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浙江安吉:做美綠水青山 做大金山銀山
安吉縣是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浙江省安吉縣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農業產業為支撐、以美麗鄉村為依托,探索三產聯動、城鄉融合、農民富裕、生態和諧的科學發展道路,打通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打造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安吉。2020年,全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總產值達46.6億元,游客接待人次1056萬、營收21.48億元。
一、科學規劃,創新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安吉模式。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統一規劃,統一品牌,統一運營”。一是在精準規劃上發力。編制了《安吉縣休閑旅游業規劃(2011-2020年)》、《安吉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規劃》、《安吉縣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初步形成3大中心、10個聚集地的鄉村休閑旅游格局。涌現出魯家村“家庭農場+村+企業”、目蓮塢“農戶+村+企業”、劉家塘村“慢生活體驗區”等創新模式。二是在精準管理上用力。率先出臺《鄉村民宿行業的服務質量通用要求》、《安吉縣農家樂服務質量通用要求》等地方標準,規范服務。因地制宜制定了《地方消防治安管理辦法》,對于農家樂(民宿)行業的消防治安規定作出制度性的突破。三是在精準扶持上聚力。每年投入超3000萬元財政資金,支持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農家樂(民宿)提升、鄉村人才引進等,其中對民宿村落項目按當年開業運營數給予所在鄉鎮(街道)50萬元/個的獎勵?! ?span lang="EN-US">
二、多業融合,夯實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產業基礎。
因地制宜賦能“休閑農業+”,推動鄉村休閑旅游與農業產業交叉融合、互促互融。一是打造美麗鄉村。深化“千萬工程”,大力推進“三大革命”,實現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覆蓋,打造縣域大景區。二是厚植文化底蘊。注重農耕文明、田園風光、村落建筑、鄉村生活等鄉土元素保護,強化經營鄉愁、經營文化理念,建立了26個村落文化博物館,豐富鄉村休閑旅游的內涵和人文體驗。三是強化產業融合。依托農業產業資源和山水風光,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大力發展涵蓋研學旅行、農事體驗等分享經濟、體驗經濟,唱響“春賞花、夏嬉魚、秋品果、冬食筍”的休閑農業四季歌。
三、創新突破,充實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要素供給。
加強政策引導,激發產業發展的內動力。一是創新要素供給。積極探索農村閑置農房(宅基地)流轉、農業標準地等改革舉措,在全國率先創新推出農業產業融合項目建設“標準地”以及農業標準地抵押貸款等等舉措,縣內農業“標準地”實施主體整體授信額度達5億元,有效解決產業發展 “用地難、貸款難”問題。二是加強人才保障。堅持實施人才儲備培養計劃,融合部門優勢,加強校地合作,聯合開展從業人員培訓。組織大咖公開課,鼓勵參加行業技能比賽,提升從業者歸屬感和榮譽感。廣招賢才,在各類公開招考中,設立旅游專業人才崗位;在休閑經濟獎勵政策中開辟專項條款用以獎補旅游人才。三是豐富載體建設。每年舉辦“過個安吉年”“畬村三月三”等系列特色鄉村節慶活動,以“一鄉一節”推動本地特色文化活動進入旅游市場。在原生態特色基礎上,立足村情,推出鄉村品質游內容。如報福鎮以“福”文化為主題,在全鎮各村打造“休閑報福”、“山水統里”、“民俗中張”等十大不同景致。
02、北京德青源:企農資產聯合 實現土雞變“金雞”
近年來,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蛋雞產業為抓手,依托財政資金和政策性金融,通過縣域試點等方法,探索形成一套“三權分置”(項目資產所有權歸地方政府,經營權歸德青源集團,收益權歸農民)、合作共贏的德青源金雞產業聯農帶農新模式,以點帶面,形成了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良性互動格局。
一、整合財政資金,農民獲收益股權。
整合縣涉農財政專項資金,依據金雞項目周邊重點村、農民數量,將財政資金分配到鄉鎮主導管理的專業合作社,按照農戶數量折股量化,農民獲得收益股權。在征得農民同意的基礎上,股金作為合作社的資本金投入金雞項目?! ?span lang="EN-US">
二、設立平臺公司,統一項目建設。
縣政府設立農業資產公司,負責項目資金管理和前期建設。用各合作社入股的資本金,按照1:1的杠桿率向銀行貸款,以政府購買服務搭建信用結構,銀行按照基準利率給予項目15年長期貸款。資金全部到位后,平臺公司按照德青源標準建設“六廠(場)一區”(青年雞場、產蛋雞場、飼料廠、屠宰場、沼氣廠、食品廠、生活服務區),打造金雞產業園,享有固定資產所有權。
三、開展租賃經營,租金收益惠農。
項目建成后,德青源公司將固定資產租賃下來,每年按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0%分季度繳納租金。租金收入償還金融機構本息后,剩余部分按股分配給各合作社,確保農戶獲得穩定股權收益?! ?span lang="EN-US">
四、創造就業崗位,帶動脫貧增收。
在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德青源公司貫徹建檔立卡脫貧群眾優先原則,設置愛心崗位專門招收建檔立卡脫貧群眾,鼓勵通過技術培訓的致富帶頭人在企業從事技術管理崗位,通過智慧和勞動獲取市場化的薪資。目前,德青源公司在全國14個省地共投產20多個金雞項目,雇傭農村勞動力16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脫貧人口比例達50%以上?! ?span lang="EN-US">
五、發展關聯產業,訂單帶動致富。
金雞產業園通過玉米訂單種植、物流運輸、包裝材料、臨時勞務等上下游產業,提供穩定的采購訂單,帶動農民圍繞產業鏈充分創業就業。一是物流訂單。金雞產業園每年物流運力達到30萬噸(約1500萬元采購訂單),涉及大宗原料、小原輔料、蛋肉產品等類別,縣政府通過物流合作社與德青源簽訂服務合同,以市場化價格承接物流訂單。二是包裝訂單。金雞產業園每年需求包材3000萬套(約2000萬元采購訂單),涉及紙箱、紙盒、蛋托、砧板等類別,縣政府通過包裝合作社與德青源簽訂采購合同,以市場化價格承接包裝訂單。三是玉米訂單??h政府通過種植合作社與德青源簽訂采購合同,帶動當地的綠色玉米種植。
03、山西云州:補齊產業短板 打造“小黃花大產業”
黃花又名萱草、忘憂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腦安神、降脂養血、清熱解毒、通氣催乳等功能。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區種植黃花已有600多年歷史,素有“中國黃花之鄉”的美譽,當地黃花角長肉厚,先后12次榮獲農產品博覽會金獎。目前黃花種植面積已達到26萬畝,年產值達9億元,是地方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span lang="EN-US">
過去當地人并不想種黃花,主要原因是黃花產業存在“六怕”,即怕旱、怕蟲、怕前三年沒收成、怕雨澇曬不干、怕缺少勞力采摘難、怕市場波動大等難題。近年來,云州區委、區政府把“一區一業一品牌”作為全區特色產業發展的主要抓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集中力量解決一村一戶解決不了、解決不好的加工銷售難題,為黃花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了黃花產業的健康發展。
一、設立種植補貼,提高組織化程度。
為解決農民種黃花前三年沒收成難題,當地成立種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形式,集中當地土地資源,流轉土地,發展規模種植。云州區制定政策,種植黃花可享受每畝每年500元的補貼,同時當地農民可到合作社參加黃花田間管理打工掙錢,這項政策解決了種黃花前三年沒收入的擔憂?! ?span lang="EN-US">
二、改善水利設施,提高黃花產量。
黃花種植區積極爭取水利設施項目,累計投資2.6億元,新增和恢復水澆地面積22.68萬畝,鋪設地下管道、修復配套機井、實施節水噴灌,解決旱天沒有淋頭雨,黃花減產等問題。
三、統一種植保險,降低種植風險。
統一以合作社名義參加自然災害險和目標價格險,種植戶每畝出50元或200元(財政分別補貼250元和200元),最高可獲得5000元、7000元的風險賠付,消除了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span lang="EN-US">
四、及時組織收儲,提升產品效益。
每到采摘季節(6月下旬起的40多天),合作社每天都會聯系本地加工企業,深入地頭,現摘現稱現結算。村民采摘下的鮮黃花,及時進入地頭冷藏庫。鮮黃花集中出售解決了過去采摘怕高溫,蒸后怕遇雨,晾曬怕陰天的難題,提升了產品品質和收益?! ?span lang="EN-US">
五、延長產業鏈條,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云州區依托黃花產業、40天花期、近郊區位、鄉土文化等資源,推進農業與生態旅游、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建成了火山天路、忘憂大道、忘憂農場等一批黃花采摘觀光、健康養生等景點,與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西坪國家沙漠公園、峰峪國家濕地公園連成一線,形成山水田林湖的美麗景觀,已經形成以黃花為媒的鄉村旅游點23個,拓寬了產品類別和市場空間,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 ?span lang="EN-US">
這些年,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引領下,黃花產量品質穩定,銷路和價格也有保障,黃花越種越多,收入也越來越好。在大同,黃花干、黃花醬、黃花餅、黃花制作的化妝品等相關系列產品琳瑯滿目。通過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升綜合效益,當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條幸福路。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大同市云州區,當地農民告訴總書記,土地流轉后每畝地一年可收入500元,在基地做工一天還能賺150元。習近平細致察看黃花產品后,感慨地說:“就是要立足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大同黃花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鄉親們富而忘憂。”
04、遼寧十家子村:引返鄉創業 發展農村電商新業態
遼寧省朝陽市木頭城子鎮十家子村利用親情、鄉情,吸引大學生返鄉創業,以電子商務為突破點,創辦新發永業電子商務公司、農民合作社等經濟實體,通過“互聯網+種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合作社+實體店”的模式,推動當地小米、小麥、葵花、葡萄、蘋果等產業高質量發展?! ?span lang="EN-US">
一、培育產業發展領頭雁。
十家子村黨支部積極號召、扶持大學生返鄉創業。2015年本村大學生王穎響應號召,返鄉創立新發永業電子商務公司,注冊“村姑進城”品牌,發展葡萄、小米等種植加工,推動當地特色水果和雜糧產業發展。在王穎的影響和村黨支部支持幫助下,先后有20多名大學生積極返鄉,領辦合作社,創辦經濟實體,積極投身創業富民大潮,成為農村創業創新和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span lang="EN-US">
二、發展農村電商新業態。
十家子村搭上互聯網快車,探索“線上開網店+線下實體店”的創新模式。先后在遼寧朝陽、上海等地開設線下實體體驗店,與淘寶等大型平臺企業對接,搭建農產品網上銷售渠道,形成了“線下體驗、網上下單、云倉發貨”的電商平臺運營機制,打通了農產品進城入市的銷售渠道,建立了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終端銷售的全新產業鏈模式,為鄉村產業發展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span lang="EN-US">
三、打造鄉土特色金招牌。
十家子村以“土地流轉+入股”的方式,流轉土地近萬畝。以農民合作社為核心,通過種苗供給、田間管理和成熟采收一體化跟蹤服務,打造高標準農產品生產基地,確保產品源頭的健康。同時,建立清洗、包裝、分等分級標準,規范農產品初加工,與沈陽農大等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開發母嬰食品等,拓展農產品深加工,培育創立了“村姑進城”“蠻妞”“晶脂”等知名品牌?! ?span lang="EN-US">
四、助力脫貧攻堅奔小康。
十家子村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基地+電商+貧困戶”的“5+”模式,帶動27戶貧困戶脫貧,500余戶農民致富。村黨支部將集體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幫助農戶脫貧發展致富產業。合作社通過土地入股等方式,讓農戶享受股份制比例分紅。納入高標準農產品生產基地范圍的農產品由公司統一收購,再通過電商平臺和線下體驗店統一銷售。同時,農戶還可進入公司就業,讓農民真正成為賣農金、收租金、掙薪金、分紅金、得財金的“五金”農民。
05、福建晉江:招才引智 推動農村創業創新集群發展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入晉江調研,親自總結提煉了“晉江經驗”,成為多年來晉江快速發展的行動指南和制勝法寶。19年來,在“晉江經驗”的指引下,晉江市持續加強“三農”工作,深化“三農”體制改革,積極引導大學畢業生等高端人才參與農村創業創新,綜合開發利用農業農村生態涵養功能、旅游觀光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加快培育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2020年,晉江市設立1000萬元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建立高素質農業農村“雙創”團隊38個、大學生經營規模農場50家,實現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萬元,同比增長9.2%?! ?span lang="EN-US">
一、搭建農村創業創新平臺,打造資源聚集高地。
一方面,搭建孵化共享平臺。建設創意創業創新園、國際工業設計園、智能裝備產業園、福大晉江科教園等科技創新載體,為農業農村各類人才創業創新提供空間。全市擁有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9家,場地面積超10萬平方米以上,入駐創業項目200個以上。2018年,農業星創天地正式掛牌運營以來,吸引了20家農業企業、15支院校團隊入駐。另一方面,搭建校地合作平臺。與省內外11所高校簽訂農村雙創合作協議,成立“福建農林大學大學生晉江創業基地”、“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晉江工作站”、“福建農林大學晉江研究院”,重點在現代農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層次、高規格的戰略合作。與福建省農科院建立合作創業創新平臺,成立“福建省農科院專家(晉江)工作站”?! ?span lang="EN-US">
二、培育農村創業創新主體,壯大鄉村人才隊伍。
一方面,完善“人才創業創新”政策。以優越的政策吸引一批優秀人才回鄉創業,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出臺《晉江市農業農村創業創新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措施,配套出臺優秀人才認定標準、加快引進優秀創業團隊和項目若干意見等優惠政策,實施青年人才“生根計劃”,建設人才公寓,落實優秀人才10項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實施“人才反哺農村”計劃。開展為期三年的“百生百村”鄉村志愿服務等活動,從2018年—2020年,每年選派百名大學生服務農村建設,逐步引導“雙創”人才向農村集聚。實施青年設計師駐村計劃,聘請10名設計師在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開展陪伴式服務?! ?span lang="EN-US">
三、開展農村創業創新活動,營造激情創業氛圍。
一方面,開展農村創業創新競賽。2017年以來,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臺灣朝陽科技大學聯合舉辦“海峽杯”現代農業創意創新大賽,征集海峽兩岸農產品生產各環節和農業生產方式的創意創新作品179件,12家風投公司參與對接,取得明顯效果。
另一方面,開展“五微五營雙創”活動。通過開展“微景觀、微菜園、微庭院、微森林、微墻繪”“大學生夏令營、國慶建造營、校園雙微創意營、大樹微景觀工作營、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營”“大學生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等活動,進一步吸引大學生等人員到農村踐行創意靈感,激發干事創業熱情。近年來,共吸引300多支大學生團隊、1000多名大學生參與創作了1406個原生態、鄉土味的鄉村微景觀。
06、江西景德鎮:高嶺·中國村:荒村變桃源
坐落于生態環境優越的浮梁縣鵝湖鎮,距景德鎮市區40公里,距浮梁縣城30公里,距瑤里風景區16公里,毗鄰昌景黃高鐵浮梁站和浮梁通航機場,地理區位優勢突出。整個項目是由黑貓集團和浮梁縣共同打造的江西省重點工程,核心區規劃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
高嶺·中國村在項目推進和實踐中總結出了“三個三”(三權分置、三股分紅、三手合力)模式,并對標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進行打造,為之后的項目提供了寶貴經驗。借此機會,專業技術團隊通過高嶺中國村項目,結合過去公布的田園綜合體要求,探討一個成功的田園綜合體需要具備哪些內容:
一、功能定位準確。
圍繞有基礎、有優勢、有特色、有規模、有潛力的鄉村和產業,按照農田田園化、產業融合化、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路徑,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區為開發單元,全域統籌開發,全面完善基礎設施。高嶺·中國村將農業作為基礎產業,突出產業融合,明確農村集體組織在建設田園綜合體中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其在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作用。讓田園綜合體始終還是田園綜合體,而不是偏離到地產或者其他產業形態。此外,還有我們熟悉的多利農園,也是通過延伸農業產業鏈,目標做到“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包裝到物流的全產業鏈統一標準與監控。
二、基礎條件較優。
田園綜合體的區位交通和特色資源十分重要。項目地本身的人口規模、與城市之間的距離,都是我們進行項目選址的重要考量因素。此外,擁有獨具吸引力的自然資源或人文資源也是項目發展的一大優勢。比如我們要打造的花海、茶山,就是作為項目的旅游吸引力來保證客流。另外,良好的農業基礎、持續的資金投入能力、與當地組織清晰的合作模式、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等都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三、生態環境友好。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保留青山綠水,各類紅線我們要有極高的意識。田園綜合體項目需要配合當地推進山水田林湖整體保護、綜合治理,實現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高嶺·中國村項目內,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了香樟林、農田及河道,這些生態項目都為項目建設增光添彩。借鑒臺灣省桃米生態村,因為其生態良好,有很多青蛙棲息,在大地震之后打造了青蛙主題的農莊,大獲成功,帶動了當地的發展。之后,生態產業成為桃米生態村的主要產業,村里五分之一的村民都在經營生態產業,而其他村民經營的傳統農業,也因為生態旅游的帶動而升值。
四、政策措施有力。
田園綜合體順利推進非常重要的是當地政府的積極性,在用地保障、財政扶持、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應用、人才支撐等方面有明確舉措。企業和政府通過不斷摸索,探索出成熟的適應當地的模式,才能為產業發展和田園綜合體建設提供條件,令項目得以順利發展。
五、 投融資機制明確。
在進行項目建設,尤其是鄉村振興項目打造過程中,需要清晰地了解各級政府在各相關方面的財政補貼、專項資金。比如今年國家重點補貼包括輪作補貼,糧豆輪作、糧改飼等等;秸稈補貼;奶牛、生豬為主的畜禽類補貼;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購置農機補貼等等。除了政策資金,還可考慮銀行貸款及招商引資等方式,讓項目資金籌措渠道更加多元、穩固。
六、 帶動作用顯著。
高嶺·中國村項目通過租賃土地、向當地人提供就業崗位等方面,為農民創富增收提供了有效幫助。同村集體的合作則為當地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此外稅收、村莊風貌的變化等等都為當地帶來了顯著變化。
七、運行管理順暢。
高嶺·中國村提出了“三個三模式”。還有一些項目在發展過程中,也有自己的模式,比如咱們熟悉的遷西花香果巷的“智慧集約型農旅一體化產業集群”與“農旅+建設運營發展創新模式”,還有農產品帶動、農業連片開發、創意產業開發等等,都需要企業不斷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子。
07、河南漯河:“三鏈同構”實現食品產業集群協同發展
近年來,河南省漯河市緊緊抓住“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圍繞“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探索出三鏈同構、集群協同的農食融合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模式。2020年,全市食品產業營業收入2000億元,帶動農戶25萬,戶均增收3000多元?! ?span lang="EN-US">
一、培育產業群體,促進全產業鏈延伸
(一)扶持五級訂單生產,夯實產業鏈基礎。按照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優種優收、優加優銷要求,組織食品加工企業、面粉生產企業、種子企業、收儲企業與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小農戶簽訂“五級訂單”。對優質專用、訂單品種所需良種給予每畝20元補貼,組織相關金融機構洽談合作,開發“專項貸”“訂單貸”“種子貸”等金融產品。目前,全市發展優質小麥種植115萬畝,優質小辣椒常年保持在40萬畝以上。
(二)培育產業化聯合體,促進產業鏈延伸。制定土地、資金、人才扶持政策,支持組建龍頭企業牽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廣泛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5個,聯合體吸收龍頭企業100家、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200家,年產值突破900億元?! ?span lang="EN-US">
(三)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帶動產業鏈拓展。實施“十百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小升規”培育、“小升高”培育三大工程,形成了雙匯肉制品、中糧面業面制品、喜盈盈烘焙膨化食品、衛龍休閑食品、中大恒源健康食品、三劍客乳制飲品等6大產業全鏈條集群化發展的品牌典型?! ?span lang="EN-US">
二、打造平臺載體,促進全價值鏈提升
(一)打造食品研發平臺,提升科技價值。搭建國家級、省級研發平臺84家,食品企業每年研發新產品300個以上;企業自主建設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10個、博士后工作站4個、院士工作站2個。
(二)打造質量標準平臺,提升品牌價值。設立市長標準獎,對主導或參與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的企業和組織獎補。以標準引領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創建,全市無公害農產品品牌154個、綠色食品品牌35個、有機農產品品牌1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名牌產品4個。
(三)打造食品云平臺,提升渠道價值。創新“互聯網+”電商營銷模式,成立食品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應用創新中心、江南大學技術轉移中心漯河分中心,形成大宗糧食電商服務平臺,聯結各類批發市場50多個,農村連鎖超市1400多家,中介組織1500多家。
三、打通產業間聯結點,促進全供應鏈貫通
(一)打通食品和裝備制造業聯系點,發展食品機械產業。成功發行3億元檢驗檢測專業園區建設專項債券,規劃建成智能食品裝備產業園,智能裝備產業園吸引廣東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入駐?! ?span lang="EN-US">
(二)打通食品和造紙產業聯系點,發展食品包裝產業。著眼食品包裝高端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需要,建設臨潁食品飲料包裝專業園區,年產各類飲料包裝45億只、占全國市場的1/10,園區年營業收入近30億元?! ?span lang="EN-US">
(三)打通食品與寵物飼料行業聯系點,發展寵物食品。投資10億元建成寵物食品科技產業園,引進美國嘉吉20萬噸預混料項目,利用玉米提取淀粉和果糖后的副產品加工寵物飼料母料。
(四)打通食品與物流產業聯系點,發展以冷鏈物流為重點的食品物流產業。發揮漯河四方通衢的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冷鏈物流產業。全市國家A級物流企業24家,冷藏車擁有量占河南省1/4,9家企業上榜全國冷鏈物流百強,占河南省的2/3。
08、四川明月村:文創賦能休閑農業 推動產村融合發展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陶藝文化底蘊深厚,唐宋以來就是民用陶瓷(邛窯)的重要生產區。近年來,該村以竹海茶山明月窯為依托,大力推進農旅融合,走出了一條以“文創賦能休閑農業、推動產村融合發展”的發展之路。2020年接待游客23萬人次,鄉村休閑旅游收入達到3300萬元,帶動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span lang="EN-US">
一是堅持創新機制,推進要素集聚。
探索“政府搭臺、文創撬動、公益助推、旅游合作社聯動”的發展機制。爭取187畝國有建設用地指標,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和閑置宅基地,為明月村“引鳳入巢”提供“啟動器”。成立農旅融合項目工作推進組,采用招才引智政策,吸引100余位知名藝術家和非遺傳承人入駐,引進規劃、策劃、運營等經營人才,為明月村發展提供“孵化器”。積極爭取財政支持,整合項目資金,完善鄉村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提供 “助推器”。
二是堅持農旅融合,推進產業發展。
堅定“竹海茶山明月窯”發展思路。依托3000余畝有機茶葉基地、8000余畝雷竹園區和300多年的明月窯,成立了明月村鄉村休閑旅游合作社,推出農事體驗、自然教育、制陶和草木染體驗等項目,打造了蜀山窯、呆住堂藝術酒店等文創項目50余個,開發明月筍、明月染、明月陶等系列文創產品10余種,吸引150余名村民返鄉創業就業,2020年合作社實現盈收130萬元。同時,邀請全國各地新村民入駐,實現了浪漫田園和文藝村落融合發展,新村民與原住民互助共享?! ?span lang="EN-US">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美麗新村。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注重茶山、竹海、松林等生態本底的保護與發展,統籌推進“七改七化”(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院、改線、改習慣,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文化、保潔員專職化),開展綠道建設、風貌整治、院落美化和川西林盤修復,不斷改善鄉村宜居宜業宜游發展環境。已建成文化廣場2300余平方米、旅游環線8.8公里、綠道7.7公里。明月村已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幸福美麗新鄉村。
四是堅持文化傳承,擦亮產業品牌。
堅持特色化的發展方向。著力打造“明月村”特色文化品牌,連續舉辦春筍藝術節、中秋詩歌音樂會等特色文化活動,創設“明月書館”“陶藝博物館”等公共文化空間,孵化“音樂種子計劃”“明月文舍”等文化創意項目,培育明月之花歌舞隊、明月古琴社、明月詩社、守望者樂隊等特色文藝隊伍6支200余人,創作《明月甘溪》《明月集》等原創歌曲和原創詩集,開展產業、文化方面的培訓每年達1.5萬人次。
09、貴州凱里:傳統文化嫁接現代要素 苗繡產業煥發新活力
苗繡是苗族民間刺繡技藝,是苗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貴州凱里積極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以脫貧為核心,以培訓為抓手,以市場為目標,以合作社為落腳點,做大苗繡傳統產業,在指尖上繡出一條發展產業致富的新路。截至2019年底,凱里市相繼投入400余萬元,幫助17個村寨數千名繡娘對接時尚、對接電商,繡娘每年增收數千元。苗繡走出大山,站到了鄉村產業蓬勃發展的前沿,成為繼承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文化,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美麗產業。習近平總書記評價苗繡為:傳統的也是時尚的,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
一、整合資源,帶動抱團發展。
2015年,凱里制定苗繡扶貧計劃,培育發展特色手工企業和專業合作社,通過“一帶一,一帶多”抱團式發展,輻射帶動了更多村寨婦女參與發展刺繡產業。梅香村在政府扶持下成立刺繡合作社,經過三年發展,累計接到企業訂單一百余萬元,苗繡作品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國外,繡娘收入達到三千元,有的近萬元。隨著訂單量不斷增加,梅香村合作社“一帶多”,將多余訂單分發給周邊的凱棠、凱哨、養小等苗寨,帶動了周圍村寨婦女共同增收致富?! ?span lang="EN-US">
二、強化培訓,提升自身水平。
為解決刺繡因村而異,因家庭而異,因人而異,與市場接軌不暢的問題,凱里以刺繡合作社為基礎,組織開展村寨培訓、集中培訓,提升刺繡產品標準化水平,更新繡娘發展理念。創新培訓形式。針對苗族村寨的少數民族婦女文化程度較低、識字率低問題,制作凱里方言和苗語雙版本苗繡視頻教材;開展作品曬、比、評,調動繡娘培訓積極性。豐富培訓內容。邀請省級大師傳授苗繡技藝,邀請企業負責人講解市場需求,走進企業實地學習文化創意、電商經營、市場理念,不斷提升培訓針對性、實效性。截至目前,凱里市已培訓各村寨繡娘3500余人次,有效解決苗繡標準化難和繡娘市場觀念缺乏的問題,推動苗繡作品變產品,轉化為商品?! ?span lang="EN-US">
三、交流合作,對接外部資源。
從2015年開始,凱里市先后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達成合作實施“嘉人女性幸?;?rdquo;苗繡村寨扶持項目、“指尖上的幸福”經濟賦權項目等協議,推動凱里及周邊地區苗繡發展。在項目帶動下,大山深處的繡娘走出凱里,到貴陽、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參觀學習、開拓眼界。通過與外地企業和廠商的接觸交流,不僅提升了繡娘的刺繡技藝,還讓她們學會造血,自己找訂單、簽訂單、做訂單,逐步拓展市場?! ?span lang="EN-US">
四、加大宣傳,打造苗繡品牌。
為拓展發展空間,提升苗繡市場影響力,凱里市積極與多方合作,打造苗繡品牌形象。與深圳藝立方公司合作,打造“凱里試點”,建設“走出去”合作平臺。邀請許晴、趙薇等為苗繡代言,提升知名度。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牽線,與知名化妝品牌簽訂苗繡大單。在巴黎組織中國苗繡公益展,在上海舉辦中國苗繡展等。苗繡進一步與現代都市接觸、結緣,走向時尚和國際舞臺?! ?span lang="EN-US">
時光流轉,當傳統與時尚碰撞,當苗繡與產業融合,苗繡已不僅僅是苗族人世代延續的傳統手工,更是帶動苗鄉增收致富的時尚產業?! ?span lang="EN-US">
10、甘肅定西:打造全產業鏈 實現馬鈴薯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近年來,定西市安定區發揮地域優勢,把馬鈴薯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優勢主導產業,構建產加銷相銜接、貿工農一體化的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體系。2020年,全區馬鈴薯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總產達到190萬噸,總產值達到40億元,馬鈴薯產業收入占到了全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康薯”?!?span lang="EN-US">
一、構建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一是推良種。實施種薯產業升級工程,培育壯大種薯企業17家,形成5.5億粒的優質脫毒種薯繁育能力,占全國的29%。每年建設原種基地3萬畝以上、一級種基地30萬畝以上,實現種植環節脫毒種薯全覆蓋。二是建基地。推廣“脫毒良種+黑膜覆蓋+配方施肥+機械耕作+病蟲防控”的“五統一”標準化技術,打破鄉鎮、村社界限,建立集中連片的種薯、鮮薯、加工薯標準化種植基地60萬畝以上。三是育主體。扶持發展馬鈴薯專業合作組織416個,創建國家級示范社3個、省級20個,形成“分工協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馬鈴薯產業聯合體。四是強加工。以主食化、精深化為方向,培育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11家。2020年,加工鮮薯80萬噸、生產馬鈴薯制品14萬噸。五是抓流通。支持企業配建標準化恒溫儲藏庫,扶持專業合作社建設貯藏窖,實現分級貯藏,馬鈴薯貯藏能力達到88萬噸。依托國家級定西馬鈴薯批發市場和經銷協會,建立線上線下相配合的多元銷售渠道。2020年,共外銷鮮薯70萬噸,馬鈴薯制品1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8億元。
二、強化馬鈴薯產業全過程品牌標準體系。
一是加強品質管控。認證馬鈴薯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產品17個,“三品一標”面積105萬畝;將146家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做到“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二是健全標準體系。制定甘肅省地方標準《馬鈴薯脫毒原原種離地苗床繁育技術規程》和精淀粉、全粉、變性淀粉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85項;建成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數據中心,提供產品包裝、分揀、集散、檢測于一體的標準化配套服務,創建全國“馬鈴薯標準化示范區”。三是強化品牌培育。制定區域公用品牌管理辦法,“定西馬鈴薯”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進入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定西馬鈴薯脫毒種薯”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培育“新大坪”“福景堂”“愛蘭”等10多個知名商標?! ?span lang="EN-US">
三、健全馬鈴薯產業全方位保障體系。
一是政府引導。出臺《加快推進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馬鈴薯產業開發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二是項目扶持。每年籌資3000萬元,對農戶進行“全覆蓋”調種扶持。整合資金9138萬元,折股量化到92家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爭取1億元中央獎補資金支持定西馬鈴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三是金融助力?;I措擔保資金2500萬元,發放特色產業發展工程貸款5.8億元,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推出“惠企貸”“惠農貸”“興隴貸”等產品,累計為龍頭企業、合作社和農戶落實貸款5.2億元。四是績效激勵。將馬鈴薯產業發展納入鄉鎮黨委政府和區直相關部門的目標管理考核體系,考核結果與包鄉鎮、包主體、包基地、包農戶的農技人員職稱聘評、工資績效掛鉤。
11、寧夏昊王:構建產業化聯合體 促進抱團發展
昊王優質大米產業化聯合體成立于2018年,由寧夏昊王米業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各產業相關公司、合作社、聯合會、家庭農場、優質水稻種植大戶及相關服務機構等32家成員單位共同發起組建成立,圍繞優質糧食種植、加工、銷售,依托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撐,建立全產業鏈服務體系,涵蓋良種繁育、金融保險、文化傳媒、生態餐飲、園藝果蔬、畜牧養殖等多功能業務,實現“1+1+1>3”的聚變效應。截至2020年底,聯合體實現總產值10億元,帶動農戶9500戶,戶均增收8200元?! ?span lang="EN-US">
一、搭建服務平臺,夯實發展基礎。
聯合體根據市場情況,制定大米產業發展和年度生產計劃,提出水稻種植品種、收購質量標準和生產種植要求。以龍頭企業為支撐,以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紐帶,為各成員單位提供農業生產資料供應、植保作業、綠色防控、技術指導培訓、信息化管理等服務,推行種植環節“品種、培訓、耕種、施肥、植保、管理、收獲”七統一標準,通過多種方式建設五優(品種優、技術優、管理優、品質優、價格優)水稻種植基地,集約土地資源,進行規?;C械化、智能化生產。
二、打造科技平臺,實現產品增值。
聯合體不斷加強產學研聯合,以科技研發為載體,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產品品質,提升產品價值。一是加強產學研合作。與科研院校、農業技術專家、村隊土專家等共同組建校企社產學研合作基地。與浙江大學、寧夏大學建立東西部科技研發戰略合作關系,承擔項目研發,優先應用科技成果,推動產業發展。二是強化現代化裝備應用。聯合體廣泛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以“品管、交易、品牌、烘干、倉儲、加工、銷售、配送”標準化流程化管理方式,開展稻米精細化生產,確保獲得穩定增值收益供聯合體全體成員共享。創新加工工藝。聯合體創新大米5D加工工藝,開發“冷鮮香”系列產品、昊王“紅寶米”等高端大米,創新產品類型,注冊“昊王”商標,利用市場資源提升品牌效益?! ?span lang="EN-US">
三、構建金融平臺,解決融資難題。
聯合體借助核心龍頭企業的主導效應,提供多元化金融保障,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一是設立聯合發展基金。聯合體內成員共同出資,設立聯合發展基金,由金融機構按照1:10比例放大貸款,幫助聯合體成員單位及小農戶解決貸款難的問題,為生產、種植、農資等提供資金便利服務。二是搭建“糧食銀行”服務平臺。探索開發了糧食銀行“存轉銷、兌換、續存、轉存、擔保、貸糧、代存”七大功能,為聯合體成員單位提供糧食儲存服務,農民在通過契約方式保障糧食所有權的同時,將糧食經營權以“定期”或“活期”的形式過渡給企業,獲得每年6%的分紅,并按約定進行糧食提取或兌換。三是建立農業保險保障機制。聯合體以金融保險機構為支撐,為聯合體成員單位及小農戶提供農業保險等服務,實施開展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提高成員單位的風險防控能力,促進稻米產業良性循環發展。
12、山東博山:創意導入現代業態,規劃設計提升土地價值
山東省淄博博山區,以齊長城文化、萬畝原生紅葉為基地,通過項目主題再造為撬動引爆,以網紅電視劇為品牌推廣,通過魯商·紅葉柿巖景區的打造,推動區域涵蓋的和尚房村、石塢村、嶺西村、姚家裕村四個村莊發展。創意落地后首個十一小長假,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位列山東省同期新開業景區(收費)中游客數第一名。同時,入選2020年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二批優選項目名單,成為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的典范。
一、創意網紅場景 豐富營銷矩陣。
設計首個第一(全長2020米五層回旋角度最大)漂流水滑梯成為網紅IP,有自身的特色和主題,獲得高速傳播、流量爆發和大量游客的關注,提升IP的變現率和價值轉化率。依崖壁順勢而建,最高處距地面70余米的七彩玻璃棧道;全國第一個琉璃公園,博山117位世界一流琉璃工藝大師傾力打造;“氣勢磅礴、驚險刺激”等字眼便迅速抓住人們眼球,以微信(微博)為入口整合傳播,以短視頻撬動移動營銷,截止10月底熱度便突破1100萬,成為淄博在抖音平臺上關注度最高的地方性話題。內容創意加上網紅場景,線下景區導流,線上短視頻平臺助推,二者共同作用,形成良性閉環,使各個網紅場景得以走紅全國。
二、特色業態引入 豐富項目落地。
秉承“千載柿巖、萬彩生活”的文化定位,打造“齊長城腳下的琉璃生活村”。通過“山色、水意、火韻、土味”四大生活主題,植入了包含中國國家地理營地、綠樂園自然教室、琉璃溪水谷、院校實踐中心、琉璃會館、精品商店、大學生眾創營地、理想空間鄉村工作站、國際青年營地、創客學院、大師工坊、節日盒子文創店、非遺AR活化館、精品民宿、陶琉花園、花神書咖、博山薈餐廳等首期體驗店。并將地道的博山美食、絢爛的琉璃藝術、多彩的鄉野度假、時尚的返鄉創業,融入。
三、品牌口碑傳播 集群規模效益。
通過品牌集群重塑傳統資源,推動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依托紅葉觀光、琉璃體驗、山水度假和影視傳播,不斷增值理想村的品牌名片和度假影響力,實現山水資源、村落建筑、業態品牌及人才團隊的價值增值,創收高價值的品牌。富的業態產品實現對消費人群的全覆蓋,突出文化體驗感、產品創意感、消費價值感,保證理想村提供的產品類型豐富、價值認同感強,通過逐年運營擴大用戶群體,最終形成口碑化傳播和規模化營收。
四、多方互利共贏 致富效果顯著。
規劃挖掘整合旅游資源,按照“分步實施、面上發動、以點帶面、打造樣板”的思路,緊扣經濟社會發展,主抓鄉村旅游和民宿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產業布局、項目創新和文旅融合。并通過以點帶面,以柿巖理想村帶動博山城西郊野度假生活,包括惡石塢村、淋漓湖、嶺西村、姚家峪村等鄉創振興示范區,乃至整個淄博市鄉村文旅發展和品牌傳播,實現城鄉共贏、區域共贏的目標。
通過品牌集群助推鄉村振興,聯動周邊片區,總投資約2億元,帶動返鄉500人就業,年100萬人旅游休閑和度假。同時也涌現出了以中郝峪、上瓦泉、聶家峪、泉子村等為代表的鄉村旅游典型村和一批敢想敢干、勇于創新的鄉村旅游帶頭人,推動全區鄉村旅游整體水平提升。
規劃深挖“長城、琉璃、紅葉、山水、古村”五大資源,設計全國首個全長2.2公里五層回旋漂流成為網紅IP,搭建了琉璃棧道、琉璃天橋、琉璃佛、懸空寺、圓夢塔等一批次網紅場景,導入中國國家地理營地、《綠水青山帶笑顏》拍攝基地。實現山水資源、村落建筑、業態團隊的價值提升,符合潮流化市場趨勢。旅游區落地投資約10億,帶動返鄉就業1500人,年接待100萬人,聯動周邊片區十幾個鄉村旅游。
通過破解鄉村產業發展中面臨創意匱乏、用地不足及鄉村空心化、產業鏈短的難題,化零為整,促進景村融合,形成了弱勢互補,優勢疊加、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13、三瓜公社:“電商特色產業模式”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湯街道,距離合肥 90 公里,自駕車程 1.5 小時左右??偯娣e 10 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半湯街道部分區域以及周邊十余個村,其中一期重點開發冬瓜民俗村、南瓜電商村以及西瓜美食村。
按照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理念,融入“互聯網 + 三農”發展理念,構建集一、二、三產業與農旅相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系統,推動三瓜村的全面振興發展。在建設過程中保護鄉村原有的田林農湖系統,對荒地、山地、林地進行修整保護,修復水系,把鄉村田野打造成詩意棲居、宜游宜業的家園。
2017 年 7 月,“三瓜公社”被評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鎮第一名,2017 年接待游客量超過 500 萬人次,其中各地考察人員超過 30 萬人次。
一、產業規劃
(1)南瓜電商村:定位為電商村、農特產品大村、互聯網示范村,目前已經入駐的電商企業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艦店、天貓官方旗艦店、京東、甲骨文等,還吸引了微創全國聯盟、創客空間,以及大量文創基地、鄉村酒吧和特產銷售門店入駐。已經開發出茶葉、溫泉、特色農副、鄉土文創四大系列千余種特色商品和旅游紀念品,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獲得市場的極大認同,使農村產品銷售渠道多元化。
(2)冬瓜民俗村:主要產業為半湯六千年民俗館、古巢國遺址、手工作坊群。力圖挖掘還原巢湖地區 6000 年的農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設半湯六千年民俗館、有巢印象、冬瓜傳統手工藝坊,引入客棧、民宿、溫泉養生、旅游度假等鄉村旅游服務業,打造以體驗半湯地方傳統農耕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村莊發展模式。
(3)西瓜美食村:主要產業為 80 戶風情民居民宿、60 家特色農家樂、10 處心動客棧酒店。與經典溫泉品牌湯山共同組建湯山旅游公司,通過村集體入股和持股,共同開發溫泉康養民宿,拓展村集體經濟路徑。
二、運作模式
(1)建設模式:采用“企業 + 政府”的開發建設模式,合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與安徽淮商集團共同成立三瓜公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和“南瓜電商村”三大主題定位,對民居進行重新定位設計,構建起“線下實地體驗、線上平臺銷售,企業示范引領、農戶全面參與,基地種植、景點示范”的產業發展模式,圍繞民俗、文化、旅游、餐飲、休閑等多個領域,綜合現代農特產品的生產、開發、線上線下交易、物流等環節,探索出一條信息化時代的“互聯網 + 三農”之路。
(2)運營模式:特色農產品與電商產業融合。以“互聯網 + 三農”為實施路徑,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旅、商旅、文旅“三旅結合”的休閑農業和美麗鄉村建設新模式,重點打造南瓜電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三個特色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通過電子商務打開當地農特產品大市場,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新農人入鄉創業,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帶動加工,讓村民足不出戶把產品賣向全國,激活鄉村市場,盤活鄉村資源,為農業注入新的生命。以電子商務為抓手,依托南瓜電商村,建設線上線下店鋪,建立創客中心,吸引年輕人入鄉加入到電子商務就業創業平臺,通過電子商務,驅動農產品加工、生產,通過農特產品的加工生產吸引和保障更多本地村民就業和創業。
圍繞著餐飲、民宿、旅游、電商等,三產業態已初見成效。三瓜公社強調的是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通過統籌協調各類資源使一、二、三產業在總體規劃中有序發展,良性互促。電商和旅游協同發展是三瓜公社電商特色小鎮的獨特模式探索:農旅為主,引領電商小鎮品牌化建設;商旅是力,夯實三瓜公社特色小鎮的產業支撐;文旅是魂,傳承文化,塑造特色小鎮的文化靈魂。成立了花生、養殖、食用菌、瓜果等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綠色生態的農產品種植養殖區。由合作社進行原材料的種植、加工、銷售,為參與的村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及產品銷售等。三瓜公社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與引領作用,以合作社為紐帶,將農戶種養、生產加工和電商銷售有機整合,帶動周邊村民大力開展訂單式農業,快速實現致富。圍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種植標準化、農產品加工銷售等,打造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基地。依托已經成立的專業農業合作社,負責規模化的農特產品種植、養殖和加工。引導農民或農產品加工企業按照標準對農產品進行初級加工。
14、袁家村:“村集體組織帶動模式”
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北部,位于舉世聞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距離西安 60 公里,約 1 小時車程。袁家村共有 62 戶,286 人,土地面積 660 畝,發展到今天已經吸引外部 3000 人來到這里。
回顧和總結袁家村的創業歷程、發展思路和基本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以支部為核心,以村民為主體;以創新謀發展,以共享促和諧;以鄉村旅游為突破口,打造農民創業平臺;以組建合作社為切入點,實現三變;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三產融合發展;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強思想教育;弘揚優良傳統,淳厚鄉風民俗。
2017 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過 500 萬人次,總收入超過 3.8 億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超過 10 萬元。先后獲得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美麗鄉村、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中國十佳小康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等稱譽,昔日的“空心村”已經成為今日的“關中民俗第一村”。
一、產業規劃
袁家村在產業方面可以總結為“一個品牌,兩個產業”:一個品牌是指“袁家村”品牌,“袁家村”的品牌價值估值已經超過 20 億元,并且仍然在快速的增值中。“袁家村”的品牌,可以形象地解讀為“袁汁袁味的精神原鄉”,是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內涵的“農”字號品牌,其產業與三農緊密相連、息息相關。郭占武提出的袁家村品牌 +創新團隊 + 資本 + 互聯網的新思路、新模式將為袁家村的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前景。
兩個產業,一是指以傳統民俗和創意文化為核心的個性化、高端化和系列化關中文化產品產業。二是指以特色農副和健康餐飲為核心的農副產品的種養殖、加工包裝和銷售產業。
經過多年發展,袁家村從鄉村旅游起步,市場規模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品牌價值更為凸顯,第三產業強大直接帶動第二產業的發展;由傳統手工作坊到現代加工工廠再到連鎖加工企業,第二產業圍繞第三產業布局;第二產業的發展不斷擴大對優質農副產品的需求,拉動第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袁家村真正構建起由三產帶二產促一產,三產融合發展的良性循環體系。
二、運作模式
袁家村黨支部書記、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創始人和設計者郭占武將袁家村的成功歸結于“村干部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典型”,其模式可以歸結為“以村集體領導為核心,村集體平臺為載體,構建產業共融、產權共有、村民共治、發展共享的村莊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1)以村集體領導為核心,以村民為主體。
組建了以村兩委為核心的村集體領導隊伍。郭占武書記經常對村干部講:當干部就要有奉獻精神,就要能吃虧,先群眾后干部,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正是在郭書記帶領下,袁家村所有村干部都形成了共同思想認識:干部沒有任何特權,干部隊伍就是服務隊,就是為村民跑腿、為群眾服務的,村里發展好了,自己家也會跟著好,有大家才有小家。袁家村的村干部都不拿工資,義務服務。袁家村在發展之初村集體就明確提出自主發展的路徑,堅持村民的主體地位,樹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識,讓村民當家做主,自主發展、自我發展。不管外界的誘惑和壓力有多大,袁家村都不拿村民的自主權和控制權做交易,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不動搖,確保全體村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2)以村莊集體平臺為載體,組建股份合作制集體經濟組織。
為了盤活集體和群眾閑置資產,把散弱農戶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緊密結合,實施村集體內部無物不股、無人不股、無事不股。將集體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造,集體保留 38%,其余 62% 量化到戶,參與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都可以持股。對于旅游公司、合作社、商鋪、農家樂等經營性主體,可以自主選擇入股的店鋪,互相持有股份,入股的范圍不僅是本社區居民,還包括袁家村社區的經營戶。在合作社入股過程中,遵循全民參與、入股自愿、照顧小戶、限制大戶的原則。以產權同享為核心,所有入股農民與集體經濟組織共進退、同發展,極大促進了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了村集體與農戶個體的均衡發展。
在管理上,由村委會牽頭,組建管理公司和協會,包括農家樂協會、小吃街協會、酒吧街協會,協會成員由商戶們自己推選,為協會提供義務服務,構建了自我治理的發展模式。
(3)實施產業融合,不斷提檔升級。
不走傳統“由一產向二產和三產拓展”的思路,探索出“由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并立足品牌溢價的多維度產業共融”的發展路徑。從發展民俗旅游開始,袁家村的第一步確定了推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第三產業拉動手工作坊興盛,形成了“前店后廠”和加工企業,企業不斷轉型升級拉動第二產業發展壯大,進而提升對優質農副產品的需求,推動了第一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三產帶二產促一產”的三產融合發展格局形成,構建了一個相容共生、互補兼顧、層次遞進的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閉環產業鏈和成熟商業模式。目前,袁家村共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 10 個,旅游服務企業 6 個,建成菜籽、玉米、大豆、紅薯等優質農產品基地 14 個。還大力推動農副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培育發展新動能和后勁。
(4)推進產權共有,推進三股改革。
袁家村股權結構由基本股、交叉股、調節股三部分構成。①基本股,將集體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造,集體保留 38%,剩下 62% 分配到戶,每戶平均 20 萬元,每股年分紅 4 萬元,只有本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能持有,缺資金的農戶以土地每畝地折價 4 萬元入股。②交叉股,集體旅游公司、村民合作社、商鋪、農家樂相互持有股份,交叉持股 460 家商鋪,可自主選擇入股店鋪。③調節股,全民參與、入股自愿,錢少先入、錢多少入,照顧小戶、限制大戶。實現了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的高度統一,全民參與、入股自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利益共同體。通過調節收入分配和再分配,避免兩極分化,實現利益均衡。袁家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入股分紅、房屋出租等財產性收入占 40.1%。
15、泰山村:“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共同撬動模式”
位于鄭州市南大學城龍湖鎮境內,距鄭州 16 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 20 公里。占地面積 5000 畝,轄 9 個自然村,7 個村民組,現有人口 1500 余人。
結合黃帝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以“林業立村、生態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強村”思路發展鄉村特色旅游。2007 年,在外經商多年的喬宗旺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村民不等不靠,利用緊靠鄭州市區的區位優勢和黃帝文化的品牌優勢,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產業”方案打造泰山村特色旅游村。
泰山村先后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河南省最美鄉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生態村”“河南省特色旅游村”等諸多榮譽稱號。
一、產業規劃
(1)引進國內知名文旅品牌千稼集,通過文旅產業引爆村莊
引進河南千稼集農業旅游觀光有限公司與泰山村合作,建設了千稼集景區,按照“原味鄉村”“民國風情”“激情歲月”三大主題,布局農耕文化演藝、民俗特色小吃、民間演藝表演、休閑游樂體驗、主題情景客棧、綠色有機農場六大產品業態,布局地方名小吃、農副產品、茶館戲臺、文創產品、主題客棧、民俗演出、情景演藝、歷史店鋪、兒童娛樂、競技游戲和創意農場采摘園等對多元主題業態,供游客體驗濃郁深厚的中原民俗歷史文化和鄉土鄉情。
(2)合作經營打造萬畝高效農業產業園,夯實產業基礎
千稼集與當地農民采用合作經營的方式打造萬畝農場,通過集中耕作,精細化管理,生產綠色有機雜糧蔬菜。實現統一配給,從源頭上保證千稼集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游客還享受純天然農土特產和土法加工食品,充分享受好看、好吃、好玩、好游、好住、好購、好心情的“七好”快樂體驗之旅。
(3)發展新型養老產業,打造新型鄉村養老典范
2016 年,泰山村與上海和佑養老集團舉行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雙方計劃在泰山村聯手打造新型鄉村養老典范,建設可安置 5000 名老人的鄉村養老項目,打造“城市老人到鄉村寄家養老”特色示范村。“鄉村寄家養老”模式讓城市老人到近郊寄家養老,既有家的感覺,也能呼吸新鮮空氣、品嘗有機食品,以及享受護工細心的照料和社區醫養服務中心的健康管理。
(4)發展培訓產業,建立農村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培訓基地
泰山村每年承接各項培訓 20 多萬人次,泰山村有大中小會議室 8 個,其中一號會議室可以容納 550 人;可接待 2000 人同時就餐,可容納 1000 人入住。有高空培訓裝置2 座,高空攀巖墻 1 座,地面培訓設施如逃生墻、背摔臺、電網等多處。泰山村先后被鄭州市教育局指定為鄭州市中小學校外活動教育基地,被鄭州市人民政府明確為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被鄭州大學、河南民生學院等大專院校明確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被新鄭市人民政府指定為新鄭市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培訓基地。
二、運作模式
(1)獨創千稼集與泰山村村民合作的經營模式
公司對外招商,免租金、免裝修、免流動資金、免物業費、免管理費、免營銷費,為商戶提供統一采購的食材,收入扣除食材的成本后雙方五五分成,商戶承擔自己的人力、水電氣成本,公司承擔人力和推廣費用。公司建立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商戶成立了商戶委員會,對中心的采購、配送進行監督,經營風險由公司承擔。在這里經營的商戶一店一品,不重復,避免惡性競爭。
(2)泰山村走出了一條中國農村振興的道路
泰山村沒有完全依靠政府幫助,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條中國農村振興的道路。每個自然村的文化內涵、品位都不一樣,只有深挖文化和生態,通過優良的生態和優質的服務,把文化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生產力,把鄉村文化以及青山和綠水變成經濟和社會效益,才能探索出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6、中郝峪:“綜合發展模式”
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博山大山深處,距城區 40 多公里。中郝峪村共 113 戶、364 人,全村耕地面積 80 畝,山林、果林面積 2800 畝,是純山區村。
堅持“以農民為主體、讓農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實施“公司 + 項目 + 村民入股”的綜合性發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東、戶戶當老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一體發展。
中郝峪村把鄉村旅游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導產業,農旅融合、旅商融合,從小微起步,步步規范,事事創新,不斷探索山區村莊發展鄉村旅游的新路子,2017 年實現鄉村旅游綜合收入 2800 余萬元。先后獲得首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山東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好客山東最美鄉村”和“鄉村研學旅游目的地”等稱號。
一、產業規劃
(1)大力發展鄉村養生養老產業
中郝峪森林覆蓋率 96%,夏季平均氣溫低于 26℃。依托天然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養生養老產業,改造建設各類康養住宅 32 戶,配套康體休閑、無障礙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發展醫療服務、休養康復、農耕體驗等服務,形成居住—養老—休閑—康復—醫療等功能完善的新產業。截至目前,外來定居新村民 70 戶,全村年接待康養人數超過 3 萬人次,獲得全國森林康養示范基地稱號。
(2)大力發展鄉村民宿度假產業
村集體把村內 60 戶 180 多間閑置房屋有償收回,重新進行規劃設計,外貌力圖凸顯山村風貌,內部更加注重現代舒適,用來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產業。同時對全村婦女進行家政服務培訓,每戶院落配有一名管家服務員,持證上崗。制定《中郝峪幽幽谷民宿管理服務標準》,嚴格落實民宿標準化服務,讓游客感受家一般的溫暖。
(3)大力發展高標準農業旅游產業
規范建設農家樂超過 100 戶,其中 10 家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25 家被評為山東省五星級或四星級農家樂。統一農家樂管理標準,制定行業規范,統一配送餐飲用具,達到省級農家樂衛生安全標準。突出家庭接待特色,游客接待戶戶有“絕活”,在不同農家感受不同的休閑體驗氛圍,村民全員進行旅游接待業務培訓,旅游接待從戶戶“游擊隊”轉變為整村“正規軍”。
二、運作模式
“中郝峪模式”:以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為重點,推動農產品生產、餐飲、醫療、教育等服務有機整合。建設美麗鄉村,著力于村容村貌整治、生態修復、特色挖掘以及合作社建設。同時進行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鼓勵村民以土地、山林、資金、勞動力入股,創新出“公司運作 + 單體承包 + 全體村民入股”的運營模式。
做活“公司主導 + 村民入股”的統一運營管理模式:幽幽谷公司對村子進行統一開發、運營、管理和推廣。村民以田地、農家樂、餐館等入股運營公司,與公司利益緊密綁定,形成運營合力。一方面解決了中郝峪鄉村旅游的服務標準、項目建設、品牌推廣等問題,另一方面帶動村民實現共同富裕。在公司里,村集體占 21% 的股份,剩下根據村民自有房產、果園、勞動力等各種資產價值配相應比例股份。除經營收入以外,每年獲得公司分紅。在經營上,公司統一負責村子的項目開發、運營和宣傳。公司統一運營分配客人,業戶只負責搞好接待、服務工作,不得擅自接待客人。村莊所有項目價格全部由公司統一制定、統一收費。
17、尹家峪:田園綜合體模式
素有“林果之鄉”“蜜桃之鄉”“長壽之鄉”的沂水縣泉莊鎮是尹家峪田園綜合體的所在地,位于沂水縣城西北方向, 也是臨沂市西北大門。
齊魯大地鄉村振興的未來樣板。更舒適的人居生活空間,向往的生活預演。“未來田園”尹家峪,在國人田園生活的理想與現代科技大發展背景下,是更超前的田園綜合體模式:有高新科技下更優質、健康、高效的農產;未來感的游憩理念和設施,讓游客得到更好的休憩;當地居民生活品質、收入、幸福感全面提升;三產融合更順暢、城鄉一體更緊密。規劃主要依托山水林田的優勢,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將尹家峪田園綜合體打造成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閑旅游“后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后方”。
“崮鄉田園美·沂蒙花盛開”尹家峪是首批山東省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項目,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投資20億元,年可接待游客200萬人次。
一、總體規劃
空間規劃“一心一廊三帶九區”,一心即入口服務中心,三帶為入口服務帶、花田風光產業帶、崮上連廊旅游帶,九區為桃花潭水入口服務區、桃花溪谷核心區、科技農業種植區、林果農業種植區、崮上桃園種植區、創意農業種植區、七彩崮園觀光區、東漢崮景區、天上王城景區。核心場館五朵桃花造型綜合體已落地,分別為快樂芒果、航空航天主題、魚菜共生、臺灣風情、橘子布美學等高品質體驗館。并打造雲水間精品民宿和雲悅服務中心。尹家峪田園綜合體依托沂蒙山水踐行未來田園的樣板,是齊魯大地最具影響力的農旅融合、景田一體、產村聯動的田園綜合體。
二、運作模式
(1)做市場,提煉品牌升級方法新招
尹家峪田園綜合體重視市場開發,將宣傳推廣貫穿始終,堅持用市場化思維運營整個項目,做好線上平臺推廣、線下實地推廣、微信網站推廣、電視廣播推廣、產品包裝推廣,先后推出微信公眾號、頭條號、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制作《夢回崮鄉》微電影、《感恩尹家峪》、《親親你的酒窩》歌曲及MV、《走進尹家峪》和《臨沂·尹家峪田園綜合體》宣傳片
(2)“七化一體”,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路
尹家峪田園綜合體重視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堅持社企一體、村社共興,用有機的標準生產高端農產品、用可追溯的手段控制質量、用管理企業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用互聯網的思維營銷市場,走出一條土地股權化、生產有機化、質量可追溯化、經營電商化、管理企業化、扶貧精準化和農旅一體化“七化一體”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3)“企業+合作社+金融機構”,實踐多層分配收益模式
整合項目地20個村莊,人口2.3 萬,7100戶,貧困人口1000多人,約900戶,約4萬畝的農民桃園,進行社會化平臺管理,實現社會化服務于農民,聯合金融機構對桃園進行投資,實現資本運作,改良提升現有桃子品種,做到一年四季有桃。對整合的桃園以企業、合作社、金融機構三方合作的模式進行統一管理、培訓,對鮮桃通過不同渠道(鮮果市場、深加工企業、網絡等)保底銷售,不流轉農民的土地,保障農民各項收入每年遞增,保障貧困戶穩定脫貧,在此基礎上做大做強桃產業,形成桃產業鏈的穩步發展。
18、竹泉村:“外部資金撬動模式”
位于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北部,距縣城 12 公里,距離臨沂市區約 65 公里,約 1.5小時車程。村莊占地面積 1800 畝,包括竹泉村景區、紅石寨景區、桃花峪溶洞景區和原始森林景區等。
竹泉村在開發之初,秉承“先保護、后開發”的原則,確定了建設新村,騰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風貌系統,打造旅游接待服務吸引核;新是指按照鄉村振興的標準并結合居民現代生活需求建設新村,安置村民。
竹泉村以沂蒙古村生態環境和民俗系統為資源優勢和文化特色,打造沂蒙特色顯著、泉鄉個性凸顯、竹鄉景觀誘人、農家風情留人的,融體驗、度假、休閑和觀光功能于一體的沂蒙山鄉綜合性旅居目的地。
竹泉村于 2009 年被山東省旅游局命名為逍遙游示范點、自駕游示范點;2010 年被評為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2014 年,被農業部、住建部、原國家旅游局聯合授予“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的榮譽稱號。2016 年,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示名單。
一、產業規劃
(1)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業,引爆村莊發展
利用村莊世外桃源般美景和獨特沂蒙鄉村文化,開發具有沂蒙特色的鄉村休閑旅游業。按照鄉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提升自然休閑內涵,開發生態旅游業態,引導傳統農耕逐步向農業觀光、農事體驗、農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鄉村旅游發展。
(2)培育特色文化村,梳理村莊品牌
編制古村落保護開發規劃,強化村莊保護。在充分挖掘和保護古村落民居、古樹名木和民俗文化等的基礎上,美化村莊人居環境,將歷史文化底蘊轉變為具備生活體驗內容的特色文化村。挖掘沂蒙傳統農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的生態思想,打造成為弘揚農村生態文化的重要基地。
(3)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進一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深入推進標準化創建,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各類營銷宣傳渠道,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為當地村民開拓新的收入增長點,助推地方經濟發展。
二、運作模式
(1)實施政府指導、市場運作與村民自主有機結合的整體運作模式
青島龍騰集團作為竹泉村投資開發的主體,決定了由市場主導的首要原則,開發、經營和管理均采取市場化運作??h、鎮兩級政府分別成立旅游開發建設指揮部,選派專人專崗,出臺扶持政策,協調處理關系,解決制約因素。
(2)規劃先行,統籌兼顧景區的開發建設
秉承“保護性開發”的原則,高起點規劃,將生態保護和地方歷史文化內涵的發掘作為規劃的重點,堅持在傳承中發揚、在保護中開發。通過有效的開發,形成新舊兩個竹泉村,景觀相互映襯,功能互為補充,形成互利共贏的局面。
(3)因地制宜,打造發展新模式
利用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資源優勢,以古村生態和沂蒙民俗為文化特色,大力開發鄉村休閑旅游業態。推進“一古一新”兩個竹泉協調發展,古村保留原有風貌,打造成為旅游接待休閑產業聚集地,新村按照現代新生活標準,為村民提供寬敞舒適的居住環境。村民利用宅院,發揮專長,圍繞“古村”開展旅游生意。兩村和諧發展,村民安居樂業。這種超前的規劃理念、新穎的產品設計,多贏的開發方式被譽為“竹泉模式”。
(4)以人為本,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
一是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新村按照高標準的規劃設計,對生活用電、自來水、路燈架設、路面硬化、水沖廁所、沼氣等設施進行統一的配套建設,并栽植綠化樹木,形成規劃整齊、環境整潔、配套完善的生態宜居村落。二是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確定控制區域,對控制區內地下水開采、礦產資源利用、植被保護等進行嚴格管理。在景區的精心管理下,村內竹林面積逐步擴大,品種逐年增多,原有的臭水溝變成綠柳垂陰、魚蝦戲水的景觀河道。三是村民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極大提高。游客的增多帶來了更多的信息,改變了村民的觀念。城市游客的增多,使村民剩余而零星的農副產品成為商品,不僅增強了村民的商品意識,更增強了村民根據社會需求生產商品的意識。四是勞動就業得到改善提高。景區開發建設,對規劃區內的農民土地采取了租賃政策,村民有了旱澇保收的土地收入,同時景區建設和管理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輔助勞力,又有一大部分村民有了新的經濟來源。旅游區的經營,又帶動了周邊特別是竹泉新村的第三產業,如零售商業、餐飲業、“農家樂”服務業等。
(5)管理規范,公共服務體系完善
竹泉村安全管理制度、環境衛生等各項制度健全,并設有應急預案,通過幾年的完善,已逐漸形成一套具有普遍性和標準化的制度體系。有標準的游客服務中心和醫療救護點,能集中處理垃圾,所有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才排放,形成了整潔、完善的環境基礎設施。
(6)保障項目投入,推進建設制度
公司按照涵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標準體系、環境提升標準體系、服務保障標準體系、產業經營標準體系和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美麗鄉村標準體系,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同時,努力爭取各種渠道的政策資金,為美麗鄉村的開發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力求打造生態旅游精品。
(7)積極參與旅游標準化示范企業創建,提供項目支撐
2015 年,景區所在的沂南縣被原國家旅游局列為旅游標準化試點縣,竹泉村被列為第一批試點單位,各項標準建設正在不斷提升和完善,旅游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為生態文明(美麗)鄉村標準化示范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19、烏村:“一價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國家 5A 級景區,距烏鎮西柵 500 米,緊靠京杭大運河,總面積 450 畝。
借鑒了 Club Med 的“一價全包”國際度假理念,按照“體驗式的精品農莊”定位進行開發,強調在對鄉村原有肌理進行系統保護的基礎上,營造具有典型江南水鄉農耕文化傳統生活氛圍、適應現代人休閑度假的“烏托邦”。圍繞江南農耕村特點,導入酒店、餐飲、娛樂、休閑、親子、農耕活動等配套服務設施,烏村定位為高端鄉村旅游度假區,與西柵歷史街區聯袂互補。
圍繞江南農耕村落特點,布局精品農副種植加工區、農事活動體驗區、知青文化區、船文化區四大板塊,完善“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接待服務設施,與西柵景區聯袂互補,成為烏鎮目的地的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區。
一、美食。一小時蔬菜:鄉土味中晚餐,采用健康的“一小時蔬菜”,嚴格按照“當餐到達,當餐使用”的原則,形成“從采摘到上菜一小時”的特色。純正西餐:紅酒和各色雞尾酒配以牛排、意大利面。江南甜品:紅豆糊、桃膠雞頭米、桂花年糕、鵝頭頸、青團、貓耳朵……
二、住宿。烏村將住宿細分為不同組團單元,分別是漁家、磨坊、酒巷、竹屋、米倉、桃園及知青年代,組團的名稱與主題定位來源于村莊以前的生產小隊,目前共有客房 186 間。如漁家組團就是以公社化時期當地漁業生產小隊的生活元素為主題而命名的。
三、游玩。每日提供蔬菜采摘、農耕深度體驗、各類農事活動、童玩天地、手工 DIY 等豐富的休閑體驗活動;在新建的活動中心、青墩、烏墩、碼頭等重點區域定期提供演藝、酒吧休閑、帳篷露營等活動。
四、運作模式
(1)一價全包的套餐式體驗模式
顛覆傳統經營模式,烏村引入國際領先的一價全包套餐式體驗模式,打造了中國首個融“食住行游購娛”活動為一體的一站式的鄉村休閑度假項目,即打包食住行和 30多項免費體驗項目集中銷售。依托景區獨特優勢資源,將全村封閉起來,通過高門票限制人流,游客只需一張門票,即能享受全部服務。
(2)烏村運營另一大特色 CCO,即首席禮賓官
烏村 COO,即為游客提供面對面的近距離綜合服務,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集景區導游和活動指導參與等服務為一身的首席禮賓官。按照現有活動內容,烏村內 CCO的特色服務主要以引導游客體驗民俗活動為主。毗鄰傳統大景區的鄉村振興,可以差異化地產品定位,做傳統景區的配套支撐甚至是對等互補,從而凸顯自己的價值,實現振興發展。
20、莫干山:“民宿發展模式”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境內,距離杭州市 70 公里,自駕 1 小時車程。以民宿為基礎產業,構建多層次產業體系。通過政策扶持、外資引進、人才利用,打造莫干山特色小鎮。2016 年入選為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
一、產業規劃
(1)民宿產業
莫干山導入多元主題化的民宿產業,形成了全國民宿產業的高地,歷經外來人群投資、本地居民投資、政府引導發展三大階段。為規范引導民宿產業發展,德清縣 2015 年出臺的縣級民宿等級劃分標準《鄉村民宿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將民宿劃分為精品民宿、優品民宿和標準民宿三類;在民宿管理上,實施政府與民間機構共同管理,2015 年出臺《德清縣民宿管理辦法》,通過對消防、污染、安全防護、接待設施等方面進行規定,加強對民宿的規范和引導,并成立民宿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對民宿經營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在土地政策上,對民宿項目通過“點狀供地”,出讓投資者房屋落地的土地,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土地浪費。
(2)旅游產業
挖掘莫干山及周邊旅游資源,按照康體健身和民國體驗發展主題構建全域旅游產業。依托莫干山風景名勝區,打造戶外生態運動基地,修建莫干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環莫干山”游,串聯莫干山周邊旅游資源,山上山下聯動發展;出資對鎮區街道進行民國風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館、布鞋、老酒、咖啡館等懷舊風格的業態,建造了小型博物館、VR 體驗館、復古鐘樓等建筑。舉辦音樂節、國際自行車賽事、山地越野競賽等節慶活動,提升莫干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國際休閑旅游品牌。
(3)農業產業
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推進生態農業發展,構建有機循環農業生產系統,挑選高品質有機農產品:一部分向外輸出進行有機蔬菜宅配服務,另一部分進行售賣和二次加工,實現在地營銷;開辟部分景觀農田,開發農業體驗,通過承包農場種養殖,構建自給自足的生態平衡,多余的產品向外輸出,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4)文創產業
挖掘莫干山人文歷史底蘊,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建設莫干山庾村 1932 創意產業園,改造 1936 蠶種場文化集鎮,引入藝文展覽館、設計工作室、主題餐飲酒店等文創業態,打造兼具文化內涵和復古氣質的設計創業項目,展售當地特色竹、蠶絲等手工作品,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建設影視文創小鎮,挖掘民國風情文化資源,打造青年電影人的創客基地,舉辦電影節,打造國際性電影大賽頒獎基地;莫干山引入全球首個Discovery Adventures Moganshan Park 落地運營,大力發展體育運動、極限拓展等業態,成為全國知名的戶外運動目的地。
二、運作模式
充分發揮依托長三角大城市群優勢,以民宿產業為先導帶動鄉村旅游和鄉村產業新發展。莫干山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高級形態和中國民宿產業發展的領頭羊,依托大城市的巨大人流和消費力,作為爆點樹立莫干山鄉村旅游的品牌從而取得成功。通過莫干山的示范帶動,浙江桐廬等其他地市,包括全國各地都掀起一股民宿熱,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民宿已經并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特色先導產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為時代謳歌,為人民抒懷 ——我所認識的王宏甲和他的《走向鄉村振興》
2021-04-09智廣俊: 選拔培養一批精通黨務、村會的帶頭人,走集體經濟共同富裕之路——新時期鄉村振興幾個典型案例的啟示
2019-02-2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