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媒體密切關注著這位朝鮮領導人的一言一行,并作出自己的猜測。比如“朝鮮放棄過去30年的對美改善關系努力,要開始對俄關系新時代?”甚至有不少韓國媒體把“新冷戰”放到了相關評述的標題上,“朝鮮半島成為新冷戰的角逐場了嗎”“新冷戰時代即將來臨”……在韓聯社關于半島“新冷戰”的制圖中,明確把中俄朝放在了一起。美國方面甚至傳出所謂“軸心說”的論調。就在15日,一名日本政府高官表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愿意“不設任何先決條件地”會見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日方的誠意有多少,不好說,但如果這一消息屬實,緊跟美國政府步伐的東京做此表態,恰恰說明,所謂“軸心說”純屬這些極少數人的無稽之談。韓聯社15日下午最新的報道稱,在當天美韓延伸威懾戰略磋商(EDSCG)第四次會議之后的記者會上,美韓對俄朝作出了上述“強烈警告”。據報道,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長)張虎鎮還稱,俄朝軍事合作嚴重違背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韓美將緊密共享情報,讓其為軍事合作付出相應代價。而在一天之前,美日韓三方也對此發表“警告”。韓國總統辦公室14日發布的新聞稿稱,韓國國家安保室室長趙太庸、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秋葉剛男當天通電話。三方一致警告,朝俄應履行安理會相關決議和各類國際制裁措施規定的禁止武器貿易和軍事合作義務,“否則定將付出相應代價”。俄朝領導人會晤后,美日韓、美韓接連進行“警告”,措辭和對抗色彩愈益強烈,無疑在東北亞上空的緊張氣氛上又放了把火。實際上,對于金正恩此次訪問俄羅斯,美國及其盟友的神經已經緊張很久了,算上這兩次,美國光“警告”就進行過不下6次。早在8月30日,媒體傳出金正恩將訪問俄羅斯的消息時,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就對所謂“朝鮮和俄羅斯的軍備談判正在積極推進”感到擔憂,警告朝鮮不要給俄羅斯提供武器。隨著俄朝領導人會晤日期的臨近,美方的警告也一步步“進階”。9月5日,沙利文在白宮宣稱,朝鮮若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必將為此“付出代價”。本周一,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又進一步宣稱,朝鮮向俄羅斯轉移武器將違反多項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美國將毫不猶豫地對朝鮮祭出更多制裁。對此,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直接回應稱,如果有必要,俄方準備就美國的制裁與“我們的朝鮮同志”進行討論。此外,他還表示,在處理鄰國關系包括俄羅斯和朝鮮的關系時,重要的是兩國之間的利益,而不是“來自華盛頓的警告”。不過,對于所謂的“強烈警告”能起什么作用,美媒和相關專家也已經給華盛頓提供了答案。華盛頓的智庫史汀生中心的高級研究員珍妮·湯直言, “美國目前對朝鮮沒有任何影響力。”她分析說,“我們可以實施更多制裁。我們可以加緊封鎖。我們可以讓生活更艱難,但我們不能阻止它與其他國家建立平等關系——尤其是當我們自己與它沒有關系時。”獨立的亞洲事務分析師馬克·巴里也說,美國可以對朝鮮實施更多“不起作用的”制裁,但這些制裁不會阻止平壤與莫斯科合作。美韓最新的“警告”發出當天,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正在俄羅斯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俄羅斯飛機制造廠進行正式訪問,他和俄方人員共同視察了蘇-35、蘇-57飛機總裝車間以及戰斗機的單元組裝生產。據佩斯科夫之前透露,金正恩在遠東地區的訪問將“再持續幾天”,但到目前為止,對這趟訪問之旅持續多久并沒有確切的消息。
而對于13日普京和金正恩那場將近6個小時的會面究竟談了些什么,外界仍眾說紛紜。據朝中社的報道,金正恩9月10日下午乘專列從平壤啟程出訪俄羅斯,13日在遠東阿穆爾州的東方航天發射場同普京舉行了“歷史性會晤”。而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稱,當天雙方會面總時長約六個小時,會晤本身持續約四小時。會后,朝俄雙方均未對外公布會談細節,會談后也未簽署共同文件或聲明。唯一得到證實的是,普京接受了金正恩的訪朝邀請,佩斯科夫稱俄方將首先“迅速準備”派外交部長拉夫羅夫于今年10月訪問平壤,之后安排普京訪問。普京在交流期間表示,雙方需要討論經濟合作、人道主義和地區局勢等很多問題。金正恩則表示,相信此次會晤會使兩國關系再上新臺階,還表達了對俄羅斯的支持,“希望我們永遠在一起,為反對帝國主義、建設主權國家而斗爭”。對于美國高度關注的雙方軍事合作問題,雙方的表態顯然都很模糊。佩斯科夫當天在談到朝俄關系時表示,全面關系其中也包括軍事技術領域合作和就安全問題交換意見,“所有這些都將會進行”。但他同時又稱,“所有其他問題只關系到我們兩個國家、兩個主權國家,而且不應當成為第三國不安的對象。”而朝媒的報道稱,雙方“誠懇坦率地討論了多項重大問題和當前合作事項”,并“滿意地達成協議和共識”。普京15日又表示,所謂俄羅斯在招募朝鮮志愿者參加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的說法是“無稽之談”。相比于美方一直宣稱的“俄朝軍事合作”仍未見真章,美韓、美日韓的相關表態則是實打實地挑高了緊張氣氛。有韓國媒體以《朝俄關系密切令人擔憂,不能關上對華、對俄的外交大門》發表社論,一語道出了對朝俄走近的“恐慌”心態。有媒體注意到,這次俄朝兩國首腦會談時,俄羅斯總統普京特意比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提前30分鐘抵達會談地點。兩人的上一次會晤,也就是2019年,普京也是率先抵達會談現場。對于普京來說,這并不多見,德國總理、韓國總統、日本首相等都領教過普京的“姍姍來遲”。2013年普京見韓國總統樸槿惠時遲到30分鐘,2014年見德國總理默克爾時遲到4個小時,2016年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時遲到兩個小時……通過對比,有韓國輿論解讀說,這恰恰反映了俄羅斯如今“對朝鮮的看重”。韓國國內進步派早就說過,隨著尹錫悅政府外交倒向美日,俄朝走近是必然的。不過,韓國政府對此不是反省自己的做法,反而作出強勢回應。韓國外長樸振15日表示,正在考慮是否對朝鮮和俄羅斯采取單邊制裁措施。他的邏輯是,一旦朝鮮和俄羅斯通過首腦會談達成某種協議,進而促成武器交易,“會對半島和平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對朝對俄單邊制裁將正式成為議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訴“補壹刀”,韓俄之間本來有很多合作空間。俄羅斯遠東開發的最初目的之一就是修建從遠東經朝鮮到韓國釜山的鐵路,鋪設經朝鮮到韓國的天然氣管道,并打通俄羅斯經朝鮮到韓國的海上運輸通道。俄烏沖突去年2月爆發后,韓國加入了西方的對俄制裁。之后,首爾被認為通過第三方間接向烏克蘭供應武器。去年10月,普京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上警告說,由于韓國向烏克蘭供應武器,俄羅斯可能與其斷絕關系。雖然韓國政府否認了美國媒體有關韓國向烏克蘭運送炮彈的報道,但在今年7月尹錫悅訪問烏克蘭時,有媒體分析稱,作為世界第9大武器出口國,韓國除了向烏克蘭提供人道援助外,還向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重要盟友波蘭出售坦克和榴彈炮。在剛剛結束的G20上,尹錫悅提出“將分階段援助烏克蘭23億美元”。就在15日,韓國企劃財政部表示,韓烏已經正式簽署《關于韓國從對外經濟合作基金(EDCF)撥款向烏克蘭借款的協議》。換句話說,韓國本來預期俄羅斯不會作出強硬回擊。而這次普京和金正恩會晤比較突然,金正恩還參觀了俄羅斯的航天發射場、飛機制造廠,還有韓媒爆出明天去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韓媒認為,“俄朝軍事合作的意味非常濃”,這是超出首爾預料的。詹德斌認為,韓國無視俄羅斯的警告,是賭博心態在作祟。首爾覺得,俄羅斯對朝俄軍事合作一直很克制,而且它如今有了華盛頓做靠山、加入了不少多邊機制,俄羅斯不會想和自己直接對上。在某種程度上,當前,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加劇,對立對抗上升,不僅有美方把半島納入“印太戰略”,在半島及周邊地區持續進行軍事活動、大幅增加軍事存在的緣故,也有韓方早就按照陣營化方式搞外交的推動。尹錫悅政府認為,國際社會正處于陣營化的進行時,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陣營占優且會最終勝出。既然如此,韓國外交就應調整為戰略清晰,明確站到美國一方。于是,我們看到,今年4月,美韓發表《華盛頓宣言》,表示要加強“延伸威懾”;8月的美日韓戴維營會議承諾擴大三方聯合軍演。冷戰結束以來的半島地區一體化趨勢,出現逆流。如果半島陣營化局面真的形成,遭受最大沖擊的將是韓國。韓國政府可能已經忘記,正是受益于后冷戰時代的“和平紅利”,韓國才收獲了快速的經濟發展。一旦和平發展的環境可能被打破,必然刺激自己進行大規模軍事投入。這將給已經處于困境中的韓國經濟雪上加霜。中國也被一些外國輿論扯進俄羅斯與朝鮮的這次走近之中。
“朝鮮半島成為新冷戰的角逐場了嗎”“韓半島新冷戰時代令人擔憂”“新冷戰時代即將來臨”……韓聯社則制作了一張圖詳細描述韓媒口中的所謂半島“新冷戰”對峙雙方:美日韓VS中俄朝。推特上甚至出現了“中俄朝成為新軸心”的“軸心說”。這一輪“軸心說”,最早出于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尼基·黑利之口。她說,中國是美國的“頭號國家安全威脅”,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伙伴關系是“邪惡的軸心”。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認為,黑利這么說,一點不令人感到奇怪,因為在共和黨內選情嚴重落后的她,迫切需要驚人之語,也就是說,越是處于落后的候選人,說話越可能很極端。反正大概率沒法在共和黨內提名勝出,選舉沒希望了,好歹立個人設,也方便需要旋轉門找代言人的各種力量有個清晰的指向。而對于美國輿論中一部分迎合“軸心說”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可以理解為他們的言論,主旨是在釋放挫敗情緒。沈逸說,如果說中俄朝三國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它們都是美國想要打壓卻未遂的國家。這些國家的發展表現出的是美國政策的挫敗,通過把這些國家打包并貼上一些他們認為不言自明的標簽,他們可以釋放和宣泄這種挫敗感。這種做法,就和美國國內對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圍剿,本質上是一致的。真要就與美國的關系來說,中國和俄朝的情況還不一樣,中國屬于美國的發展離不開的國家,所以美國人在中國身上體會到格外沉重的挫敗感。對美國來說,通過輿論給中國潑點口水,是它成本最低的方式。沈逸表示,我們要認識和理解今天的美國對待中國的復雜心態。這種復雜心態就是華盛頓意識到用實體層面的方式對付中國代價高,還不一定有效,就像之前的貿易戰。于是,他們就傾向于在輿論中釋放出很多噪音、口水,試圖對中國發展形成干擾。對此,我們的最好做法就是不做理睬。或者說,根據我們的需要進行回應,而不是“敵一動我必動”,因為今天美國大概率出現“盲動”,如果我們完全沒有定力全面跟著,那很容易陷入“敵盲動我亂動”的局面。對于別人說了什么,我們要分辨,哪些說的是對的,哪些說的是不對的,哪些是有必要回應的,哪些是沒必要回應的。簡單一句話,相比聽其言,觀其行更加重要。
(執筆:鴿子叨、叨叨姐;來源:昆侖策網【授權編發】,轉編自“補壹刀”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