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丨全國政協委員張首映:深刻認識“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意義
——訪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張首映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聚焦“十四五”規劃綱要制定和實施,共商國是。為進一步增進對“十四五”規劃的理解,我們對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張首映進行了訪談。
求是網: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討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利用“五年規劃(計劃)”治國理政,是黨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法。請您結合歷史談談“五年規劃(計劃)”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征程上的重大意義。
張首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時代特征和戰略要求。科學編制并有效實施發展規劃,明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規劃期內的大政方針、目標任務、戰略舉措,引導公共資源配置,保持發展連續性和穩定性,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經驗。
“十三五”時期,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推進。2020年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圖為2019年8月28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檢修期間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1952年12月,黨中央發出《關于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指示中說:“為了加速國家建設,除應動員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人力和財力以赴外,必須加強國家建設的計劃工作,使大規模建設能在正確的計劃指導下進行。”經過反復比較和論證,1955年3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代表會議,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同年7月,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正式施行。迄今為止,我國已實施13個“五年規劃(計劃)”,用超過一個甲子的時間串聯起人類歷史上人口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縱觀全球,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夠連續60多年持續編制并執行“五年規劃(計劃)”。正是在一個又一個“五年規劃(計劃)”的科學指引下,新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一部“五年規劃(計劃)”史就是新中國篳路藍縷、鑄就輝煌的奮斗史,也是“中國之制”轉化為“中國之治”的發展史。
求是網:3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請您談談為什么“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張首映: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明確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
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被稱為“朱鹮之鄉”。近年來,當地政府把涵養生態作為第一要求,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合作社參與有機產業發展。如今,曾幾近滅絕的朱鹮,從最初發現的7只繁衍到全球種群數量5000多只,其中洋縣境內達2000多只,有機產業也成為帶動貧困群眾脫貧的主導產業。圖為洋縣陳家村附近歸巢的朱鹮(2020年8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攝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求是網:習近平總書記經常講:“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請您談談“十四五”規劃與“兩個大局”之間的關系。
張首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編制和貫徹“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正是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的典范之作,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十四五”規劃是統籌“兩個大局”的大戰略。“十四五”規劃既包括對“十四五”時期作出的規劃,又包括2035年遠景目標;既立足于扎實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又深刻洞察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的國際環境,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引領世界大變局朝著有利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演進。
“十四五”規劃是統籌“兩個大局”的大系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十四五”規劃將系統觀念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體現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圖為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新華社記者 連振/攝
“十四五”規劃是統籌“兩個大局”的大格局。在“十四五”規劃中,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收支平衡。這對于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于促進世界經濟繁榮,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十四五”規劃是統籌“兩個大局”的大藍圖。展望2025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取得新成就,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綜合實力將大為增強,國際地位將有新的提高,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良好基礎。
我們要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統籌“兩個大局”中貫徹落實好“十四五”規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活力,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趨利避害、勇攀高峰,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來源:求是網 記者:周昭成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兩會訪談丨全國政協委員張首映:深刻認識“十四五”規劃的重大意義
2021-03-1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