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中國正在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但強起來絕不是僅僅局限在經濟的層面,更是包含著意識形態內容的綜合實力的強大。在中國社會正在進行全方位社會轉型的今天,利益格局不斷調整,同時新興科技進步飛速,社會環境的復雜性使得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更加復雜多變。
首先
西方意識形態隨著全球化深化進入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一度受到巨大沖擊,面臨邊緣化和認同危機。冷戰結束以后,“馬克思主義失敗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一度甚囂塵上,誤導了人民大眾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西方敵對勢力也從未停止過對中國實施“西化”和“分化”等滲透手段,而且滲透的目標對象廣泛、渠道多樣、方式方法隱蔽,并且在手段上運用了高科技。例如,利用“自由”、“民主”、“人權”的旗號干涉我國內政;炒作民族、宗教問題及熱點問題并使之政治化;扶植意見領袖作為自己的代言人來煽動群眾,等等。
其次
國內各種錯誤思潮近來雖有所收斂,但依然在交織傳播,質疑中國社會主義方向,把中國社會歪曲為“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等。其中西方的文化霸權主義主要針對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后現代主義對思想文化領域帶來嚴重的沖擊,新自由主義則在我國的經濟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其他如西方憲政思想、民粹主義、新左派、歷史虛無主義以及復古主義等思潮通過各種途徑,如講座、論壇等方式進行滲透。 憲政民主主義者打著“維護憲法“、“依法治國”等旗號,實質上是否定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粹主義雖然符合部分人民的利益訴求,但缺乏對國家發展的長遠考量;新左派不認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我國經濟成就視而不見;歷史虛無主義則否定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中的偉大功績;復古主義夸大了傳統道德的普遍性,阻礙了社會主義的改革與創新。
最后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許多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潮流對人們尤其是青年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將意識形態斗爭延伸到網絡虛擬空間,從而削弱了中國意識形態生長與發展的穩定性。在虛擬空間中,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的傳播十分迅猛,集體主義和理想主義在沖擊下變得淡薄脆弱。同時,年輕人的審美情趣、消費心理和價值觀念等也受到誘導向西方看齊,侵蝕著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社會教化功能。
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復雜性威脅著我國的國家安全,所以,維護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指導中國實踐的權威性、主導性、系統性,增強意識形態防火墻功能,才能夠固牢國家的安全、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團結,為順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提供保障。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 理論周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