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是中國的七夕節,特轉發此文,讓我們重讀毛主席詩詞,感受革命者的偉大愛情。
說起毛主席寫到妻子楊開慧的詞,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一句成為經典。除此之外,《賀新郎·別友》《虞美人·枕上》也情真意切。透過這些詞,我們看到毛主席和妻子楊開慧之間深沉的思念、離別的不舍、革命的熱情甚至因書信造成的誤會。今天我們重讀毛主席詩詞,感受革命者的愛情。
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1921年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
這首詞作于1921年秋天。1920年冬天,毛澤東在長沙與楊開慧結婚。1921年秋天,中共湘區委員會成立。7月,毛澤東代表湖南共產主義小組到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總之,在1921年秋天,毛澤東為了革命,曾經離開了楊開慧,在寂寞的夜里作了這首思念楊開慧的詞。
位于長沙的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
上片說,作者有愁堆積在枕上,這種愁像江海中翻騰的波浪,這說明不能入睡,因此覺得夜長,所以說“夜長天色總難明”了,因此“披衣起坐數寒星”。作者為什么要數寒星呢?宋玉《九辯》說:“愿寄言夫流星兮。”王逸注:“欲托忠策于賢良也。”把“流星”比作“賢良”,魯迅《自題小像》即作“寄意寒星荃不察”,把“流星”改作“寒星”,這里因用“寒星”也指賢良,這里“數寒星”是指點賢良來表達自己的革命精神吧。那么作者有什么愁呢?自己的革命理想當時還不能實現吧。
下片寫天亮了,“百念都灰盡”,各種念頭都成灰了,只剩下楊開慧的影子,這不正是作者“數寒星”中最懷念的賢良嗎?當看到殘月成鉤,向西消失,正鉤起作者的愁思,所以不拋眼淚也無由了。
賀新郎·別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923年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1978年9月9日《人民日報》。
《賀新郎》,詞牌名。詞牌就是詞調的名稱。詞在隋唐時代興起,是配合各種曲調的歌曲,各種曲調稱為燕樂,燕樂是漢族傳統音樂和西域音樂融合的產物。詞的曲調的唱法已經失傳。后人按照各種詞牌的字數、平仄(有的要分四聲)來制定詞譜,按詞譜來寫詞。初步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一般以五十八字以內的為小令,九十字左右的為中調,以外的為長調。這首《賀新郎》一百一十六字,為長調。
詞牌有各種名稱,如《沁園春》《菩薩蠻》《西江月》等。這首詞為雙調,即分為上片、下片。一個詞牌,作者按照曲調填詞時,字數或有多少,平仄也有不同,所以同一個詞牌又分為幾調。如《賀新郎》,在“詞律”中分為兩調。最早的詞牌有按詞意命名的,后來作詞者只照詞牌的格律來填詞,詞意不再與詞牌名有關,在詞牌外另立題目,如本書中的《沁園春·長沙》《菩薩蠻·黃鶴樓》;也有不另立題目的,如這首《賀新郎》,實是寫離別的,是作者跟夫人楊開慧分別時寫的。
這首詞,是作者在1923年寫的。這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毛澤東同志出席了大會,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大會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9月至12月,毛澤東在湖南從事黨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長沙去上海轉廣州,準備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品可能寫于這年12月底離開長沙的時候。這首詞,作者寫他與夫人楊開慧分別時的心情,既寫了離情別緒,還寫了楊開慧的誤會及其消釋,反映了作者為革命事業獻出全副身心的豪情。
楊開慧與毛澤東在1920年冬結婚。1921年秋,在中共湘區委員會成立后不久,楊開慧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伴隨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1922年10月,生下長子毛岸英。1923年11月,生下次子毛岸青。到了12月,毛澤東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又要與生產后不久的妻子離別,這時候楊開慧的心情是有離情別緒的,毛澤東的心情是“凄然相向”的。
楊開慧與兒子毛岸英(右立者)、毛岸青
上片:“揮手從茲去。”“從茲”即從此。這句開頭即點明是寫別離。這句本于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自”字改作“從”字,因按照詞律這里當用平聲,故改。“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凄然,寫凄涼的樣子。相向,指兩人相對。因為是分別,雙方都有離情別緒,所以凄然是雙方的,稱“相向”。“苦情重訴”,苦情只是指對方的,對方有悲苦的感情。稱“重訴”,對方已經訴說過苦情,在分別時重新訴說。不光是再一次訴說苦情,還有“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描寫她的愁苦,這種愁苦還流露在眼角眉梢上,熱淚要流下來還噙住了,不讓它流下來。
大概在分別的場合,有離愁別恨,免不了要掉淚。唐代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說:“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在分別時流淚,是小兒女的情態,不是革命者的表現,所以不讓熱淚流下來。但作者是看得很清楚的,看到對方有熱淚,還看到對方噙住熱淚不讓它流下來,還看到這是熱情的淚。這樣細微的描寫,是屬于修辭學上的摹狀格。
對方為什么這樣呢?“知誤會前番書語”。從“凄然相向”里,寫“凄然”是雙方所同的。從“苦情重訴”到“熱淚欲零還住”是對方獨有的表現,這就不限于離別,還有別的原因,這里點出是由于“前番書語”所造成的“誤會”。可見作者在湖南從事黨的工作時,有時不在家,寫信給對方,造成誤會。這個誤會引起了對方的苦情,引起了對方的熱淚。這一切是從誤會引起的,所以說“眼角眉梢都似恨”,用一個“似”字,即好像是“恨”,其實不是真的怨恨,誤會消釋了,怨恨也沒有了。
“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這里是修辭學上的引用格,引用了“過眼云煙”這個成語,比喻誤會很快就消失了,不過成語是“過眼云煙”,這里作“過眼滔滔云共霧”,加上了“滔滔”,形容誤會之大,把“云煙”改為“云共霧”,因為“霧”比煙大,也形容誤會之大。這樣一改,既切合誤會之大,又符合詞的格律。這樣的引用格有創新。
引用成語或原文對原文作了改變,是否可行?是可以的。如李商隱《牡丹》詩“錦帷初卷衛夫人”這句,是引用格和比喻格,用衛夫人的美貌比牡丹花。這句引自《史記·孔子世家》:“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按照原文,當作“帷”,詩卻改為“錦帷”。衛夫人在帷中,很薄,在帷中可以看到孔子。孔子離帷遠,看不清衛夫人。原文并無卷帷之事,詩卻寫“初卷”,因為隔著“錦帷”,根本看不見衛夫人,所以作“初卷”,說明寫詩是可以改動引文的。
接下來說:“算人間知己吾和汝。”既然是人間知己,那么不論是怎樣大的誤會,一解釋也就消失了。“人有病”,人民有病痛,即指人民在三座大山壓迫下所造成的病痛。“天知否?”天知道嗎?天是不會知道的,只有靠革命來推倒三座大山。這里的“人有病”是比喻,比喻受壓迫。“天知否”有含意,含有要起來革命之意。這兩句既是比喻格,就它的含意說,又是婉曲格。
下片:“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這里點明分別的地點和時間。地點在長沙東門外的清水塘,清水塘附近有火車站。到火車站,要經過霜重的東門路,到達清水塘。分別的時間是半天殘月,即天快亮時。這里借“橫塘”來指清水塘,是修辭學上的借代格。“汽笛一聲”火車開行。“腸已斷”寫離情別緒,用的是夸張格,與“凄然相向”呼應。從此以后成為天邊的孤客了。
今天的清水塘
“憑割斷愁絲恨縷。”“憑”什么來割斷愁絲恨縷,這里沒有點明,是承上片來的,上片的“人有病,天知否”含有發動革命的意思,因此這里是憑革命的意思,這是修辭學上的省略格。把愁恨比作絲縷,這是比喻格。用絲縷來比愁恨,用意在說明絲縷可以割斷。這里可能暗用李煜《烏夜啼》:“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認為離愁是剪不斷的,這里反其意而用之,認為離愁是可能割斷的。
“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翥(zhù注),鳥飛。這里連用四個比喻。一個是“要似昆侖崩絕壁”,這個比什么,沒有點明,跟“憑”字一樣,也是省略格,比革命。這個比喻,當引自柳宗元《河右平鐃歌》:“昆侖以頹。”把“以頹”改成“崩絕壁”,更富有形象性,又符合詞律的需要。“絕壁”指峭壁。對于革命,用這樣一個比喻,好像力量還不夠,還加上一個“恰像臺風掃寰宇”。恰似臺風掃蕩大地,跟“要似昆侖崩絕壁”構成對偶格。用兩個比喻來比革命風暴的猛烈,這又是復疊格。
“重比翼,和云翥。”又是兩個比喻。“比翼”本指比翼鳥,不過在“重比翼”里重新把翅膀配合起來,沒有點明鳥。這是本于《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因此這里既是引用格,引用《爾雅》;又是省略格,重新像比翼鳥的比翼,省略“比翼鳥”;又是比喻,比夫婦的共同行動。“和云翥”,同在云里飛。這是用鳥的高飛來比參加革命,這是一個比喻,但比什么沒有點明,是承接上文來的,在鳥的高飛里有含意,所以又是婉曲格。
這首詞里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比較突出的是比喻格。運用比喻,有的又和引用格結合。所引用的又有對引文的改造;這種改造,使引文更符合于表達用意,符合詞的格律。這首詞里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都很自然,符合內容的需要。就內容說,這首詞是消解誤會,講參加革命更重要。通過參加革命來消解誤會,也通過參加革命來割斷愁絲恨縷,這種革命精神貫徹全詞。一切修辭手法都是為表達這種革命精神服務,這才構成這首詞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
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1957年5月11日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1958年1月1日湖南師范學院院刊《湖南師院》。
李淑一,當時湖南長沙第十中學語文教員,原來是楊開慧的好友,20年代就同毛澤東熟識。1950年1月17日,她給毛澤東寄去一信,把楊開慧犧牲的情景以及自己的近況告訴他。4月18日,毛澤東回信,深情地說:“直荀犧牲,撫孤成立,艱苦備嘗,極為佩慰。”
1957年1月,《詩刊》創刊號發表毛澤東詩詞十八首。李淑一讀后,把她在1933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菩薩蠻》詞寄給毛澤東。毛澤東回信給她,稱:“有《游仙》一首為贈。這種‘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內,別于古之游仙詩。但詞里有之,如詠七夕之類。”這時,湖南師范學院學生在李淑一執教的長沙第十中學實習,就寫信給作者,請將這首詞在院刊上發表。作者復信說:“《蝶戀花》一詞,可以在你們的刊物上發表。《游仙》改《贈李淑一》。”1963年12月《毛主席詩詞》出版時,改題為《答李淑一》。
毛澤東致李淑一信
柳直荀烈士(1898—1932),長沙人,作者早年的戰友。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員、湖南省農民協會秘書長,參加過南昌起義。1930年到湘鄂西工作,曾任紅軍二軍團政治部主任、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1932年9月在湖北洪湖革命根據地犧牲。1992年4月5日光明日報社主辦《文摘報》第918期上強劍衷《李淑一為柳直荀查清真實死因》,稱柳直荀慘死在王明“左”傾路線的忠實執行者、中共湘鄂中央分局書記夏曦之手。
“驕楊”,指作者夫人楊開慧烈士(1901—1930),長沙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湘區委員會負責機要兼交通聯絡工作,后隨作者去上海、武漢等地。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隱蔽在長沙板倉堅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11月犧牲。
這首詞,上片寫兩位烈士忠魂到月宮去受到仙人吳剛的殷勤款待。下片寫仙人嫦娥為兩位烈士忠魂表演歌舞來表示歡迎。兩位烈士忠魂聽到革命勝利的消息,歡喜得掉下淚來。這首詞,表達出作者對兩位烈士無限崇敬的心情,也寫出了兩位烈士的革命精神。
上片:“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驕楊”,當指可以驕傲的楊開慧烈士,她忠于革命、甘于犧牲是值得驕傲的。作者寫兩位烈士的忠魂輕輕飄揚筆直升上九重天去。“重霄九”,古代神話認為天有九重,指天的極高處。作者想象只有圣潔的月宮才適合于接待兩位烈士的忠魂,這是對烈士崇敬的表現。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問訊”兼有問好和詢問的意思,是一種有禮貌的詢問。(據蕭滌非先生說,見前《水調歌頭·游泳》“應”字注。如杜甫《重過何氏》:“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吳剛”,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稱他是漢朝西河人,跟仙人學修仙,犯了錯誤,被罰在月宮里砍桂樹。桂樹高五百丈,砍下去的斧頭剛舉起,桂樹被砍傷的地方立即長好,因此,他一直在砍。由于吳剛跟桂樹的關系,所以說他用桂花酒來待客,也想象吳剛已經從罰作砍桂樹的勞役中釋放出來,成為月宮的接待貴賓的人員。曹植《仙人篇》:“玉樽盈桂酒。”也以桂酒為仙人飲料。
下片:“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淮南子·覽冥訓》:“羿(yì異)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奔月宮。”姮娥,后羿妻。漢文帝名恒,漢人改姮為嫦,因稱嫦娥。唐李商隱《嫦娥》詩:“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說嫦娥在月宮里夜夜看到碧海青天的單調景物,不免要感到寂寞,所以說“寂寞嫦娥”。用“寂寞”兩字,指嫦娥對忠魂的到來,有很歡迎的意思。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六《舞曲歌辭》中《霓裳辭》:“一曰《霓裳羽衣曲》。”《唐逸史》曰:“羅公遠多秘術,嘗與玄宗至月宮。”“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于廣庭。問其曲,曰《霓裳羽衣》。”所以說嫦娥舒展寬大的袖子來舞蹈,來表示歡迎。不在月宮里舞蹈,卻說在“萬里長空”里舞,這是同下文的“淚飛頓作傾盆雨”有關。倘在月宮里舞蹈,淚飛就不會如“傾盆雨”落到人間了。寫嫦娥用舞蹈來歡迎,顯得隆重之至。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從“且為忠魂舞”里點明忠魂,忠指忠于革命。由于烈士忠于革命,所以在天上還關心人間,關心革命,這就緊接“忽報人間曾伏虎”,忠魂忽然聽見報道,說人間已經降伏兇暴的虎狼,即指徹底打垮反動派,兩位烈士便歡喜得掉下淚來,頓時化作傾盆大雨。
在這首詞里,作者寫出了對兩位烈士的紀念。作者不是用個人的懷念來紀念烈士,是用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來告慰于烈士的在天之靈。兩位烈士為革命而獻身,對兩位烈士說來,最偉大最寶貴的莫過于他們為之犧牲的革命事業了。把革命的偉大勝利的消息告慰烈士,這是對烈士的最好紀念。這首詞結合美的神話來寫,云階月地的月宮是圣潔的,吳剛、嫦娥的神話是美好的,嫦娥的舞蹈更給人以美的想象,用這樣圣潔的月宮和美好的仙人來接待烈士的忠魂,表達出作者對烈士無限崇敬的心情,使這首詞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這種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在民間文學里也有,如《孔雀東南飛》的末了,就寫出:“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再像梁山伯祝英臺的悲劇,末了的化蝶也是。這些都是人民對具有忠貞愛情者的美好的祝愿。這首詞具有更崇高的革命精神,所以具有的浪漫色彩,更高于民間文學的祝愿了。
最后,再對作者說的“游仙”說一下。游仙詩最早的淵源要追溯到屈原的《遠游》。屈原忠于祖國,正道直行,受到壞人的排擠,無處可以控訴,因此幻想自己跟仙人一起遠游,天上地下各個遙遠的處所,沒有不經歷到的。
后來曹操也寫了游仙詩,名《氣出倡》,稱“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遨游”,“乃到昆侖之山,西王母側”,“乃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按曹操不相信神仙,他寫游仙詩,可能希望長壽,來統一中國。曹植有《仙人篇》:“韓終與王喬,要我于天衢。”曹植的游仙,可能在政治上受壓制,所以有出世的思想。
晉朝郭璞的《游仙詩》,《文選》李善注:“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穢塵網,錙銖纓紱,餐霞倒景,餌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敘,雖志狹中區,而辭無俗累,見非前識,良有以也。”這里指出游仙詩多講與仙人餐霞餌玉。郭璞多自敘,有他的特點。如:“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問蜉蝣輩,寧知龜鶴年。”講自己與仙嬉游。這樣的游仙詩,作者自己都在內。自己不在內的游仙詩,像秦觀的《鵲橋仙》,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如:“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作者自己不在內。
這一首《蝶戀花》,只是借仙家生活來構成一種高潔美好的情景,來寫出作者對烈士崇敬的心情,使傳統的游仙詩在作者的筆下出現了一個新的表現。
作者批語:“〔蝶戀花〕上下兩韻不可改,只得仍之。”按《蝶戀花》詞,上下兩片用一個韻,這首詞,上片用柳、九、酒一個韻,下片用舞、虎、雨又一個韻,上下片詞用了兩個韻,所以作個說明。(本文節選自《毛澤東詩詞欣賞》,周振甫著,中華書局出版)
(作者:周振甫;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中華書局1912”,修訂發布)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