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行,也已經退休多年了。有一次,他跟我聊起來,說起哲學方面的話題。他說,他本科拿到的是哲學學士學位,研究生拿到的是哲學碩士學位。但是,他認為,他自己一直就沒有真的弄明白所謂哲學的一般性概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問他,你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你教了這么多年哲學,也研究了其中不少問題,怎么到了今天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回答說,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過他很堅決地說,他對所謂哲學的一般性概念,或者所謂一般性意義,已經越來越沒有興趣了。看到那些極為抽象和空洞的文章,他就非常厭惡,沒有任何想要閱讀的興趣。他說,在年輕時,他對辯證法還是很有興趣的。不過在那個時候,他認為他自己并不真的懂辯證法。大約在十多歲的時候,有人給他拿來一份毛主席在延安講課時寫的《唯物辯證法大綱》,是油印的。其中就有《矛盾論》和《實踐論》,另外還有《時空論》等其他部分。當時,這份《唯物辯證法大綱》引起他極大的興趣。他看了很久,雖然不是很明白,但就是興味很足,特別是《時空論》提到相對論的時空觀,有關時空也是變化不定的,并不是所謂絕對的。這讓他感覺非常新奇。后來也很喜歡跟同學聊起這樣的話題,但在實際上他是似懂非懂,其實就是不懂。在讀大學時,他讀了一些書,也上了一些課。歐洲哲學史是其中的選修課,他聽起來也毫無興味。但是后來他報考研究生時,歐洲哲學史是必考的。他就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讀這一類書。后來他讀研究生時,他讀了一些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感覺還是很有收獲。當時,西方現代哲學在中國似乎也開始火了起來。有位復旦大學教授編寫的《現代西方哲學》他也拿來讀過。然而他只是在翻看,感覺還是讀不進去。在他看來,這些東西距離中國的現實太遠了,那些空洞概念的堆砌,既無美感,也不實用。在讀黑格爾的著作時,《精神現象學》他也是翻了翻,但是讀不懂。而《小邏輯》中正文部分他也感覺很難懂,但是在正文之外的“附釋”與“說明”部分還是比較好懂的。據說這是黑格爾講課時的內容。這引起了他閱讀這部分內容的興趣,也感覺到黑格爾用這種方式所寫的思辯哲學,還是很了不起的。然而,對于現代西方哲學中的叔本華、尼采,以及后面的海德格爾等人的著作,他還是讀不進去。后來有一位哲學博士告訴他,福柯的書更難懂。很多人包括西方的學者讀了他的書,也不明白他到底在說什么,但是人們還是非常瘋狂地崇拜他。這也讓我們這位同行對此非常不理解。在讀研究生時,這位同行選修了《數理邏輯》這門課,還選修了《集合論》和《圖論》。他認為,集合論和圖論還是很有意思的,他學得還不錯,而對于數理邏輯,他也想學得好一點,但就是感覺太難,好多題目他不會做,因為要預設一些引理。而他在這方面簡直就是一竅不通。不過,通過學習數理邏輯,他開始想了解西方的邏輯實證主義。而且他感覺,西方哲學中的邏輯實證主義比起什么現象學之類的哲學還多少有那么一點意思。現象學屬于現代西方哲學中的非理性主義學派。他覺得這個學派對他沒有親近感。即使對于與邏輯實證主義有關的分析哲學,他認為似乎實際意義也并不大。他說,有人問他是搞什么專業的,他都不好意思說是自己是學哲學專業的。嚴格說來,他真的沒有在所謂純哲學專業方面下過多大的功夫。然而,在他看來,還是馬列主義的書籍更有現實性的意義。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最早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出來的。雖然今天普通的讀者讀起來也不那么容易,但是在多讀幾遍之后,還是能懂得不少東西。馬克思的著作中基本沒有什么涉及所謂純哲學的內容。馬克思主要在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規律。特別是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在《資本論》中得到極為了充分的論述。當然,包括列寧在內,都認為,在《資本論》中,也充分體現了馬克思理論邏輯的辯證法,也有非常嚴格的思維邏輯。只是我們在講《資本論》的時候,不太能有太多的精力專門討論《資本論》中的哲學與邏輯問題。倒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自然辯證法》當中,論述得更多一些。我的這位同行說,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主要集中在唯物史觀方面,關于自然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認識論方面,恩格斯與列寧可能研究得更多一些。當然,他們的研究都不是絕對抽象的純思辨,總是非常接近資本主義的實際與無產階級革命中的實踐問題。同行說,對于這種非常聯系實際的理論著作,很容易引起他的閱讀興趣。閱讀這樣的著作,能有很多的收獲,而且從來沒有枯燥的感受。老同行說,如果現在別人再問起他的專業是哪個領域,他只能說他的專業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老同行也很謙虛,說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做得也不能說有多好,但是這個領域就是能引發他很大的興趣,而且樂此不疲。特別是在唯物史觀方面。他感覺,這個領域比任何現代西方哲學所研究的領域都更偉大、更豐富。他說,唯物史觀所建立的實踐基礎就是人類的生產活動。生產活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人類社會的全部發展、全部變化、全部文明都建立在生產的過程之中。人類的生存依靠生產,人類的繁衍也依靠生產。所以我們不論如何發展我們的社會,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如何使我們獲得科技與文明的進步,都必須牢牢地依靠生產。他說,馬克思非常贊同大衛·李嘉圖的一個觀點,生產是絕對重要的,為了生產,人類可以付出任何代價。只要為了生產,其他的方面都應該讓步。當然,馬克思并不完全認同李嘉圖的全部理論,但他確實認為李嘉圖特別重視生產的觀點非常重要。老同行還給我講了一個他的思考。在中國的學術界,有個關于馬克思五種社會形態的爭論。特別是對于封建社會,是不是中國與西方都是同一個東西。有中國學者認為所謂五種社會形態的說法并不符合中國自身的歷史。老同行說,中國的封建社會與西方的封建社會真還不是完全同一的東西。單就“封建”二字來說,在中國,主要存在于東周以來的春秋、戰國時代。自秦漢之后,原來那種分封的制度已經逐漸消亡了。但在歐洲,并不存在這樣的封建制度。他說,他查了一下英語中feudalism的意思。英語辭典的解釋是,這個詞是指一種中世紀存在過的社會制度,在這個社會里,人民從高等級的人們即貴族那里得到所給予的土地和人身的保護,但是他們要為貴族干活勞動,而且參加貴族的軍隊為他們戰斗,以此來回報那些高等級的貴族。這樣的社會,與中國的封建社會完全不是一回事,兩者不可同日面語,雖然漢語把這個詞譯成封建主義,或者封建社會。但在很多方面,兩者都很不同。但是如果從生產方式來看,兩者是有很多近似的方面。中國的封建社會,農民通過土地依附于地主階級,歐洲的農奴也是通過土地來依附于歐洲的地主或者農奴主。但歐洲農奴的依附性比中國的農民要強了不少。生產力的水平對雙方來說也差不多。這樣來理解中國與歐洲的那個階段的社會形態,可能就更能說得通。但是另一方面,雖然中國與西方的所謂封建社會形態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區別,但是對于資本主義這一關,全世界都繞不過去。因為資本主義本身就是一定要擴張到整個世界的。只要資本主義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的論斷,關于資本主義的理論和觀點基本都是正確的,是符合歷史與今天現實的。過多糾結于所謂五種社會形態沒有多大的必要。聽了老同行的話,感覺受益非淺。雖然有些觀點也不一定完全贊同他所說的,但是他的這一番談話確實能夠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