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是中國人揚眉吐氣的日子,也是一些人特別氣急敗壞的日子。因為國產大飛機商業首航成功,近130名旅客率先體驗了C919空中之旅。在中國互聯網,有人為此高興,有人因此不高興,說到底是一個立場問題。對待中國的態度差異如此之大,就跟抗戰時期,有人加入抗戰隊伍,為抵抗侵略甘灑熱血,有人當了偽軍,把槍口對著中國人一樣,現在有人期望中國能夠強大,有人希望中華民族重新沉淪,只不過前者是大多數,后者成為越來越被孤立的少數。


自近代史以來近二百年,靠吃里爬外獲取利益的內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因為這些人的存在,中國的技術和產業自主創新每前進一步都特別不容易,尤其是客運大飛機研制之路走得特別坎坷。從歷史上第一架國產大飛機試飛成功,到今天完成第一個商業航班運營,時間是四十多年,期間經歷了試飛成功的大飛機項目下馬,二十多年后又重新論證、立項、研發、試飛、商業首航,又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時間。類似于大飛機這種重大產業的技術創新,從0到1這一步實現起來是最難的。在大飛機項目上,中國把從0到1的作業做了兩遍,終于頂著外部壓力和內部干擾,圓了國產客運大飛機的夢想。從試飛成功到商業首航成功,國產客運大飛機又邁過了關鍵的一關。中國發展民用客運大飛機,必須要先過技術關,再過市場關,最終要得到市場的認可與檢驗,先獲得中國人的認可與信任,中國人要愿意坐自己國家的大飛機。在特殊復雜的輿論環境里,市場關的難度未必比技術關小,因為要面對輿論戰的影響。首次商業運行,為何這么受矚目,就是因其具有的市場象征意義。圍繞首次商業運行的輿論戰因何這么激烈,原因也在于此。技術封鎖,還不是最大的考驗。那么多被封鎖的技術領域,我們都實現了突破,大飛機也同樣如此;但是如果輸掉輿論戰,中國人過不了心理關認知關,對國產客運大飛機不信任,大飛機過不了市場關,那就是大問題。這也是所有唱衰大飛機的勢力布局的重點關口。利用大家對航空安全的高度關注,反復變著花樣質疑國產客運大飛機的安全性,這些言論要達到的目的很明顯:既然已經無法阻擋中國人研制出自己的大飛機,那就想辦法讓中國人不相信自己的大飛機,最終讓中國的大飛機止步于在商業運營這一環節。大飛機最終成功的標志,就是市場的認可。首航成功說明中國飛機的性能和安全性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讓我感覺特別高興的是,我看到網上有很多人在說C919首航根本搶不到票。這是國人對于中國制造的信任投票,對方苦心孤詣的輿論戰沒有成功。而中國又一個重要的短板被補上了。從此之后的場景是這樣的:中國的大地上有中國研制的高鐵在奔馳,中國的天空中也有了中國人制造的大型客機航班在翱翔,更遠的太空,早就有了中國人的空間站在逡巡。很多中國人已經習慣了一邊帶著欣喜的心情關注著我國產業的一個又一個進展,一邊面對并參與一場又一場針對性極強的輿論戰。大飛機從立項到首次商業飛行的每個關鍵節點,這樣的輿論戰都要出現。接下來,隨著C919更多投入商業運行,圍繞國產大飛機的輿論戰會更激烈。用其他手段已無法阻止中國大飛機的前進步伐,對手就會更加重視和依賴輿論戰的作用阻止國產大飛機更大規模的商業運營成功。

回首大飛機從立項到試飛再到商業首航的這個過程,特別感慨。如同高鐵一樣,國產大飛機也是在各種質疑、嘲諷、唱衰的聲音當中一步步砥礪前行,終于堅持到上次商業飛行成功的這一天。把中國的產業限制在中低產業,這是美國主導產業分工的重要原則。“中國不能和美國發展相同的產業,需要避免對美國的競爭。”這是美國人對中國提出的要求,如果美國的要求得到滿足,中國人就要接受永遠停留在發展中國家的階段。而那些形形色色針對中國技術產業自主創新發展的輿論戰,就是為了配合美西方對中國的遏制戰略,要瓦解中國人挑戰發達國家優勢領域的決心。你覺得他們是同胞,其實他們已經不把中國當成自己的祖國,他們的精神另給自己找了一個母國。為了精神母國,他們甚至比美國更希望中國失敗。中國已經攻克了很多個被發達國家壟斷的產業領域,對中國的限制與打擊手段越來越不加掩飾,以這些吃里爬外的中國人為主體,針對中國的輿論戰會更加激烈。
從半導體到芯片,針對中國的限制可能會有各種具體手段上的不同,但輿論上有針對性的打擊,片刻都不會停止。從華為被美國制裁的喝彩聲,對中國自主研發的唱空,到對美國技術成果的唱多,連瑞德西韋都被炒作成“人民的希望”輝瑞都被醫學科普賬號吹捧為“神藥”,踩一捧一,他們立場從不模糊。用輿論影響中國人的頭腦,打擊中國人的自信心,扼殺中國的產業自主能力,是成本最小、破壞性又最大的一種方式。輿論戰既然能夠瓦解強大的蘇聯,自然也能夠輕松瓦解一個國家的產業。僅僅一個“造不如買”的思想桎梏,就能夠讓中國人自動下馬眾多已經取得突破的技術和產業自主項目,幻想用市場換來技術走捷徑,代價是幾十年的時間和不知道多少萬億美元的經濟代價。好在美國用科技戰最終教育了中國人民,讓中國人終于又認識到自主創新的不可替代性。當年中國的高鐵從成功試運行開始,被中國的眾多主流商業媒體和自媒體連續攻擊了七八年之久,有心人可以百度去查查這些媒體的文章多么用盡心機,讓中國放棄高鐵戰略,一直到國人開始普遍感受到高鐵的便利,自發反擊對高鐵的詆毀并形成壓制之后,這種唱衰中國高鐵的聲音才慢慢消失,而那些媒體和媒體人,至今還活躍在中國的輿論上,尋找新的噴點。大飛機是高端制造業的代表,大型商用飛機產業作為超大規模的高度集成系統工程,零部件就有幾百萬個,被稱為現代制造業的“王冠”,長期是西方絕對壟斷統治的領域,甚至一度成為西方工業文明的重要象征。C919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中國成為第三個擁有自主研發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西方壟斷的高端產業拼圖又少了一塊。中國上馬的大飛機自然會成為輿論戰的又一個重點目標。這些年,中國在向著高科技產業不斷攀登,而一些中國的敗類還停留在原地,繼續跪著仰望西方,不允許中國人站著平視西方,他們管這叫“獨立思考”“自由精神”。這些媒體人的背后,是強大的買辦力量。他們是美國力量在中國內部培植形成的衍生物,是美國對付中國最有威脅的力量。大飛機越成功,遭遇的仇視和詆毀就越嚴重。現在中國大飛機已經走完了研發制造生產銷售商業運營全流程,他們不會放棄在最后的商業運營環節給國產大飛機制造問題和障礙。C919大飛機無論是和曾經的大飛機,還是前幾年的高鐵相比,在輿論環境方面,已經幸運了很多。因為現在的輿論形勢和高鐵那段時間比,已經好轉了很多。雖然各種陰陽怪氣、各類妖魔鬼怪還是在各大平臺評論區批量出現,但無論如何也做不到跟十年前那樣占盡上風。同時,這幾年中國制造在產業升級方面突飛猛進。高鐵不用多說,連曾經遍地進口和合資車,被認為“市場換取技術”失敗典型的汽車,都憑借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戰略的成功,開始了整個汽車車產業的逆襲,從2020年中國出口突破一百萬輛關口開始,一年一個臺階,在2023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大國已經沒有什么疑問。從高鐵、到汽車,再到大飛機,中國人不但要實現一個又一個突破,還會將之變成我們的優勢產業。中國制造早就告別了低質低價的傳統刻板印象,中國人對國貨和國家的信心越來越無法動搖。希望我們的大飛機在未來走得更為穩健,讓那些期待看熱鬧的人,收獲的是一個又一個失望,乃至最后的絕望。

中國的C919目前國產化率60%,發動機、航電系統、起落架系統、機載設備等,尚未實現國產替代,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跟其他產業一樣,中國必須做到國產飛機的全產業鏈自主替代才能保障不被技術上卡脖子。今后不斷會有C919國產化率提高,核心技術實現突破的消息,還會有929寬體飛機試飛的消息。做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會越來越有信心。做一個盼望中國失敗的敗類,會越來越絕望。讓他們絕望的事情以后會越來越多。這些甘愿為西方奴的人,要么改變自己,要么被時代淘汰。
(作者尹國明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明人明察”微信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