經濟發展歷程為藍本的。
經濟發展是有溢出效應的,任何超大規模經濟體在成型之后,它周邊的一些國家或多或少會通過吸收溢出的養分而使經濟得到提升。
比如早期的日本曾帶動韓國和臺灣省的電子產業發展,歐盟在東擴過程中用產業轉移將波蘭等國帶入發達國家陣營,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后東南亞經濟也開始騰飛。唯獨只有美國旁邊的拉美,不但沒有吸收的養分,反而在一波又一波的經濟危機中,深陷落后再落后的輪回。這般有違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背后,全是拜美國揚基帝國主義作風所賜。
歷史上,拉美國家曾三次對美國寄予厚望,但每一次都是被瘋狂打臉。
19世紀20年代,在何塞·德·圣馬丁的領導下,拉美多國相繼爆發旨在推翻歐洲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俄普奧等老牌帝國為此組成神圣同盟,親自下場對拉美各國進行干涉。
而此時工業剛起步的美國,早早就將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的拉美,看作自己的原材料供應地和傾銷市場,遂在第五屆總統門羅的國情咨文中提出了美洲人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政策,史稱門羅主義,用通俗的話來講: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它是我的勢力范圍,你們歐洲人別多管閑事。
接下來的七十多年時間里,美國人厲兵秣馬,積蓄實力,終于在1898年通過美西戰爭真正意義上的獲得了對拉美地區事務的主導權。這讓那些曾飽受歐洲殖民者欺凌的拉美小國們倍感鼓舞,殊不知,這僅僅是他們新一輪噩夢的開端而已!
美西海戰
拉美人民為何樂于見美國介入拉美事務呢?
三點原因:
首先,作為美洲地區第一個戰勝歐洲殖民者成功獨立的國家,美利堅的星條旗點燃了拉美國家的星星之火。
其次,門羅主義是阿根廷、秘魯、智利等國游說的結果,他們想借美國的力量平衡歐洲國家的影響力,盡管美國實際出的力很小,但因為英美在拉美殖民化問題上達成默契,神圣同盟在后來收斂了不少。
最后,美西戰爭的起源是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暴政統治,戰爭爆發前,國會已決議承認古巴獨立并要求西班牙撤軍。所以,在當時的拉美人民看來,美西戰爭不是帝國戰爭,是美洲的老大哥幫助他們驅趕強盜的獨立戰爭,這直接導致美國在戰勝西班牙后,拉美地區的獨立熱情更高了。
但事實卻是,美國在接過美洲的權杖后,全盤延續了西班牙的暴政做法。
經濟上,美國成立聯合果品公司,在美洲以低價大肆兼并土地,僅1913年在洪都拉斯就圈地16.2萬公頃,致使大量農民失去耕地,生活困苦;軍事上,美國頻繁鎮壓拉美的民主革命運動,據統計,在1945年以前,洪都拉斯、多米尼加、尼加拉瓜、危地馬拉、薩爾多瓦、巴拿馬等六個國家,累計被美軍出兵干涉達16次之多;政治上,美國大力扶持親美的軍事獨裁者,武力鎮壓那些試圖從美國手中奪取經濟主權的民主黨派。
淳樸的拉美人民做夢都沒想到,那個他們打心眼里崇拜的老大哥,竟然比西班牙還過之不及。
拉美的天并沒有亮,只是從一片烏云,換了另一片烏云。
這是拉美第一次對美國失望!
1945年以前中美洲各國遭受美軍干涉年份統計
二戰結束后,美國為謀取世界霸權,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殖民地體系的瓦解,他們甚至在菲律賓自治和獨立法案中,強行規定菲律賓必須于1946年前從美國殖民地中獨立出去。
美國與殖民暴政一刀兩斷的做法,讓拉美再次看見了希望。
1948年2月,聯合國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在智利圣地亞哥成立,阿根廷頂級經濟學家勞爾·普雷維什糾集了一大批精英團隊,在此經過數天的探討后提出著名的拉美發展主義理論。
該理論有兩個重點——
第一、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是中心-外圍的結構,歐美發達國家是中心,拉美發展中國家是外圍,兩者是一體的,中心國家應該向外圍國家轉移產業,提升他們的工業化水平,而外圍國家應該向中心國家出口制成品,降低中心國家的通脹壓力。
第二、拉美發展主義確信國家發展的強大動力來自于技術進步及成果,而非以往普遍認為的社會大范圍變革。
想必大家也看出來了,普雷維什的拉美發展主義,本質上是妥協主義,后二戰時代,蘇聯國際地位的空前提高,使以社會主義為核心的民主運動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的發展,這為拉美各國的真正獨立創造出極佳的戰略窗口期。而普雷維什在這個時候強調社會變革不是國家發展的動力,其實是想犧牲拉美擺脫美國統治為代價,換取前者的工業施舍。
勞爾·普雷維什
但有用嗎?
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華盛頓確信沒有哪個國家能在自己的后花園興風作浪,所以他沒有理會拉美國家的訴求,而是把產業轉移的重心放在了對抗蘇聯的第一線,即西歐和東亞地區。
如果古巴導彈危機時,蘇聯的態度能再強硬一些的話,或許美國還能將拉美擺在跟西歐和東亞同樣的高度。只可惜,赫魯曉夫關鍵時刻掉鏈子了,蘇聯從此失去將地緣勢力范圍擴張到南美洲的機會。這下美國更肆無忌憚了,一邊瘋狂干涉拉美國家的內政,炮制慘案屠殺共產主義信仰者,另一邊又利用馬島戰爭和貨幣政策收割阿根廷等國的財富,具體內容我們在《禿鷹行動》一文中有過詳細闡述,這里就不多說了。
冷戰打了半個多世紀,拉美除了ABC三大國依靠自身雄厚的老底,有一定的發展之外,其他國家幾乎是裹足不前。
這是拉美第二次對美國失望!
八十年代后期,蘇聯逐漸式微,美國取得冷戰的勝利,基本大勢已定,拉美各國對美國的心思又活泛起來了,當然,這也是情有可原的。
論現實,蘇聯都搞不過美國,這世界上還真沒人敢跟美國作對了。
論感情,拉美各國在禿鷹行動的安排下,舉全國之力阻止共產主義勢力向南美地區滲透,讓美國不再有后顧之憂能全新全意在歐亞大陸上和蘇聯爭霸,沒點功勞總有點苦勞吧?這會多多少少能拉他們一把吧?事實證明,對于具有帝國主義性質的霸權國家抱有幻想,是謀自己的財,害自己的命!
1989年,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邀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齊聚華盛頓,以新自由主義為綱領,共同為拉美國家制定 一攬子經濟改革措施,史稱華盛頓共識。
華盛頓共識的改革重點在于:進行稅制改革,降低稅率;實現金融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取消關稅限制;國有企業私有化;經濟活動去政府監管化等等。
由于新自由主義改革在美英的表現極佳,所以,拉美各國對此深信不疑,阿根廷、巴西、烏拉圭、智利、秘魯等國連猶豫都不帶一下,就全盤接受了美國給出的改革方案呢。
然后呢?
經過十幾年的荼毒,拉美由不發達地區,淪為極度不發達地區——
人均收入斷崖式下跌: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個區域內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人均GDP從八十年代的8000美元暴跌至2665美元,這還不算通脹的影響,阿根廷一位學者曾痛心疾首的說道,新自由主義使阿根廷這個遼闊而富饒的國家變成了本地區最貧困的國家之一!
國家債務不斷攀升:1985年,拉美國家向外國支付的利息是1500億美元,這一數值在2004年增長到7230億美元。
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六十年代,拉美20%的最富有群體和20%的最窮群體的社會總收入占比是6:1,1999年上升到40:1。同樣是在六十年代,拉美地區僅有1.1億人處于貧困中,2004年增長到2.22億。
問題究竟出現在哪里呢?
在國情!
美英發達國家,有強大的工業和科技基礎,況且當時又處于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孵化期,新自由主義改革能提高企業把技術轉化為產品的速度,等于大幅度提升了企業的盈利能力。而經濟活動去監管可以加快產業鏈轉移速度,使亞洲國家能在短時間內融入以美國為首的產業體系,負責低端生產,然后返銷美國,因為亞洲國家勞動力及資源各方面成本都低,這反過來又壓低了美國的通脹,進一步釋放出發達國家的消費潛力。
而拉美國家什么都沒有,他們最應該做的是高筑產業壁壘,為本土企業爭取發展時間,同時對美英高附加值產品征收重稅,強化國家財政收入,這樣國家才能拿出錢去為產業的下一步升級做基礎設施配套和扶持。
巴西是南美洲產業梯度和完善度最高的國家,其支線航空制造業在世界的地位舉足輕重,如果好好發展,很有希望成為發達國家。但新自由主義肆虐后,政府職能喪失,產業凋零,現已淪為世界犯罪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但他們卻反其道而行之,能不出亂子嗎?
比如你搞貿易自由化,有規模優勢的外國商品進來就把你本土品牌打死了,而你又對外企降低稅率,國家財政能力持續弱化,最后只能找美國或國際經濟組織借錢。
再比如金融自由化,外資進出沒有任何阻礙,這不是為他們收割發展紅利和轉移資金提供便利嗎?
說一千道一萬,華盛頓共識不是美國給拉美經濟開出的良藥,而是毒藥,一劑幫助金融資本集團更快速剝削拉美人民的毒藥,據統計,僅在阿根廷就有70%的國有資產在新自由主義的私有化改革中,被美國金融資本收入囊中,包括航空、電信、電力、供水和天然氣產業。
新自由主義改革把拉美人民推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這是拉美第三次對美國失望了,也是最后一次。
21世紀初,拉美左翼陣營在人民渴望的去美化愿景中集體崛起,巴西、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洪都拉斯等國相繼換上激進的反美左翼人士,我們所熟知的拉美政治強人,如查韋斯、盧拉、基什內爾都是在這個背景下登上政治舞臺的。
轉折點發生在2014年!
這一年,曾參加過地下黨和游擊隊的巴西左翼總統羅塞夫取得連任,這讓美國意識到拉美左翼已經逐漸具備民間基礎了,若任由其坐大,恐怕以后再想處理就沒機會了。
于是我們看到,在2014年之后,美國通過政變或其他陰謀詭計,在包括巴西、厄瓜多爾、洪都拉斯、智利、阿根廷在內的拉美國家,建立起一系列親美的極右翼政府。
巴西前總統羅塞夫,2016年,被親美的國會彈劾下臺,代總統是右翼出身的特梅爾
美國天真的以為控制了拉美的領導層,就能自上而下的控制整個拉美。但現實卻是,在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欺騙后,拉美人民早已對那座曾指引他們革命的燈塔失望透頂。不到5年時間,那些親美政府被選民們用手中的選票一張張的又踢了下去!
在阿根廷,親美的毛里西奧·馬克里被左翼陣營費爾南德斯戰勝;
在洪都拉斯,親美的納斯里·阿斯富拉被左翼陣營奧瑪拉·卡斯特羅戰勝;
在厄瓜多爾,親美的吉列爾莫·拉索被左翼陣營安德烈斯·阿勞茲戰勝;
在智利,親美的何塞·安東尼奧·卡斯特被左翼陣營加夫列爾.博里奇戰勝;
甚至在被美國視為后花園核心的墨西哥,也選出了以奧布拉多為首的新一屆左翼政府。
截止2021年底,拉美23個國家和地區中,已有16個國家由左翼領導人執政,接下來的的巴西和哥倫比亞大選,左翼陣營大概率也會勝出。時隔五年,拉美左翼聯盟再成連營之勢!至此,拉美左翼陣營全面回歸!
值得注意的是,左翼陣營在拉美各國回歸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期間美國沒少明里暗里的使小動作。
在厄瓜多爾,美國曾用28億美元的貸款援助,試圖挽回親美政權在大選中的頹勢;在玻利維亞,受美國控制的美洲國家組織曾指責在獲選的左翼領導人胡安·埃沃·莫拉萊斯·艾瑪存在選舉舞弊行為,但這些小動作無一例外都被當事國的人民用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挫敗了。
十四年前的南美洲國家聯盟峰會上,拉美左翼領導人齊聚一堂
這說明,反美反新自由主義,早已深耕在拉美人民心中。有了廣大人民群眾做堅強的后盾,今后美國不論在拉美發起什么樣的政變,遲早都會被人心向背所唾棄!
文章最后,戎評有話說
左翼陣營在拉美全面回歸后,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
如何擺脫貧困?
對此,巴西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給出了自己的見解:中國!2021年底,羅塞夫在阿根廷《第十二頁報》網站刊登了一篇題為《我們的立場不在美國那邊,而是與中國在一起》的文章,她在文章中強調:
與美國不同,中國更懂得尊重別國主權,懂得互利共贏。拉美國家要擺脫困境,決不能盲目服從美國,而要提升自己的談判能力。不是對美國卑躬屈膝,而是保持獨立,和中國站在一起。
毫無疑問,羅塞夫的答案是無比正確的!
現在世界正處于第四次產業革命滾滾襲來的黎明,能否搭上這趟車,將決定拉美在下一個百年中是富是貧。
淘汰小政府建立大政府的制度問題,需要他們自己處理,而擺脫貧困的外部關鍵在于誰能幫助拉美實現產業升級和實現升級苛求的基礎設施建設,而這兩點全世界唯有中國能同時做到。
去美化,向西看,拉美,正翻開歷史的嶄新一頁!
PS:中國在拉美的西邊哦。
文章來源于戎評 ,作者戎評說策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拜登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日韓澳13國加入!外交部:試圖孤立中國,最后只會孤立自己
2022-05-24?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