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類文明史上,科學技術一直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動力和杠桿,進入21世紀,誰掌握了高新科技的主控權,誰就擁有綜合國力競爭的優勢和主動權。我國應從國情出發,科學籌劃國家科技安全戰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維護科技安全之路。
在人類文明史上,科學技術一直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動力和杠桿。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及其競爭能力,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在世界競爭格局中的地位,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誰掌握了高新科技的主控權,誰就擁有綜合國力競爭的優勢和主動權。隨著科學技術自身發展的日益完善,以及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科技已成為社會各領域的技術支撐,同時也成為外部勢力控制、制約和破壞的重點對象,科技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
信息時代科技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迅猛發展,科技安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產生著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科技安全戰略已經成為國家安全戰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國家其他領域安全的技術基礎,對國家安全發揮著關鍵作用。特別是在信息時代,科技競爭尤其是信息技術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科技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信息時代的科技安全
科學技術是現代政治經濟發展的最關鍵因素,科技安全事關國家安全。根據現有的文獻來看,科技安全得到普遍認可的定義可以概括為狹義科技安全和廣義科技安全兩種。
狹義的科技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系統運行良好并不斷完善,科學技術健康發展,科學技術能夠有力地支撐和保障國家綜合安全,能夠有效地應對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威脅,維護國家利益的狀態。廣義的科技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條件下,以國家價值準則為依據的對科技系統與相關系統相互作用所決定的國家安全態勢的一種動態描述,是從國家利益分析的高度給出的一種定義。
從特有屬性來說,科技安全就是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其成果的不受危害,其基礎是科技研究與科技發展的保障,核心是特有科技秘密不被竊取、不被泄露,也就是特有科技秘密的獨占。
現在,科技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國家科技安全是一般科技安全在國家安全領域的延伸,是與國家安全利益具有不同程度密切關系的科技成果、科技研究、科技發展不受威脅與侵害的客觀狀態。它首先是指國家所有的科學技術的安全,特別是某些關系到軍事國防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國家科技項目和成果的安全。例如,由國家開發和掌握的導彈技術、原子彈技術、軍事航空技術等的安全。其次,它還包括所有權在個人或企業,而在不同的情況下對國家安全和利益具有不同程度作用的科學技術。國家科技安全包括科技人才安全、科技研究安全、科技成果安全、科技新產品的安全、科技設施安全等具體內容。
據此,良好的國家科技安全狀態體現在國家科學技術事業不受外部科技優勢的干擾、威脅、控制和制約,科學技術健康發展,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和競爭力,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科學技術能夠有效支撐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高綜合國力,維護國家安全。
科技安全問題溯源
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并產生了國家,尤其是到了近代出現民族國家之后,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維護民族尊嚴和增進民族凝聚力成為主權國家孜孜以求的戰略目標,而建立和使用相應的軍事力量,則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基本保證。因此,國家安全最早體現為政治安全和軍事安全。此時,科技安全尚未作為一個問題引起人們的關注。
全球化在推動國家安全內涵拓展的同時,亦催生了科技安全的興起,并且在國家安全的構成中,科技安全的地位和作用呈現出越來越突出的趨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興起,科學技術在國家發展國防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加強,科技對國家安全其他各要素的影響越來越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科學技術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1999年美國國務院的報告明確提出,科技發展已經處于外交斗爭的最前沿,科技與外交的關系正在由“為了外交的科技”轉變為“為了科技的外交”,科技在廣泛的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科學技術和科技系統自身越來越成為外部勢力控制、制約和攻擊的對象之一,科技濫用和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思考。
科技安全的興起指明了科技手段在全球化時代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上升。一個國家提高科技安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不斷增強自己的科技實力并保持相對領先的地位,為包含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在內的國家綜合安全提供支撐和保障,不斷提高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生存與發展技能。
當今我國科技安全面臨的挑戰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通過組織實施“863”計劃和“火炬”計劃等,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中國同發達國家在高科技發展方面的差距,科技安全得到較好的維護。然而,在當今信息化條件下,在現代國際科技安全關系中,中國的科技安全仍處于相對落后狀態,科技安全面臨時代發展的嚴峻挑戰。
中國科技綜合實力水平還不高
科學技術發展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安全,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雖然中國科技水平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總體綜合水平仍然處于落后態勢。
一是科技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當今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科技實力差距仍然是我國科技安全面臨的首要威脅。2015年1月10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作的工作報告指出,2014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支出預計達到13400億元,占GDP比重預計達2.1%;國際科技論文被引次數上升至第4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577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國家高新區總收入達到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
上述數據表明,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確實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但在科學技術發展的總體水平上,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平均為10~15年。按照一種世界各國科學水平層次的劃分,美國是“科學核心國家”,德國、英國、日本為“科學強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為“科學大國”,中國和印度、巴西為“科學邊緣國”,最后一個層次是“科學不發達國家”。可見中國科技安全將受到發達國家先進科學技術的長期挑戰。
二是科技自主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強。目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面臨的科技國情不容樂觀。科技專家參照國際科技創新能力綜合評論方法,選用12項核心指標進行計算,結果表明:2001年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在49個主要國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與我國當年的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六的地位極不相稱。
三是缺乏像美國那樣世界頂尖級的領軍人才和機構。美國是當今世界科技實力最強的國家,迄今為止,美國共有 30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居世界各國之首,尤其是自20世紀 80年代以來,在自然科學領域(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美國以壓倒性的多數獲得諾獎(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如今,美國的大學匯集了全球 70%以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50%以上的菲爾茲獎獲得者,在計算機科學領域,圖靈獎更是幾乎被美國人壟斷。從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養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和最頂尖的科學家。全球十大科技頂尖公司,美國占據了八家。而中國在此方面仍是望其項背。
科技資源安全令人堪憂
科技資源之所以能夠成為國家科技安全的一項基本內容,是因為科技資源代表了國家科技發展的潛力和未來,如果科技資源受到嚴重破壞(如科技人才大量外流、科技信息大量泄密),將直接影響到科技實力,影響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到國家安全的各個要素。
一是科技智力資源安全面臨新挑戰。人才是智力的載體,也就是智力資源,是科技安全的最重要保障。科技人才資源是一國科技競爭力的最重要指標,事關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因此,人才安全是科技安全的決定性因素。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越來越成為強軍興國的主要資源。當今,中國科技人才流失嚴重,“楚才晉用”現象令人擔憂,因此,保護科技人才安全已經成為維護國家科技安全的重要內容。
二是科技人才結構不盡合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促進了人才資源結構的優化。科技人才斷層現象基本得到解決,但分布和結構仍不夠平衡。從素質結構上看,我國中低級人才比例較大,高級別、復合型人才短缺,特別是高新技術、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缺乏。從行業分布看,我國人才主要聚集在國有部門、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非國有部門、企業人才不足。從區域結構看,東、中部地區人才多,西部地區人才少。從年齡層次上看,中高級技能人才老化現象嚴重,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和高級技能人員的缺乏程度已經影響到國民經濟的順利發展。
三是科技情報保密不力。當前,科學技術情報越來越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焦點,科技秘密的泄露將給國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隨著計算機普遍地應用到各個領域,竊取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多,信息安全防護的難度越來越大。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深入,我國科技保密管理工作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突出表現在管理體制不完善、科技定密不準、公共網絡中科技信息泄密嚴重、對外科技交流保密管理滯后、科技涉密人員管理不善等,對國家安全與利益構成潛在的威脅和影響。必須進一步健全完善我國科技保密管理體制,切實加強公共網絡保密管理、對外科技交流保密管理以及涉密人員管理。同時,要逐步轉變科技管理部門、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等公共部門的保密管理職能,強化保密工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科技環境安全處于不利態勢
國家科技發展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對科技安全的態勢有著重要的影響。科技發展的內部環境是指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工作的環境,包括學術交流的良好條件和環境、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儀器設備,以及科技工作者安逸舒適的生活條件。科技發展的外部環境是指國家和社會為科技發展創造的環境,包括基礎設施優良、能夠提供有力的保障、研究開發項目的成本較低;廣泛與世界各國進行科技交流、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完善有效;市場運行機制良好,能夠為新產品的開發與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政府對科技發展予以高度重視,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傾斜等。當今,我國科技環境安全的不利態勢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是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與遏制,是我國科技安全面臨的現實威脅。出于國家之間競爭的需要乃至于意識形態的分歧,某些發達國家仍然把我國作為“假想敵”,對我國實行技術遏制,限制我國以技術手段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能力。西方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為了盡可能地延長已開發技術的生命周期,防止技術及技術應用擴散,從中獲取最大程度的利潤,在向我國實行技術轉移時總是采取相應的技術保護措施,當前比較突出的是發達國家以技術專利壟斷市場和技術標準優勢加強技術壁壘。
二是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科技優勢推行霸權,是我國科技安全面臨的長期威脅。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加速發展,我國科學技術已有了較大的發展,科技競爭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總體上我國的科技競爭力水平還比較低,中國一些產業的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大量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科研開發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這在根本上影響了我國科技安全。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主導地位不斷加強其原本就具有的科技優勢,并以此推行政治、經濟、文化霸權,危及了我國的科技安全,決定了我國科技安全長期不利態勢。
國防科技安全憂慮甚多
國防科技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和源泉之一,直接為軍事安全服務。在經濟全球化推動下圍繞軍事安全展開的先進武器尤其是高科技先進武器的角逐與較量越發激烈,使得現代戰爭向信息化戰爭轉變,如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等。目前,涉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關鍵技術,包括信息科技安全、空間科技安全、海洋科技安全、生物科技安全、能源科技安全等都存在許多令人擔心的憂慮。
一是信息科技安全日益嚴峻。當前,我國信息科技安全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信息與網絡安全的防護能力很弱,許多應用系統處于不設防狀態,具有極大的危險性。特別是對引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缺乏保護信息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技術改造,可能隱藏著“特洛伊木馬”。此外,基礎信息產業薄弱,缺少確保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
二是空間科技安全不容小覷。太空軍事化的發展對我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也使我國空間科技安全面臨挑戰。我國航天技術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經過4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與美、俄等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在軍事航天技術方面差距更大。美國積極研究并計劃部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發展高超音速打擊武器,美軍多次舉行太空戰演習,都是以中國為假想敵。面對太空軍事化和太空戰的現實威脅,我國必須采取措施加快空間技術和航天力量的發展,構筑具有我軍特色的航天攻防體系。
三是海洋科技安全令人擔憂。保護國家海洋安全利益,要求我們走向遠洋,利用海洋。走向海洋必須了解海洋,利用海洋必須駕馭海洋。我國海洋科技面臨的安全挑戰來自多個方面:如我國雖然是海洋大國,但還不是海洋強國;海洋科技人才隊伍還很弱小,海洋科技研究培訓單位還比較少,需要涌現出更多的領軍人物;我國海上國防科學技術水平還比較低,難以滿足盡快建立強大的人民海軍的需要。
四是生物科技安全不容樂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德國、美國、丹麥、日本等一些國家的有關部門懷著不同的目的,利用當時中國對基因資源重要性認識不足的機會,對中國人的基因資源進行了舉世震驚的巨大掠奪。這一現象非常令人擔憂,一旦需要,敵方就可以利用中國人的基因研發生命基因武器。目前,生命基因武器具有實戰功能只是個時間問題,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生物科技安全,形成監測、評估、抵御敵人基因武器襲擊或生物科技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確保國家安全、人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五是能源科技安全日趨嚴重。能源安全問題已成為關系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如今我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能源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發展和國防力量建設的瓶頸問題,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或者找到新的替代能源,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危機問題是我國能源安全面臨的緊迫課題。
維護我國科技安全的戰略思考
面對當前的科技安全困境,選擇什么樣的科技安全訴求路徑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性課題。針對當前的科技安全形勢,應從我國國情出發,科學籌劃國家科技安全戰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維護科技安全之路。
第一,強化科技安全的防范意識。如今,我國對科技安全問題雖然已經引起重視,但對科技安全問題的認識還嚴重滯后于對科技發展問題的認識,科技安全理論還不完善,科技安全戰略還不明確,沒有像對經濟安全等那樣進行專門的研究和制定專門的戰略。為此,我們必須確立國家科技安全意識,重視國家科技安全防患工作,特別要下力氣抓好國防科技安全工作的落實。要更新思維方式,開辟科技安全新途徑,切實把工作重點從抓一般條件下的常規保密轉到抓信息化條件下的科技(信息)安全保密上來。將科技安全思想和科技安全政策貫穿于國家安全戰略之中,融于國家安全其他因素之中。
第二,建立健全科技安全的管理機制。加強科技安全管理工作,必須健全科技安全的管理機制,確保國家科技安全。
一是建立健全國家科技安全體制。要從有利于實施統一領導的實際需要出發,建立權威性強的主管國家科技安全的職能部門。要按照歸口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各部門在科技安全工作中的權力與職責,做到密切配合,通力協作,軍地互融,形成合力,使科技安全落到實處。要盡快建立與我國科技安全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安全技術發展體制,形成研究、開發、應用一條龍式的技術保障體系。
二是構建科技安全技術管理機制。為了更有效地貫徹安全措施,發揮安全功能,要盡快構建安全技術管理機制。其主要內容是:加強資源管理,進行鑒別管理,實施運行監視,開展訪問控制管理。
第三,完善科技安全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完善科技安全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設置科技安全防線,是十分必要的。科技立法滯后,執法不嚴,又缺乏國際科技競爭的經驗,導致我國在維護國家科技安全斗爭中處于一種相當被動的狀態。因此,盡快建立科技安全的法律護欄機制,是我國法制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是加快立法進程。凡屬科技安全所需要的法規制度,應當按照急事急辦的原則,抓緊研究擬制,不斷建立和完善法規制度。
二是提高立法質量。主要是增強法規制度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加大執法力度。就是嚴格按照法規的要求約束、規范人們的保密行為。按法規要求規范科技安全工作,糾正各種違反法規的事項和行為。
四是加大法規制度的覆蓋面。雖然我國科技安全法規制度的建設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從迅猛發展的信息化進程來看,已有的這些法規制度尚不足以覆蓋科技安全的方方面面,尚難完全滿足新形勢下科技信息安全工作的客觀需求。因此,應當進一步加大科技安全法規制度的覆蓋建設。
第四,提高科技安全的防御能力。科技安全水平取決于科技安全的防御能力,取決于維護科技安全的技術手段。為此應加強以下幾方面的建設。
一是發展有我國特色的科技安全技術和產品。如發展密碼技術和產品,發展防御信息攻擊技術和產品,發展計算機網絡的安全保護技術和產品,建立我軍統一的信息安全平臺。
二是警惕技術設備引進中的科技安全風險。凡黨、政、軍、科研機關及涉及國家秘密的單位,在配置自動化設備時,要優先選用我國產品;核心秘密的處理設備(如密碼機等)必須選用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產品。必須使用進口產品的,應在啟用前請有關部門進行檢查、測試,特別是通訊設備和計算機系統設備應列入必檢之列,以防別有用心之人在原機上埋設竊密元件。
三是采用獨立的先進安全技術,增強科技安全措施。首先,應研制和使用我國自主研制的防火墻技術,加強對外界人員訪問網絡的限制和監測。其次,利用代理服務器加強對內部網絡人員訪問外部網絡的統一管理,預防無意泄露秘密信息和地址信息行為的發生。此外,還要加強加(解)密技術的研究,尋找出更多更安全的加密技術。
第五,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當代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就是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日益加強,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在科技發展的所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一些大型科學研究項目單靠一國之力實施非常困難。但是在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中,不同國家因科技實力不同而處境相異,發達國家往往會依靠其較強的科技優勢,在合作中處于主導地位,并制訂有利于自身的游戲規則,甚至對與自己觀點不同的國家采取排斥孤立的態度。如《考克斯報告》的出臺就是美國一些長期持有“中國威脅論”觀點人士的“杰作”,對中國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的環境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在國際科技合作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友好國家緊密合作,對發達國家中不同利益集團分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努力提高我國在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中的地位和影響,有效地應對控制與反控制斗爭。
(作者:國防大學教授 李大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