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雷克斯新聞社10月21日文章】
標題:優先與短視(作者弗拉基米爾•帕夫連科)
10月18日和19日的兩場公開講話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一場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十九大報告,另一場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瓦爾代辯論俱樂部年會上的講話。兩場講話顯然在一系列領域有交集,首先是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領域。同時,俄羅斯向西方拋出合作性的暗送秋波和中國謀求世界領導權的豪言壯語形成鮮明對比。
這兩場講話令人關注的是對十月革命的評價。我們很快將迎來十月革命100周年。然而,重要的不是給歷史應有的評價,而是用它投射未來。
【中國肯定十月革命積極意義】
習近平說:“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國社會的劇烈運動中,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
普京說:“今天,我們面對100年前的教訓,1917年俄國革命,其結果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承認,這一事件的消極和積極影響是緊密交織的。我想問的是,難道不通過革命,而是走進化之路——不以破壞國家體制、無情粉碎數百萬人的未來、然后漸進向前的代價,就無法發展嗎?”
在十九大報告的映襯下,俄羅斯總統對十月革命的評價顯然格外刺眼。習近平把十月革命與自己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試圖把無主的蘇聯歷史遺產變成新中國歷史的基礎。
我想引用習近平在2013年剛剛上臺后的一段講話,他認為,“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等領袖人物,搞歷史虛無主義,把人們的思想搞亂了。”中國共產黨對十月革命遺產進行“中國化”,不僅是為了贏得意識形態主動權,也是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提醒黨員以蘇聯和蘇共的慘痛經驗為鑒。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創新】
那么,十月革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何聯系呢?很簡單。1915年至1917年,列寧在聽到德國著名社會民主人士卡爾•考茨基的“超帝國主義”理論后便立即明白,植入西方精英自由社會主義共識體系的歐洲機會主義準備從外部控制俄羅斯。于是,他逐步提出了三點理論。第一,社會主義革命可以首先在單獨一個國家取得勝利。第二,考茨基的“超帝國主義”不可實現,把卡特爾移植到國際政治上無法建立全球帝國主義。此后。他又在1923年的著作《論我國革命》中,把蘇聯的存亡與民族主義在東方(首先是中國)的興起聯系起來。第三,無產階級專政。習近平現在號召中國工人階級領會馬列主義并非偶然。與本國傳統價值觀和思維緊密相連的“國家特色”是革命政權生存無可爭辯的必要條件。列寧和毛澤東都在這條道路上取得了成功。
最后,我想再引用習近平十九大報告中的一段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我們能否重新正視十月革命,防止其遺產徹底失落?或許可以,但有兩個條件。第一,除了主觀因素外,必須看到革命的客觀因素——這是自然的歷史過程,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主流革命的一部分。第二,必須效仿中國共產黨的成功范例,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革新。中俄資訊網莫斯科編發。
若非如此,隨著“超帝國主義”的必然垮臺,我們注定將被置于全球社會主義體系的外圍,就像我們今天處于全球資本主義的外圍一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