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確的假設,就沒有正確的方向;
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沒有正確的思想;
沒有正確的思想,就沒有正確的理論;
沒有正確的理論,就不會有正確的戰略。
—— 任正非
組織強大的真正發源點是企業家的經營哲學。
華為的成功傾注了任正非在經營管理上的心血和智慧,我們通過這12句話試圖理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經營哲學。
01
活 著
經營企業如同經營人生。企業的表現歸根結底就是企業經理人的表現,企業經理人每天也同樣面臨著類似于紅舞鞋的誘惑。顯然,企業經理人的責任不是為公司尋找一雙紅舞鞋,使公司只能活上一陣子,“企業的首要責任是活著。”(管理革命理論大師彼得·德魯克)
任正非經常在各種場合反復地強調:“我現在想的不是企業如何去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事,而是考慮企業怎么活下去,如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問題。”
02
洗鹽堿地
任正非曾在華為的財經變革項目規劃匯報會上提到“鹽堿地”的概念。
鹽堿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同樣,在很多市場,由于國際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辛勤耕耘卻可能換來顆粒無收,這些地區和國家就被老板形象地稱為華為的鹽堿地。
華為的成功在于堅持不懈地推進“雞肋戰略”,在西方大公司看不上的鹽堿地上,一點一點地清洗耕耘,而且,薄利也逼著公司在很窄的夾縫中鍛煉了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
03
紅軍藍軍
“藍軍”扮演假想敵部隊,當戰爭來臨時,紅軍來抵御藍軍的入侵,藍軍部隊作戰方法是:“出人意料”的,這就給紅軍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只有經常與他們“打交道”才不會打敗仗,強大的“藍軍部隊”使“紅軍部隊”在演習中不斷進步。
任正非曾在講話中指出:“華為的藍軍存在于方方面面,內部的任何方面都有藍軍,藍軍不是一個上層組織,下層就沒有了。我認為人的一生中從來都是紅藍對決的,我的一生中反對我自己的意愿,大過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我自己對自己的批判遠遠比我自己的決定還大。
我認為藍軍存在于任何領域、任何流程,任何時間空間都有紅藍對決。
如果有組織出現了反對力量,我比較樂意容忍。所以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共同打天下,包括不同意見的人。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人的聰明才智真正發揮出來。那些踏踏實實做平臺的人,他們隨著流程晉升很快,也不吃虧。這樣既有嚴肅又有活潑,多么可愛的一支隊伍啊!”
04
深淘灘,低作堰
兩千多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原則,與現在華為所在行業要生存下去的法則是如此相似。
李冰留下“深淘灘,低作堰”的治堰準則,是都江堰長生不衰的主要“訣竅”。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理,遠遠超出了治水本身。華為公司若想長存,這些準則也是適用于我們的。
深淘灘:就是不斷地挖掘內部潛力,降低運作成本,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服務。客戶決不肯為你的光鮮以及高額的福利,多付出一分錢的。我們的任何渴望,除了用努力工作獲得外,別指望天上掉餡餅。公司短期的不理智的福利政策,就是飲鴆止渴。
低作堰:就是節制自己的貪欲,自己留存的利潤低一些,多一些讓利給客戶,以及善待上游供應商。將來的競爭就是一條產業鏈與一條產業鏈的競爭。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鏈的整體強健,就是華為生存之本。
05
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任正非曾說:“水和空氣是世界上最溫柔的東西,因此人們常常贊美水性、輕風。
但大家又都知道,同樣是溫柔的東西,火箭是空氣推動的,火箭燃燒后的高速氣體,通過一個叫拉法爾噴管的小孔,擴散出來的氣流,產生巨大的推力,可以把人類推向宇宙。
像美人一樣的水,一旦在高壓下從一個小孔中噴出來,就可以用于切割鋼板。
可見力出一孔,其威力之大。十五萬人的能量如果在一個單孔里去努力,大家的利益都在這個單孔里去獲取。如果華為能堅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下一個倒下的就不會是華為。”
06
功夫在詩外
“功夫在詩外”,是宋朝大詩人陸游在暮年給他的一個兒子傳授寫詩經驗時寫的一首詩《示子譎》中的一句:“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以此向兒子傳授詩歌創作秘訣。
他積數十年的經驗,深深體會到要寫好詩,光熟讀古人的詩句,光講究詩的形式和技法,是遠遠不夠的,而應把工夫下在掌握淵博的知識、參加社會實踐上,深入生活,在閱歷上下功夫,才是取得創作成功的根本保證。
管理者如何提升管理水平?熟讀管理類書籍,掌握各類管理技巧固然很重要,但要想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僅此還不夠。
有一個對比調查顯示,國內管理者讀得最多的是管理類書籍,而國外管理者則愛讀歷史、哲學等人文類書籍。
我們常常會感嘆于那些洋經理們超一流的職業化水平,及其在經營管理上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恐怕這與他們“詩外”的功夫是分不開的。任正非也是如此,他從來不看純管理類的書籍,卻對歷史、哲學等人文類的書籍情有獨鐘。
07
扁鵲大哥
一次,魏文侯找到扁鵲,問他:“我聽說你們家弟兄三個都學醫,那么誰的醫術最高?”
扁鵲脫口而出:“我大哥的醫術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侯驚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名動天下,他們兩個一點名氣都沒有?”
扁鵲說:
“我大哥的醫術之高,可以防患于未然。一個人病未起之時,他一望氣色便知,于是用藥把他調理好,所以天下人都以為他不會治病。
我二哥的能耐,是能治病于初起之時,防止釀成大病。病人剛開始感冒咳嗽時,他就用藥將人治好了。所以我二哥的名氣僅止于鄉里,被人認為是治小病的醫生。
我呢,因為醫術最差,所以一定要等到這個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時,才下虎狼之藥,讓其起死回生。所以,世人便以為我是神醫。
想想看,像我大哥這樣治病,人的元氣絲毫不傷;我二哥治病,病人元氣稍有損傷就補回來了;像我這樣治病呢,命是撿回來了,可元氣大傷。你說,我們家誰的醫術最高明?“
聯想到我們的企業管理者,那些整天快速響應、四處忙碌的,看似熱鬧,其實很可能是他的周邊工作環境在思路上、方法上有問題,或是前任的工作積累了很多問題,基礎太差。
結果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在“中斷→保護現場→緊急處理→恢復環境”上,有時“中斷處理”有好幾層遞歸。這樣員工相當部分的資源消耗在調度環節,工作績效肯定要打折扣。
而優秀經理人治理下的公司、部門,一切都有條不紊地在運作,員工甚至不大感覺到管理的存在,而團隊績效卻很突出。
08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這句話是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因為當你第二次走進這條河流時它已經不是你第一次走進時的那條河流,原來的那條河流早就變化了,水也不是原來的水了。這是因為河流在不停地流動。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永遠處于不停的運動之中。
任正非借這個哲學思想表明,任何事情都不能用形而上學的靜止的觀點去看待、分析和處理,客觀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所以人們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待事物,要與時俱進,不斷變易。
無論是一個企業,還是一個人,只有不斷地跟隨迅速變化的世界而變化,才能適應迅速變化的世界。
任正非認為,一個企業運作時間長了,員工就會自動產生懶惰,因此,要不斷地改良、變革,但變革與華為的自我批判一樣,不能是暴風驟雨式的肆虐侵襲,而應是春雨潤物,無聲滲透。
09
鮮花要插在牛糞上
華為曾在創新的道路上,盲目地學習與跟隨西方公司,有過很多的教訓。所以任正非曾在多次講話中提到,華為長期堅持的戰略,是基于“鮮花插在牛糞上”戰略,是從不離開傳統去盲目創新,而是基于原有的存在去開放,去創新。
鮮花長好后,又成為新的牛糞。華為要永遠基于存在的基礎上去創新。
“我的一貫主張‘鮮花是要插在牛糞上’。我從來不主張憑空創造出一個東西、好高騖遠的去規劃一個未來看不見的情景,我認為要踩在現有的基礎上前進。……
世界總有人去創造物理性的轉變,創造以后,我們再去確定路線。我們堅持在牛糞上去長出鮮花來,那就是一步一步的延伸。我們以通信電源為起步,逐步地擴展開。我們不指望天上掉下林妹妹。”任正非如是說。
10
牢騷太盛防腸斷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出自毛澤東的《贈柳亞子先生》,原句意思是:人生往往會遭到很多困擾與煩惱,要以寬闊的胸襟、長遠的眼光去辨證的分析問題,排解心中的“牢騷”、社會上的“濁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挫折、苦難,是否能保持一份豁達的情懷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氣度。在逆境中磨煉出你的意志,不必計較一時的成敗。
任正非說,公司各級干部在利益面前,要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高層干部要經受得住磨難與委屈,公司大了,距離也遠了,由于溝通不暢,會產生信息不對稱或扭曲。我們的每一層主管由于工作壓力大而缺乏耐心,會與周邊或下屬產生矛盾。
在公司的業務變革和發展中肯定會存在問題,我們干部的責任是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并一起解決問題,工作中既要抓效率,堅持原則,又要學會相互欣賞和支持,學會體諒和感激,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的有戰斗力的管理團隊,我們就能克服一切困難。
11
靜水潛流
任正非一直強調華為管理要靜水潛流,沉靜領導,灰色低調、踏實做事,不張揚,不激動。靜水潛流之道就是表面看似一種平靜,其實不然。
水代表了世界上最柔弱的東西,但又是戰勝其他所有事物最強大的力量?!独献印肪陀校禾煜履崛跤谒?,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以柔克剛,弱者也即強者,天下莫能與之爭。
靜,是一種沒有搖旗吶喊的張揚,不顯山不露水,不虛張聲勢的收斂,是一種蔣干盜書,看似漫不經心,其實是目標明確,精心策劃,含而不露,心機深藏,一切都在不言之中達到目的。靜,并不是真的平靜,真的什么都沒做,而是表面看起來是平平靜靜,其實是春雨潤物,水滴石穿,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是“于無聲處聽驚雷”。
假如你不知水之深淺,拿起石頭往水里,水花濺得起響,水聲越是響亮,水就越淺;而濺不起什么水花,沒有多大的水聲,那水一定是深不可測,其蘊藏著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就叫做“靜水潛流”。
12
灰 度
灰色,是純白、純黑以及兩者中的一系列從黑到白的過渡色。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物體的平均灰度為18%?;叶纫辉~,在華為語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任正非在許多重要講話中使用的詞匯。
任正非在2008年市場部年中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開放、妥協、灰度是華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個領導者的風范。”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的觀點,對立統一的觀點,是認識事物最根本的觀點。矛盾極其復雜多樣,其運動形態決不僅僅是斗爭一種形態,矛盾的同一性或統一性是更為普遍的形態。
所以,我們不能形而上學地認為世間的事物是有你沒我、你死我活、非白即黑,更普遍的形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活我也活,黑中見白、白中有黑;在一定條件下黑白可能互相轉化,黑可能變白,白亦可變黑。所以,在認識事物中,那種極端的觀點,絕對化的觀點,一成不變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
任正非是深諳唯物辯證法的高手,他借用“灰度”一詞教育干部和員工不要走極端,成為華為管理哲學中的精華之一。
華為始終用“灰度”的思想指導各項實踐。比如,公司設計自身所有制,正確處理本土化和國際化,如何正確對待客戶、競爭對手、供應商,內部管理上正確處理質量與成本、拿合同與保進度,處理守成與創新,處理員工身份,處理人事制度變革,等等,都堅持了“灰度”的思想。
實踐證明,“灰度”思想是指導華為公司實踐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華為任正非:這套分配機制讓華為一直領先通訊行業,中小企業必學
2017-12-22任正非發160字華為內部信:提拔一位員工 保護其不受打擊報復
2017-09-0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