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提示:近年來美海軍為應對新興威脅,不斷創新作戰概念和模式,通過水面艦隊分散部署提升進攻火力和生存能力的“分布式作戰”概念應運而生。分布式作戰使艦隊的后勤補給線分散和拉長,對艦隊后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分布式作戰概念對美海軍艦隊后勤保障提出新的挑戰
當前,美海軍正在采取一系列舉措,大力推動分布式作戰概念實施,與之相適應的艦隊后勤保障體系建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一)海上分布式作戰使艦隊后勤保障線分散和拉長
2014年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在一次兵棋推演中,針對水面艦艇反艦能力不足,提出“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此后,“分布式殺傷”概念經過不斷論證、模擬演習和演示驗證,其影響力持續擴大,內涵愈加豐富。到2017年1月,“分布式殺傷”概念被正式寫入美國海軍水面戰戰略,并被作為“重奪制海權”的核心概念。
美海軍“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的核心內涵是:增強海軍水面艦艇的攻擊力,將小規模艦艇編隊在廣闊海域分散部署,增大對方探測和打擊難度,提高自身生存力、殺傷力;同時發揮美軍技術優勢,通過平臺分散、火力集中實施高效打擊和摧毀,以確保美海上優勢。分布式作戰概念給美海軍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對其兵力建設和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保障向來是軍事作戰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分布式殺傷”作戰概念下的后勤保障是美海軍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美國知名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的研究人員就曾表示:美海軍“分布式殺傷”概念的成敗實質上取決于后勤。不管部署位置如何,所有艦船都需要加油、彈藥和物資補給。艦隊的行動空間越大,后勤保障的負擔就越重。分布式作戰使艦隊的分布區域更廣,路線更為多變,后勤保障線被迫分散和拉長,增大了后勤保障的難度。為此,美國海軍不得不重新審視現有的后勤保障體系能力。
圖1 分布式作戰概念示意圖
(二)分布式作戰概念需要分布式敏捷后勤體系的支撐
在分布式作戰概念牽引下,美國在不斷探索與概念相適應的兵力結構,并以升級改造和同步新建的方式,打造與概念相適應的艦艇裝備。2016年12月,美國海軍的兵力結構評估(FSA)報告首次提出了“分布式艦隊”體系結構構想,并在“分布式艦隊殺傷”、“電磁機動戰”概念之外,還提出了“分布式敏捷后勤”這一全新概念來支持分布式作戰的落地。分布式敏捷后勤的目標是確保為分布式艦隊及時提供所需的武器、備件、零部件、燃料等,核心是通過更分散更安全的岸上基地、支持機動部隊的海上浮動基地和補給船隊,以及更趨靈活可靠的后勤指揮控制網絡,結合使用各種提高保障能力和效率的新技術,來支持分布式艦隊在對抗環境下的作戰行動。分布式敏捷后勤是美海軍艦隊后勤保障體系的發展方向。
二、美海軍艦隊后勤保障建設的幾個方向
目前美國海軍的全球后勤網絡主要針對的是以航母為中心的傳統艦隊,難以滿足分布式敏捷后勤的需求。目前可以想見的美海軍后勤保障體系轉型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一)通過分布式基地擴大后勤網絡覆蓋面和分散性,減少對前沿基地的依賴
二戰前,美國海軍意識到實施跨太平洋的作戰行動將面臨巨大的后勤挑戰。因此,美國海軍大力發展航行補給能力,發展在太平洋前沿和中繼駐泊基地進行油料、彈藥和物資補給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冷戰期間和冷戰結束后,美國海軍自身的這種能力弱化,更多地依賴前沿作戰基地網絡,提供近距離作戰支援,并讓前沿存在最大化。目前美國海軍的全球后勤保障體系是針對航母編隊等傳統大型編隊構建的,重點區域的前沿保障基地和地區維修中心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美海軍提出分布式作戰的戰略背景是大國對抗,面對的是勢均力敵的對手,美國在盟友和伙伴國的大量前沿基地戰時將面臨巨大威脅。盡管美國也在思考如何提升前沿基地的防御能力,但如果戰時仍主要依靠前沿基地是不可靠的。美國海軍分布式基地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擴大后勤基地數量,尤其是處于敵方主要反介入/區域拒止防御范圍以外的基地數量。這些基地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以是臨時性或半臨時性。例如,利用具備條件的環礁建設分散的海上基地;更多地使用遠征海上基地艦(ESB)及遠征中轉船塢登陸艦(ESD)作為供應分配中心、移動中轉站或浮動維修站,構建海上機動保障基地體系。
圖2 美海軍遠征海上基地艦
(二)擴大補給船隊規模,提升補給船隊防御能力和艦船補給能力
美國海軍現有的由快速戰斗支援艦、干貨彈藥補給船、補油船等構成的后勤保障力量體系格局基本不會變,這些補給船通過伴隨補給和穿梭補給方式為機動作戰的分布式艦隊提供支援。但隨著分布式作戰概念的實施,未來對補給保障船隊的規模要求必然增加。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2019年3月27日報道,美國海軍作戰部副部長在國會作證時稱:“海軍正向分布式海上作戰概念轉變,海軍將啟動新一輪兵力結構評估,考慮加強的一個關鍵領域是保障艦船——海軍為了支持分布式作戰,將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維持這支部隊,可以肯定的是需要更多補給船。”
后勤補給線是作戰中最脆弱的環節,在分布式作戰“凡船皆可戰”概念牽引下,補給船隊具備一定防御能力,或為補給船隊配備專門的小型護衛艦艇是一個重要方向。在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更高效的航行補給技術也是美國海軍近年來重要的新技術發展方向。美國海軍為“福特”級航母新研的重型航行補給系統補給能力是“尼米茲”級航母所用系統的四倍。
圖3 美海軍艦隊補給船
(三)盡快實現海上導彈補給能力
分布式作戰概念下,艦隊能夠實現分散部署、火力集中。艦隊導彈發射完之后及時進行補充,對于分布式作戰極為關鍵。美國海軍缺乏對水面戰艦的MK 41垂直發射系統進行導彈補充的能力。當初美軍發展垂直發射系統時,要求“垂直發射系統可在5級海況下不分晝夜進行補給,每小時可補充10個發射箱”,但實際試驗表明,“起重機并沒有能力吊運戰斧式巡航導彈的垂直發射系統發射箱”。因此,垂直發射系統導彈裝填只能在港口進行。在高強度對抗中,小型編隊會迅速消耗其垂直發射系統中的導彈,結果必然是撤回港口重新裝填彈藥,長時間脫離戰斗。海上補給大型導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美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認為美海軍不會采取航行補給的方法,更傾向于“前沿補給”,即在靠近戰區適合作業的島嶼或環礁補給,而不必長途跋涉返回港口甚至本土。美海軍已在開展相關工作。
(四)高度重視艦船自身保障能力,大力發展遠程維修和3D打印等保障技術
分布式作戰重視艦隊的獨立作戰,盡量減少對外界除信息以外的依賴,要求艦船能盡量“自我維持”,這一點在艦船維修上表現尤為突出。美國海軍極為重視艦艇的自身維修能力,具體表現為:一是艦艇維修人員占比很高;二是通過嚴格培訓使艦員保持很高的維修水平;三是通過艦上大量先進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及時發現和定位故障。這使得部署中的艦船上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在本艦得到解決。如果遇到問題的難度確實超過了本艦的處理能力,還可以通過遠程維修手段,由專家隊伍給出相應維修建議。此外,為了減少對備品備件的依賴,美國海軍大力推廣3D打印等技術上艦應用,已經在“尼米茲”級航母等艦船上搭載了3D打印系統,可在部署時快速靈活地打印艦上所需零部件,而不必向后方尋求幫助。這些都有利于艦船的分布式作戰部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