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朝鮮上甘嶺的一個炮陣地上。一場秋雨,給這片干渴的土地帶來了滋潤。雨水淅淅瀝瀝,落在焦黑的土地上,混著殘留的炮彈藥末,流入了大大小小的彈坑中。架起“'鍋”,從彈坑里舀起一瓢水,煮上一碗“彈水面”,對于金耳世和他的連隊來說,這恐怕是上天對他們最好的饋贈了。
金耳世是個電話兵,戰術安排、射擊指令,全靠一根長長的電話線來傳送。作為線路的檢修員,金耳世的角色可太重要了,他也總是不負所望,幾公里長的線路,不論哪里發生故障,他總是能及時找出問題。
14號,那場震驚世人的戰役在上甘嶺陣地上打響。金耳世和他的連隊,擔負著壓制敵人炮火、支援前線步兵的任務。他們的對手是“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范佛里特,信奉火力制勝的他,為了拿下這場仗,不惜以超過正?;鶖等兜膹椝?,向這片僅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瘋狂傾瀉。
還擊!還擊!19日,正當金耳世接聽“準備開炮”的指令時,聽話器突然沒了聲音。電話線又被炸斷了。戰況緊急,敵人的炮火隨時都可能再次向前方陣地襲來。
“我去!”拿起接線鉗,背上單機,金耳世帶著戰友李昌友沖了出去。
時間一分一秒閃過,連長把電話搖了一次又一次,仍然聽不到回音。密集的炮彈聲不斷襲來,正當連長要派人再次查線時,電話終于響了起來,射擊命令從觀察所傳到了陣地。幾十分鐘的炮火急襲后,敵人的陣地上升騰起了滾滾濃煙。
烈士金耳世
戰斗打勝了,金耳世和李昌友卻再沒有回來。當戰友們找到他倆時,李昌友已經犧牲,臉上蓋著金耳世的帽子。在幾十米外的電話線旁,金耳世則一手捏著電話線,一手拿著接線鉗,昏倒在地。他的左腿已經炸斷,還剩一根筋連著,他的身后,沿著電話線,是一條二十多米長的血路。戰友們實在忍不住,流著淚高喊著他的名字,他們無法想象,在這漫天炮火中,金耳世是如何拖著斷腿,在滿是彈坑和碎石的地上爬行二十多米,接好了三處斷開的線頭。等戰友們把金耳世抬回來時,他還念念不忘要完成任務。金耳世終因流血過多,搶救無效而犧牲。 60多年后,我來到了這個連隊,成為其中的一員,成了金耳世的戰友。當我站在連榮譽室,面對這位“特等功臣”的畫像,聽著老兵講述這段歷史時,我仿佛能聽到炮彈劃過耳邊的轟鳴,仿佛能感受到腳下土地在晃動,仿佛能體會到那拖著斷腿爬行時的生疼。每天晚上,當連隊呼喊金耳世的名字,全連高聲答到時,你能從這嘶吼聲中聽出,英雄的血性還在。 朝鮮戰場上,金耳世的戰友們以86發破甲彈擊毀敵11輛坦克的戰績,創造了炮兵戰爭史上的奇跡;而那場戰爭中,還有很多像金耳世一樣的英雄先烈,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還有一個個名字不為人知的英雄,他們為那場戰役的勝利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精神在部隊得到了傳承。在一代又一代的戰友心中,他們不是一個個遙遠的名字,而是近在咫尺的戰友和英雄。
中華民族幾千年,強盛過,也沒落過,但歷史賡續不曾中斷,就是因為在危難關頭,有一個又一個民族志士前赴后繼,有一批敢于舍生取義的軍人在負重前行。
英雄并不只存在于歷史的書頁,打開每天的新聞你會發現,這個和平的年代,軍人的犧牲并不算罕見。
【2016年4月27日,殲-15飛行員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訓練時突發電傳故障,跳傘后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2016年6月1日,在馬里共和國執行維和任務的上士申亮亮遇襲犧牲;
2016年6月4日,云南省軍區下士程俊輝在執行中越邊境掃雷任務時犧牲;
2016年7月9日,正在參與抗洪搶險的下士劉景泰被洪水沖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016年7月10日,我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1輛裝甲車在執行難民營警戒任務時,突遭一發炮彈襲擊,維和戰士李磊、楊樹朋(7月11日)不幸犧牲。
2016年11月12日,女飛行員余旭在進行飛行訓練中發生一等事故,跳傘失敗后壯烈犧牲?!?span lang="EN-US">
盡管我們不愿意,但有時候,一次告別,就意味著永遠說再見;盡管我們不習慣,但“犧牲”這樣的字眼,卻總是不斷出現。
死亡從來都不遙遠,危險從來都要有人承擔。就像一篇文章說的那樣:“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對這些用生命把黑暗擋在我們視線之外的人來說,銘記是最好的悼念。
他們的離去,都是這個民族復興路上的一個個鮮紅的注點。我們會永遠記得這些戰友,記得申亮亮、李磊,記得余旭、劉景泰,記得金耳世、邱少云、董存瑞們,記得所有撐起民族脊梁的英雄先烈……
現在的我們,絕大多數人再不會每天面臨生死的考驗,但我們總要知道,有人曾讓渡出了他們的生存權,才換取了如今的和平;總要知道,有人依然肩負著守護安寧的重任,才讓危難遠離許多人的視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經驗教訓 ?
? 他山之石 ?
? 讀史明智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