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環球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郭松民|黃埔生,跟著毛主席是開國元勛,跟著蔣介石進戰犯管理所
點擊:  作者:郭松民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4-06-21 11:37:52

 

【郭松民按:這段時間,隨著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活動的展開,神化黃埔生的各種文字也多了起來,我發現,筆者7年前寫的這篇文章,仍然沒有過時,所以再轉發一次。】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大喜日子漸行漸近,回顧我軍光榮歷史的文章也越來越多了。應該說,大部分文章寫的都不錯,令我們重溫了崢嶸歲月的苦難輝煌,但有些文章也會冷不丁的插入一些莫名其妙的內容,讓人心里很不舒服。

 

比如,在觀網上看到一篇題為《第一支正式成立的紅軍為什么不是紅一軍?從番號看人民軍隊艱難的創建之路》(以下簡稱《第一支》)。這篇文章總的來看還比較平實,孰料寫到了朱德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撤到井岡山,與毛澤東主席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時,作者卻突然來了這么一段議論——

 

“毛澤東的部隊來自農村,擅長根據地建設,而且首創了支部建在連上的黨領導軍隊的原則,但是軍事素質較低,實戰經驗更少,戰斗力不強。而朱德的部隊主要是原來的有著“鐵軍”之稱的葉挺獨立團,團營連干部絕大多數都是黃埔生,士兵也大都參加過北伐,軍事素養高,實戰經驗豐富,具有很強的戰斗力。

 

正如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譚震林所說,南昌起義留在三河壩的那部分力量如果最后不能保存下來上了井岡山,井岡山只有秋收起義那一點力量,是很難生存下來的,因為秋收起義部隊主要是湖南的農軍,戰斗力不行,軍事素質比較差。這是很中肯也很深刻的總結。”

 

不知道別的讀者是什么感覺,反正的我的感覺是:吃飯吃出了蒼蠅,簡直要多掃興有多掃興。

 

不客氣的說,這樣的文章走的還是舊《炎黃春秋》的路子,即用抬高黨內其他領袖的方式來貶低締造了黨和紅軍,并帶領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毛澤東主席。舊《炎黃春秋》有一篇奇文《朱德——不可替代的總司令》就是這樣,感興趣的可以去查查看,《第一支》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抬其他人貶毛”也是當年蔣經國在臺灣主持對大陸“心戰”工作時制定的方針,沒想到直到今天仍是大陸黨史、軍史寫作的一條被廣泛遵循的潛規則。

 

 

回過頭來再談作者的這番議論。

 

本來,“秋收起義的部隊”也好,“南昌起義留在三河壩的那部分力量”也好,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仰的革命前輩,其中的許多人沒有等到新中國成立就壯烈犧牲了,他們的歷史地位和歷史貢獻也早有定評。作為享受著這些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幸福生活的后人,我們不應該對他們之間孰優孰劣做過多的指指點點,但既然《第一支》一定要挑起這個話題,對歷史有所顛覆,那也就不妨討論幾句。

 

按照作者的議論,似乎“黃埔生”和“參加過北伐”才是井岡山能否生存下來的決定性因素,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留在三河壩的那部分力量”具備這兩個因素,所以救了井岡山。

 

真是這樣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要問幾個問題了:

 

南昌起義部隊的精華并不是朱德元帥率領的后衛部隊。在著名的三河壩分兵中,主力和精華部隊都由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領南下了,他們直奔潮汕,試圖在那里接受蘇聯的武器接濟,然后再復制一次北伐戰爭。朱德率領的只是一支偏師,負責阻敵抄襲起義軍主力的后路。

 

 

在周恩來等率領南下的部隊中,不僅有大量的黃埔生,周恩來還是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聶榮臻是黃埔軍校的教官,葉挺是北伐名將,“鐵軍”的主力也隨葉挺南下了。在擔任營團級指揮官的黃埔生中,還有陳賡這樣號稱“黃埔三杰”之一,黃埔一期的老大哥。

 

現在要問的是:如果“黃埔生”和“參加過北伐”是決定性因素的話,那么為什么這支兩萬多人規模、從各方面來看都比秋收起義部隊強太多的部隊,最后卻在潮汕地區完全失敗了呢?

 

 

此外,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留在三河壩的那部分力量”,如果真的比毛澤東主席率領的那支“軍事素質較低,實戰經驗更少,戰斗力不強”(《第一支》文)秋收起義部隊更優越的話,那應該是朱老總在三河壩開創一個局面,毛主席在井岡山站不住腳,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去三河壩會師,而不是朱老總去井岡山會師,難道不是嗎?

 

還有,如果“黃埔生”和“參加過北伐”是決定性因素的話,那蔣介石的中央軍更具備這兩個因素,因為中央軍的軍官是清一色的黃埔生,蔣介石本人是黃埔軍校校長,還是北伐軍總司令,可是蔣軍的戰斗力并不怎么樣,這難道不是一個事實嗎?

 

 

毛澤東主席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上了井岡山,這是毛主席第一次挽救中國革命,以后他還將多次這樣做。

 

如果不是毛主席通過這一偉大創舉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這唯一正確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再經歷幾次城市武裝起義的失敗,北伐時掌握的有限的武裝力量消耗殆盡,那么中國革命真的可能會進入一個漫長的低潮期,還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就很難說了。

 

簡言之,之所以是井岡山挽救了中國革命而不是三河壩挽救了中國革命,是因為井岡山代表了正確路線,三河壩則不是。

 

當時在朱德部隊中,有后來成長我軍一代名將的粟裕大將,他回憶起上井岡山的心情時無限感慨的說:水流千遭歸大海!我想,這才應該是“南昌起義留在三河壩的那部分力量”的官兵中普遍心情。

 

有趣的是,粟裕并非黃埔生,而和毛主席一樣,也是師范生。

 

 

跟著朱老總上了井岡山的很多黃埔生,后來不少人成長為著名的開國將帥,這是不是意味著“黃埔生”的身份是決定性的呢?也不是。這些人的成長,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是毛澤東主席對他們的教育和輔導。

 

比如毛主席的軍事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對黃埔生中的翹楚林彪元帥的函授教材,這份教材后來又教育了許許多多出身黃埔和非黃埔的紅軍將領。

 

在這份教材中,毛主席用一種小學老師式的耐心,掰開揉碎了給處于軍事生涯起步階段的青年將領林彪分析國內政治形勢和敵我力量對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觀力量的盲動主義和看不到革命力量發展的悲觀思想,預言了革命高潮的到來。教材結尾時那詩一樣的語言——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今天讀起來仍然令我們心潮澎湃。

 

 

這封信對林彪的影響,可以由林彪在整個戰爭年代的表現來證明,這里不贅。林彪后來經不起社會主義革命的考驗,晚節不保,但這是另外一個問題。林彪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還是建立了不朽功勛。

 

最近幾年,林彪在東北戰場的幾位老部下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都出版了回憶錄,他們不約而同的談到了一個細節:盡管戎馬倥傯,但林彪總是隨身帶著一個挎包,里面裝滿了各種版本的毛主席軍事著作,林彪對其中的許多文章都進行了認真、反復的閱讀,書上寫滿了眉批和圈圈點點。

 

巧合的是,林彪在東北戰場的國軍對手,如杜聿明(黃埔一期)、鄭洞國(黃埔一期)、廖耀湘(黃埔六期)等都是黃埔生,孫立人還是號稱“南方西點”的美國弗吉尼亞軍校高才生,但遼沈戰役的結局表明,單從軍事的角度看,畢業于什么軍校不重要,有沒有受過毛主席的指點和口授心傳才是最重要的。

 

在風云激蕩的二十年代,就個人命運而言,是不是畢業于黃埔并非決定因素,選擇才是決定因素——選擇站在人民一邊,跟著毛主席干革命,未來就是開國元勛!選擇站在反人民一邊,跟著蔣介石打內戰,未來就是到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啃窩窩頭!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時下,紀念建軍90周年的活動正在轟轟烈烈的展開。現在要問一個問題:搞紀念活動究竟要達到什么目的呢?

 

筆者認為,通過紀念建軍九十周年的活動,找回并重新擦亮人民軍隊的軍魂:毛澤東軍事思想,包括毛主席為人民軍隊制定的一系列建軍原則,才是最重要的。毛澤東軍事思想,過去是我軍戰無不勝的根本原因,今后也將是強軍的根本力量源泉。失去了毛澤東軍事思想,就失去了靈魂,而一支失魂落魄的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

 

 

如果我們重溫軍史的結果,得出結論居然是“黃埔生決定了井岡山的命運”,那才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滑天下之大稽。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今日頭條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