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北宋官員陳省華與夫人馮氏育有三子,長子陳堯叟為端拱二年(989年)狀元,官居宰相;次子陳堯佐與哥哥同榜考中進士,后來也官居宰相;三子陳堯咨為咸平三年(1000年)狀元,官居節度使。更為令人傾慕景仰的是三個兒子都抱瑜握瑾,為官清正,政績卓著,名標青史。陳家諸子登科和為政愛民的故事歷代傳為佳話,也把一個千古之謎留給了后世:一家三兄弟之狀元和將相是怎樣煉成的?
一、“牛家”忒牛,仨子兩狀元一進士位列將相
陳省華祖輩世居河朔(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地區),曾祖父陳翔在唐末時為并州書記官,后追隨前蜀高祖王建入川,被任為從事,不久出任前蜀閬州閬中郡新井縣令,治所在今四川省南部縣大橋鎮新井村一帶。后來,陳翔辭官寓居西水,其子陳詡(陳省華的祖父)聞訊攜家來歸,一家人團聚后又移居閬中縣。
后蜀主孟昶統治蜀地時,陳省華初入仕途,為西水縣尉。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宋太祖趙匡胤揮師平滅后蜀,陳省華歸宋后被任為隴城主薄,后又遷任櫟陽縣令、調任樓煩縣令。陳省華遠赴櫟陽、樓煩履職,妻子馮氏和3個兒子仍然留在閬中。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陳省華調任濟源縣令,馮夫人才帶著3個兒子離別閬中,前往濟源與陳省華團聚。其時,長子陳堯叟20歲,次子陳堯佐18歲,三子陳堯咨11歲。
此后20年間,在這個家庭上演的諸子登科傳奇,令世人嘆為觀止——
端拱二年(989年),老大陳堯叟和老二陳堯佐同時參加科舉考試,同榜高中,陳堯叟考中狀元,陳堯佐考中進士。陳堯叟狀元及第后歷任秘書丞、工部員外郎、知樞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等職,景德元年(1004年)拜相;陳堯佐進士及第后歷任魏縣尉、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景祐四年(1037年)拜相。陳堯佐還是一位彪炳于青史的水利專家,任兩浙轉運副使時,為防治錢塘潮,他發明了“下薪實土法”,降服了錢塘狂濤;任滑州知州時,為防滑州黃河水患,他動員民眾修筑長堤,史稱“陳公堤”;任并州知州時,他發明了“添土增防,植樹固堤”的方法,組織民眾在汾水兩岸筑堤植柳,打造“柳溪”,造福百代。
咸平三年(1000年),老三陳堯咨又金榜題名,且一舉奪魁,考中狀元。歷任知制誥、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以尚書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翰林學士、武信軍節度使、知天雄軍等職。
三個兒子都如此卓異超群,不同凡響,那個一手托起兒子的“牛爹”長得啥樣?在那個媒體尚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的好奇心愈發濃烈,連身為九五之尊的宋太宗趙光義,在發榜之后都急不可耐,要親眼看看這只一再產下“超級雙黃蛋”的老母雞長啥模樣。“太宗顧左右曰:‘此誰子?’王沔(參知政事)以省華對。即召省華為太子中允,俄判三司都憑由司,改鹽鐵判官,遷殿中丞。河決鄆州,命省華領州事。俄為京東轉運使,超拜祠部員外郎、知蘇州,賜金紫。”后又“入掌左藏庫,判吏部南曹,擢鴻臚少卿。景德初,判吏部銓,權知開封府,轉光祿卿。……拜左諫議大夫。”[1]
陳省華20多年在縣令的位置上輪轉徘徊,因兒子一考名震天下而命運陡變。
二、“牛爹”真牛,子為將相歸家侍立恭謹陪客
陳家三個兒子緣何個個牛氣沖天?在兒子的幼少求學之年,陳省華的施教究竟采用了什么奇招妙策,或者說他究竟施了什么“魔法”?悠悠千年的歲月煙塵屏蔽了我們的雙眼,竟然使得我們連一絲雪泥鴻爪也尋覓不見,不過,細讀《宋史》《宋人軼事匯編》等史書,可以發現陳省華在諸子成年后嚴苛家教的記載,我們或許可以從中窺見“奇招妙策”全豹之一斑。
“景德中,堯叟掌樞機,弟堯佐直史館,堯咨知制誥,與省華同在北省,諸孫任官者十數人,宗親登科者又數人,榮盛無比。賓客至,堯叟兄弟侍立省華側,客不自安,多引去。”[2]宋真宗景德年間,陳家已是父子高官,滿門紫衣,家里來了客人,父親起身迎客,三個兒子一個個都垂手侍立于父親身旁,恭恭敬敬,誰也不敢造次。三個朝廷重臣侍立陪客,客人自然惴惴不安,有的甚至誠惶誠恐,手足無措,陳省華卻坦然安慰客人說:“學生輩立侍,常也。”客人非常為難,大多寒暄過后都匆匆離去。
陳家有匹烈馬,很難駕馭,屢屢踢傷人,咬傷人,惹出禍端,人皆畏之。某日,陳省華忽然發現馬廄里的烈馬不見了,便急急找來馬夫詢問。馬夫回答說,三少爺昨日命我牽出去賣了。
“賣了?賣給誰了?”陳省華頓時火冒三丈。
馬夫回答說賣給一個商人了。陳省華立即命人叫來兒子陳堯咨訓斥道:“汝為貴臣,左右尚不能制,商人安能畜此,是移禍于人也。”令兒子即刻去尋找商人,贖回烈馬。
三、“牛娘”更牛,杖擊教三子砸碎其金魚配飾
陳省華的夫人馮氏堪稱“宋代孟母”,教子之嚴苛比丈夫有過之而無不及。“家本富,祿賜且厚,馮氏不許諸子事華侈。”[3]她的信條是:“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
據《宋史卷二百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三》,陳省華時為諫議大夫,三個兒子都是朝廷重臣,位列將相。俗話說,母以子貴,妻以夫榮。馮氏作為大夫的妻子、將相的母親,卻每天帶著三個兒媳婦下廚做飯。兒媳婦們雖滿腹委屈,但看見婆婆親自操刀切菜,揮勺煎炸烹煮,忙得不亦樂乎,廚房大小諸事親力親為,率先垂范,再大的不滿和委屈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亙古以來天底下豈有宰相夫人每日下廚的道理?大兒媳忿忿不已。胸中這口怨氣久久強忍著,不敢在婆婆面前吐露,不敢在妯娌面前吭氣,回到臥房每每對丈夫傾倒苦水,大發牢騷。陳堯叟雖貴為宰相,畏懼母親治家嚴厲,始終不敢向母親開口,只能做和事佬,悄悄說服安慰妻子。妻子實在忍受不了廚房的每日煙熏火燎之苦,便趁回娘家的機會,含淚向父親傾倒自己的滿肚子苦水。
其父馬亮,時為工部尚書,聽了女兒的哭訴不由為之一驚。什么?女兒在婆家居然天天要下廚做飯?真是豈有此理!馬亮視女兒如掌上明珠,從小到大,一直到出閣,何曾讓她知道廚房油煙是何種氣味!
某日,馬亮與陳省華不期而遇。馬亮快步湊上來搭訕說:“親家,我那寶貝女兒自幼嬌生慣養,連大米是怎樣變成米飯的都未曾見識,現在卻要天天下廚,你看——這下廚之事……”
“親家,我可沒有安排令愛獨自下廚,她只是隨著賤荊在廚房打打下手,如此而已。如果她們妯娌都不進廚房的門兒,就只有老夫笨拙的賤荊在鍋灶間唱獨角戲了,你說,她能吃得消么?天理也難容啊!”陳省華據實相告,語氣中難掩內心的不滿和慍惱。
什么?老夫人每天親自帶著兒媳婦下廚?馬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看看陳省華滿臉的矜嚴和不滿,確信自己沒有聽錯,趕忙向陳省華賠罪,從此再不敢提女兒下廚的事兒。
在陳家三兄弟中,高中狀元的老三陳堯咨文武兼備,且素來“性剛戾”,尤以武功享譽當世,“善射,嘗以錢為的,一發貫其中”[4],時人呼之“小由基”(養由基為春秋時楚國名將、神射手)。故陳堯咨既曾任朝廷中樞知制誥等文官,后來則多被任為武將或鎮守一方的節度使,相繼任陜西緣邊安撫使、武信軍節度使、知天雄軍等職。
陳堯咨主政荊南,回鄉省親。馮氏問兒子:“你奉旨主政一方,推出了什么善政,給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兒子回答說:“荊南這地方,地處要沖,民風剽悍,兒鎮荊南,境泰民安,每有宴會,兒必以射箭取樂,百發百中,在座者無不傾心贊嘆。”
馮氏聞言,怒不可遏,吩咐老奴,家法伺候。她厲聲訓斥兒子道:“‘汝父教汝以忠孝輔國家,今汝不務行仁化,而專一夫之技,豈汝先人之志耶?’杖之,碎其金魚。”[5]——“你的父親教你務以忠孝報效國家,而今你主鎮一方,不竭盡努力施行仁化之政,卻只顧炫耀你的射箭技藝,逞匹夫之勇,難道這就是你死去的父親的心愿么?”說罷,奮力舉杖痛打兒子,并且一怒之下砸碎了他的金魚配飾。
一個鎮守一方威風八面的節度使,回到家中,居然被老母厲言責斥,且施之以棍棒,嚴加教訓,如此嚴苛的家教實在千古罕見。后來,元代著名戲劇家關漢卿根據馮氏教子故事創作了雜劇《陳母教子》,到了明代,馮氏教子的故事又被編入“二十四孝”,成為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經典范例。至今,四川閬中尚有當年陳氏故居所在的“三陳街”、三陳讀書求學的“狀元洞”等古跡供人們憑吊。
注 釋
[1] [2] [3] [4]《宋史卷二百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三》
[5]〔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作者系文史學者、原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教授、全軍優秀教師;來源:昆侖策網,原載《月讀》2018年第7期【作者來稿】)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