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美國政壇“三號人物”佩洛西竄訪臺灣,民進黨當局開門揖盜,配合美國政府上演這出鬧劇。中國大陸則開啟強硬反擊,解放軍連續三天環島軍演,演練“封鎖臺島”。
島內擔心,佩洛西“竄臺效應”還遠不止這些。
臺媒注意到,連日來大陸緊急停止百余家臺灣食品廠商產品輸入,又叫停了天然砂對臺出口,以及臺灣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
不少臺媒由此解讀并炒作起大陸對臺實施“經濟制裁”,亦有學者擔憂“經濟戰要開打了”。
多年來,大陸(含香港)穩居臺灣地區第一大出口市場,同時也支撐著臺灣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據臺“財政部”數據,2021年臺灣地區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金額達1889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42.3%。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認為,大陸方面的有關行動,只是正常處理兩岸經貿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非“經濟制裁”;“如果真的要‘制裁’,那就要大幅度減停自臺灣的進口,‘打痛’它;目前出臺的這些措施,既不是制裁,對臺灣經貿的影響也非常有限。”
臺灣輿論擔心,若兩岸關系持續緊張,大陸是否會對臺“陸續出招”,包括終止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等。民進黨創黨元老洪奇昌稱,大陸的“工具箱里還有很多工具”。
唐永紅指出,ECFA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簽訂的,如果民進黨當局否認“九二共識”,大搞“臺獨”分裂活動,勾連外部反華勢力阻礙大陸的發展,體現了對臺讓利的ECFA“早期收獲清單”,也就失去了繼續運作下去的正面意義。本來有利于臺灣民生經濟發展的兩岸經貿交流,不僅未能起到反“獨”促統的作用,客觀上反而不利于反“獨”促統。
多家臺媒報道,8月1日晚,大陸海關總署公布部分臺灣廠商違反相關規定,緊急停止輸入。據臺媒統計,暫停進口商品涉及臺百余廠商2066項食品 ,其中不乏大陸民眾耳熟能詳的品牌。
臺灣《聯合報》指出,這是依據大陸海關總署24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規定》,限制未完成更新注冊的臺灣廠商產品輸往大陸。
臺當局“財政部長”蘇建榮稱,大陸此番禁止進口的臺灣食品包括水產品、保健食品、食用植物油、糖果食品、茶葉、糕點面包等,大多屬于“調制食品”范圍。
【臺灣《聯合報》報道截圖】
蘇建榮稱,近5年臺灣地區每年調制食品出口規模在15億美元至20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約0.5%,其中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規模約在6至7億美元,占調制食品出口總量的3至4成。他承認,大陸暫停進口臺調制食品會對有關業者造成一定影響。
臺“農委會國際處處長”林家榮2日表示,有關限制對水產品、茶葉及蜂蜜3類產品影響最大。
8月3日,大陸商務部、海關總署又相繼宣布,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暫停臺灣地區柑橘類水果和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大陸。
海關總署表示,去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臺灣地區輸大陸柑橘類水果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Planococcus minor,以及倍硫磷和樂果殘留超標;今年6月,從臺灣地區輸大陸冰鮮白帶魚和凍竹莢魚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據臺當局經濟部門數據,2020年臺灣地區有93.2%的進口砂石(包括天然砂、碎石及碎石砂)從中國大陸進口。不過,進口砂石僅占臺灣地區砂石供應總量的7.7%。有島內砂石業者認為,有關限制沖擊不大。
盡管如此,8月3日,臺灣水泥股集體下跌。島內建筑業者密切關注后續效應,擔心“牽一發動全身”。
至于柑橘類水果、白帶魚等產品,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3日稱,估計有8000噸柑橘類(包括約5000噸文旦、其他柑橘類作物3000噸)、5500噸白帶魚、1000噸竹莢魚受到影響,出口值約為6.2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4億元)。
據臺“農委會”統計,2021年臺灣地區白帶魚沿近海產量11589噸,出口至大陸9146噸,占比79%,不過在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降至39%。冷凍竹莢魚部分,2021年臺灣總產量16496噸,出口大陸2161噸,占比13%,今年上半年則升至27%。
大陸暫停上述產品進口,讓受到影響的臺灣業者十分苦惱。
云林縣古坑鄉盛產葡萄柚、茂谷柑,亦是臺灣柳橙最大產區,部分水果及制品外銷至中國大陸。當地張姓果農說,若所有柑橘類都留在島內,無法出口,勢必對銷售產生影響。
基隆區漁會表示,八斗子漁港是白帶魚集貨中心,年產量1500到2000噸,約八成銷住大陸,禁銷大陸將造成嚴重影響,希望不要因為美國議長到訪而傷到漁民,呼吁臺當局“漁業署”及“農委會”幫漁民找出路。
臺灣地區2021年農業貿易統計顯示,去年臺灣農產品出口總值約56.7億美元,中國大陸繼續蟬聯臺灣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出口值約為11.2億美元。加上香港市場,占當年臺灣農產品出口總值近3成。
大陸對臺“經濟制裁”?
大陸對臺采取一系列貿易措施之際,正逢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島內有媒體立即開始炒作大陸“刻意打壓”,對臺實施“經濟制裁”等。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食藥署長”吳秀梅也紛紛表達“不滿”。陳吉仲甚至叫囂,“不排除向WTO提出爭端解決控訴”。
但對于上述言論,有關新聞下的留言中,臺網民近乎一邊倒地批評民進黨當局:
“一邊賺人家的錢,一邊說人家的壞話,就算脾氣再好的人也會抓狂不買了。”“人家的規定,說人家刁難,人家不買,說人家‘鴨霸’(霸道、頑固),真希望我的生意也那么好做。”
“經濟這條命脈被斷,臺灣就奄奄一息了。臺灣人民沒有必要拿自身性命打賭,也不愿意被‘民爛黨’控制在恐懼中。”
“為了一個美國人的‘畢業旅行’,賠了農漁民生計,可不可以也請美國人買單?”“也不想想臺灣不讓多少大陸的東西進來?還要告人家,臉皮是有多厚。”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永紅4日對觀察者網指出,大陸方面的有關行動,不能解讀為對臺灣的“制裁”:“這就是正常處理一些兩岸經貿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涉及到健康因素、產品品質、證件等問題。其實大陸方面之前都通知過臺灣了,他們不及時溝通處理的話,大陸這邊就肯定會采取措施。”
唐永紅表示;“如果真的要‘制裁’,那就要大幅度減停自臺灣的進口,‘打痛’它;目前出臺的這些措施,既不是制裁,對臺灣經貿的影響也非常有限。”
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則指出,大陸有關舉措會沖擊相關從業人員及就業市場,但對經濟層面影響不大,不過,如果出口禁令擴大到石化、運輸、機械或紡織等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重點產業,就意味著ECFA差不多要停止了。
在8月3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詢問有關舉措是否意在“懲罰臺方”。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具體問題請你向相關主管部門詢問。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美方和“臺獨”分裂勢力必須要為他們犯下的錯誤承擔責任,付出代價。
島內擔憂大陸“陸續出招”
就大陸暫停進口農漁產品一事,有臺灣學者擔憂“經濟戰要開打了”。臺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經濟戰比子彈威嚇更有效果,禁止食品只是開端”。
大陸市場對臺灣有多重要?
大陸(含香港)占臺灣地區出口比重常年保持在40%左右,遠高于美、日、東盟等國家或地區,也支撐著臺灣市場對全球的貿易順差。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1年臺灣地區對大陸(不含香港)出口總額近2500億美元,貿易順差突破1700億美元,持續位居臺灣地區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臺財政部門的統計數字有所不同,顯示2021年臺灣地區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出口金額為1889.06億美元,年增24.8%,占總出口額的42.3%。大陸(含香港)進口841.71億美元,貿易順差1047.35億美元。
臺灣2021年全年貿易順差為652億美元。無論以大陸或臺灣出口數據計算,如果去掉大陸市場,臺灣地區的貿易就會轉為逆差。
多年來,臺當局一直試圖分散出口市場。蔡英文執政后,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試圖將臺灣出口重心從大陸轉移到東盟、印度等地,同時也大力推進與美國、日本的經貿互動。
唐永紅認為,兩岸關系至今沒有正常化,處于“敵對狀態”,“民進黨當局擔心大陸哪一天會卡他脖子,想降低對大陸的依賴、分散風險。”
“但是,這些政策最終能起到多大作用,那就不是臺當局能說了算了。”
唐永紅表示,臺當局對“新南向”地區的投資并沒有帶動多少出口,因為“新南向”地區和中國大陸不同,是一個一個的小型經濟體,并非統一大市場,臺灣產品進入當地成本高,而且進入其中一個國家也并不代表進入整個地區,因此很難取得規模經濟效應。再加上“新南向”地區政治環境的不穩定,都注定了這一政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地區對大陸出口產品中,半導體設備及集成電路等電子零組件占比逐年上升,2019年以來突破5成,島內曾有政客放話“大陸科技發展依賴臺灣零組件”。而此番大陸暫停部分臺灣農產品進口,臺灣輿論又出現“禁賣晶片(芯片)反制大陸”的聲音。
但唐永紅表示,從生產能力來說,90%的產品并不是必須要從臺灣進口,有些產品也可以找到第三方來替代,“只有大約10%的產品,例如高端芯片,是目前大陸無法生產,需要從臺灣進口的。”
上月初,《人民政協報》亦刊文指出,臺當局早已按照美國的“旨意”,對大陸限制高端芯片的出口,“如今臺灣哪里還有什么芯片制裁大陸的空間?大陸又怎會把臺灣當局拿芯片作為制裁當回事?”
報道援引臺灣民意代表、律師李貴敏的話說,“禁止或削減半導體芯片出口大陸,等同臺灣自廢武功;不但討不到便宜,反倒令臺商企業把好不容易占有的大陸市場拱手讓出,像極了一練七傷,傷人傷己的‘七傷拳’,絕對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相比“用芯片反制大陸”的雜音,島內似乎更擔心ECFA未來能否延續。
ECFA簽訂以來,臺灣地區從中獲利頗大。以ECFA“早期收獲清單”為例,臺灣有539項產品出口到大陸,享受了免稅待遇,但是,臺灣向大陸僅僅開放了269項免稅產品,而且農產品還不在免稅范圍。據臺灣相關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3月,臺灣出口到大陸的“早期收獲清單”貨物,總計享受了減免關稅68.03億美元。
殷乃平提醒,ECFA的優惠稅率只是延長、沒有簽約,意味中國大陸隨時可以終止。
臺行政機構前負責人陳沖也認為,若兩岸關系持續緊張,大陸“有可能”會停掉ECFA,“(中國大陸)只要出一小招,(臺灣)就煩死。”
民進黨創黨元老、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則稱,無論是暫停臺灣食品進口,還是區域實彈演習,大陸目前的舉措都是對臺“心理戰的壓力測試”,而大陸的“工具箱里還有很多工具”,在食品業之后,未來不能排除其他產業受影響。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對《聯合報》指出,大陸可能會“陸續出招”,目前陸方還沒碰兩岸投資最密切的制造業,也尚未針對臺金融業進行打擊。
唐永紅認為,兩岸都是WTO的成員,大陸不僅可以要求臺灣地區在開放自大陸進口方面遵循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而且,ECFA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簽訂的,如果民進黨當局否認“九二共識”,大搞“臺獨”分裂活動,勾連外部反華勢力阻礙大陸的發展,體現了對臺讓利的ECFA“早期收獲清單”,也就失去了繼續運作下去的正面意義。本來有利于臺灣民生經濟發展的兩岸經貿交流,不僅未能起到反“獨”促統的作用,客觀上反而不利于反“獨”促統。
(來源:昆侖策網【授權】,轉編自“觀察者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臺島保不住了?美前高官研究蔡英文被斬首的預案,蘇貞昌情緒失控!
2022-03-10臺軍打頭陣??美軍航母現身臺島附近海域,我們艦機實施模擬打擊!
2021-09-23李光滿:特朗普又對臺軍售!高度警惕美國將陸基導彈和小型核武運進臺島
2020-07-1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