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一二九師政委鄧小平(左)和師長劉伯承
近一段時間,有些媒體以訛傳訛,發表了一些不合史實的文章。如6月8日《春秋》周刊刊登的“太行老區———鄧小平的第二故鄉”(作者尚榮生)一文,即有幾個問題需要澄清。
一、毛主席召劉伯承回延安一事,根據歷史記載,1937年9月30日至1938年1月6日這段時間,劉伯承未回過延安,他回延安的時間是1943年10月,因而與毛主席的談話沒有發生過。
劉伯承同志一生最大的特點是謹慎、認真,對事業極端負責任,不隨波逐流,而這個特點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情況的基礎上,他不了解的情況除了盡力去了解外,從不表態。劉伯承同志是1923年受傷的,在四川養傷,熊克武以升官為誘餌,請他出山帶領部隊,他回絕了,因為他在軍閥混戰的年代里認識到他們的本質。后來四川共產黨領導人吳玉章、楊音公請他參加共產黨,因為他當時不了解共產黨,所以他沒有立即答應,只是愿意隨吳玉章出川,到貴州、湖南、上海、北京和廣州考察,考慮成熟后,于1926年5月才決心加入共產黨。
在鄧小平擔任129師政委前,他沒有與之一起工作和生活過,他是不了解鄧小平的,他不可能提出讓鄧小平當129師政委。
二、大家都知道,劉伯承同志是在301醫院逝世的,逝世前未提出過誰來當追悼會主持人的問題。父親逝世當天下午我急匆匆趕到醫院,上電梯時,碰見了溫家寶同志,那時我還不認識他,旁邊的工作人員告訴我,他是中央辦公廳的副主任。我進入客廳時,楊尚昆同志早就到了,后來洪學智同志也來了。楊尚昆對溫家寶說:“劉伯承同志的追悼會,中央要研究,劉伯承同志對中國革命是有重大貢獻的,也是很有影響的人。”這時我聽見哭泣聲,一看是卓琳阿姨來了。顯然她是代表鄧小平同志來的。
關于追悼會的事,我們完全是按照中央的程序辦的,劉伯承是我的父親,但他更是中國共產黨人,他一生行為規范、縝密,嚴格遵守黨紀,任何時候都是按黨的規定和要求辦事。我們作為劉伯承同志的親人,在開追悼會這個問題上,一直遵循劉伯承同志的遺志,所以追悼會從時間、地點、規模和主持追悼會的人以及致悼詞的人都是中央決定的,我們家里的人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如果說劉伯承有遺囑的話,那就是要求我“自食其力,實實在在為國為人民做些好事。”
三、我的名字叫劉太行,是1939年3月在山西遼縣出生的,我出生時,父親劉伯承不在媽媽身邊,他寫信給媽媽給我起名叫“太行”,后來他告訴我:根據我家的家譜,你是太字輩,又生在太行山,所以起名“太行”。
那時鄧小平與卓琳還沒有結婚,他們是1939年9月結婚的,第一個孩子是1941年生的,叫鄧林,他們的第二個孩子胖胖是1944年出生,也生在遼縣。關于胖胖取名一事,尚榮生的文章中說:那是1945年的一天,閑聊時,卓琳對鄧小平說:“咱們的孩子快兩歲了,總叫胖胖可不行,該取個名了。”鄧小平想了想說:“我們也給兒子取名叫‘太行’吧,‘鄧太行’。”劉伯承在旁邊笑了起來,鄧小平覺得不妥,師長的兒子已經叫劉太行了,于是對劉伯承說:“不能都叫太行,師長,你的兒子占了我們的名字,你得給咱胖胖起個名字。”
我是1940年11月從太行山出發,由徐向前和楊尚昆帶到延安,交給朱德同志帶養,我叫朱德為朱爸爸,后來1943年10月父親回到延安,把我接回家,我很不習慣叫爸爸,而叫劉爸爸,1945年夏季父親又到太行山,把我又交給了朱德同志,一直到1946年4月從延安來到河北省邯鄲市,那時我是第一次見到鄧胖胖,當時他兩歲左右,只有這一個名字,根本沒有“鄧樸方”這個名字。
下面我講講鄧樸方名字的來由:那是1950年,重慶已經解放了,胖胖也該上學了,一天胖胖找到劉伯承家,他說,我要上學了,我爸爸請劉伯伯給我起個名字。劉伯承考慮了良久,他認為,中國人有個習慣,孩子上學前應該父親給起個學名,那就要按胖胖這個小名來起學名,胖的聲母和樸的聲母是一樣的,胖的韻母和方的韻母是一樣的,因此就構成了“樸方”兩個字,既體現了父親給親生兒子起名的傳統,又寄托了劉伯承對下一代的期望,希望孩子樸實、方正,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1952年,鄧小平同志調到北京工作,我父親在南京工作,我當時在北京讀中學,就把我交到他們家,卓琳是我的監護人,她對我的關懷和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對我像對他們的孩子一樣,我上中學時害了一場重病,至今還記得,卓琳阿姨在給我媽媽打電話時的那種凝噎神態。
前幾天我才知道,解放后工程兵副司令王耀南的兒子也叫太行,如果非說誰搶誰的名字,依我看,我們都搶了太行山的名字———老區的名字,大家都沾了老區人民的光,是老區人民養育了我們。我對老區是很有感情的,自從退下來以后,我每年都要去老區———太行山,看到老區的變化,我從心眼里感到高興。但是,也有不少不正之風侵襲著部分干部,例如,×縣設了一個129師司令部舊址,我參觀若干次,當然,司令部舊址體現共產黨、八路軍抗戰的精神是主要的,但是在那個院子里,把首長住房的位置變了,我告訴他們:“搞錯了”,他們不予理睬,后來我媽媽也去了,告訴他們:“你們搞錯了”,他們還是不予理睬,過了很久他們才承認錯誤。
筆者借此回憶的一些往事,一方面可以再次重溫革命先輩們的奮斗歷程,另一方面也希望各媒體不要再以訛傳訛,要正確地對待歷史。
原題為《從糾正幾個史實引出的對往事的回憶 》
作者:劉太行,系劉伯承之子;原載2006年7月20日《人民政協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