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靳諾:實現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與自覺
點擊:  作者:靳諾    來源:“人大重陽”微信公號  發布時間:2018-01-03 11:37:17

 

 1.webp (9).jpg

  靳諾教授領銜人民大學頂尖學者創作《全球治理的中國擔當》 。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教授領銜,國際關系、經濟學、法學、政治學領域的十余位頂尖專家學者聯袂創作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擔當》一書,代表人民大學最高水平,日前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jpg

 

  以下為靳諾教授為本書所做序言。

 

  實現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與自覺

 

  “中國應對人類有較大貢獻”。這種貢獻越來越體現在全球治理層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說:“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

 

  中國不能缺席,亮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這種自信,源于改革開放所創造的發展奇跡,源于中國國內的治理成就,源于中國對推動世界脫貧致富、經濟增長及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的巨大貢獻。

 

  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源于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探索出一條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普遍世界意義的工業化、城鎮化及市場經濟模式,客觀上在鼓勵越來越多的國家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激勵越來越多國家的人民實現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和人類文明共同復興的愿望。



  全球治理任重道遠,為何中國不能缺席?

 

  首先是中國與世界日益形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命運共同體。過去,我們強調,把中國的事情做好,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今天,我們生活在中國與世界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世界不掃,很難掃一屋。全球治理格局取決于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源于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實現國內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升發展中國家權益,均離不開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要成為新的世界領導型國家,中國應更加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國際體系變革,增強制度性話語權。

 

  其次是世界呼喚。古人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全球治理要下好先手棋,著眼于世界大勢,引領未來格局變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時代發展,現行全球治理體系不適應的地方越來越多,國際社會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越來越高。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庭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要堅持為發展中國家發聲,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不僅要看到我國發展對國際環境的要求,也要看到國際社會對我國的要求和期待。”因此,中國全面而深入地參與全球治理乃是世界的呼喚,體現了中國擔當。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不只是出于更好地確保自身權益,提升中國的制度性國際話語權的考慮,也是改變“有治無理”、“有理無治”的世界治理局面的行動。所謂“有治無理”,就是當今全球治理的話語權由發達國家把持、發展中國家被邊緣化的局面;所謂“有理無治”,就是我們有全球治理的理念但影響力不夠的現狀。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就是要實現“有治有理”。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新興大國、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東方文明古國,多重身份的優勢,使得中國在全球治理中能發揮好倡導者、協調者、推動者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奮發有為的中國外交,越來越著眼于國際公共產品的提供。中國正在實現從全球治理的參與者、建設者到改革者角色的轉變,這一轉變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器物層面:物質性公共產品。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平均三成的世界經濟增長來自于中國經濟的拉動,超過第二位美國貢獻的一倍。為推動國際社會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峰會上宣布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中國將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中國將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中國將設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同各國一道研究和交流適合各自國情的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一系列舉措均體現了中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胸懷與擔當。

 

  制度層面:制度性公共產品。中國發起成立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等在內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一帶一路”倡議,是“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的制度設計貢獻:亞投行不僅激勵國際金融體系變革,也在開創21世紀全球治理新路徑——“Lean,Clean,Green”(精益、清潔、綠色);“一帶一路”聚焦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倡導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旨在構建互利合作網絡、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臺,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精神層面:觀念性公共產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越來越多地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也在不斷產生示范、對比效應,助推亞洲乃至世界擯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思想。中國秉承“天下為公”理念,積極參與制定海洋、極地、網絡、外空、核安全、反腐敗、氣候變化等新興領域治理規則,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中國倡導的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和全球伙伴關系,正在塑造和引領國際合作新模式。“一帶一路”倡議更是激活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在探尋21世紀人類共同價值體系、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程中,展示了全球治理的東方智慧。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源于全球經濟治理又超越全球經濟治理。2016年10月13至15日,“2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在重慶召開。會議圍繞“全球經濟治理創新:政黨的主張和作為”這一主題,就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府對于全球治理的理念與實踐進行了深入討論,系統總結和概括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府關于全球經濟治理的核心理念——“開放包容、合作共贏、循序漸進、標本兼治、務實有效”,得到了與會的世界50多個國家的70多個主要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的高度贊賞。

 

  開放包容:不搞遠近親疏和排他性安排,不以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劃線,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

 

  合作共贏: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積極倡導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全球治理理念,堅持以合作為動力,以共贏為目標,共商規則、共建機制,共迎挑戰、共享成果。

 

  循序漸進:對現有全球經濟治理體制機制中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進行漸進改革、不斷完善,而不是推倒重來。中國倡導的新機制新倡議,不是為了另起爐灶,而是對現有國際機制的有益補充,是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完善。

 

  標本兼治:全球經濟治理既要做好短期的危機應對,更要推動著眼長遠的結構性改革;既注意解決緊迫的安全問題,更要突出發展這個重點;既要提高治理效率,更要兼顧公平。

 

  務實有效:從需要做、能夠做、必須做的事情做起,把已經達成的共識落實在行動上。要重實際、求實效,在全球金融治理、貿易和投資治理、能源治理等方面,盡快取得早期收獲,讓治理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各國民眾有更多獲得感。

 

 

  基于這些理念,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正在變成中國的自覺行動,即自覺地把中國國內改革開放與全球治理密切聯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踐行正確義利觀,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等等。這些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因此,要繼續向國際社會闡釋我們關于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理念,堅持要合作不要對抗,要雙贏、多贏、共贏不要單贏,不斷尋求最大公約數、擴大合作面,引導各方形成共識,加強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近年來,為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中國積極與國際經濟組織合作,進而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2016年7月22日,中國政府在北京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金融穩定理事會等6家國際經濟組織共同舉行前所未有的“1+6”圓桌對話會并發表聯合新聞稿,明確提出:“有必要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不斷完善和改革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提高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發言權和代表性。在此過程中,各與會國際組織歡迎中國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全球性挑戰、全球公共產品和全球協調行動需要全球性治理和稱職、有效的全球性機構。”中國與六大國際經濟組織的對話機制再次表明,中國是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要參加者、推動者和建設者。

 

  2016年,中國擔任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成功地舉辦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在這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首次全面闡釋了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首次把創新作為核心成果,首次把發展議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協調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發布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首次把綠色金融列入二十國集團議程。G20杭州峰會是全球治理轉型中的重要轉折點。G20杭州峰會表明,中國更加重視全球治理、更自信和更有力地通過推動大國合作實現全球協調,從而實現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世界秩序朝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的目標。

 

  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提出和推進的對于全球經濟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得到上述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的重視。該倡議提出三年以來,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態度積極。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志性項目逐步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究其原因,是因為“一帶一路”倡議助推各國實現脫貧致富和文明復興的共同夢想,并推動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一帶一路”成為中國推進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探索。有意思的是,“一帶一路”的成功在一百年前就有預言:“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條交通干線(絲綢之路)是穿越整個舊世界的最長的路。從文化歷史的觀點看,這是聯結地球上存在過的各民族和各大陸的最重要的紐帶。……中國政府如能使絲綢之路重新復蘇,并使用現代交通手段,必將對人類有所貢獻,同時也為自己樹起一座豐碑。”

 

  以上種種表明,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順應了時代需求,反映了國際公意。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要“有更強能力去解決世界性問題”,“更強能力為解決世界性問題提供思路和辦法”。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今后,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主張、中國倡議、中國印記會越來越多。

 

 

  2015年10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體制進行第二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學習會上指出:“全球治理體制變革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持正確義利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和舉措,順應時代潮流”,“全球治理體制變革離不開理念的引領”,“要加強能力建設和戰略投入,加強對全球治理的理論研究,高度重視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養。”2016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進行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在中共歷史上,如此重視全球治理問題是前所未有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次集體學習中強調,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我們要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更好維護我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條件,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近兩年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連續進行兩次集體學習,其意義非同尋常。這是從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邁向“中國自覺”的標志。這充分表明全球治理日益成為中國與世界關系的重要內涵,體現了崛起中國和全球中國的時代擔當,也為高校開展全球治理研究指明了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大學各門社會科學學科都深度涉及了對全球化的認識和對全球問題解決方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國內最早開展全球化、全球問題、全球治理研究的高校。我校不少學者就全球治理發表了許多重要論文和專著。早在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即在國內率先成立了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而在2015年正式成立的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的中心日程之一,即是配合國家在新時期的戰略需求開展全球治理研究。在教學方面,中國人民大學是國內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全球治理概論”“全球問題與全球治理”“中國與全球治理”“全球治理與外交”等專業課程最早的高校。最近幾年,有關學院和導師在此研究方向下招收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為了戰略地、長遠地、多學科地認識中國在全球治理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的理論意義與政策含義,并推動國內對全球治理的深入研究,我們組織了中國人民大學等學術機構的部分學者集體編寫了本書。我們深信,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與“中國自覺”,是時代的呼喚。真正的全球治理不是“美國治理世界”或者“西方治理世界”,而是世界各國——尤其是代表人類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集體行動。全球治理必須是真正全球的。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

 

  前半部分是理論探討。其中,龐中英探討了全球治理的邏輯起點:從西方性到全球性;金燦榮等分析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期待:為什么中國不能缺席;楊光斌剖析了全球治理的中國基礎:中國制度的比較優勢;陳岳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角色:參與者、改革者、建設者。

 

  后半部分則集中分析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其中,秦宣等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情懷:尋求人類價值最大公約數;方長平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理念:新型國際關系與新安全觀;李韜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主張: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王義桅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倡議:“一帶一路”的中國智慧;趙勇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亞投行與全球金融體系變革;王文等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作為:G20與國際秩序;馮玉軍探討了全球治理的中國嘗試:國際關系法治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著力增強規則制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統籌協調能力。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要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突破人才瓶頸,做好人才儲備,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要加大對網絡、極地、深海、外空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的參與,加大對教育交流、文明對話、生態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機制和項目支持力度。

 

  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高校學科建設和智庫建設提出了新要求。2017年,中國將舉辦第九屆金磚國家峰會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而屆時中國人民大學也將迎來80周年校慶,可以說是時不我待。為更好發揮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社會科學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須得跟上。在這一過程中,作為由中國共產黨所創立的新中國第一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責無旁貸。本書是應時之作,應當之作,希望本書的出版有助于推動中國特色的全球治理研究及教學培訓。

 

  是為序。

 

  附:圖書信息

 

  本書作者包括: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理事長靳諾;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教授陳岳;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長江學者金燦榮;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方長平;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長江學者楊光斌;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龐中英;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秦宣;法學院教授馮玉軍;經濟學院副教授趙勇;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務委員兼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李韜。

 

  目 錄

 

  導 言  全球治理的中國自信與自覺


  第一篇:理論篇


  第一章 全球治理的邏輯起點:從西方性到全球性

  第二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期待:中國不能缺席

  第三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基礎:中國制度的比較優勢

  第四章 全球治理中的中國角色:參與者、建設者、引領者

 

  第二篇:實踐篇

 

  第五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之一:人類共同價值觀——建立人類共有精神家園的最大公約數

  第六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之二:倡導新型國際關系與新安全觀

  第七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之三: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第八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之四:“一帶一路”的中國智慧

  第九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之五:亞投行與全球金融體系變革

  第十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之六:為什么說中國拯救了G20?

  第十一章 全球治理的中國探索之七: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


  附 錄  習近平關于全球治理的部分論述 

 

  (來源:“人大重陽”微信公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