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李克勤(jixuie)題記:1970年代初,有一部過節游園紀錄片,其中有馬季和唐杰忠說的相聲《友誼頌》,曾經家喻戶曉,那第一句恐怕不少人如今依然記得——“作為一個革命的文藝戰士,應該經常深入到工農兵群眾當中去”。革命的文藝戰士,簡稱文藝戰士,成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通用名稱。這是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指引下,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是毛澤東文化的應有之意。毛主席為什么能哺育出那么多的革命文藝戰士?這是研究毛主席道器變通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文藝,直觀看指的是文學與藝術。其中從事藝術工作的人,在舊社會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被稱作“戲子”,如果出名了,就叫明星、大碗。然而,名氣再大,在達官貴人那里,也只是被玩弄的對象。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解放區,在我黨領導的文藝團體里,就開始從文化上改造“戲子文化”。部隊文工團,徹底消除了腐朽舊文化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后,對從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戲子文化”,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深刻的改造,進入到1960年代以后,連明星都逐漸從人們的視野里淡化出去了。
向雷鋒同志學習。
向解放軍學習。
學英雄,見行動。
蔚然成風。
在普及樣板戲之后,一批革命的文藝戰士,占領了舞臺主陣地。不過,他們中間,不管是誰,都不會有任何明星味道,更不可能耍什么大碗。
站在前面為普通群眾演唱的人,叫浩亮,他是京劇樣板戲《紅燈記》李玉和的扮演者。如果要按照明星大碗標準,那在當時可謂首屈一指,然而他就是這么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文藝戰士,來到工人工作的車間,為大家演出。
站在浩亮左手邊的那位叫楊春霞,是樣板戲《杜鵑山》的女主角,她也是一名家喻戶曉的文藝戰士。
這是樣板戲《白毛女》劇組的同志,來到一家人民公社為貧下中農演出的場景,山坡上觀眾達5萬人之多。
這就是革命的文藝戰士獨有的舉動。
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里面,講了一段他自己思想轉變過程:
這是經典的道器變通之變。接著主席語重心長地說:
這就是毛主席的言傳身教。
這就是毛主席作為教員的絕招。
作為教育家的孔子這句話還是說得通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我記得小時候,解放軍有總政歌舞團,還有空政歌舞團(閆肅在其中)、海政歌舞團(呂文科在其中),八大軍區都有專業文藝團體,各部隊的文工團自不必說。
各行各業也都有文藝團體,例如瞿弦和、鄧玉華所在的 煤礦文工團,侯耀文、石富寬所在的鐵路文工團。
各省市自治區,一直到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甚至小隊,都有文藝團體。
中小學文藝宣傳隊,也是普及性的。
在上小學(愛武小學,后叫江漢北路小學)時,還跟一位教音樂的謝老師學過一段時間樂器。
武漢市江岸區紅領巾小學的宣傳隊在全國都有一定名氣,我高中的一位同學就是其中的成員,他們參加過許多外事活動,我看過幾次他們的演出,至今記憶猶新。
文藝可以活躍我們的生活,陶冶我們的情操。
然后,現在我們也不能不說,文藝是有分類的。
從事文藝工作的人,如果僅僅是為了錢,為了個人名利,那就很容易被掌握金錢的勢力俘虜,成為資本奴役的對象,甚至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去奴役別人。
至于賣國求榮的人,也不是沒有的。
毛主席哺育一代又一代革命的文藝戰士,徹底否定了戲子文化,徹底超越了那種為金錢服務的套路。
重溫毛主席的這段教導,十分必要:
革命的文藝戰士,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戰士,肩負著保衛社會主義事業的神圣使命。
這樣的戰士,不僅需要,而且各條戰線都不可少。
意識形態斗爭的激烈程度,不亞于炮火連天的戰場。
說到這里,我們對毛主席當年的道器變通,會有更深刻的領悟。
來源:濟學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蘭石讀書習字|毛主席幽默地對蘇菲說:“好啦,岸英不叫你阿姨,我叫你阿姨……”
2021-08-2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