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3日-星期三
就在日軍背老太的假照片被篡改為雷鋒同志做好事之后,又一惡毒篡改歷史的繪本出現了!
這次不是篡改某個人,而是直接篡改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
《中國歷史繪本·清》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中國人放了火燒了宮殿,結果來救火的竟然是穿著“USA”服裝的美國人。
這很難不說是在映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事件,并且還顛倒黑白的為其洗白!
明明是清代古裝扮相的人物,為什么不畫一個同時期的中國人來救火?反而要刻意標注上“USA”,畫了一個穿著現代服裝的美國消防員來救火?
首先是不符合時代特點,其次是相當刻意地突出中國人的壞,外國人的好,外國人是來拯救中國人的。
結合繪本描繪清代故事的背景,我們不難看出這幅畫到底想傳達什么意思。
能和放火燒宮殿聯系起來的,人們最熟知的事件就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而那絕對不是什么中國人自己放火燒自家宮殿的事兒,根本就是一次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踐踏。
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了第一批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賠款、協定關稅、開放五口通商、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許多特權。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便以修約為名,企圖壓迫清政府給其新的侵略權益。
1854年,英國首先向中國提出要求修改已訂的《南京條約》的有關條款,美國和法國也接踵而來,均遭到清政府的拒絕。
在隨后一次次被拒絕之后,西方列強再也耐不住性子,發動了新的侵.華戰.爭。
咸豐十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攻占北京后,占據圓明園。
緊接著,破壞開始了。
士兵們砸碎花瓶和鏡子,撕下畫幅和卷軸;他們破開倉庫搶奪絲綢,并用這些珍貴的織品包扎馬匹;他們裹上皇后的鳳袍,口袋里裝滿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水晶。
有一處廂房里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
魯西記載道:“兩天內,我拿到了價值3000萬法郎的絲綢、珠寶、瓷器、銅器和雕塑” ,這是一場令人錯愕而迷幻的狂歡,“就像是吸食大麻者的幻覺”。
48小時里,圓明園成了一場“有組織劫掠”的目標。
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還搗毀了無數帶不走的東西。
最后,在10月18日,英軍指揮官、八世額爾金伯爵詹姆斯·卜魯斯下令,將圓明園付之一炬。
有關中國歷史、科技、哲學及藝術最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額爾金的大火中灰飛湮滅。
“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里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英軍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毫無愧疚的這樣寫道。
額爾金更是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額爾金
放火的侵略者竟把此當成舉世無雙的成就,絲毫不認為自己強奪了中國人的財富!
至今,圓明園的文物都沒有完全回歸中國,反而四散在曾經那些強盜手里。
這才是“放火”的真實歷史,我不相信畫插畫、編教材的人連這個眾所周知的歷史都不知道,更何況繪本的主編陳麗華還是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那么,兒童繪本出現這樣的問題就一定是有人處心積慮篡改歷史了。
他們企圖通過繪畫的形式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兒童,以達到他們培植親.美勢力和文化殖.民的目的。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人教社問題插畫事件,引出了越來越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教材、教輔、繪本……它們一次次沖擊著人們的底線。
而無一例外的是,這些問題大都集中在崇.洋媚.外、篡改歷史、色.情暗示上。
我真的很難想象,當下孩子們的教育環境已經變得如此之差勁。
更悲哀的是,這些問題竟然直到今天才被推上熱搜,哪怕多少人早些年就已經在不斷反映這些問題。
我能夠合理懷疑,如今我們的教材、教輔、繪本的編纂權根本沒有掌握在人民的手里,反而掌握在那些親.西方的人手里,他們經年累月通過這些毒物染指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直到他們完全扭轉了孩子們的認知。
老百姓即便有渠道反映這些問題,卻一直得不到認真嚴肅的處理,直到引起了全民強烈的不滿和反響,才被重視起來,還無法預見這樣的重視會持續到何時,何種程度。
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早在今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就通報了編校質量不合格圖書名單(重點對2020年以來出版的少兒圖書、教輔材料等),認定了62種圖書不合格。
然而,似乎也只是審查了錯別字?
不過在經過此輪網友反映種種問題圖書之后,國家應該會把重點放到審查圖書內容、插畫上來吧?
這些年,學生教材中夾.帶私.貨的現象屢見不鮮,鄭淵潔在接受采訪時就披露過這樣的事實,作家作品能不能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的標準是,你跟那個既當教材主編又是作家的名人的關系如何。
赤裸裸地揭露了教育圈的黑暗面。
我想,這黑暗也絕非一日形成,而是隨著時代發展,日積月累。
在新中國成立到GK后的很長時間里,在教材編輯出版上,我們執行的基本都是“一綱一本”的教材政策,即一個教學大綱,主要科目均采用統編的教材(基本都是人教社編輯出版)。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有個別地方做一些嘗試,局部使用非統編教材。
上世紀末新一輪中小學課程改革啟動,實行了幾十年的“一綱一本”教材政策逐漸被“一綱多本”取代,后者成為此后多年教材編制出版發行的主導思想。
美國從來沒有過統編教材,這是當時一些專家提及的重要依據。
在這一指導思想的推動下和經濟利益的刺激下,中小學教材的編輯出版一度非常活躍,各個出版社都介入到教材出版中。
于是,教育變成了一門生意,用金錢去衡量利益。
此時,我們還拿什么期待這群人能編出反映真實歷史的書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天,被網友挖掘出來這么多問題圖書,并且一個比一個惡劣,真的不足為奇了。
然而,我們還是要抱有一點希望,希望未來的教育能回歸本真,歷史不要被忘記!否則,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后代危矣!
作者:紅色青年白依依 來源: 紅色依依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