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不僅真實、現場感強,而且能夠傳達出主席對工業強國的殷切期望。那時候,英國人預言武鋼第一高爐能出鐵水,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不認輸的中國人硬是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時候,煉出了咱們自己的鋼鐵。投產初期,一號高爐年產量就已達75萬噸,具世界一流水平。

毛主席的這張老照片,相信許多人沒有見過。照片中,毛主席滿頭大汗,頭發都被汗水打濕了,衣服也浸透了,貼在后背上,和他平日的形象大不一樣。這是1958年毛主席參觀武鋼時,在一號煉鋼爐前拍下的。1958年9月15日,毛主席視察武鋼一號高爐出鐵后的第三天,又到武鋼鐵礦基地——大冶鐵山視察,隨后又到黃石大冶鋼廠。毛主席從一位煉鋼工人手中,接過一塊藍色的煉鋼視鏡走近爐前,認真觀看,詳細詢問。我把這珍貴的瞬間拍了下來。回來洗出后,覺得這張照片珍貴,但又覺得沒有突出領袖的高大、光輝形象,似乎與偉人形象不符。所以一直未公開示人。到了新世紀,我覺得這張照片不僅真實、現場感強,而且能夠傳達出主席對工業強國的殷切期望,于是把它“亮出來”了。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咱們國家能煉鋼的企業只有19個,全年鋼產量15.6萬噸,僅僅占全世界鋼產量的0.1%,而這時候美國鋼產量是7074萬噸,是我們國家的470倍還多。在這樣的背景下,武鋼誕生了。第一爐鋼水煉出來的時候,毛主席十分激動,特意趕去現場觀看。1958年9月12日晚,毛主席徹夜處理公務,到天亮時才睡,但不到中午,就電話邀請同住東湖賓館的張治中、王任重到他的住處,說是要第四次游長江。張、王立即同車前去,主席已站在門口等待。張一見就問:“主席昨晚沒睡好吧?”主席說:“睡了四小時。”張關切地說:“不夠吧?”主席說:“夠了,很好了,我們走吧。”大家乘車到長江大橋附近的一個碼頭。主席幾天來都在這里下江游泳。這時沿江岸和在許多船只的甲板上站滿了人。他們都以能見到毛主席為榮。主席一下車,他們熱烈地歡呼、鼓掌、跳躍,直到主席上船離開江岸。主席和張治中站在船舷,主席頻頻向群眾揮手。
由于預定的計劃中還要視察武鋼,所以毛主席只游了半個小時就上船,直駛蔣家墩碼頭上岸。在省市黨政領導同志和武鋼黨委第一書記兼總經理李一清和副經理兼總工程師韓寧夫等陪同下,毛主席乘車直趨廠長辦公室。先由韓寧夫作匯報。韓還未開口,主席就間他的名字,并幽默地說:“你是俄國人吧?什么什么‘夫’的?”大家聽后都笑了。主席無論到哪里,都給大家帶來輕松和愉快。李一清介紹說:“他是總工程師,是主管業務的副經理,曾留學蘇聯一年多。”韓寧夫詳細匯報了武鋼的基本情況和一號高爐的構造、產量、性能等,也談到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毛主席很仔細地聽著,還不斷插話,提出問題,韓對有些問題答復了,有些一時回答不上來,說:“主席是內行,你提出的問題,我有些還回答不上來,如再繼續深入地問,我更回答不了啦!”“硫錢怎樣?應該多產些,這是農業很需要的化肥呀!”主席問。“我們現在已投產的是一號爐,一天能產10噸,將來可以提高到20噸。我們這里回收的雖然只有11種,但經過別的化工廠,還可以提煉出14多種。”韓繼續介紹。“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也可能有預料不到的百分之一。”韓答。“好呀,今天看不到,我明天再來,明天看不到,我以后還來,總之,三顧茅廬也要看到你們出鐵。”主席幽默地說。匯報后,廠方準備了簡單的飯菜,大家邊吃邊談,飯后稍事休息,就到一號爐出鐵的時候了。1958年9月13日,武鋼一號高爐煉出了第一爐鐵水。武鋼是我國最大的鋼鐵基地之一,而一號高爐則是這個基地投產的第一個高爐,是一個完全自動化、現代化、年產75萬噸的大高爐,當時無論在規模上、技術上都是世界一流的。由于大家的奮斗,這個高爐提前投產了。一號高爐距離辦公室遠一些,大家乘車前去。當毛主席下車步入現場時,工人群眾從四面八方蜂涌而至,主席走到哪里,哪里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歡呼聲。主席和站在兩旁的工人握手,工人顧不上手上的油污,紛紛把手伸到主席面前。群眾越來越多,連前進的路都堵塞了,許多干部走在前面開路,好不容易才進入廠房。這是一座巨大的廠房,高爐屹立在廠房中間偏后,高72米、寬12米。在廠房門口迎接的是勞動模范、煉鐵廠副廠長周傳典,勞動模范、總機械師李鳳恩,勞動模范、一號高爐爐長王洪順。為了便于觀看,在高爐前方修筑了一個平臺,能容納幾十人,我們隨主席拾級而上。站定后,蘇聯專家組由組長巴杜洛夫率領來歡迎。毛主席同他們作了很有意義的一次談話。“武鋼的建成是中國人民巨大的勝利!”巴杜洛夫向主席祝賀。“武鋼的現代化設備是當前世界一流的,將來修建的平爐也是一流的。”巴說。“我從事冶煉工作30年了,當總工程師也25年了,從未見過你們這樣好的干部和工人。”巴說。談話至此,忽然有人高喊:“出鐵了!”大家忙把目光移向高爐,只見一條粗壯的火龍由爐口噴涌而出,蜿蜒伸展,頓時金星飛舞,熱浪沖天。我們站在高爐的對面平臺上也感到熱浪的沖擊。天氣本來就熱,又站在高爐旁,大家都汗流俠背,主席只穿了件襯衣,毫不介意、聚精會神地看著。看完出鐵后,李一清、韓寧夫請主席前去觀看煉焦,說是很好看。煉焦爐距離高爐廠房不遠,我們徒步而行。煉焦爐,遠看像一棟三四層高的樓房,由一堵堵高墻圍成。出焦時,一堵堵煤墻排山倒海般傾瀉,焦倒入鐵皮車后,即被拉去百米以外的冷卻塔。塔體像圓形的金字塔,灑水后,一股濃白的煙柱不斷上沖。主席問身旁的負責人:“多少時間出一爐?”那人答:+9分鐘。”主席說:“好看,我們再看出一爐。” 那時候,英國人預言武鋼第一高爐能出鐵水,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而不認輸的中國人硬是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時候,煉出了咱們自己的鋼鐵。在毛主席殷切的目光里,從此,我們國家的鋼產量節節攀升。到了2019年,我國鋼產量已經高達9.963億噸,占全球粗鋼總產量的53%。從15.6萬噸到9.963億噸,我們僅僅用了70年的時間!
曾為新中國煉出第一爐鐵水的高爐光榮退休。
2019年10月15日上午10時9分,曾為新中國煉出第一爐鐵水的武鋼一號高爐宣布永久停產。61年來,一號高爐已累計生產數千萬噸生鐵,為國民經濟的建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一號高爐最后一爐鐵水緩緩流出,操控室內的工人們都流露出不舍的表情,不少老師傅眼眶泛濕。這座“光榮爐”伴隨了一代代武鋼人的成長,“是武鋼的根”。一入職就在一號高爐做爐前工的退休干部杜洪祥動情地說。投產初期,一號高爐年產量就已達75萬噸,具世界一流水平,如今年產量180萬噸左右,燃料比領先全國水平,是國內同類型高爐安全生產、低耗長壽的典范。投產61年來,已累計生產生鐵5420萬噸,為武鋼生產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來源:“淮左徐郎本尊”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