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毛澤東第一篇被介紹到國外的文章。英文版的編者按說:“在迄今為止的介紹中國農村狀況的英文版刊物中,這篇報道最為清晰。”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農民運動蓬勃興起,掀起了以湖南為中心的農村革命大風暴,從根本上動搖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打擊了幾千年來封建勢力的統治基礎。
但圍繞這一迅猛興起的農民運動,革命與反革命之間、革命統一戰線內部、中國共產黨黨內,出現了“糟得很”與“好得很”兩種思想認識,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如何認識當時的農民運動和農民問題,迫切需要從理論上給予回答與指導。
為了支持迅速發展的農民革命斗爭,回答對農民運動的種種攻擊和責難,毛澤東于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前后歷時32天,行程七百公里,在湖南實地考察了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個縣的農民運動。2月16日,毛澤東由長沙回到武漢后,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已經不是宣傳而是應立即實行的問題,指出:“在各縣鄉下所見所聞與在漢口在長沙所見所聞幾乎全不同,始發見從前我們對農運政策上處置上幾個頗大的錯誤點。”報告了自己糾正的幾個主要錯誤:“(一)以‘農運好得很’的事實,糾正政府、國民黨、社會各界一致‘農運糟得很’的議論。(二)以‘貧農乃革命先鋒’的事實,糾正各界一致的‘痞子運動’‘惰農運動’的議論。(三)以從來沒有什么聯合戰線存在的事實,糾正農協破壞了聯合戰線的議論。”
對于今后農運的方針政策,毛澤東提出了十點意見。他認為,在農村尚未建立聯合戰線之前的革命暴動時期,農民一切向封建地主階級的行動都是對的,過分一點也是對的,不過正不能矯枉。在今天看來一些說法未必周全,但在當時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要推翻在農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不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是難以辦到的,這些也是當時湖南農村中的事實。毛澤東鮮明地提出:“農民問題只是一個貧農問題,而貧農的問題有二個,即資本問題與土地問題。這兩個都已經不是宣傳的問題而是要立即實行的問題了。”他在信的末尾說,考察的“詳細情況從明日起三四日內寫出一個報告送兄處(指中共中央)察核,并登導報(指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向導》周刊)”。隨后幾天,毛澤東開始撰寫考察報告,寫成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有兩萬多字。

國內報刊當年刊登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3月12日,《向導》周刊發表了《報告》的部分內容,但中共中央宣傳部主任彭述之不準繼續刊登。中央局委員瞿秋白說:“我贊成毛澤東這篇文章的全部觀點。”他們之所以不讓連載,無非是“怕這篇文章拿出去,進一步激起農民的‘越軌’行動,有損與國民黨的合作。”瞿秋白接著說:“這樣的文章都不敢登,還革什么命?”他把毛澤東的報告全文交給秘書送漢口長江書店。4月,漢口長江書店以《湖南農民革命(一)》為書名,出版了全文的單行本。瞿秋白專門為該書寫了熱情洋溢的《序言》,肯定毛澤東這篇光輝的著作。毛澤東的這篇報告引起了共產國際的注意。“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后不久,5月27日和6月12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機關刊物《共產國際》先后用俄文和英文翻譯轉載了《向導》刊載的《湖南農民運動(報告)》。這是毛澤東第一篇被介紹到國外的文章。英文版的編者按說:“在迄今為止的介紹中國農村狀況的英文版刊物中,這篇報道最為清晰。”時任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委員的布哈林在執委會第八次擴大會全會上說:“我想有些同志大概已經讀過我們的一位鼓動員記述在湖南省內旅行的報告了”,稱贊這篇報告“文字精練,耐人尋味”。正是《報告》的發表,加深了共產國際對中國農民問題的了解。
(來源:“領導文萃”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