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5日-星期一
當地時間9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撒馬爾罕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9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歷史名城撒馬爾罕舉行。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主席強調,新形勢下,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國際和地區事務中重要建設性力量,要勇于面對國際風云變幻,牢牢把握時代潮流,不斷加強團結合作,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
峰會結束后,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簽署并發表了《撒馬爾罕宣言》。
《宣言》強調,成員國基于《上合組織憲章》原則,反對通過集團化、意識形態化和對抗性思維解決國際和地區問題,堅持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威脅和挑戰??紤]到上合組織成員國的意見,各方重申,共同推動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宣言》稱,撒馬爾罕峰會期間簽署了關于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加入上合組織義務的備忘錄。
這意味著伊朗將成為上合組織第九個成員國。
除此之外,成員國強調,決定啟動接收白俄羅斯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程序具有重要意義。
成員國滿意地指出,峰會批準了給予巴林王國、馬爾代夫共和國、科威特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緬甸聯邦共和國對話伙伴地位的決議。各方注意到,關于給予阿拉伯埃及共和國、沙特阿拉伯王國和卡塔爾國上合組織對話伙伴地位的備忘錄業已簽署。
上合組織再一次完成擴員,并展現出巨大的吸引力。
9月14日—16日三天時間里,除了參加上合峰會外,習主席還對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進行了國事訪問,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伊朗總統萊希等多國領導人,出席了中俄蒙元首第六次會晤等。這場中國共產黨二十大召開前夕最重要的元首外交活動,圓滿成功。
9年前,習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習主席的首次出訪又選擇了哈薩克斯坦,中哈關系的特殊性何在?
上合組織的吸引力能持續擴大的原因是什么?伊朗的加入對上合組織來說意味著什么?
上合峰會期間,習主席和普京總統的會面廣受關注。彭博社稱,這是中俄一起對抗美國霸權的體現。CNN稱,中俄關系自俄烏沖突以來加強,中俄想推動一種新的國際秩序的建立。如何看待西方媒體的此類反應,中俄關系一直以來的發展態勢如何?
針對上述問題,觀察者網特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中國上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徐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所研究人員李天毅進行深度解讀。
觀察者網:9年前(2013年)習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這次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出訪,習主席也選擇了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對此您有何解讀,中哈關系有怎樣的特殊性?
徐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關系的特殊性表現在許多方面:
首先,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是山水相連的好鄰居,哈薩克斯坦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家。其次,今年是中哈建交三十周年,也是兩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雙方始終本著睦鄰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共贏原則,保持極高的發展水平,各領域合作發展迅速,成為鄰國間睦鄰友好、互利共贏的典范。
再者,在兩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哈永久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邁上新臺階,不僅對兩國發展繁榮形成了有力支持,也為地區和平穩定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此良好的合作基礎上,習近平主席再次訪哈,充分體現了中方對中哈關系的高度重視,將進一步增進兩國政治互信,推動中哈關系繼續行穩致遠,推進各領域務實合作走深走實。
觀察者網:“一帶一路”對中亞國家來說有什么重要意義,上合組織在深化“一帶一路”發展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未來有何潛力?
李天毅:“一帶一路”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發展,也為中亞國家帶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首先,“一帶一路”推進各國互聯互通和基礎設施建設,符合中亞國家現實需求,大大改進了中亞地區的交通狀況。目前,中國承建完成烏茲別克斯坦“安格連—帕普”電氣化鐵路,中吉烏公路正式通車運營,中塔烏國際道路試運行,中歐班列、中國—中亞國際班列開通運營。其次,“一帶一路”大力倡導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合作,尋求合作最大公約數,不斷推動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
“一帶一路”聚焦上合組織成員國普遍關注的發展問題,積極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倡導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提出高標準、惠民、可持續目標,為上合組織命運共同體發展提供重要動力。同時,上合組織是“一帶一路”對接合作的重要平臺。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可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加大政策溝通和制度建設,推動上合組織與歐亞經濟聯盟等加強對接,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觀察者網:9月15—16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舉行。這次峰會上,上合組織正式吸納伊朗為成員國。白俄羅斯最近也向上合組織提交了加入申請,另外還有很多國家希望成為該組織成員國、觀察員或伙伴。您認為,上合組織的吸引力能持續擴大的原因是什么?伊朗的加入對上合組織來說意味著什么?
李天毅:在本次撒馬爾罕峰會,上合組織迎來第九位成員國——伊朗。埃及、卡塔爾、沙特成為對話伙伴國,白俄羅斯加入上合組織進程開始啟動。上合組織還給予巴林、馬爾代夫、科威特、阿聯酋和緬甸對話伙伴地位。
上合組織的吸引力持續擴大,首先在于上合組織自成立以來,始終踐行“上海精神”、“新安全觀”,堅持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主張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在全球治理碎片化加劇、全球治理進程嚴重受阻的背景下,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的新型多邊合作之路,提出了上合主張,這符合各成員國利益。
同時,上合組織成員國面積約占地球陸地面積近四分之一,人口總數約占全球總人口的44%,GDP總量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代表著巨大的市場容量和發展潛力。不僅如此,上合組織始終把安全合作作為優先方向,為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提出并率先踐行以合作安全、共同安全、普遍安全為原則的新型安全觀,成為地區的穩定器,為地區國家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伊朗是一個擁有八千多萬人口的大國,國土總面積達164.5萬平方公里。同時,伊朗還是一個資源大國,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四位,其GDP總量居中東首位。伊朗的加入無疑將為上合組織諸多利好:
第一,標志著上合組織區域延伸至中東西亞地區,有利于上合組織擴大國際影響力;第二,提升上合組織在全球治理作用,進一步增強上合組織對全球治理改革話語權,推動現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第三,促進地區經濟合作,可打造互聯互通新格局,推動區域能源合作,為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提供新機遇。
觀察者網:有人將上合組織擴員和北約擴張相比較?!度A爾街日報》14日聲稱,在一些觀察人士看來,上合組織相當于“東方的北約”。對此您怎么看?
徐步:上合組織擴容與北約擴張不可相提并論,這一對比是對上合組織的誤解,甚至可以說是別有用心的抹黑。
最大的不同是組織性質不同。上合組織是一個合作的組織,奉行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任何第三方原則。講求互利共贏,謀求共同發展?,F已成為全世界幅員最廣、人口最多的綜合性區域合作組織。而北約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軍事同盟,是冷戰產物,是戰爭機器。
另一個顯著不同是組織成員不同。上合組織成員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把經濟發展作為各國第一要務。各成員國希望通過加強合作,謀求共同發展。
還有一個明顯不同是,上合組織是開放性包容性組織。上合組織擴容將進一步加大參與全球和地區治理的力度,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而北約不停制造自身敵手,頑固堅持陣營對抗。在過去的30年里,北約在南斯拉夫、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制造沖突,極大阻礙全球和平穩定發展。
觀察者網:印度是上合組織的成員國之一,但同時也是以美國為主導、針對中國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和“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成員。您如何看待印度在上合組織的作用和意義?
徐步:印度于2017年正式加入上合組織,使得上合的宗教、文化等因素更為多元,也為組織自身運轉帶來復雜性。但我們更要看到,上合組織之所以能夠把不同文化、制度、經濟水平的國家凝聚在一起,說明各方均有意利用上合組織這一平臺加強合作,體現了上合推動區域合作、化解分歧矛盾、維護地區穩定的引領作用。
印度外長蘇杰生曾多次表示,印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不需要第三方干預。目前,印度已暫時退出“印太經濟框架”“四大支柱”之一貿易領域的談判。不僅如此,自俄烏沖突以來,印度與中國持有相似立場,積極呼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反對美國揮舞制裁大棒。
印度作為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上升的地區大國,在上合發揮著重要作用。首先,印度的加入為上合組織注入了新動力,進一步擴展了上合組織的輻射面和影響力,標志著上合組織向南亞邁進,有助于提升其在印度洋區域影響力。其次,印度加入擴大了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范圍,印度發揮其在市場資源和金融、科技等產業的優勢,有利于上合組織進一步深化組織內部的經貿交流。再者,印度可以促進上合組織與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合作,推動上合與其他國際項目進行互動與對接,擴展上合組織的合作領域與合作對象。
觀察者網:上合峰會期間,習主席和普京總統的會面廣受關注。在俄烏沖突持續,西方對俄開展史無前例的嚴厲制裁的背景下,習主席和普京總統選擇上合峰會期間在中亞會面。對這次會面的時間和地點的選擇,您有何觀察和解讀?
李天毅:當前時期,新冠疫情在多國卷土重來,全球經濟復蘇不穩定性上升,全球治理體系進一步失衡,國際格局發生復雜深刻演變。現有國際安全體系削弱,美國不斷強化北約作用,在亞太地區組建經濟和安全小圈子,制造地區不穩定因素,使得原有國際秩序遭破壞,多極化趨勢受阻,大國博弈進入全面對峙。
上合組織是中俄協作的重要平臺,在此大背景下,中俄作為上合組織牽頭國家和國際舞臺上的大國,肩負著推動上合組織及地區國家發展重任,因此更應加強戰略協作,攜手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推動世界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觀察者網:對于習主席和普京總統的這次會面,彭博社聲稱,這是中俄一起對抗美國霸權的體現。CNN稱,中俄關系自俄烏沖突以來加強,中俄想推動一種新的國際秩序的建立。對于上述觀點您有何評論,您認為中俄關系一直以來是一種怎樣的發展態勢?您對中俄兩國元首會晤之后,兩國官方的表述和西方媒體的相關報道有何解讀?
徐步:在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全球性新威脅新挑戰層出不窮的背景下,中俄經受住多重考驗,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不斷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持續展現中俄合作的新高度和新成就。
面對全球性動蕩變革,中俄關系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公路橋實現通車,打通一條兩國互聯互通的新通道。今年1-7月,中俄雙邊貿易額達977億美元,增長近29%,充分體現兩國合作內生動力。長期以來,兩國領導人在上合組織、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等框架下保持溝通,達成許多重要共識。
中俄兩國元首會晤后,大量西方媒體一如往常地惡意揣測中俄關系,將中俄聲明放置一旁,通過編造莫須有的“證據”唱衰中俄合作前景,并且認為中俄借上合組織打造所謂“反美聯盟”。而實際上,中俄雙方強調,中俄全面戰略協作關系穩固如山,愿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有力支持,深化貿易、農業、互聯互通等領域務實合作,要加強在上海合作組織、亞信、金磚國家等多邊框架內的協調和配合,推動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由此可見,中俄始終把握“結伴不結盟”。中俄元首此次會晤,無疑讓美國十分著急,其離間中俄戰略合作的企圖不可能得逞。
此次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國際政治事件,將改變亞歐大陸戰略格局。隨著美西方不斷加碼對中國和俄羅斯進行雙遏制,整個上合地區的穩定與發展處于一個新的嚴峻考驗期。中俄元首在本次峰會期間的會晤就上合組織建設、應對全球挑戰、加強雙邊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為上合組織和中俄兩國發展注入穩定動力。中俄將繼續體現大國擔當,發揮引領作用,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為動蕩不安的亞歐大陸帶來新的發展景象。
(作者:觀察者網 王慧、張菁娟;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觀察者網”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