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發展戰略 > 閱讀信息
葛劍雄:保護地域文化,不應完全“順其自然”
點擊:  作者:葛劍雄    來源: 言之有范  發布時間:2017-11-26 11:09:48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豐富多彩,地域范圍也很廣。一般情況下,很難做整個中國的研究。因此,需要一個切入口。現實中,我們能夠研究或者能夠較快得到成果的研究,一般是研究中國文化的某一個階段,或者某一個地方。后者就是我們所講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某一個特定階段、某一個特定空間范圍的文化,是最能體現一個空間范圍內本身特點的文化類型。中國現在有56個民族,不管是占人口90%多的漢族,還是只有幾千人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即便是漢族文化,上海的地域文化跟北京、山東、河南的地域文化也是有差別的。

 “能夠適應當地人需要,慢慢就會形成

司馬遷曾經引用一個諺語,即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意思大致是說,如果走出去100里路,就會發現變了;如果走出1000里路,連也變了。

所謂,指一種流行、一種風尚,是多變的。在古代沒有汽車、火車等便捷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到100里距離左右,風尚就變了。所謂,就是習慣,它比較穩定,時間長了就成為一種傳統。

為什么多變?這是因為,是簡單的、表面的、較淺層次的。如果能夠適應當地人的需要,它的延續時間就會延長,慢慢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成為所謂的是比較穩定的,所以影響的范圍就不只是100里,而且可以延續成為一種傳統。

2000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就已經注意到了這樣的規律,即風尚也好、習俗也好,都有它影響的范圍。這是文化區的初步概念。那么,怎樣劃分文化區域呢?大的文化區,比如漢族人聚集的地方就是一個大的文化區。但在大的文化區里,還可以劃出小的文化區,我們習慣用古代的國名、地名來稱呼。例如,上海附近、江蘇一帶被稱為吳文化區,浙江一帶被稱為越文化區。又如,廣東、廣西大致在南嶺的南面,于是人們一般把相關區域的文化稱作嶺南文化。還如,四川、云南、貴州被稱為西南,那里就是西南文化區。

 

 

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叫文化島。它是指在某種文化中間存在一種特殊的、不同的文化。它跟周圍都不一樣,像大海里的一座島嶼。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文化現象?可以舉一個例子:明朝時期皇帝在全國多地建立了軍事基地。這些軍事基地里的士兵、軍官以及他們的家屬,都是從遙遠的地方派過去的。比如,從今天的安徽派一批軍人帶著他們的家屬到貴州,并規定凡是缺少了人,無論死了還是逃跑了,都必須到原來出發的地方找人來替補。所以,在明朝,這一批人跟周圍的人沒什么交流,也沒有婚姻,更談不上融合。而且,因為是軍事基地,往往會用圍墻圍起來。這樣,他們就把從故鄉帶過去的文化長期地保存著。

衣食住行中反映出來的,是文化最根本的部分

一講到文化,大家可能會想到思想、學術、科學。但其實,文化的根本是物質的,是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的,才是文化最根本的部分。在中國地域文化中,有幾個比較重要的、基本的因素:

一是方言。

在古代,不是每個人都有書寫能力的,也沒有今天這樣發達的資訊和媒體。所以,方言就成為人際交流圈中最重要的人情交往媒介。

中國南方的方言特別多。有時,同一個縣城東面和西面的人都互相聽不懂,山上和山下的人之間也聽不懂。南方方言多,是因為地形復雜,多山多水。

方言還隨著人口的流動而傳播。比如,中國有一片很大的方言區,叫西南官話區。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都被列入西南官話區。

中國有很多戲曲是以方言為基礎的。比如,滬劇主要以上海話為基礎的,越劇以浙江嵊縣方言為基礎,紹劇主要講紹興話,甬劇主要講寧波話。又如,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名錄的昆曲有兩種,一個是南昆,一個是北昆。南昆是蘇州口音,北昆則是北方口音。這些戲劇一到自己的發源地、在同一個方言區里演出,男女老少都聽得津津有味,都能夠欣賞。

二是飲食。

地方文化意義上的飲食,指的是民間日常的飲食,而非官方、富人或者特殊場合的飲食。古代交通不方便,食品也難以冷藏和運輸,所以只能就地消費。這就造成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飲食文化。比如,南方主要吃米,北方主要吃面;農業地區依靠農產品,牧業地區主要消費奶類、肉類。同時,具體的飲食方法也有所不同。所以,今天到各地去,最能體現地方特色的飲食,必然是地方上的小吃,是民間百姓日常吃的東西。

 

 

中國的地方食品有很多風味,包括辛、辣、酸、甜、咸、腌、臘、干等。同樣是豬肉,有的是腌的,有的是臘的。同樣是喝茶,但不同地方喝的茶是不一樣的。南方很多地方喝綠茶,綠茶是不發酵的,是清茶。但再往南面一點,福建、廣東喝功夫茶、鐵觀音,這些茶是半發酵的,適合比較炎熱潮濕的氣候。有些地方喝紅茶,紅茶是全發酵的,主要是因為更適合當地的地理條件。但在北京等一些北方地區,人們更喜歡喝花茶。這些地方的原生態水質礦化物比較多,如果直接拿綠茶、清茶泡,會有水的味道,放上花茶味道就掩蓋了。到了牧業地區,如新疆、西藏、內蒙古,加上奶的茶正好適合他們的生活方式。

三是民居。

官方建筑、公共建筑或者祭祀性建筑,有的不一定受限于地域,有的則有統一規范。但是,老百姓的普通建筑就一定要適應當地的環境,所以體現了較強的地方特色。

中國有許多不同風格的建筑。比如,今天湖南西部有一種吊腳樓。所謂吊腳樓,就是用木材支撐,把建筑建在山邊上。這是因為,它下面是河流,洪水來時水位漲得很高,如果不把木材撐起來搭建筑物,很可能會被洪水淹了。又如,廣東、廣西一帶,特別是城市里有一種建筑叫騎樓。所謂騎樓,就是靠街、靠路的地方有一個走廊。這有什么好處呢?那些地方夏天很熱,而且經常下雨。如果沒有騎樓,人家走在商店門口的時候不愿意停留。有了騎樓,人們就可以在里面慢慢散步,既曬不到太陽,也可以躲雨,這樣就容易產生商機。

 

 

這些民間建筑主要以物質生活為主,但也兼顧精神生活。比如,中國建筑大廳里傳統上供有祖宗的牌位,有的還要配上小的園林建筑。

四是婚喪節慶。

小時候過春節,大年三十晚上開始,家里的垃圾不能倒,而要到年初五請了財神后,才可以倒出去。人們認為,如果提前倒出去了,就會把家里的財運倒掉了。在一些北方地區,大年初一吃的餃子要前一天晚上包好,表示新一年有吃不完的東西。

在上海,過年一般要做兩個菜,一個是一種黃豆制品,上海人叫做烤麩,諧音是靠夫”——可以依靠丈夫。做這個菜的寓意是,希望新的一年里家里的頂梁柱靠得住。還有一種青菜,上海人叫塔苦菜,發音和脫苦相似,寄托著脫離貧苦的期待。

還有些風俗習慣,如婚禮、喪禮照片中的每一個環節和每一個用具,都反映了一種信仰、一種追求、一種愿望。

就地域文化的變化而言,最理想的是多元共存

地域文化是怎樣產生的?

一個是自然環境。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可以產生有特色的人文。

在古代,因為交通不方便、生產力不發達,自然的條件、自然的環境在很多時候會起到決定性作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故事說明,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觀念。

另一個是移民。這里的移民,不是指一個人,而是一批人、一群人。比如,上海很多移民是從浙江北部、江蘇南部來的,所以這些文化就構成了上海的基本地方文化。再加上其他的因素,上海原來本地人的文化就被改變了。現在講的上海方言,就不完全是原來上海舊城里的方言,也不是浦東的方言,而是加上了浙江的寧波話、江蘇的蘇州話,還有少量的蘇北話,甚至還要加上英文,而最終形成的。

就地域文化的變化而言,如果移民為主、本地人為輔,或者移民強、本地人弱,這個地方的文化就會以移民為主。如果倒過來,本地人為主,移民來的人少,且沒有社會地位,移民就不得不學習本地的文化。如果移民跟本地人相當,就會形成一種融合兩種文化來源的新文化。最理想的是多元共存,像上海這樣大家互相吸收優點。

上海由一個普通的縣城發展成一個大都市,原因有很多。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移民。早期來上海的人大多數來自浙江、江蘇,而這兩個地方是中國近千年來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區域。所以,從這些地方來的人文化程度較高,而且能較好地適應商品經濟和市場。

 

 

接下來,再看看地域文化有什么價值?一般而言,以前研究多的是精英文化、上層文化、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但近年來,大家開始重視起地域文化,這是很有價值的。

第一,地域文化構成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體現中國文化的偉大生命力。我們常講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到底博在什么地方、大在什么地方、深在什么地方呢?其中一個就體現在地域文化上。中國的地域文化顯示了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性,有些地域文化延續幾千年,有的繼續存在于農村、邊疆和家庭之中,體現了中國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地域文化真實反映中國文化的實質,特別是民間的底層設計。儒家文化有一個缺點,就是它的要求太高,都是高尚的內容,但人和社會并不都是這樣的,而是很復雜的。能夠反映實際的恰恰是民間的文化。所以說,要了解中國,只有總體是不行的,還要深入地域。

第三,地域文化更適合各地的自然條件、人文條件,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各地長期形成的地域文化,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信仰追求,都直接聯系自己的生活、聯系到本地環境。更通俗地說,是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達到目的的。比如,當地的飲食一般成本較低。如果非要從外面引進一種,不僅不一定合適,而且成本往往偏高。

第四,地域文化有利于保存和延續傳統文化。中國好多傳統文化在一些城市或比較發達的地方已經沒有了,所以孔子說禮失求諸野。我們現在也碰到這種現象。有的珍稀的文化傳統在比較偏僻的地方還存在,有的在國內已經找不到了,甚至要到國外去找。

比如,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就很難找到明朝或明朝以前的服裝、發式,但朝鮮還保存著。近些年,我國一些地方恢復祭孔,但祭孔時還是用清朝的服飾。有人就提意見說,這不是傳統的,應該恢復到明朝的比較好。之后,人們在韓國找到了啟發,包括舞蹈、音樂、服飾等。

保存歷史和記憶,有利于子孫后代的繁衍發展

通常來講,人類的物質財富必定是越積累越多,越來越發達,但人類的精神財富、精神境界并不一定是今人比古人高。

比如,中國的24個節氣,就是嚴格根據地球和太陽位置而形成的。地球跟太陽轉15度就是一個節氣,很精確。中國農民生產不是看月,而是主要看節氣,這是比較科學的。因為地球收到的能量多少,主要影響因素就是跟太陽的位置。2000多年前,古人就有這樣的智慧,是相當高明的,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

因此,我們應當盡可能把地域文化保存下來。這不僅是因為我們要保存歷史、保存記憶,而且是因為這有利于子孫后代的繁衍、發展。但是,現在碰到的問題是保存不下去了。

地域文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之間的來往較少。而現在生產力發展了、交通條件改善了、人口流動加快了,特別是信息傳播非常迅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部分地域文化會消失,不同地域文化會趨同,這恐怕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人們的飲食。原來運輸不方便,普通人只能消費本地的出產。現在運輸發展了,海南島生產的西瓜可以供應全國,甚至北方人冬天都可以吃上西瓜。再如我們所講的方言。中國以前有很多種方言,現在大家都會講普通話,這當然有利于人際交流,但也會不同程度影響方言的使用。由于大家不怎么講方言了,一些地方性戲曲聽的人就少了。

對地域文化,完全持以順其自然的態度是不行的。以前我們對地域文化的保護是不自覺的,今后則需更主動地保護。比如,有的老房子人們住在里面不舒服,但它具有歷史價值,我們要想辦法去保護好它,有的要加固,有的甚至要把旁邊一起圍起來。再如,有些方言人們不會講了,怎么辦呢?不能要求老百姓不許改變,但語言學家可以及時記錄,今后供人了解和研究。這也是一種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地域文化不是都有優勢的,有時也有消極作用。比如,地域文化會導致地方主義,造成地域歧視;再如,過分強調地域文化,可能會導致封閉、閉塞;有些人一定要保留原來的東西,導致不善于銜接。從研究的角度,從保留歷史、保留記憶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千方百計地保存地域文化,但這不等于不容許改變。對于地域文化中落后、消極的部分,甚至今天屬于非法的內容,就不是要保護了,而是要改變了。

 

 

我們的專家學者要站在人類共同的立場上,而不要站在自私的立場。有些人到非洲去找特殊的習俗,去找能不能看到脖子拉得很長的人,有沒有耳朵拉到下面的人?看不到,就感到失望。為什么要找這些呢?就像如果外國人到中國找小腳女人,找不到會感到失望一樣,都是很自私的。人類需要進步和改變,誰也不能剝奪他人或其他文化進步和改變的權利。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