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北溪管道被炸將全面阻斷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
除北溪1、2號管道外,俄羅斯向歐洲供氣的主要管道還有4條,分別是:
1、亞馬爾-歐洲管道(從北極地區亞馬爾半島西區白俄羅斯,分為兩條支線,西線去波蘭、德國東部,南線去烏克蘭西部接入“聯盟”管道,1999年投產,年輸送能力330億方);
2、聯盟管道(氣源地位于伏爾加-烏拉爾油氣區的奧倫堡氣田,經烏克蘭分為兩條支線,1979年投產,其中一條去斯洛伐克、捷克、奧地利等,一條進入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年輸量240億立方);
3、伊斯坦布爾管道(2020年投產,年輸量315億方,管道橫穿黑海,到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西北部分為兩條支線,一條向土耳其供氣,另一條向東歐和南歐部分國家供氣。)
4、“藍溪”管線(2003年投產,年輸送能力160億立方,“蘭溪”管線由北至南穿越黑海海底,最后到達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應當說,炸斷北溪管道并不能全面阻斷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即使俄烏戰事正酣,目前上述四條管道尤其是通過烏克蘭國境的管道仍在正常供氣。
誤區二:北溪管道被炸將造成重大生態災難。
有專家學者稱,此次爆炸可能造成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和甲烷泄漏。
9月30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針對此次爆炸的專題會議宣布此次爆炸造成的甲烷泄漏量達到7.8億方,相當于丹麥三個月的天然氣消費量。考慮到甲烷泄露的溫室氣體效應大約是二氧化碳的數十倍(一說是22倍,另一說是近80倍),因此,此次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災難,此種觀點筆者很難贊同,應當看到,天然氣的學名即甲烷(CH4)。8億方的甲烷泄露和美國、俄羅斯等全球天然氣生產大國因甲烷泄露造成的溫室氣體效應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以美國為例,根據《科學》雜志最新發表的一篇文章, 2018年全年,美國國內的油氣工業甲烷泄漏達160億立方左右。而此次北溪-1和北溪-2管道的爆炸,造成的甲烷泄漏和溫室氣體效應充其量只相當于美國年度甲烷泄露的二十分之一。此外,8億方的天然氣以油氣當量換算大約相當于63.7萬噸的石油(油氣當量就是將天然氣產量按熱值折算為原油產量的換算系數。標準油氣當量是根據原油和天然氣的熱值折算而成的油氣產量,一般取1255立方米天然氣=1噸原油)。
即便按照最嚴重的情景測算,如果真的是63.5萬噸的石油泄漏到自然界和海面上,那也達不到史上最嚴重。2010年BP公司在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事件總共造成了近500萬桶的石油(一噸石油大概折合7.2桶,折合約69.4萬噸)泄露到海面,造成了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石油污染事件。(數據來自清泉能源公眾號)。
誤區三,海底天然氣管道破壞難度較大,只有主權國家有破壞的能力。
有觀點認為,北溪管道的鋼管管道的內徑為1.153m,厚度為4.1厘米,外層包裹著額外6-11厘米的鋼筋混凝土,這里面每一根都重達25噸,水下的部分更是由10萬根這樣的復合鋼管組成,管道外表還有特殊的保護層和防腐層,其自身安全要求很高。這樣的高安全、密封運營的系統,一般的暴恐分子、犯罪團伙根本對它無能為力。能夠破壞管道并導致管道輸送中斷的,只有是主權國家或者“國家級”的軍事行動。
事實上,此類管道的破壞難度遠非想向中的這么難,2005年,我國山東就發生過海底管道打孔盜油案件,尼日利亞也多次發生武裝分子針對海底管道的襲擊事件,北溪管道長度超過一千公里且是固定目標,其海底線路的走向也是公開信息,點多、線長、面廣可供選擇的攻擊點和攻擊方式很多,水下蛙人、無人潛航器等皆可實現對管道的攻擊。
筆者認為,正因為北溪管道為民用設施,且位于俄烏沖突以外的第三國專屬經濟區內,即使此次攻擊背后有主權國家的影子,這種“臟活”也極有可能由某些組織或者PMC(私人軍事公司)來完成,即便未來調查有所指向,主權國家也很難承認。
誤區四,北溪管道被炸是俄烏戰事的延續和升級,而非恐怖主義行徑。
北溪管道被炸后即有媒體指出,此舉是俄烏戰事的延續,例如,網絡媒體第一財經刊文認為,從俄烏沖突前線的直接較量,到如今各種勢力在天然氣管線等重要基建領域的角力,不排除會“助推”俄烏雙方后續在前線展開更激烈的博弈,“近來密集發生的這些事故或成為沖突升級的催化劑”。
再如,有的學者認為,北溪管道爆炸是一種特種作戰形式,與輿論戰、認知戰、信息網絡戰等類似。環球網援引比利時《晨報》的文章說,“北溪”泄漏事件再次表明歐洲在所謂的“混合戰爭”中是多么脆弱,“我們現在應該問自己,為此類行動做了多少準備”,筆者對上述觀點很難認同:北溪管道被炸雖然與俄烏沖突有直接關系,但是北溪管道是重要的跨國能源基礎設施、是保障民生的民用目標且位于俄烏沖突之外的第三國專屬區域。國際社會應當明確無論攻擊者是誰,對北溪管道的攻擊都是赤裸裸的恐怖主義行徑,且此舉為暴恐分子和極端組織提供了極強的示范效應,應當受到國際社會一致的、強烈的譴責和聲討。
此外,國際社會應當充分汲取此次北溪管道被炸事件的教訓,攜手提升重要基礎設施特別是跨國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工作,這點顯得尤為迫切。
誤區五,北溪管道爆炸嚴重影響現有的全球能源格局,加劇和惡化能源安全態勢。
我們都知道烏克蘭危機爆發以后,實際上是最近這兩三個月,北溪-1和北溪-2這兩條管道均處于停運的狀態。北溪-2從未真正投產過,因此對全球能源格局和能源安全沒有帶來影響。
而北溪-1管道,2021年的輸氣量在600億方,約占德國年進口量的50%,但自今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該管線一直在持續降低輸量,或以技術故障名義進行停輸檢修。
一方面,德國和歐盟發起對俄羅斯的嚴厲制裁,主動放棄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另一方面,俄羅斯持續打出“天然氣牌”,降低或停止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8月份,北溪-1管道斷斷續續僅維持正常供應量20%左右的輸量。到了 9月份,干脆就停輸了。
也就是說,管道的停輸實際上早在此次爆炸前的數周就已經發生,而不是此次爆炸導致了管道的停輸。實際上全球天然氣市場在數周之前甚至數月之間已經開始適應北溪管道的停輸局面。此次爆炸對全球能源市場供應并沒有直接影響。
應當看到,全球能源的格局變化在此次烏克蘭危機爆發后不久就發生了,即俄羅斯和歐盟作為地區能源中心的地位在急劇下降,美國和中東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在上升。這種此消彼長的變化是由于戰爭導致的,而不是此次管道的爆炸。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集團保衛部;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華語智庫”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