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問題教材插畫和一些青少年讀物內容看,對手不但要按照他們的西方崇拜情結,在孩子心理上播下“西方文明中心論”的種子,給他們灌輸“白人人種優(yōu)越論”,讓他們從小就陷入制度自卑,民族自卑,文明自卑,人種自卑。除此之外,還要影響孩子的審美觀,從小培養(yǎng),以自我丑化為美。最可怕的是,對手還要給孩子灌輸各種變態(tài)的觀念。
六一兒童節(jié),首先要祝小朋友節(jié)日快樂,健康成長。
兒童節(jié)年年給孩子過,但今年這個節(jié)日,我們這些成年人,特別是家長,因為教材事件,與往年的感覺或許會有所不同。有人覺得有點憂心忡忡,有人覺得愧對孩子。當然,也有人感覺無所謂。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一個民族國家應該被保護得最好的群體。但毒教材事件一出,我們是否還能自信地說,我們的孩子被保護得很好呢?
因為教材和青少年讀物的防線被突破,少年兒童直接暴露在對手的文化侵略面前,成為新型戰(zhàn)爭形態(tài)下文化滲透的直接目標。
從問題教材插畫和一些青少年讀物內容看,對手不但要按照他們的西方崇拜情結,在孩子心理上播下“西方文明中心論”的種子,給他們灌輸“白人人種優(yōu)越論”,讓他們從小就陷入制度自卑,民族自卑,文明自卑,人種自卑。除此之外,還要影響孩子的審美觀,從小培養(yǎng),以自我丑化為美。最可怕的是,對手還要給孩子灌輸各種變態(tài)的觀念。
有一個規(guī)律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凡是高度認同西方價值觀的,他們要么極度自私,要么極其變態(tài),要么兼而有之。
吳勇和他的老師就不用多說了,看看參與編寫問題教材和問題作品被編入教材的,都有一些什么人。
曹文軒,語文教材編寫組組長,被鄭淵潔揭露夾帶私貨將自己的文章塞進語文課本。他自己的作品在全國范圍內被冠以兒童必讀書籍,向學生推薦,僅2018年就獲利1800萬元。
我覺得曹文軒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人教社出版的讀物《七色花》中出現(xiàn)“罌粟籽”表述:
在他主編,推薦閱讀年齡為8-15歲的《大語文》叢書《像鷹學會飛翔》分冊中,編入被人捧為“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和“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的汪曾祺《受戒》一文的著名“民歌”(小黃詩)。
這位語文教材主編選擇作品的偏好,真是別具一格。
2020年4月22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發(fā)布的《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推薦中小學生的課外讀物,曹文軒均有作品入選該目錄,推薦小學5-6年級閱讀。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人教版的問題教材插畫,要交給一個沒有注冊的工作室?
這就是現(xiàn)代文人自己劃分勢力范圍內的“小圈子”現(xiàn)象。曹文軒作為主編能夠讓自己的作品進入教材,還能把自己認可的小黃詩編入大語文,成為人教社教材設計總顧問的呂敬人為什么就不能讓自己的學生帶著自己的兒子,接下為教材做插畫的活呢?
他們都足夠自私,這也罷了,但他們也都足夠心理變態(tài),要不他們不會選入小黃詩,插畫不會有那么多兒童色情明示或暗示。
因為這些都是西方文化富含的東西,他們在認同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時候,也一股腦接受了。
所以,那些兒童性暗示,性騷擾,這些糟粕中的糟粕,也被他們搬到課本和兒童讀物里來了。
這些進入教材編寫的文人圈子,他們都在利用權力干了些什么?
屁股歪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這些人永遠活在面對西方自輕自賤的精神世界里,不能自拔,如果只是他們的私事,那也罷了,但他們利用編寫教材的機會,把這些他們認可接受的文化糟粕、精神垃圾,放到教材里,毒害我們最天真無邪的孩子。這從任何一個角度都找不到可以被原諒的理由。
二
網上有一篇某大學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寫的文章,可以說明為什么問題教材插畫的人物形象會那么丑。
這種以丑為美的思想灌輸,在藝術教育階段(非指全部如此),就開始了。
正常反映中國審美情趣的,正常可愛的畫風,得不到高分,還會被老師否定甚至打壓。只有把中國人的形象畫得怪異丑陋,才符合他們老師的藝術要求,得到認可。
西方的審美解釋權,早就在中國的高校藝術專業(yè)教育扎了根。
這種藝術審美教育強制熏陶出來的學生,只能靠自己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才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這個學生反映的問題,其實很嚴重,嚴重程度不次于問題教材。西方利用文化霸權、審美解釋權,給中國定身打造的審美標準,在中國成了藝術家和學院教授(當然不是全部)執(zhí)行的標準。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清華美院會出現(xiàn)“瞇瞇眼”藝術。
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清華大學的教授肖鷹要說:“我不認為這本教材的配圖‘很丑’,更不認為這些圖畫會給小學生的學習和教育產生不良效果”。
在肖鷹看來,人教版數學教材插畫,符合他的審美標準,“一是采用了夸張的卡通風格,二是著重表現(xiàn)兒童的天真、稚氣”。在肖鷹看來,人教版數學插畫,非但不應該被批評整改,反而應該發(fā)一個大大的藝術創(chuàng)新獎章。
這么心安理得的顛倒黑白與是非,恐怕不只是嘴硬。我現(xiàn)在真開始相信,這些高度西化的文化“精英”(以下簡稱西化“精英”)已經從內心接受了這種審美標準。他們在完成了藝術審美的“自欺”之后,就要“欺人”,通過他們影響的教材和控制的講臺,傳授給他們的學生。這樣一代又一代,他們的標準就成為業(yè)內主流了。
文化滲透鏈條一下子就清晰而完整了:
1、美西方為中國定身設計自我貶低、以丑為美的審美標準。
2、美西方通過學術交流、教育和獎項設置,將審美標準灌輸給中國的西化“精英”。
3、通過西化“精英”壟斷中國的審美標準界定權,然后通過國內的獎項設計、教育培訓、教材編寫變成中國的主流審美標準,灌輸給中國的孩子,影響一代又一代。
三
中國的文化“精英”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完成從道德到藝術本身全盤西化,并隨之墮落的過程。
他們從80年代“告別崇高”的思潮開始,解構前三十年建立起來的真善美標準,為接受庸俗墮落的文化糟粕,掃清了障礙。《河.殤》的上映,在理論上完成了對于中華文明的自我貶低,給西化“精英”安裝了理論武器,從此,他們可以毫無心理壓力,對中國文化進行自輕自賤的處理。他們在各自專業(yè)領域內已無所畏懼,因為他們就是業(yè)內權威,他們就代表業(yè)內主流,他們就是業(yè)內標準。
他們也不怕其中有人出問題,因為團隊隨時有人可以頂上。
他們組建的這種小圈子,外人很難進入,外來的力量也很難打破,可謂“水潑不進,針插不進。”
這就是教材頻頻出問題,不僅僅人教社,還有陜西人教等出版社也出現(xiàn)了問題教材的原因。從中可以看出西化“精英”的滲透范圍之廣,資源控制之強。
學雷鋒內容都配上了日本鬼子的宣傳圖片。還有什么是他們不敢做,又做不出來的呢?
他們甚至不怕更高的政治權力介入,因為他們已經形成福柯說的文化規(guī)訓權力。政治權力只能擊破規(guī)訓權力的某一部分,但他們可以很快修復。
他們內部抱團取暖,利益共享,互相進行資源互換,結成盤根錯節(ji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
這種結構,要打破,真的很難。
對付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三大法寶:黨的領導、統(tǒng)一戰(zhàn)線、群眾路線。
要相信群眾,鼓勵和發(fā)動群眾,發(fā)現(xiàn)和并提供問題教材和文化糟粕的線索,以人民戰(zhàn)爭的方式對付西方通過西化“精英”對中國的價值觀滲透。
因為這幫西化“精英”已經在互聯(lián)網媒體這個意識形態(tài)的主戰(zhàn)場上失敗。西化“精英”在大眾輿論面前已經是負面滿值的形象,這就給通過人民戰(zhàn)爭打贏思想文化保衛(wèi)戰(zhàn),準備了思想條件。
前面提到的那個清華大學教授肖鷹,自以為與眾不同,出來發(fā)微博給問題教材說話,被自發(fā)的網友一頓痛擊,刪帖遁走。西化“精英”不是沒有沒有膽怯,他們最怕的還是來自廣大吃瓜群眾自發(fā)的“人人喊打”,他們所謂的學術自信本來就建立在經不起陽光照射的虛無之上。
從方方事件之后,這類西化“精英”,在互聯(lián)網上一冒頭,就被人人喊打。不需要有人招呼,完全是吃瓜群眾自發(fā)。這屆群眾已經通過了互聯(lián)網完成了自我教育,從西化“精英”布置的西方崇拜陷阱中走了出來,實現(xiàn)了自我覺醒。互聯(lián)網越來越沒有他們發(fā)揮的空間了。
但相對封閉的出版、學術、教育、藝術等細分領域,他們還有強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這些領域,他們可以躲在幕后進行操作,不需要直接面對群眾的汪洋大海,他們的小圈子可以避開群眾的直接監(jiān)督。
這些細分領域彼此都不是孤立的,對手的滲透也是呈現(xiàn)為系統(tǒng)化、體系化。
這些滲透在各個文化戰(zhàn)線上的西化“精英”群體就是美西方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的基本組織保證。
四
意大利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葛蘭西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文化領導權”,主要是指現(xiàn)代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他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對于當下一些文化滲透現(xiàn)象仍然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葛蘭西認為,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上層建筑由政治社會和市民社會構成。政治領導權是指對警察、法庭、軍隊等國家強力機關的領導,文化領導權則是對民間學術團體、媒體、學校等機構的領導。葛蘭西將文化領導權置于比政治領導權更重要的位置。他認為誰能獲得文化領導權特別是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誰就有可能獲得政權。知識分子在爭奪文化領導權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用葛蘭西這一理論可以解釋,蘇聯(lián)后期因為不重視意識形態(tài),將輿論陣地動手讓人,失去了文化領導權,所以蘇共也很快失去了政權。
這次教材問題實際引發(fā)了文化領導權之爭。具體而言,就是要把西化“精英”控制的一部分文化領導權奪回來。
自從教材問題被引爆以來,至少西化“精英”的審美標準界定權,已經暴露在大眾面前,遇到了慘敗。他們想通過教材和藝術作品向社會公眾灌輸的審美標準,已經被大眾徹底否定。自此之后,他們就只能更多地躲在封閉空間里,悄悄地進行。甚至未來,他們還要面對學生的直接質疑和抗拒。繼網絡公共話語權之后,他們在藝術、學術和教育的空間也會被一步步壓縮。
一旦成為了社會大眾的關注目標和唾棄對象,他們的失敗就不可避免。
五
借助這次教材事件,美西方在西化“精英”配合下的幾十年布局,越來越完整地暴露在全民面前,丑惡終于被攤在了陽光下。
中國的文化領導權,雖然發(fā)生在內部,但實際就是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美西方意識形態(tài)之爭。美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中國的西化“精英”為媒介和載體,向中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發(fā)起解構和沖刷,已經四十年之久。
革命文化成為他們的眼中釘,所以《狼牙山五壯士》、《誰是最可愛的人》等紅色革命經典被一個個移出了中小學教材。
民族自立精神和民族文化也成為目標。有人開始把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侵略與反侵略進行重新解讀,炮制出了“殖民有功論”。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和平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朱學勤,曾提出以下高論:“如果僅僅局限在過去殖民和反殖民的歷史所形成的仇恨,今天上海外灘的那一條街就沒有理由存在了。我們可以這樣講,一部殖民與反殖民的歷史既是統(tǒng)治和反抗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個文明輸入和文明擴展的歷史。我認為,也恰恰是多方面因素的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了我們沿海文明地帶的歷史。”
他們不只是要改造中國的近代史,連中國的古代史也沒有放過。
2003年,人教社中學歷史教材編寫負責人之一的余桂元,決定將將岳飛和文天祥等民族英雄從歷史教材中刪除。他的理由是:“大宋的敵國金國是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權,而此部落后來演化成了清朝的后金,也就是說女真人融入到了華夏民族,已經不再算是侵略者,因此如果這樣算的話,岳飛當初對抗的金國就不算侵略者……而打敗文天祥的蒙古族,后來建立了元朝,這與岳飛同理,因此之前的沖突最多算是內訌。”
余桂元在精準消滅中國古代民族英雄的同時,更不忘記對現(xiàn)代紅色經典的特殊“關照”。他以“為了中日關系”作為理由,同意刪除《狼牙山五壯士》。
美西方對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輿論戰(zhàn),在布局方面,確實是高水平的。他們先是影響了中國的學術和獎項的標準實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西化,再搞定一些西化“精英”,利用西方的學術、藝術和獎項,讓這些人成為中國業(yè)界的“大師”,迅速建立他們在各自領域內的江湖地位,影響和控制各個細分領域的文化領導權。那個呂敬人不就被尊為中國書籍設計的“泰山北斗”嗎?
紅色經典被剔除了,歷史民族英雄也被清出了歷史教科書,歌頌西方政治人物和科技精英的故事來了。《華盛頓與櫻桃樹》、《愛迪生救媽媽》這些虛構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對西方歷史文化的認同。
長期參與編寫教材的溫立三的那些高論,就更駭人聽聞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毫無希望的垃圾民族,是一個野蠻落后的民族,是一個最善于自輕自賤的民族;我一想到美國,就會感覺中華民族真的不配在這個地球上存在;是西方文明改變了中國,我們卻不知感恩;侵略者和殖民者是文明的播種者;我們的教科書應該由美國人編寫。”
教材編寫隊伍出現(xiàn)這么多西化“精英”,而不是個別現(xiàn)象,足以說明這些人已經在文化界和教育界形成了氣候。他們可以在各自領域內影響中國的標準,甚至制定中國的標準。文化領導權有很大一部分實際控制在這些人組成的群體手里。
那么影視圈呢?
“手撕鬼子”是港臺導演的杰作。這是用戲說的方式,解構抗日戰(zhàn)爭在公眾中的歷史認知。
反映我地下黨機智勇敢從事秘密工作的諜戰(zhàn)片,編劇充滿著破綻。
丑化中國人形象的影片獲得世界性大獎,促動了以丑為美的傾向。
文化領導權之爭確實不只是哪一個細分領域的問題。
六
教材問題這次的大暴露,有沒有可能成為中國奪回文化領導權的起點呢?
我認為,只要包括群眾路線在內的三大法寶用起來,是很有可能的。
紀監(jiān)委網站發(fā)布的文章《教材決不能搞動輒歐風美雨、“言必稱希臘”那一套》,除了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的教材必須扎根中國大地、站穩(wěn)中國立場、展現(xiàn)中國氣派,決不能搞動輒歐風美雨、“言必稱希臘”的那一套東西。”還有下面特別重要的一段話:
這次事件中,廣大網民表現(xiàn)出了新時代的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在文化上更加主動自信,對中華文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思想價值體系更加認同。這種源自文化自信的力量,正是我們民族發(fā)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看到這種力量,我們就有信心也有理由守牢育人鑄魂底線,在教育的全過程各方面牢牢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正確政治方向,弘揚主流價值,以深沉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這段文字占了文章很大的篇幅,核心思想就是八個字: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中國的廣大群眾變得越來越自信,中國的自信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中國的西化“精英”已經無法擺脫民族自卑,他們失去了群眾基礎。
誰將是這場意識形態(tài)保衛(wèi)戰(zhàn)和文化領導權之爭勝利的一方?偉人說,“兵民是勝利之本”,“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明人明察”微信公眾號,修訂發(fā)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fā)現(xiàn)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fā)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