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們經常聽到媒體報道,美國為了要扼阻中國的發展,不準美國的高科技企業,例如英特爾、微軟、超微,甚至他的盟友,像韓國三星、中國臺灣的臺積電、荷蘭的阿斯邁爾,不得出口芯片或相關技術設備到中國,我們都已經聽習慣了,也知道這就是美國對華的科技脫鉤手段。
但是近日,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中國大陸在加速科技平臺的國產化,中國政府曾經在去年十二月發出指令,要求政府電腦采購不得使用英特爾和超微的芯片,并且要盡量避免使用微軟以及國外品牌的數據庫。這個禁令涉及的“政府部門”,上至國家級別的單位,下到鄉鎮級別的政府單位,到2027年時,這個禁令還會延申到央企、國企,那么適用范圍就非常的大了,這個報道是真的嗎?
我們可以從被報道涉及的單位,中國工信部、英特爾、超微,都沒有表達異議來判斷,這個信息應該是真的!很顯然,這是中國政府主動采取的與美國的科技脫鉤,你美國只想賣低端科技產品給中國,好讓美國科技企業多賺錢,順便清庫存,卻不讓中國買你的高端科技產品!中國這下子反過來說“我全部都不買了”,想賺我的錢培植你美國科技企業,門都沒有!
科技去美國化,中國提出替代方案
中國政府之所以敢于提出這個主動的“科技去美化”的措施,當然不是為了生悶氣,其實中國政府準備了很多年。去年12月26日,工信部測評中心還公告了18家安全芯片(CPU)、4家操作系統以及11家集中式數據庫,提供各級政府IT采購作為選項。
中國科技去美國化,對美國科技巨頭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底推出的科技禁令,主要是涉及到IT 產業最核心的基礎部分,那就是CPU、操作系統、以及數據庫。為什么要禁,除了前面講的你不讓我活,我也不讓你好過的原因之外,當然也更涉及到了美國企業,被美國政府要求收集中國數據的惡劣行徑,這可就涉及到國家安全了。
上面這三項產品當中,最顯著的當然是CPU, 它是用量最大而且是IT產業最核心的元件,所有的電腦以及伺服器,都離不開一顆強大的CPU作為心臟。在全球CPU市場,主要就是美國的英特爾與超微(AMD)這兩家。中國是英特爾的第一大市場,超微的第三大市場。
專家預測,未來科技領域是“一個世界、兩個系統”
中國臺灣的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分析說,中國大陸會默默耕耘,等到哪一個領域成熟了就會開始與美國脫鉤。最終走向“一個世界、兩個系統”。G7等國家將跟隨美國的腳步,在過去50年IT發展的基礎上繼續向前,并且參與遏制中國的發展,而南方國家則將在中國的領導下,逐漸擺脫美國的科技掌控,引進中國的科技平臺。
部分美國與歐洲企業,為了利益還是希望緊緊抓住中國市場
雖然拜登政府不斷地對美國企業以及它的盟友,例如韓國、日本、荷蘭等國家,配合美國的科技封鎖,但是還是有很多企業,不愿意放棄中國市場。例如英偉達在H800被禁止對華輸出后,開發出較低階的中國專屬H100 AI芯片。AMD總裁蘇姿豐也還是積極參與中國主辦的科技發展高峰論壇,ASML 在美國對荷蘭政府施壓的狀況下,雖然停售了極紫外光刻機,但是仍然堅持提供中國客戶的售后服務。美光總裁曾宣布脫鉤,但是業績受到過大的影響,而轉變態度支持對華合作。蘋果公司也曾高調宣示,要將蘋果供應鏈與生產線,從中國移出到越南和印度,但也因為該兩國無法承接,而且此舉引起中國消費者反彈,蘋果在華銷量受到影響,于是蘋果CEO庫克,不斷的來華企圖挽回市場,見人就說,誰誰誰哪家中國公司是我蘋果在華的供應鏈合作伙伴!這些大型歐美科技企業的老板很清楚,不愿意與中國真正的脫鉤!
中國的底氣哪里來?
當然中國敢于逐步實施科技去美化,也不僅僅是因為中國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市場,關鍵還在于中國科技產業與科研,自身的崛起。以科技產業最重要的專利數量為例,中國在2023年,全球各國排名第一,共有6.9萬件、美國第二有5.5萬件、其后是日本4.8萬件、韓國2.2萬件、德國1.69萬件,后面其余的國家都少于一萬件。
前面是以2023年,各國擁有的專利數量做出排名,如果是以個別企業作為排名,那么全球哪一家企業的專利權數量最多的呢?不是英特爾、微軟、也不是英偉達,而是中國的華為。 2023年合計6494件、其次韓國的是三星3924件,第三是美國的高通(Qualcoom),3410件。前十名公司,中國占了4家(除了華為,還有京東方、寧德時代、廣東歐珀),美國1家、韓國2家、日本2家,另外還有一家是瑞典的愛立信。所以從專利權數量來看,中國企業可以說是,遙遙領先了!
三年內高端AI人才來源,有了劇烈變化,中國AI 高端人才比例大幅上升,居全球第一
AI 被認為是中美未來最重要的競爭領域,那么全世界頂級的AI人才,目前在哪些國家呢,根據美國重要智庫,保爾森基金會的統計,最高端2%的AI 人才,2019年美國占了65%,加拿大占10%居第二,中國不在前十名,美國在最高端AI人才上是絕對的遙遙領先。到了2022年,美國降到57% 仍然居第一,中國快速躥升到了12%,居全球第二。
那么這些最頂尖的人才,他們的原始國家(就是以大學本科在哪里就讀)是從哪里來的呢?2019年時35%是出自美國排名第一,印度12%位居第二,中國10%位居第三,但是到了2022年,美國仍為第一,但是比例降到28%,中國從10% 躍升至26%排名第二,印度降到7%位居第三。
如果再換一個視角,前百分之20%的AI人才,大學本科出自哪些國家呢?不用懷疑,當然是中國,占比從2019年的29%(同年美國占20%),到2022年,全球前20% 的高端AI人才出自哪個國家,中國提高了將近二十個百分點,占全球總數的47%,美國則下降到18%。顯然中國龐大的本科教育人口,為中國乃至全球培養了最大量的高端AI 人才。
但是,上面這些全球前20%的高端AI人才,目前在哪里工作呢?2019年31%在美國工作,排名第一,在中國工作的占27%居第二,歐洲11%居第三,到了2022年,這些人在在中國工作的占38%位列第一,在美國工作的占比從31%升高到37%,但是增速沒有中國快,使得全球前20%的頂尖AI人才,美國跌到第二,落后于中國。顯然,中國AI的科研環境在這三年當中,已經大幅改善,吸引了大量的AI高端人才。
但是我們也需要注意,2022年,全球前20% 高端AI人才來自中國本科大學的占47%, 可是在中國工作的比例卻只有38%, 相反的,大學本科來自美國的雖然只占18%,可是目前全球高端AI 人才卻有37%在美國工作,這個數據顯示,大量的中國工科學生在本科畢業后,到美國留學,碩博士畢業后留在了美國,為美國科技界效力,這個比例占全球高端AI人才的11%,所以中國的科研環境確實有改善,但是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結論
美國過去50年,基于IT產業發展出來的科技霸權,至今確實還是領先全球各國,但中國以絕對大量的高端科研人才,贏得了全球智慧產權數量,排名第一名的國家,憑借著這個力量,中國已經在全球科技領域逐漸嶄露頭角,這股潛力是無可限量的!
可是,美國的科研環境吸引了大量的高端科研人才,中國人才效力祖國,在最近三年雖然已經有所改善,可是仍然有11%的全球高端AI 人才,本科畢業后從中國流到美國,為美國科技界效力,中國改善科研環境、積極的更多科研立項、提高科研人員待遇的工作仍然是刻不容緩的!
作者:胡興民 博士;來源:竟象商業研究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