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近期,隨著各地高考志愿的填報結束,河南省的駐馬店理科狀元吳思琪即將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就讀。說起選擇這個專業的原因,她說,去年看到美國制裁華為的消息,讓她很受觸動,就想投身這個專業,希望在這個領域為國家做出貢獻。不得不說,看到祖國的年輕一代,有這樣的想法,知道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有價值的人,真的很讓人振奮。
不少網友表示:這才是中國年輕人該有的樣子。但同樣有些人表達了擔憂:現在的你也許很有骨氣,希望畢業后的你不要被國外那些誘惑而拋下祖國。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我們國家接連不斷的人才的流失情況,就拿前幾天火熱的是某院90多人才集體離職事件,網上猜測眾說紛紜,暫不說是因為工資不到位或是沒有項目這些猜想,但是人才流失似乎一直在發生,如同某教授說的自己辛苦養的雞到最后下到別人窩了。據統計,硅谷每年都要挖走清華北大16%的尖端人才,而清華北大畢業之后多半是選擇留學,但畢業回國的人僅有20%左右。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就這么為別人做嫁衣,怎能不讓人心疼。
中國物理天才尹希,加入美國國籍成為哈佛終身教授,曾言:科學是沒有國界的。被美國人稱作“國寶”的余茂春,22歲時赴美留學定居,對中國有百科全書般的認識,是蓬佩奧首席中國政策規劃顧問,美國政府前所未有的聚焦、攻擊中國,這位華裔學者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此數典忘祖,著實讓人憤恨。相比之下,我國科學巨匠施一公,85年被保送清華大學,成績年年名列全年級第一,出國深造年紀,輕輕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級別的教授職位,導師公開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學生。校方提供百萬基金優質待遇極力挽留,他毅然回國。他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此等胸懷,非某些見利忘義的跳梁小丑可比。
然而,讓中國的人才留下來不能只靠人家的愛國熱情。科研人才也是人,也要活著,留不住的那些人才,其中的大多數在在學生年代同樣有愛國激情,只不過被社會將愛國熱情磨滅而已。我們國家的科研環境不好眾所周知,科學家受到的重視程度跟國外比也是望塵莫及。要想創新,要想留住人才,必須有配套的制度和待遇,如果沒有,那必將面臨人才的大量流失。培養出人才固然可喜,留下人才也應是重中之重。
作者:李如男 作者單位:河北省任丘市西環路辦事處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