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首個醫師節:我對中國醫師的認識都在這些畫面里
2017年11月3日,國務院通過了國家衛計委關于設立中國醫師節的申請,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為“中國醫師節”,醫師節從而成為繼護士節(5月12日)、教師節(9月10日)、記者節(11月8日)之后第四個國家級的行業性節日。熱烈慶祝首個醫師節。
有意思的是,在我國目前的這四個行業性節日中,僅醫療衛生界就占了兩個(以后會不會合并為“醫護節”呢),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關懷和肯定,當然也是對全國數百萬醫師們進一步做好工作的期許和勉勵。
2018年8月17日,習近平在首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強調: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
從小就恐懼于醫生手上的注射器,感覺醫院的氣味比戰場的硝煙顯得更為殘酷,每當身穿白色大褂的叔叔阿姨出現在我面前的那一刻,那笑咪咪的表情讓我覺得背后的陰謀深不可測,然后是戰戰兢兢地不忍直視,最后,又總是以革命者的崇高氣節激勵自己,慷慨赴義般擼起了衣袖,以纖弱的血肉之軀,去勇敢地迎接那仿佛無堅不摧的犀利針頭。
慢慢地我長大了,漸漸地我也懂得了,我面對的不是“白色恐怖”,而是白衣天使 ,他們行的是救死扶傷、治病祛痛的人道主義,帶給我們的不是痛苦和傷害,而是健康與祥和。
接下來,在小學的語文課上,我第一次誦讀起毛主席的光輝篇章《紀念白求恩》,知道了有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叫白求恩大夫。他不遠萬里,從加拿大來到中國,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手術臺成為他的陣地,最后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白求恩大夫以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革命精神,激勵著廣大醫務工作者,并且成為全社會尊崇的偶像,學習了他的事跡,我明白了什么是高尚。
后來,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一本小冊子《人民的好醫生李月華》,知道安徽宿縣出了一位白求恩式的好醫生叫李月華,視病人如親人,因帶病搶救垂危產婦,勞累出汗過多,引起脫水和酸中毒,光榮殉職。
再后來,大概是上世紀80年代的初期,有一位年輕的白衣戰士張華——第四軍醫大學的學生,他從化糞池救起了老大爺,卻讓自己年輕的生命戛然而止。到底應該是“我為人人“,還是“人人為我”?由張華事跡引發的一場關于人生價值意義的社會大討論,凈化了多少顆混濁的心靈。
白衣天使不僅出現在城市和鄉村,還出現在草原和邊寨,他們的存在,不僅僅是以自己的仁心妙手為患者看病施藥,同時,還是促進社會和諧與民族團結的一道亮麗風景。
傣族語言里,醫師被親切地叫作摩雅,他們被看作是群眾的守護神。
藏族語言里,醫師被親切地稱為曼巴,他們同樣被看作是群眾的守護神。
銀針傳友誼,隔洋團結緊,中國援外醫療隊,幾十年來一直活躍在第三世界國家,他們不僅僅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還是民間外交的光榮使節。
和平時期,醫務工作者就和公安、消防戰士一樣,“養兵千日,用兵千日”。感恩他們,幫助我們戰勝疾病,戰勝瘟疫,從上世紀中期蔓延長江流域的血吸蟲病 ,到本世紀初肆虐一時的非典病毒(SARS) ,因為他們的奉獻和犧牲,我們打贏了一場場捍衛人類家園的硬仗。
電影《唐山大地震》讓我們有機會認識一個特殊的群體——軍醫,綠軍裝,白大褂,他們的使命,不僅是保家衛國,還要救死扶傷,不僅服務軍隊,還服務群眾。每當端詳《不讓阿姨走》這幅畫,我就忍不住感動唏噓,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爆發里氏7.8級大地震,解放軍醫務工作者和其他指戰員一道,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置生死于度外,全身心地投入抗震救災工作,為重建唐山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和災區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醫療衛生戰線上,還涌現了很多像林巧稚、屠呦呦這樣的專家,潛心科研,攻克難關,讓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人類,他們的英名和事業,將在人類繁衍生息的進程中代代相傳。
最后,再一次向全國的醫務和衛生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