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個縣委書記與我們黨執政根基的穩固
——推薦一個值得一讀的調查報告
陳先義
最近,讀到北大博士馮軍旗在河南新野縣掛職兩年時寫的一個調查,文中以大量具體事實深度反映了中國縣級基層的官場現狀,更指出了當今大部分基層問題產生的癥結所在。其中馮軍旗提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縣級基層一手遮天,惡性循環,造成中國縣域經濟發展不起來,大城市而越來越臃腫,加速中國發展的不平衡現狀。
不管從那個角度說,這都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學者。他在文中不僅提出了這些問題,還對中國基層現狀有分析。這些問題,不僅在河南,在相當多的農村都是客觀存在。比如,縣級政權家族化的問題,一個縣級政權,如果從縣委政府到各個科局,如果都是家族式壟斷掌權,竄來竄去都是一幫親戚執掌著各個部門的權力,那么,這個縣的治理便會存在天大的不公。
最近又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一個剛剛脫貧的縣,是一個連政府日常性開支都成問題的窮縣,可是抓到的貪官,居然可以貪到千萬甚至上億,河南多個縣已經抓出不少這樣的縣級干部。這就不難看出問題的極端嚴重性了。
我們黨中央和政府的所有文件,都是面向人民,面向廣大老百姓,通過省級市級,最后都要落實到縣這一級的。因為縣是直接與老百姓打交道的,面向成千上萬的基層群眾。縣這一級政權的構成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底盤。若這個底盤發生動搖,便會地動山搖。我們千頭萬緒的工作都是為了底層百姓,若這個底層百姓發生了問題,那么我們的政權就不會穩固。
馮軍旗的調查報告中列舉的那些縣,讀后讓人毛骨悚然!為什么?因為轉來轉去,都是幾家親戚在統領著一個縣,成了一個家族的家天下,這樣是不可能為大多數老百姓服務的。再重要的問題,他們幾家一串通,問題就解決了,集體的財產就可能變為一小撮人私有的。老百姓有了不滿和冤屈,你如果上訪,隨時可以把你定成釘子戶,列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我們不否認鄉村確實有愛鬧事的二流子一類,哪個地方都有,但是大多數群眾都是通情達理的。但是這些人以及他們的麻煩和問題一旦進入縣級干部眼里,甚至影響了縣級干部的晉升,這些人便會從此不得翻身。這些家族式治理者掌權一個縣域的現象,我相信在中國縣級社會里是帶有普遍性的。河南有個縣級干部作為典型人物、大眾榜樣去世了,這是共產黨人的一個榜樣。本來這個縣應該帶頭繼承這個干部的精神品格,但是這個縣的地方政府為了向上級表示對這個典型的巨大重視,采取的居然是把他的孩子們大多提拔為縣里的領導干部,使這一家子都成了官員。這恰恰背離了這個老共產黨員的初心。最后據說這些孩子們也不爭氣,在其位便開始貪腐,吃拿卡要,群眾反應極大。
這些類似的問題,如果表現的是河南極個別的縣,那還不足以影響大局,但是如果成為一種性質輕重有別的普遍現象,那么我們的黨中央和國務院制定的一系列惠民的方針政策,又怎能落實到基層老百姓身上。全國三千個縣的縣委書記、縣長,我們相信大多數都是好的,但是如果有三分之一是馮軍旗列舉的那樣就不得了。所以,中國問題,管好三千個縣的縣委書記、縣長,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極其重要的一環。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反復提醒各級干部時講過的一句話。現在鄉村上訪問題多,不是像有的干部所說是刁民太多,而是不負責不擔責的干部太多。比如前幾天那些跪哭開封包公祠的百姓,我就根本不認為那是個別現象,如果沒有大冤大屈,坐在包公像面前他們能哭得出來嗎?之所以跪哭包公,那不過是借歷史人物以抒心中塊壘,那是對政府官員的極大諷刺。那是對現實的嘲諷,所以千萬不能聽有些官員對這個事情輕描淡寫的隨意淡化。因為據說后來四面各省來這里哭包公的人都有。這個問題值得各級官員深刻反思,不能隨意給群眾扣上一個鬧事的帽子便一扣了之。
較高級別的干部受到群眾監督的力度較大,而縣級干部受到的約束便往往不夠。自古以來,一方縣官,便是一個地方的老爺,便可以為所欲為。說一個具體的例子,河南豫東的大部分縣都脫貧了,但是只有老百姓明白,縣委書記們也未必不清楚,這些脫貧的縣,絕大部分靠的是外出打工掙來的錢,并不是靠自身的發展取得的成果。這幾年,沿海省份容納不了那么多勞動力了,很多打工族還得返回故里。于是,一個極其重大的問題擺在面前,那就是怎么防止返貧的問題。如果不能重視這個發展趨勢,那么農村問題便成為突出問題再次擺在我們執政黨面前。豫東某縣,百分之七十的經濟數字依靠的是打工匯來的資金。未來有一天,如果這個資金鏈條斷了,那么農民大量土地已經被占用,這個返貧的問題便成為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
面對這個局面,如果我們的縣長縣委書記們,整天在那兒還熱衷于搞形式主義那一套,高虛假浮夸那一套,老百姓吃苦受罪是必然的。河南老百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因為浮夸風已經遭過大難,現在縣長書記們又在那兒不負責任的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那一套。一個最基層的單位,整天鸚鵡學舌開口閉口供給側改革、大談什么互聯網+,屁大點事都一定說什么工程,整天就是忙著念文件讀報紙,其實是在欺騙上級,坑國害民。
毛主席歷來提倡,在我們黨內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馮軍旗博士的調查報告也許還有那么不盡完善的地方,但是他下鄉掛職,不走過場,不圖形式,不為鍍金,這樣一個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共產黨的書記縣長們學習。調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應該恢復我們黨的調查研究的好傳統,別整天當了幾年官,就知道喊口號了。這一點,應該給馮軍旗博士與充分表彰,這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調查研究的模范。只要給人民做了好事,這個社會是不會忘記他的。相信人們也記得住馮軍旗這個北大博士。
(作者系著名文藝評論家、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紅色文化網”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