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成行
突然接到的緊急任務
1955年9月23日,接近中午時分,《解放軍畫報》社總編輯王冰對我說:“你快去做準備,下午坐火車去青島,給在那里療養的劉伯承和林彪元帥拍標準像。”拍標準像?我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他又說:“你出發前先到我的辦公室來一下,有事向你交代。”
按照拍人像的要求,我先找管理器材的同志領取專用的照明設備、膠卷和出差費,并抓緊時間吃了飯。等準備工作完成之后,我來到了王冰的辦公室,這時王冰才告訴我:“這次任務來得又急又突然,是因為授銜、授勛的命令今天才下達,國慶節前要見報,還要向全國發稿。上級決定,在外地的元帥要安排專人前去為他們拍攝佩戴勛章的標準像。瞧,這三枚一級勛章剛剛才拿到,你把它帶去,拍攝前要給元帥戴上,用完了一定要交回來。”這時我才意識到任務的艱巨。
王冰還向我交代說:“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有兩位同志和你一起去,你們要相互配合好,任務完成后,立即回北京。”
我急忙趕往火車站,上車后剛一坐下,便看見迎面過來了兩個人,他們見我一身軍人裝束坐在那兒,其中一位同志便招呼我:“你是《解放軍畫報》社的記者嗎?”“是啊!你們是新影廠的嗎?”我急忙回答。因為過去從不認識,寒暄了幾句后,大家就不再說話了。我知道:此時,每個人的心事都很重,都想著如何來完成這次重要的拍攝任務。
劉帥已等候多時了
我們從火車站徑直去劉伯承的住處。我是第一次來青島,由于工作的壓力太大,沒心思觀賞沿途的美麗風景,滿腦子裝的都是怎樣才能把照片拍好的問題,不覺已來到劉伯承的住所。這是一座兩層的歐式建筑,由于地勢高,視野十分開闊,站在房內就能看到大海。
在我的印象中,首長一般情況下是不在客廳里等人的,除非來客特別尊貴或官階高過自己,他才提前等候。我們一進院子,透過迎面的落地玻璃,就能看到一個人坐在躺椅上。我們一下車,警衛員就說:“首長等你們好一會兒了。”一聽這話,我們沒搬東西,就先到客廳里向劉帥報到。一進門,劉帥起身迎接,我向他行了個軍禮并通報了自己姓名。隨后,我把新影廠兩位同志也作了介紹,劉帥站著與我們三個人一一握手,并親切地問:“你們剛下火車,還沒吃飯吧?”我說:“還沒吃。”劉帥接著說:“先吃飯,吃完飯再照。”兩句平常話,打消了我心里的擔憂,沒想到,劉帥是這樣的平易近人。以往我有一個毛病,一見首長就說不出話來,而劉帥是我頭一回見面心中不打怵的人,自己也感到驚奇。
我對劉帥說:“我們這次來的任務,就是把標準像拍好。在您這里拍完了,還要到林彪同志那里去拍,今天還得返回北京,因為報社還等著向全國發稿。”劉帥很體諒我們的處境,沒再提吃飯的事,便風趣地說:“那好吧,你們說怎么照,我聽你們的指揮。”
我請劉帥進屋換上元帥服。與此同時,我開始做起了準備工作。當他身著元帥服從里屋走出來的時候,看上去真是好極了,精神抖擻的樣子像是換了個人似的。
我請劉帥坐在一把木椅上,并把帶來的三枚一級勛章為他別在胸前。我打開燈光,開始對焦。從祿萊相機的磨砂玻璃上看,劉帥的表情莊重自然,微閉的嘴唇,略帶思考的神情,我心想能把這一表情捕捉住,就是一幅完美的標準像。就在這時,我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按下了快門,當聽到“咔嚓”聲時,我意識到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拍成了。
只說了一句話的林彪
離開劉帥的住所后,時間已快到中午,我們急忙趕往林彪的住處。
我們一下車,林彪的秘書就把我們領進了一個大房間,秘書讓我們稍候,他去向首長報告。我利用這個機會,對房間做了一番觀察:這是一間平房,房間很大,沒有什么擺設,連個沙發也沒放;所有的窗子都是落地的,雙層窗簾把整個房間擋得嚴嚴實實;由于不見陽光,又不通風,剛進來的時候還有一股嗆鼻子的霉味。我估摸著,今天的拍攝可能就在這里進行。
不一會兒,林彪辦公室主任葉群出來了,她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我對葉群說:“聽說首長身體不適,我們先做一下準備工作,首長可以在里邊休息。”
準備工作進行得很順利,葉群陪身著元帥服的林彪一起出來,我立即向前行了軍禮,報了我的姓名,并把新影廠的兩位同志作了介紹。林彪問我:“你們的蕭華同志好嗎?”我回答說:“挺好的。”我說:“請首長在椅子上落座,我把勛章給您戴上就開始拍。”
對于林彪,我頭一回看得這么真切。他神采奕奕,年輕而又英俊,根本看不出有病的樣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話很少,就問了我那么一句,此后,他再也沒有講話。
在青島的拍攝任務,沒想到這么順利就完成了,大家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在回北京的路上,我們的話題明顯多了起來。對于我們,這的確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
永久的存疑
全國報刊發表十大元帥標準像的時候,都沒有署作者的名字,這是歷史使然,那是一切都講無私奉獻的年代。有版權意識的報紙都署上了《解放軍畫報》社供稿的字樣,以示元帥像是《解放軍畫報》社記者所拍。
我是拍元帥像的作者之一,是現在唯一健在的。當時,由于領導下達任務是分頭布置,到底還有誰參與了拍攝,當時并不知情,幾十年過去了,大家還是守口如瓶。
2001年2月是《解放軍畫報》創刊50周年紀念,為此我們出版了《與人民軍隊一起前進——〈解放軍畫報〉創刊五十周年紀念文集》一書,其中有篇《解放軍畫報》50周年的大事記的文章,上面這樣一條記述:“9月,我社受領任務,派記者劉峰、林楊、柳成行為元帥拍攝標準像。”
這是相隔46年后第一次向社會宣布拍攝十大元帥標準像的作者。遺憾的是,這個宣布來得太遲了,因為劉峰和林楊已經去世多年了。十大元帥中,除了我拍劉伯承和林彪二位之外,其余八位元帥,他們各拍了誰就說不清了,這便成了我心中永久的存疑。
記錄歷史要準確
2005年的9月27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授勛50周年。早在三四年前,有人就問我是否曾為劉、林兩位元帥拍過照片,我說有,但并沒有太在意。后來問我的人多了,這才引起我的注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友借我一本2005年6月上半月的《讀者》雜志,上面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當我看到“授銜儀式上只授了八位元帥的軍銜,劉伯承和林彪身著元帥服的鏡頭是在青島補拍的”小標題的時候,感覺“補拍”兩個字很刺眼,為了弄清補拍的來歷,我一字不漏地逐家細讀,并作了筆錄: “筆者采訪了原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部主任、資深記者李華。當時他受命前往青島拍下了兩位元帥身著元帥服的鏡頭。”“李華是在授銜儀式后的第二天接到任務的,他同《解放軍畫報》社的柳成行同志一起出發,坐火車前往青島。”
這里面的疑問有三處:首先,去青島不是在授銜儀式的第二天,而是在授銜儀式前四天。正是由于有了這四天的寶貴時間,才使十大元帥的標準像能夠同時在全國各大報紙上刊登。
其次,文中說,去青島的只有李華和柳成行兩個人,而實際上是3個人,新影廠兩人,《解放軍畫報》社1人。不言而喻,一個人拍照可以,但拍電影片肯定不行。由于我在1984年得過一場腦血栓病,整個右半身癱瘓,過去的經歷幾乎全部忘記了,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想起那兩位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同志的姓名。
再次,關于李華其人,由于相隔已半個多世紀,我對“李華”這個名字沒有絲毫印象了,因為作者只字未提李華曾是新影廠的攝影師,再加上其他疑問重重,如果說不是作者的杜撰,那就是李華記錯了,或是為了迎合某種需要而言,二者必居其一。
記錄歷史事件,一定要準確真實,不然就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甚至會喪失一個傳媒工作者的良心。
作者簡介:柳成行 山東沂南人。1924年生。1938年參加地方抗日工作,1939年參加八路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64年晉升上校軍銜。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