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發展戰略 > 閱讀信息
王偉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點擊:  作者:王偉光    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  發布時間:2019-02-14 09:38:22

 

1.webp.jpg

 

 

【摘 要40年的改革開放,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回答了落后國家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終達到共產主義的時代課題。全面深化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跑偏,這是能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根本所在。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體;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新的時代和實際相結合;必須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經驗,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強大動力。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走出了一條相對落后的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實現現代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總結改革開放的經驗,最最重要的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動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動搖;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一、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道路,回答了落后國家如何實現

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終達到共產

主義的時代課題

 

 

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找到了中國道路,為人類徹底解放和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提供了中國方案,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最為震撼的歷史性成就,也是中華民族為人類做出的最為偉大的歷史性貢獻。

 

我們處在什么樣的時代,面對怎樣的時代課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指出,我們的時代,即“資產階級的時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這里提出的“時代”概念,不是我們從黨和國家發展角度所提出的“新時代”概念,而是唯物主義歷史觀所闡述的大的“歷史時代”概念。唯物史觀大的“歷史時代”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形態所歷經的整個歷史進程,該歷史時代的進程從該社會形態取代前一社會形態在人類社會占據統治地位起,歷經興盛、衰落,直到為下一社會形態所取代而不再占據統治地位為止。馬克思、恩格斯按照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形態演變理論,根據“經濟的社會形態”的根本性質來劃分歷史時代,把歷史時代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歷史時代,經過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過渡,將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時代。從時代的根本性質和大的歷史進程來看,從全球范圍來講,現在仍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占主導地位的歷史時代,這個時代又是經過社會主義過渡,最終取代資本主義而進入共產主義的歷史時代,該時代充滿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兩條道路的斗爭。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所處時代的歷史最強音,它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到來的客觀規律;指出了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過渡,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終達到共產主義的歷史趨勢,從而回答了最為迫切的時代課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回答該時代課題,主要解決了兩大問題:一是關于為什么共產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和通過什么樣的途徑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問題;二是關于在什么樣的具體條件下發動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創造條件最終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問題。

 

自從人類社會演化為對立的階級社會以來,尋找沒有階級剝削、沒有階級壓迫的平等、自由、公平、正義的大同社會,一直是人類的最高理想。從我國先秦諸子提出的“天下為公”思想,如孔子在《禮記·禮運》中所表述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到近代進步思想家提出的“大同”理想,如康有為提出的“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從古希臘哲學家提出的理想世界,如柏拉圖設計的“理想國”,到西歐的空想社會主義,如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傅立葉、歐文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等,這些都顯示出人類對消滅剝削制度、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的理想社會的追求始終沒有停止過。然而,設計這些理想社會的先賢們都只是提出了“過河的任務”,即描繪了河彼岸的美好,如何實現這一任務,怎樣到達幸福的彼岸,并沒有提出可行的辦法,沒有解決過河的“橋或船”的手段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把人類美好社會的實現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論證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必然性;科學地解決了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最終達到理想社會的正確途徑,徹底解決了過河的問題。

 

關于發動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具體歷史條件,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給出一個結論、一個設想。他們一開始曾經作出社會主義革命至少是在西方幾個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勝利的結論;根據新的實踐發展,又提出落后國家可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走社會主義道路,從而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的設想。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最初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諸國同時勝利的結論,是建立在對社會歷史一般發展規律的判斷上。就社會歷史一般發展規律來說,社會主義革命應當在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成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再也不能容納其生產力發展的條件下爆發,也就是說,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先要經過資本主義的高度成熟,然后經過無產階級革命,才能進入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社會主義。然而,后來的實踐發展卻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預判。東方國家包括俄國新的實際,促使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開始注意并研究東方相對落后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不同情況。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當東方落后國家出現社會主義革命的主客觀條件時,馬克思、恩格斯及時研究了東方落后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可能性問題。他們認為,在特定條件下,東方落后國家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即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的痛苦過程,而吸收資本主義所創造的一切積極成果,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社會形態的跨越式發展。他們認為,無產階級力量有可能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走出一條“非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以通向人類美好的未來社會。

 

這樣一來,他們就把相對落后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作為最迫切的時代課題提了出來。19世紀末20世紀初東方相對落后的國家,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俄國類型。雖然已進入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但相對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言仍然落后,留存大量的封建殘余,是壟斷資本主義統治鏈條上的薄弱環節;另一種是中國類型。尚未進入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工人階級人數較少,處于更為落后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況。

 

現實發展果然發生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科學預見之中。列寧分析了帝國主義歷史階段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可以率先在資本主義統治薄弱環節突破的科學論斷,成功地發動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社會主義革命的發生、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不是發生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是發生在雖已進入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但仍處于壟斷資本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的東方落后國家,第一次從實踐與理論上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非資本主義道路“跨越”的設想是可行的。

 

馬克思關于非資本主義道路“跨越”的設想在實踐上分為俄國或中國兩種類型。這兩種類型又分為兩步,在相對落后國家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可以成功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是第一步。革命成功后,建設社會主義又是第二步。

 

列寧提出社會主義可以率先在資本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突破的科學論斷,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后來提出的非資本主義道路“跨越”設想的繼承和發展。他所領導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第一次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科學社會主義及其非資本主義道路的“跨越”設想的科學性。然而,列寧只解決了第一種類型國家爆發社會主義革命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尚未解決第二種類型國家爆發社會主義革命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更沒有解決社會主義革命完成后建設社會主義的第二步問題。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后,列寧領導俄國黨和人民粉碎了國內反動派在國際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的反革命內戰后,開始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他所提出的“新經濟政策”以及剛剛開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提供了在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初步理論和實踐。

 

繼列寧之后,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民在實踐中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問題。在他領導下所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蘇聯模式,所走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蘇聯道路,盡管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最終解體。蘇聯的崩潰和東歐的失敗,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落后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和曲折性。

 

蘇東社會主義建設既有成就也有失誤。成功的方面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失敗的方面也從反面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提供了前車之鑒。蘇東劇變既有資本主義西化、分化社會主義國家的外因,也有本國復雜、多方面的內因。譬如,脫離本國實際,超越世情國情,忽略相對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落后的生產力,忽略市場經濟的必要性,逐漸形成了不適應的經濟政治體制,束縛了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束縛了人民積極性的調動,束縛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從而陷入了發展困局,發展速度先快后慢,以至逐步落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只有改革一條出路。然而由于蘇東諸國采取了錯誤的改革路線,走上了資本主義邪路,最終釀成悲劇,這是蘇東失敗的直接原因。但最根本的內因是蘇東諸國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丟掉了黨的領導、背離了馬克思主義。

 

對于馬克思關于非資本主義道路的“跨越”設想而言,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從理論和實踐上突破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同時勝利論”。積累了雖進入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但仍屬于相對落后的國家開展社會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但比俄國更為落后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社會主義、走出一條非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尚未破解。回答這個重大課題的時代使命就落在了中國這個東方落后的大國肩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創,破解了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非資本主義道路的設想,落后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通過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跨越式地走上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落后國家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但資本主義已歷經的市場經濟充分發展、生產力高度成熟的自然歷史過程卻是不可逾越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了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其中包括中國自身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實行改革開放,建立與中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狀況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回答了“在落后的國家,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成功地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完整地回答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提出的時代課題。

 

 

二、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的思想路線,堅持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的改革方向不動搖

 

 

我國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表明,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改革永不停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又要始終確保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跑偏,這是能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根本所在。

 

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和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來看,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能囿于經典作家既有的結論,不能照抄別國已有的經驗,不能照搬他國的現成模式,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在發展的理論指導下,用創新的實踐解決發展的問題,就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實事求是是勝利之本,只有堅持實事求是,我們黨才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1]“實踐反復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2] 只有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發揚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在堅持和貫徹執行黨的正確路線這個重大政治問題上才能夠做到堅定不移、毫不動搖。

 

解放思想是創新之源,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改革開放的一條基本規律就是,思想大解放,帶來改革開放大發展,帶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發展。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歸功于解放思想的強大威力。鄧小平提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3] 只有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才能不斷開拓前進,永葆生機和活力。

 

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互為條件、相互依存、辯證統一的。要做到實事求是,必須首先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必須符合實事求是。能否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一個政治問題,是一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創新歷史。40年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于改革開放全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每前進一步,都是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取得的,改革開放每前進一步,都是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推動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創造性地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全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場最深刻的體制機制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結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正是靠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取得的。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對人類文明作出的最偉大的貢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功的秘訣所在,是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基本經驗。社會主義是迄今為止優于資本主義的制度文明,具有優于資本主義的制度優勢。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避免兩極分化,保證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光明大道。然而,社會主義實踐者們卻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囿于復雜的主客觀因素,致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把市場經濟利用起來。資本主義發明了市場經濟,在資本主義文明的框架下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人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創造了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同時市場經濟存在巨大弊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市場經濟必然引發兩極分化,造成導致資本主義自我毀滅的社會矛盾。利用市場經濟來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用社會主義制度來制約市場經濟弊端,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基本取向。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程中的一個帶有根本性的理論和實踐創新,解決了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發展史上長期沒有解決的重大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來,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目標,我們全力推進經濟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使我國成功建成了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全方位開放,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實現了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飛躍,極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極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發展,極大增強了黨和國家的生機活力。總而言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都是靠不斷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因此,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三、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動搖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要保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必須要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針對改革開放之初社會上出現的否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否定黨的領導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鄧小平在1979年3月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作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明確指出:“每個共產黨員,更不必說每個黨的思想理論工作者,決不允許在這個根本立場上有絲毫動搖。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4] 他強調指出:“現在經濟發展這么快,沒有四個堅持,究竟會是個什么局面?”[5]“提出四個堅持,以后怎么做,還有文章,還有一大堆的事情,還有沒有理清楚的東西。”[6] 這就是說,既要始終不渝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要善于結合新的情況更好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他進一步提出“四個堅持是‘成套設備’”[7] 的重要思想,也就是說,四項基本原則是關系到我們國家的指導思想、領導力量、社會制度和國體,是不可分割的、不可動搖的整體,是我們的立國之本。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整個歷史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當今中國根本區別于歷史上的封建主義舊中國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標志。離開了四項基本原則,中國就不成其為社會主義國家,就不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根本政治意義。

 

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堅持再堅持。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從五四運動到現在從切身體驗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歷史性結論。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要鮮明,態度要明確,不能有絲毫含糊。”[8] 他反復強調:“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們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9]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每當遇到嚴峻挑戰,黨中央總是能夠沉著冷靜、把握得當、因應適宜,總是能夠成功扭轉危局、化危為機、開創新局。根本原因在于在方向問題上,我們頭腦十分清醒,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必須始終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體,鞏固鞏固再鞏固。歷史證明,在中國,照搬西方政治體制的模式是一條走不通的路。中國人民從長期的探索和奮斗中深刻認識到,要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必須徹底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制度,建立全新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專政的要義為:第一,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以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第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基礎和思想指南;第三,堅持以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聯盟為最主要的基礎;第四,以一切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最廣泛的聯盟;第五,對少數敵人實行專政,對大多數人民群眾實行最廣泛的民主;第六,通過社會主義法制實施民主與專政;第七,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實現共同富裕。

 

實行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們的主要經驗。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和無產階級專政的一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發展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他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個專政必須和國際革命力量團結一致。這就是我們的公式,這就是我們的經驗,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綱領。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實質和主要內容,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須臾不可離開的法寶。今天,我們仍然處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判定的歷史時代,即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個前途、兩條道路、兩種命運、兩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時代,這就決定了國際領域內的階級斗爭是不可能熄滅的,國內的階級斗爭也是不可能熄滅的。在這樣的國際國內背景下,必須建設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設強大的公安政法力量,以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保衛和平、保衛人民、保衛社會主義。如果沒有人民民主專政,就不足以抵制國外反動勢力對我西化、分化、私有化、資本主義化的圖謀,不足以壓制國內敵對力量里應外合的破壞作用,人民民主專政是萬萬不可丟棄的。

 

必須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加強再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多民族的發展中大國,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的根本保證。要把十幾億人的思想和力量統一和凝聚起來,齊心協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統一領導是不可想象的。必須有中國共產黨這個核心力量,必須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否則,一盤散沙,四分五裂,不僅建設搞不起來,而且必然陷入混亂的深淵。這個認識,是總結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歷程得出的結論,也是總結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得出的結論。

 

改革開放事業發展到什么階段,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么階段。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一貫重視自身建設。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的建設就成為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之一。新中國成立后,黨的工作重心從奪取政權轉移到治國理政。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執政黨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是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基礎。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形勢和任務,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開辟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志、空前的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對黨、對國家、對民族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號召全黨“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毫不動搖地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考驗,我們黨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強大,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流砥柱。面向新時代,站在新征程上,一方面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永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政治本色;另一方面要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更加絢麗的新篇章。

 

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新的時代和實際相結合,結合結合再結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的理論特質。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鮮明的理論品格。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產生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解決了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重大問題。

 

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按照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要求,與實踐相結合。一是堅持與時偕行。理論要隨時間、條件、地點的變化而發展,永遠不能停留在一個固定的形態上。要根據新的實踐,不斷地充實新的內容,形成新的認識,用于指導實踐。二是堅持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其創造性要求它必須要與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適合本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導本國實踐。三是堅持與大眾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是與人民大眾相結合。任何理論都來自大眾,人民大眾是實踐的主體,既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又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也創造了精神財富。任何理論家都必須從人民大眾活生生的實踐中吸收養分,從人民大眾的創造性思維中吸收原始材料。同時,理論又必須被人民大眾所掌握,才能發揮指導實踐的作用。

 

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采取科學的態度,這就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以創新精神堅持和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絕不僅僅是技巧問題,也不只是學術問題,而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問題,即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把握好中國實際問題,力求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實踐和理論創新的雙向互動過程中,深刻把握世界歷史的脈絡和走向,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特點,深刻揭示中國發生根本性變革所蘊含的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原創性貢獻,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再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與時俱進,豐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色、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新局面。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經驗,改革改革再改革。對改革開放最好的紀念,就是總結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堅定不移地把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改革再改革,開放開放再開放,創新創新再創新,永不止步。

 

注 釋:

[1]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7日。

[2]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學習時報》2012年5月28日。

[3]《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頁。

[4]《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3頁。

[5]《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3頁。

[6]《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3頁。

[7]《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3頁。

[8]《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4頁。

[9]《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4頁。

 

(作者系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原院長、黨組書記;來源:《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年第12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