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低空經濟元年。這一年,低空經濟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
從政策熱詞到產業落地,當電力系統遇見低空經濟,如何以顛覆性的低空智能構建能源電力新質生產力,助力行業跨越式發展?
6月20日,來自政產學研各領域嘉賓共聚電力低空經濟發展研討會,圍繞能源電力低空經濟的高質量前行擘畫遠景,貢獻智慧。
著力開發電力低空經濟的廣闊藍海
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它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融合5G、物聯網、人工智能、低軌衛星等先進技術,輻射帶動相關領域協同發展,釋放強大動能。
聚焦能源電力領域,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國網能源院院長歐陽昌裕表示,電力低空經濟同樣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立足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深化與低空經濟的戰略融合,從智庫角度把握,至少有四個問題值得研究。
“一是低空經濟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戰略定位與功能價值。要立足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結合‘十五五’電力規劃,對電力行業、電網環節、電網公司的低空技術及其產業戰略方向、融合規劃布局、產業鏈培育發展進行研究。二是電力低空經濟融合發展需要解決哪些難題。要立足于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電網,集眾力、合眾智,研究提出戰略級、規劃級以及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組織開展系統研究、集團攻關。三是如何加快培育發展國家電網公司的低空產業鏈。發展電力低空經濟,對國家電網等中央企業來說,不僅要把企業自身的低空產業發展起來,還有義務和責任發揮產業鏈鏈長作用,帶動國內各行業相關的社會資本、企業,共同發展電力低空產業鏈。四是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現實急需解決的經濟、技術、政策問題,使低空技術在電力系統、電網環節中更好地得到應用,深度融入電力事業、電網事業。”歐陽昌裕說。
國網電力空間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杜貴和介紹,融合航空技術與電力應用兩大關鍵要素,國網空間技術公司歷經十余年的創新發展已做出系列實踐。一是擔當央企使命,勇做電力低空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利用直升機、中大型無人機等尖端低空裝備開展重大活動保電支撐服務;二是搶抓歷史機遇,善做電力低空經濟發展的先鋒隊,加快空域數智化建設,與各行各業共同創造低空經濟發展新格局;三是堅定發展信心,爭做電力低空經濟發展的領跑者,推動產學研用各方的緊密合作與協同創新,促進電力低空產業持續繁榮。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理袁兆祥同樣認為,電力低空經濟的發展存在歷史性機遇。低空航空器的規模化應用,為電力行業巡檢、應急等作業提供解決新方案;低空飛行業的迅速發展,為電力平臺對外數字化服務提供新可能;低空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為電力基礎設施共享提供新方向。
“未來,電力低空經濟的發力領域將主要集中在三個維度。”袁兆祥指出,在應用方面,無人機、直升機等低空航空器在電力電網行業應用將逐漸成熟,存在進一步拓展空間;在服務方面,隨著電動航空器快充、超充、高能量密度特性更為顯著,電力電網行業將實現供電服務、輔助導航、桿塔共用、信息共享等多維度支撐;在引領方面,電力行業應急、巡檢等諸多場景具有示范性、先導性特征,可基于這一領域率先開展研究,引領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能源電力與低空經濟協同發展
2023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已達5000億元。根據中國民航局副局長韓鈞預測,到2030年,這一市場規模將增長至2萬億元,形成真正的萬億級別。
產業規模快速擴張之下,低空經濟的迅猛發展為電力行業帶來了蓬勃機遇,但與此同時,低空飛行活動的急劇增加,以及相關規范的缺失,也讓電力電網的服務能力、安全保供面臨新的挑戰。
從技術層面看,國網電力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杜偉提出,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賦能電網發展,低空技術能全方位感知電網設備三維空間信息、本體健康狀態、運行環境數據,開展空地協同施工檢修任務,融合空間數據實現電網狀態動態感知與仿真,或許能成為推動能源電力與低空經濟協同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據了解,低空技術是指以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低空空域為依托,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搭載各類傳感(作業)系統,對目標及其空間環境開展實時/準實時的多源信息外部感知、相關外部作業,并融合通信、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空間數據處理、融合、智能化應用的技術。
杜偉分析,借助低空技術完善電網建設,一是能實現快速巡檢和故障識別,通過低空航空器搭載外掛吊艙設備精準定位潛在故障,在最短時間內覆蓋電網線路,相比人工巡檢更高效、準確;二是降低運維成本與風險,在運用低空技術降低人員高空作業風險的同時,提高巡檢頻率,降低大規模故障概率,壓縮人力成本,并通過打造數字孿生電網支撐電網仿真分析;三是啟動快速應急響應與災后評估,實現數據快速回傳,輔助開展物資吊運、帶電檢修等業務,加快應急救援、支撐應急指揮,加快供電恢復。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電力智能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AMaze)主任吳華則表示,“能源電力與低空經濟在當前新質生產力構建的過程中互為支撐,但若想真正實現二者協同,產業發展還應精耕細作。”他指出,首先,需要構建低空經濟良性生態和各國際行業團體標準化體系,讓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更好地參與協同,形成與電網的健康互動。其次,應建立低空飛行事故應急響應與協調機制,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和協作流程,提高應對低空飛行事故的能力和效率,確保所有服務低空基礎設施的設備能看得見、管得住。最后,應充分發揮具身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積極建設低空之眼、低空之臂、低空之腦的具身能力以實現飛得穩、想得透、干得好,全面賦能發輸變配環節,聚焦其中規劃、建設、運維、運營等關鍵問題,為新型能源電力系統全面服務雙碳目標保駕護航。
來源:中國電力報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