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但室內卻無衛星信號。與此同時,人們有80%的時間在室內,室內定位導航需求極大。據科技行業咨詢公司IDTechEx預測,2024年,室內定位產品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
眾所周知,導航時位置的獲取是通過GPS/GNSS,但真正的導航,在地圖上顯示你的位置、到目的地最短路徑等,計算和顯示,其實都是GIS(地理信息系統)在做,而高可用、高精度智能混合定位和室內復雜空間的導航一直是國際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研究難題。因此,實現導航信號精密測量技術、大樣本機器學習方法和全息位置地圖等技術突破具有很強的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
基于此,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同時支持三個項目開展相關技術攻關,或將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交答案。
讓手機用戶享受室內優于1米的服務
“定位是位置服務、萬物互聯、人工智能和未來超智能(機器人+人類)應用的核心技術之一,室內定位則是指在室內環境中實現位置確定。與開放的室外空間相比,室內環境在信號條件、空間布局、拓撲關系、運動約束等方面更加復雜。”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銳志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據陳銳志介紹,武漢大學在“十二五”期間參與的“羲和計劃”項目已經在室外實現了廣域增強服務支持下優于1米的定位精度,但是室內優于1米定位精度、低成本和廣域覆蓋的定位技術依然是實現高精度室內外無縫定位的最大障礙。
“新立項的‘高可用高精度室內多模智能混合定位與室內GIS技術’項目,將在不增加智能手機硬件成本、不改變用戶使用習慣的前提下,通過輕度布設的增強基站,實現低成本、廣域覆蓋,讓大家享受優于1米的室內定位服務。”陳銳志說。
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專家、衛星導航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蔚保國研究員看來,室內定位不光要解決手機室內導航的問題,還要考慮復雜公共場所安全監控預警、應急救援與管理等復雜服務需求。
蔚保國負責的“室內混合智能定位與室內GIS技術研究”項目主要通過構建低成本廣域覆蓋的北斗偽衛星無線基站網絡、多源混合智能云服務平臺以及星地兼容的室內外無縫定位芯片終端,最終為行業和大眾用戶提供在大型商場、機場、大型場館、城市行政區、地下空間設施等的一體化、無縫、穩定、精度優于1米的定位服務,并形成國家室內外連續無線信號定位技術標準建議。
“項目還將帶動移動通信、消費電子、智慧社區服務產業、室內服務機器人等產業的發展。”蔚保國說。
解決室內廣域亞米級定位國際難題
如果說室內智能定位是解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存在的室內“最后一公里”的定位瓶頸。那么,廣域無線網絡室內亞米級定位導航要攻克的是制約智慧城市建設、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國際難題。
北京郵電大學智能通信、導航與微納系統實驗室主任鄧中亮教授牽頭的“室內混合智能定位與室內GIS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項目,成為科技部2016年部署的“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中“導航與位置服務核心技術”中擬解決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目前,鄧中亮團隊在無線網絡室內外高精度定位導航領域具有多年的研究基礎,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的創新成果。
“室內混合智能定位與室內GIS技術研究及示范應用”項目將開展室內亞米級混合智能定位與GIS研究。“重點突破5G網的通信導航信號體制與多徑檢測難題、室內3D場景實時快速重建與地標快速亞像素匹配難題、室內2D/3D/實景等位置信息可視化和BIM-GIS數據深度融合問題和室內實時場景感知、海量行為分析挖掘技術難題。”鄧中亮說。
鄧中亮表示,該項目的研究將解決基于5G通信網的室內廣域亞米級定位國際難題,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解決室內空間信息建模、表達、顯示等國際性難題,實現快速實時3D重構,統一我國室內GIS標準。同時,開展大型場所的應用示范與推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