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軟件更新,竟讓全球近850萬臺設備癱瘓,眾多企業停擺、航班停飛。
近段時間,由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藍屏”引發的全球“大宕機”事件,全方位暴露了信息產業單一公司壟斷所帶來的巨大風險,讓更多人前所未有地意識到,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一)
對于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中國其實早有認識。
1969年12月,中國就開始了計算機和操作系統的研發工作,開展了試制國產計算機的150工程。面對“無資料、無經驗、無人才”的三無窘境與設備昂貴、資源有限之困,科研人員化身“人列計算機”,模擬程序的運行過程。苦熬三年之后,硬件軟件被逐一攻破,150機于1973年一個春天的早上,清晰嘹亮地唱出了《東方紅》,宣告了中國第一個自主版權操作系統的誕生。
1974年,日本富士通公司曾派代表團訪華,進行計算機技術交流。一下飛機,日方就提出要和150機研制人員座談。150機系統的技術,特別是多道運行操作系統設計讓日本友人感到震驚,讓他們看到了150機系統的國際水平,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然而,“爭氣系統”只是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
1979年,當國門打開,“市場”這個因素開始深刻影響科技創新。我們猛然發現,國產計算機和操作系統已經遠遠落后于世界水平,而在追趕的道路上,還聳立著一座名為“微軟”的高山。
(二)
1975年,比爾·蓋茨從美國哈佛大學退學,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羅·艾倫一起創立微軟公司。
比爾·蓋茨很快洞察了操作系統從指令轉向圖形的趨勢,進而開發Windows操作系統;另一方面在商業策略上,微軟全方位采用開放、兼容和廉價戰術,對廣大電腦廠商、軟件開發商合縱連橫,確保操作系統的生態茁壯成長。與此同時,微軟還直接在操作系統的功能設計上對蘋果公司的操作系統進行“復制”。
在個人電腦產業迅猛發展的蠻荒年代,微軟集眾家之所長的路線很快收獲了巨大成功。1990年,Windows3.0系統一炮而紅,使得所有的軟件開發商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硬件資源,同時大大刺激了硬件開發商進一步提高硬件性能,整個計算機工業的生態鏈從此定型,而控制整個生態鏈的“皇帝”便是微軟。
(三)
取得壟斷地位的微軟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想方設法地鞏固自身的壟斷地位。其中最知名的案例,便是與網景公司針對互聯網入口——瀏覽器的一場惡戰。
在這場戰爭中,微軟采用了“擁抱、擴展再消滅(Embrace、extend,and extinguish)”的方法,簡稱“3E戰略”。簡單來說,就是微軟首先接納廣泛使用的技術標準,將產品推入市場,然后在產品中加入自己的專利擴展,最終用這些非標準的專利在系統中打壓競爭對手。
具體到瀏覽器上,微軟為了阻擊網景,不止在系統捆綁自己的瀏覽器產品,還故意在系統中給自家IE增加軟件支持,以此破壞網景瀏覽器的兼容性,迫使用戶“二選一”。
除了瀏覽器,依托操作系統的壟斷地位,微軟在JAVA軟件、Office文件、即時通信程序等方面的競爭中,都大肆采用了“3E戰略”。
在中國市場,微軟更是霸道。
90年代初,由于Window系統牢不可破的優勢,中國公司只能圍繞Windows生態做應用軟件,走一條“別人吃肉我們喝湯”的道路。
但這條“相伴巨人行”的路線,看似繁花似錦,實則險象環生。尤其是“巨人”一抬腳,就能把身邊的小商小販踢個干凈——有中國公司前腳向微軟授權了中文手寫技術,微軟轉臉就在Windows2000里自己搞了一套。
“舉目四顧心茫然”,可謂是當時所有中國IT從業者心態最真實的寫照。
(四)
微軟在操作系統行業的壟斷,是那個時代美國掌控全球信息產業的縮影。而奉行霸權思維的美國政府,怎會輕易放棄這種“優勢”?
1998年,法國《費加羅報》刊文指出,在美國和英國主導下,20世紀50年代末建立的情報網絡“五眼聯盟”一直在被美國用來竊取歐洲經濟信息情報。一時間微軟系統到底有沒有后門,會不會是美國情報部門幫兇的問題甚囂塵上。
第二年,科索沃戰爭爆發。中國人在強烈抗議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時,也驟然警覺北約癱瘓了南聯盟幾乎所有通信系統。信息安全問題再一次血淋淋地擺在中國人面前。
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主持召開了“發展中國自主操作系統座談會”,會上留下了日后最有名的四個字:“缺芯少魂”。
(五)
150機雖然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但那個年代培養出的人才,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會熄滅。
在“缺芯少魂”的刺激下,中國科學家再次扛起重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胡偉武負責龍芯CPU,在校時曾目睹150機研發歷程的軟件所副所長孫玉芳接過研發操作系統的擔子。
三年研發苦功,“紅旗”Linux終于趕在1999年發布。孫玉芳更引用了一句毛主席詩詞“紅旗漫卷西風”,希望國產操作系統像遍插山河的革命紅旗一樣,遍布中國人的電腦。
然而,政策支持可以制造出一個操作系統,卻帶不來一個完整的應用生態。
國產操作系統上市后三四年,應用生態仍是一片無人區。那些買了預裝國產系統電腦的用戶,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無奈卸載Linux,安裝盜版Windows。一些單位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檢查時用國產,檢查完換微軟”。
訂單稀少、生態荒蕪、用戶拋棄,2013年,中科紅旗貼出清算公告,宣布團隊解散,一代國產操作系統就此折戟沉沙。
(六)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雖然第一代操作系統未能成功,但至少證明中國人有能力走這條路,只是在方式方法上還需要進步。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IT產業也在茁壯成長。支付、聊天、搜索、郵箱、辦公、殺毒……電腦所擁有的各種功能,中國公司都有了可以獨當一面的產品,軟件生態已經初具雛形,國產操作系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009年,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啟動,國防科技大學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得以繼續迭代。
這一次,與世紀之交的茫然摸索不同,研發者對操作系統的發展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產業界對國產替代的共識也更加統一,政策方面的支持也更加堅定。
開放代碼、民間參與、政府采購……既有看得見的手支持,也有看不見的手合力,終于讓國產操作系統有了一戰之力。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在過去的6個月里,翟志剛等三名航天員,成為我國在軌任務時間最長的航天員乘組。保障他們成功的操作系統,正是銀河麒麟V10。
(七)
在國產操作系統奮力追趕的同時,微軟的“王座”也開始出現裂痕。
2007年,iPhone誕生,移動互聯網時代蓄勢待發。時任微軟CEO的史蒂夫·鮑爾默卻不屑一顧,譏笑蘋果的產品“不會吸引商業客戶,因為它沒有鍵盤。”
過了三年,眼見蘋果和安卓智能手機在全球風靡,微軟終于開始大舉進軍手機操作系統。但這位PC霸主很快因傲慢遭遇了慘痛失敗:系統收取高額的授權費,得罪手機商;同一款手機系統不能連續升級,得罪消費者;開發系統不友好,時刻都有自己要做應用的姿態,得罪開發者。
即便微軟最后斥巨資收購諾基亞,仍然竹籃打水一場空,落得個“雙輸”。
在大數據、物聯網的時代,操作系統已經不僅僅需要存在于電腦上、手機里,而是隨著智能設備的增加變得無所不在,其中孕育著跨終端、全景式操作系統崛起的機會,正等待新的弄潮兒去把握。
這方面,以“鴻蒙”為代表的國產移動操作系統,已經有能力與群雄逐鹿,在終結“少魂”之困上邁出了一大步。
(八)
2002年,為拿下中國政府的軟件訂單,當時的美國國家安全通信委員會委員、微軟的三號人物克瑞格·蒙迪來到北京,與科技部進行談判。
據在場記者回憶——蒙迪先是以軟件界老大的口吻回顧了軟件發展歷史,隨后又直言中國國產軟件屬于低能產品,最后更撂下一句“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得不好,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國家之一。”語氣之傲慢可見一斑。
科技進步一日千里,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未改變。中國從微軟的“藍屏事件”中幸免于難,不是因為運氣,而是一代代抱有赤子之心的人,想方設法為國產操作系統保留“火種”,堅定不移推動國產軟件產業進步,守護住了虛擬世界的安寧。
摸索、抗爭、逆轉,愿有志者繼續堅定信心、勇往直前,早日實現突破、掌握主動,以真正的創新力,鍛造出我們這個大國“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底氣。
撰文:鮑南;來源:長安街知事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