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出來后,總理立刻去了東北,他明言:各種數據讓他很“揪心”。
東北經濟告急!
今年第一季度,吉林GDP增速5.8%,黑龍江4.8%,全國倒數第四位和第五位,遼寧增速1.9%,全國倒數第一位。
第二季度結束了,東北增長數據還未公布,但肯定不會很理想。
于是,下半年第一次國內視察,總書記又去了東北。
2
總書記去東北,肯定有多項意圖,譬如做客朝鮮族農家,視察16集團軍,當然,最重要的,無疑是東北經濟如何破局。
新華社的新聞稿很籠統,但從17日在長春召開的部分省區一把手會議上的講話,總書記對東北經濟困難有自己的觀察。
他提出四點思路:
第一, 治本之策,市場經濟。
他指出,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
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積極發現和培育市場,進一步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從放活市場中找辦法、找臺階、找出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比重大、基礎好。
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發展引領力。
第二, 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正是東北的短板。
他指出,東北地區工業結構比較單一,傳統產品占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這種狀況改變得越快越主動。
結構優化要多策并舉,“加減乘除”一起做。要把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民營經濟。
第三,創新,再創新。強調政府可以激勵,有關企業可以申請經費了。
他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
要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持續發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要積極營造有利于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對看準的、確需支持的,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別化的激勵政策。
要改善金融服務,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道。
第四,困難階段,民生也是發展。最后一句,很有針對性。
他指出,抓民生也是抓發展。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基礎上,積極引導群眾對居家服務、養老服務、健康服務、文體服務、休閑服務等方面的社會需求,支持相關服務行業加快發展,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使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相得益彰。
要著力保障民生建設資金投入,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保障民生鏈正常運轉。
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見面、對賬,來不得半點虛假,既要積極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承諾了的就要兌現。
3
中國第一和第二把手相繼視察東北,其實很多指導意見也是類似的:東北經濟告急,既有全國經濟下行的大背景;更主要的,則是東北體制機制的束縛。
新華社總編輯何平此前專程去東北調研。這位正部級記者領銜撰寫的《事關全局的決勝之戰——新常態下“新東北現象”調查》長文中,有這樣的段落:
調研中,我們曾問多位企業家:“對政府有什么要求?”
他們異口同聲:“放手!”
一位市委書記感慨:為什么東北出不了馬云?市場化程度不高、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的背后,是政府管得太多太細,沒有提供馬云們成長壯大的土壤。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20多年了,大鍋飯、鐵交椅、能上不能下,在東北一些國企還是常態……
所以,在東北,總書記強調: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的不合理干預和對市場主體的不合理管制。
所以,在東北,總理這樣說:“我們的領導干部一定要有起碼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觀念。多想想百姓疾苦,少盤算點個人得失。工作中少點空話套話,多點真抓實干的勁頭,實實在在‘多給老百姓干點事’!”
領導明確的要求,其實正意味著東北很多的不合理。
不改掉這些不合理,談何振興東北經濟!
責任編輯:中國夢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