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被孔子連聲稱贊“賢哉!回也!”而同列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榜的原憲,也有類似的“安貧樂道”表現,卻沒受到老師如此熱情贊美?;蛟S因為原憲沒有顏回“舉一反三”的智商吧。
然而原憲闡釋貧與病的區別,卻讓子貢也大感羞慚。
《莊子·雜篇·讓王》:
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楮冠蔽履,杖藜而應門。子貢曰:“嘻!先生何???”原憲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有愧色。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匿,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對此也有記載:
孔子卒,原憲遂亡在草澤中。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過謝原憲。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之,曰:“夫子豈病乎?”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子貢慙,不懌而去,終身恥其言之過也。
不知原憲是否知道他之前歷史上發生過的“叔向賀貧”的故事(當時韓宣子對叔向說自己有卿大夫之名,卻沒有卿大夫的財富,沒法跟其他卿大夫們交往,正為此發愁),至少,他對于貧與病的理解跟叔向是一致的。
如今常有勸廉文章說要“廉而有為”,潛臺詞顯然是:為官一任即使無所作為,但只要不在俸祿之外額外伸手,至少也可心安理得地自詡廉潔、權為保節。這無疑是將“廉潔”與“有為”視為兩個互不隸屬、內涵上如兩條平行線般永不相交的并列概念,不說其是不是有意將有為排斥于廉潔之外,至少其不認為廉潔概念一定程度上應該涵蓋有為之意。而如果評判貪廉不與是否有為掛鉤,那么“牛樁卡個帽子”也是官,連空氣都不用呼吸,是不是最為廉潔?
仿原憲解釋貧與病的邏輯,有作為而只拿“死工資”不過是近似“貧”而已,無所作為卻領工資,則可謂“病”,而如果無所作為卻還不滿足于工資,反而額外大伸其手,則可謂病入膏肓矣。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長鋏歸來乎!出無車。”“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馮諼反復向孟嘗君提要求,算不得貪,因為后來的事實證明,馮諼確實有才能,他的“長鋏歌”不過是要求報酬與自己的勞動相匹配,甚至更多的只是試探孟嘗君的識人誠意與雅量。
中國人自古信奉“無功不受祿”,所以高適有詩“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韋應物有詩“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白居易有詩“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
2018年一篇名為《書記為何要自扇耳光》的文章,讓很多人知道了周振興的名字。
1980年,時任山東菏澤地委書記的周振興到曹縣革命老區韓集鄉紅三村看望老共產黨員伊巧云。周振興握住面容枯槁病入膏肓的伊巧云的手,問她有什么要求,伊巧云猶豫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沒什么大的心愿,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
話音未落,老人后悔了,用另一只手拍打著周振興的手背:“我也就是胡亂一想,周書記千萬別當回事。”
時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居然有一位參加革命這么多年的老人臨終心愿只是想吃點豬肉。周振興一下淚流滿面,他雙手握住伊巧云的手,慚愧地說道:“怪我,都怪我!老人家我對不起您!”
他從口袋拿出一些錢,遞到鄉鎮書記手中……
隨后,周振興回到縣城參加縣委一個匯報會,會上他說:“伊巧云老人今年80多歲,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她犧牲了丈夫和三個孩子。尤其是抗戰時期,她還是楊得志將軍的房東。為了招待好過往的八路軍,一天做過九頓飯,變賣了家中所有值錢物件與娘家的嫁妝?,F在老人家身患重病,竟然吃不上半碗豬肉,我們還有臉當他們的領導嗎?”
說到動情處,周振興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個耳光:“群眾都吃不飽飯,我們這些書記的臉還能算臉嗎?”
“無功便是過”,何廉之有!無功而受祿尚且當自扇耳光,遑論俸祿之外額外伸手進一步貪腐。有為乃廉潔概念中的有機內涵、題中之義。有為且不貪腐,才是真廉潔。
(作者:陶余來,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