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可以說聯想在“技工貿”和“貿工技”之間的戰略選擇,已經讓現在的聯想在國人心中的地位直線下降,尤其是在華為被美國制裁的4年里,讓無數的國人明白,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是真正的立于不敗之地。而聯想在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有著中科院的技術人才,更有著龐大的資金,而此時的華為,還在為賣出一件東西而憂愁。
在2010年柳傳志參加央視的一場訪談節目中,一位觀眾對柳傳志進行了提問,問他未來的聯想到底是“技術優先”還是“貿易優先”,對于這位觀眾的問題,柳傳志淡定的回答:“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聯想剛剛在中國有一定地位的時候,科學界人士和領導極力鼓舞我們能進入研發領域,搞核心技術,我是堅決沒讓”。
也就是說從柳傳志接手聯想的那一刻開始,他就要求聯想走“貿工技”,在他看來投入大量的資金研發,首先是浪費企業的資金,再者就是誰能夠確保技術一定能成功呢?雖然聯想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但所有的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國外供應商,以聯想2022年的營收為為例,高達上千億的營收,凈利潤卻只有二十來億,也就說絕大部分的利潤被國外賺錢。
這使得國人對聯想的行為十分不能理解,為何要如此“害怕美國”,寧愿廢掉搞核心技術,去滿足美國的“條件”,其次過度在營銷上花心思。此前聯想CEO楊元慶和馬斯克的一場對話中可以看出,當時主持人問馬斯克:“你的特斯拉年銷售是多少”?當時的馬斯克很淡定的說:“我只有幾萬輛,原因是我的產能無法跟上”。
而一旁的楊元慶卻得意的說:“我們聯想一年要出臺上億臺設備”。言外之意就是馬斯克只注重研發,卻不注重營銷,自然銷量搞不上去,但事實證明,現在的特斯拉是聯想望其項背的存在。而時隔13年之后,當全球的科技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從5G技術到智能駕駛系統,到AI技術等,聯想已經遠遠落后,甚至大家壓根沒有把聯想歸結到“高科技企業”。
不過13年后的今天,柳傳志也或許后悔了當初的決定,要求聯想進軍高科技領域,尤其是在AI上,聯想也想要占據一席地位。但可惜的是,聯想將AMD、高通、微軟、英特爾作為核心合作伙伴,至于國內的華為,正如楊元慶說的:“壓根沒考慮過華為”。
文:河馬觀科技;來源:河馬欽天監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