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跟隨著第一批抗美援朝的志愿軍軍隊走向了那片異國他鄉的戰場。但是這一去,他便再沒有回來,除了18封帶著硝煙的戰地家書......
他的名字叫況重晚,共產黨人,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戰死他國的烈士軍魂。
清明節將近,高安市汪家圩鄉團山楊林村,今年64歲的村民況嫦娥(況重晚兒媳)展示了況重晚在67年前寫給家人的18封家書。這一十八封信里有思念、有寄托,但是更多的是那種為了祖國而奉獻一切的信仰。觀者落淚!
“今去信沒別的事,弟現在身體強壯,不需兄長掛念。但不知家中情形如何,生活怎樣,老少可安?望來信把一切事情言明。再有家中土地改革情況怎樣,請把近日情形告訴。弟盼見信后急速回音。”
“以前沒有辦法才去幫蔣介石這些大封建官僚資本家當兵,經過解放軍推倒了封建官僚武裝力量,后來我才知道從前是當糊涂兵,現在當兵在毛主席領導下,看到了社會民主。我現在抗美援朝,一心一意保家衛國,幫以前受了壓迫的自己報仇,所以當兵也是光榮的。”
“吃水別忘了挖井人,吃食別忘了毛主席的恩,我們應永遠跟著共產黨走,積極生產,搞副業,努力支援朝鮮戰爭,爭取當模范軍屬。弟在前方多殺敵人,把美帝鬼子消滅在朝鮮,保衛家和祖國……”
“弟現在為人民出一點力,但上級批準立功的獎狀還沒有發下來,弟不能把獎狀郵到家里去。”......
以上,是況重晚18封家書的節選,語言樸實無華,卻顯示了老一輩志愿軍為了祖國和人民,以身報國的激情。就像況重晚在信中所說的那樣:“現在我們為了祖國幸福,為了實現真正的和平,我們戰斗在前線上,保衛我們的勝利果實”。
一切,都是為了祖國,為了所有的中國人,包括你和我!
烈士——況重晚
況重晚離開家鄉的時候,妻子已身懷六甲,直到犧牲,他都沒能見過兒子一面。對于自己的兒子,雖然從未謀面,但是骨血上的牽連,讓他和所有的父親一樣,對著自己的親生兒子有著殷切的期盼。
“現在秋天的時候氣候多變,要我妻子好好照應兒子建國,莫要感染風寒,好好操持飲食,村子前后或山上或水塘要加緊照顧。”這是寫他給自己兄長況重日的家書,我們也許永遠不能體會到,這一刻他是如何的思念自己的兒子。但是我們卻能知道,下一刻他將扛起長槍,為了全體的中國人走向了戰場。
況重晚烈士,漢族,1913年9月出生,汪家圩鄉團山楊林村人。1948年遼沈戰役中,況重晚加入人民解放軍,任113師337團二營四連戰士,因表現突出,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10月19日,況重晚烈士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志愿軍,成為黃繼光、邱少云、平太信等著名戰斗英雄的戰友。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4月21日,他先后參加多次戰役,英勇作戰。在1952年7月20日的反轟炸反細菌戰中,況重晚壯烈犧牲,葬于朝鮮,時年39歲。
1954年2月21日經志愿軍一一三師政治部批準為革命烈士。現民政部中華英烈網“高安市烈士英名錄”有其生卒簡歷。
簡簡單單的幾個時間數字,勾勒出了一個普通的中國軍人波瀾壯闊的戎馬生涯。與他呈現給世人的18封家書一起,成為了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面的一曲長歌!
舍家棄命保國安
人的一生,追逐名、追逐利、追逐愛人、追逐幸福......
而況重晚這樣的人,在追逐信仰。早年的況重晚剛結婚才9個月就被國民黨抓壯丁,被迫從南昌北上到河南息縣參加國民黨軍,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
從他的家書中,我們能看出況重晚對國民黨大軍閥的怨恨。但是當他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的士兵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糊涂。也正是懷著對共產黨的相信和信仰,才使得像況重晚這樣的志愿軍戰士無懼生死,走向了異國他鄉的戰場。
197000!這是倒在朝鮮上的志愿軍英烈的數量。十萬青年十萬兵,將近20萬人民志愿軍的性命,塑造了中國震驚世界的勝利。他們和況重晚一樣,放棄了自己溫馨的家庭,放棄了自己至親的親人,甚至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只為了中國勝利之時全體國民的一聲吶喊!
中國萬歲!
我們能從這18封家書之中得知況重晚的名字,實際上真正能留下名字的人又有多少呢?前不久,載有20位志愿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的飛機回到了國內,讓這些犧牲在國外的“游子”們落葉歸根。
這總算是值得我們稍微寬慰的一件事情,當我們去了解那段歷史,在讀到這18封家書的時候,心中總是不免有一些沉重。因為我們都知道,那段歷史的勝利實際上就是用這些芳華正茂的青年生命換回來的。他們本可以不死,但是他們不會選擇茍活,因為身后就是萬里河山,身后就是自己的家人,身后是先人們用自己獻血鋪出來的革命中國!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是那個時代的人,我是否能像況重晚一樣,義無反顧的走向前線?
我不知道,但是我卻更能體會,人民志愿軍戰士的偉大!
偉大,在于永存
偉大的人往往有一個特點:他們擁有平凡人最深層次的情感,但是卻將這些情感壓抑在心中,成為支撐著他們進行偉大事業的動力。
況重晚是如此,萬萬千千的志愿軍戰士也是如此!死去的人是如此,活著的人也是如此。
3月21日,四川綿陽一個19個月大的男童不慎落水,88歲的志愿軍老兵何友毅聞訊奮不顧身跳入水中營救,絲毫不顧自己身陷淤泥的危險,將男孩救了上來。事后,老人說了一句讓所有人淚目的話:“忘不掉自己是軍人,我死了莫得來頭,孩子不能有事……”
這就是支撐著人民志愿軍的信念,即便朝鮮戰爭已經結束,但是屬于人民志愿軍的戰爭卻永遠沒有結束......
一十八封家書,不僅僅代表著況重晚對家人的思念,更代表了一個時代,屬于我們老一輩先人們波瀾壯闊的時代!
2016年6月,況重晚的兒子況建國離世。在生前,況建國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留在當年朝鮮戰場上的父親的遺骸,無奈通過多方尋找依然未能達成心愿。
不過請烈士遺屬放心,祖國和人民并沒有忘記英雄。
清明節前夕,在異國長眠六十余載的英雄忠骨終于回歸故里——第五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在兩架J11B戰機的護送下,運載20具烈士遺骸棺槨的中國空軍伊爾—76運輸機抵達沈陽。兩架護航機低空通場并拉起白色煙帶,向志愿軍烈士致以崇高敬禮。
另外,民政部決定今年清明節期間,要開展大規模紀念英烈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于祖國的人,
人民終將記住那些奉獻于祖國的人!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