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國第五代戰斗機的“老大”,殲-20現在的建造速度達到3天一架,產能如此恐怖
其實11月12日才是珠海航展,也就是第十五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的正日子,不過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就好像珠海航展已經開幕好幾天了,因為今年的航展熱鬧格外與眾不同,太過吸睛了。珠海航展早期我也去看過幾次,那時候做記者,要去采訪,真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去看西洋景,因為展出的裝備確實大量來自于國外,但現在的情勢已截然不同,中國的現代化軍工裝備是絕對的主力,說碾壓世界亦不為過。還有,之前的航展更像航空航天展,但今年是陸海空天裝備大匯齊,好像中國國產軍火實在太盛,找不到地方展示,都匯到珠海給全世界游客們看看;我懷疑中國以后還會至少誕生另外兩個裝備展,一個是陸上軍火裝備展,一個是海上軍火裝備展,套用老美的話說,我覺得中國的軍工制造現在明顯是“產能過剩”和“工業海嘯”,必須要找到更多的“出口”。看這次其實剛剛開幕,但已經顯示出“產能過剩”和“工業海嘯”的珠海航展,總的感覺就是作為全球第一的美國軍工制造正在被中國全面碾壓,這一點兒都不是吹牛,在這次航展上的中國軍火裝備,特別是在成體系和無人化上的進步可謂神速。

正式列裝中國空軍的殲-35A戰斗機,對標美國F-35,未來會是中國的外銷王牌

俄羅斯蘇-57,對打F-22+F-35,正在加緊列裝俄空軍(或為本屆航展最多銷量戰斗機)下面引用微博上一位網友(@前HR本人)的資料,在此先特別致謝:在成體系方面,中國已經擁有兩大系列隱形戰斗機,殲-20、殲-35,另外殲-20S也出來了,這是全球第一款5.5代機,針對美國的F-22或已擁有了代際優勢——是由第五代隱身戰斗機指揮無人機隊進行聯合作戰的體系;此外,空軍方面還有殲-16D和各種無人機。殲-20系列,其技術性能已經超過美國F-22,比如在航程、機動、雷達、飛控、計算機等等;而最新的殲-35A也超越了F-35,殲-35A的命名甚至可能就是為了“殲滅F-35”的。可以說在戰斗機方面中國已經因為后發和新研制,特別是電子設備領先美國較大,美國基本上在原地踏步很長時間了,當然中國的先進下一步是需要在戰場上驗證的,但我相信絕沒問題。海軍方面,中國有殲-15和彈射版殲-15T,還有電子戰殲-15D,以及沒有露面的海軍版本殲-35。殲-15T是全世界惟一的重型彈射艦載機,美國的F-18和F-35都達不到重型機標準,只是中型機,這也可以證明“福建”號航空母艦上的彈射技術更為后發先進。另外,就是無人化的巨大進步,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現在解放軍裝備的無人化恐怕是最令對手膽寒的,殲-20所配備的無人機除了以前的攻擊-11,現在還會搭檔飛鴻-97A無人隱型忠誠僚機,是一個縮小版本的殲-20;以后高危險任務和高危險環境可以讓飛鴻-97A前出進攻,反正我們有天下無敵的工業制造,損失一架再造兩架,可以大為降低最寶貴的飛行員戰損率;而更專業的思路是,殲-20可以不開啟雷達,只通過數據鏈,保持絕對靜默,就能伺機而動獵殺對手。另一個重磅,無疑是“九天”無人機,體型巨大,掛載量驚人,其多任務能力全球還沒有第二架,既能當察打一體化平臺,又可以當戰斗機,乃至運輸機平臺,非常多元化。還有,彩虹-7隱身無人機也很出彩,采用了特殊的前緣帶折線的飛翼無尾式外形、翼身融合體、鋸齒狀進氣口、S型背負式進氣道、V型尾噴口,整個機身都依照隱身原則進行了再優化,因為是無人機,根本不用考慮飛行員的駕駛水平和承受能力,外界猜測該無人機的雷達反射面積能夠小到0.01平方米級別,巡航速度能達到400-600公里/小時,升限16000米,最大航時為16小時。除無人機外,本屆航展上還有一款海軍“虎鯨”號無人作戰艇也格外搶眼,排水量500噸,續航能力超過4000海里,還配備有直升機甲板、有源相控陣雷達、通用垂直發射裝置,以及及遙控武器站,說實話它比東南亞很多國家的護衛艦都強,這個市場若放開,未來必然是中東石油富國的搶手貨。當年有一部電視劇《滄海》,是由海潤影視公司跟海軍合作的,講了中國海軍從新中國建立到本世紀初的軍史,我參與過《滄海》的系列活動,當時聽人講過,中國海軍為了對付美國航母,曾經準備了一系列自殺式沖鋒艇,但它們并不是無人的,都是有人駕駛的,就是為了在中美海戰最危急時刻派上有場,可謂甚是悲壯!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的一種戰略構想——但今天有了“虎鯨”足以欣慰了,自殺式沖鋒艇戰術已經被超越了。
看本次航展,除了萬眾期待的轟-20隱身戰略轟炸機之外,可以說中國空軍在武器裝備方面已經沒有什么關鍵裝備再落后于美國了,比俄羅斯和其他國家更是強大太多了,中國已經在戰斗機、預警機和無人機方面實現了對美國的超越。用這位網友(@前HR本人)的話說,美國人這些年看起來就像在“混吃等死”一樣,沒有太多新裝備出來,反而中國各種創新日新月異,可以說美國軍工制造的去工業化結果是已經沒有什么創新能力了——他的話我也很同意。

不過,這也會引出了另一個新話題:話說現在全世界每年的軍工制造產業總銷售額大概是6000億美元,美國和中國就占了70%左右,美國的銷售總額是3000億美元左右,中國的銷售總額為1000億美元左右,依此看來,中國的軍工產業真挺猛的;但是,還有一個數據也挺“驚人”的,就是在軍火外貿上,即在軍火武器出口額上,我也找了些數據,在這方面能找到的絕對權威數據不足,但統合下來還是可以得出結論,在俄烏沖突之后,全球軍火出口大國中美國仍排第一,占全球武器出口總額的比例從34%上升到了42%,法國第二,占比約8.2%,俄羅斯已經暫時跌落為第三,而第四居然是二戰戰敗國德國,占比約5.5%,中國排第五,占比僅為5.2%。就是說,雖然中國每年的軍工制造業產值達到全球六分之一,但軍火武器出口卻只有全球總額的二十分之一,和只有美國的八分之一,甚至還不如二戰戰敗國德國。中國的軍工制造業現在都是在賺國內的錢,在賺中國政府的錢。當然,對此我們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了,似乎中國就不該是個軍火武器出口大國,中國制造的武器就應該只供應自己的國防需求——但是,現在又是不一樣了,當你看到另一組對比時就會產生極大的心理不平衡,現在的中國不但是世界第一的基建大國,也是世界第一的制造業大國,更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產品出口大國,中國的制造工業大到什么地步呢?已經大到比包括美國在內的G7國家的總和還要大,這是多大的反差,一方面我們是全球制造工業的巨無霸,極大,但另一方面,我們在軍火武器出口上只占有全球總量的二十分之一再強那么一點點。試想,如果以中國制造業和中國工業產品出口總額的標準看來,如果中國軍工制造想“找齊”的話,又會是個什么規模呢?這只須大概估算一下就行了,每年至少應該能創造出5000億美元的總銷售量,就是三四萬億人民幣以上的總產值,以及上千億美元的軍火武器出口。
最近,財經界都在談一件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從2024年開始,國家將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人民幣,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人民幣,再加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可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同時也明確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人民幣,仍要按原合同償還。藍稱,相信在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下降至2.3萬億元,化債壓力大大減輕。我們前面談了軍工制造和軍火武器出口,后面又冒出來財政部10萬億人民幣的化債計劃,在許多中國人觀念里,這兩件事放在一起很不搭嘎,是兩碼事嘛,但我看就是一碼事,就是搭嘎的,而且,我還要告訴你,軍工制造產業和金融振興政策在中國尤其就應該是一碼事,它們才是最搭嘎的,至于為什么呢?先賣個關子,下次接著敞開了聊。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司馬平邦說”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