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馬克思、恩格斯吸收空想社會主義中合理的思想,運用他們自己發現的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指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使得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趨勢。蘇聯東歐的垮臺,不是社會主義造成的,恰恰是他們拋棄了原來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拋棄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行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的結果。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國際國內的實踐來看,都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要求的,都是客觀的必然趨勢,是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
近日有人提出,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自然而然產生的過程,而社會主義則是人們按照馬克思設計的制度人為建立起來的。言外之意,社會主義是人為的制度設計,它的建立不具有客觀必然性。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一、馬克思恩格斯是怎樣論證社會主義
取代資本主義的客觀必然性的
毫無疑問,社會主義制度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馬克思主義這個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下,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建立起來的。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共產黨的領導、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和創造性起了很大作用。但這絕不等于說社會主義制度是按照少數人閉門造車設計出來的圖紙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是人們主觀制度設計的產物,而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決定的歷史必然趨勢,是一種客觀必然性。
最早提出社會主義的是空想社會主義者。在英國產業革命時期,資本原始積累,圈地運動,“羊吃人”,勞動人民遭到殘酷剝削,陷于艱難困苦的境地。空想社會主義奠基人托馬斯·莫爾對橫遭圈地運動之禍而顛沛流離的勞動人民深表同情,對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手段和殘暴行徑深惡痛絕。他認為,私有制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在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探索中,設想了一個以公有制為基礎,人人勞動、共同占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衣食豐足、道德高尚,人人無憂無慮地生活的理想王國。空想社會主義者關于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思想,成為科學社會主義重要的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是從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出發來論證這種思想的,他們總是訴諸人的理性,世界觀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而且他們看不到實現理想社會的力量。他們的理想社會是一種空想。主觀設計出來的新社會,盡管在圖紙上是盡善盡美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馬克思、恩格斯吸收空想社會主義中合理的思想,運用他們自己發現的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學說,分析資本主義現實存在的矛盾,得出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科學結論,從而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
馬克思、恩格斯是怎樣論證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客觀必然性的呢?他們指出,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的積累、生產的集中,使得生產力越來越具有社會的性質。產品不是一個人生產出來的,而是一群工人共同勞動的產物;生產上需要的物資,不是來自本企業,而是由社會提供的;生產出來的產品,也不是自己消費,而是供社會使用的。各個生產單位密切聯系在一起,整個國民經濟連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生產力的社會性質客觀上要求由社會來占有生產資料,由社會按照全體人民的利益來調節經濟的運行。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生產資料歸資本家私人所有,資本家是按照追逐剩余價值的目的進行生產的。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以后,這種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的性質了。“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關系,這個曾經仿佛用法術創造了如此龐大的生產資料和交換手段的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現在像一個魔法師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術呼喚出來的魔鬼了。”“資產階級的關系已經太狹窄了,再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了。”這樣,占有方式就與生產方式發生了矛盾,生產方式起來反對占有方式,這就形成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生產社會性與生產資料私人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社會一切弊病都來源于此。這一矛盾在資本主義范圍內是無法解決的,只有通過社會主義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才能解決。資本主義的發展為消滅自身創造了物質條件,而且資本主義的發展客觀上也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無產階級。按照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依靠工人階級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要求。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使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這個道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闡述的。有人說,《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多年了,資本主義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經濟全球化,這套理論還適用嗎?的確,這170年來資本主義發生了許多變化,但無論怎么變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經濟全球化只是使這個基本矛盾越出了一國的范圍,擴展到全世界,使它加深了。只要存在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仍然是客觀的、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歷史必然趨勢。這就是我們在蘇東劇變、社會主義跌入低潮的嚴峻形勢下,仍然對社會主義充滿信心的理論依據。
二、怎么評價十月革命勝利
以后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
馬克思、恩格斯從理論上闡明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一種客觀的必然趨勢。這是一個偉大的預見。但他們在世的時候,除了短短72天的巴黎公社外,社會主義還沒有實踐,沒有成為一種現實的社會制度。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領導下,俄國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從科學的理想變成了現實的社會制度。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紀元,人類自此進入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
怎么評價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還是“背離了人類文明正道”的“歷史迷誤”?這在蘇東劇變以后曾經成為一個焦點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存在激烈的爭論。那時,由赫魯曉夫在蘇共20大上作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引發的世界范圍內的反共反蘇浪潮中,攻擊蘇聯社會主義實踐的聲音甚囂塵上。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在斯大林領導下發展起來的,全盤否定斯大林必然導致全盤否定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當時在“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領導下挺身而出,接連發表《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兩篇文章(以下簡稱《一論》《再論》),捍衛斯大林的正確方面,全面、科學地分析了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反擊了帝國主義、修正主義的猖狂進攻,成為穩定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大局的“定海神針”。
我們黨是怎么分析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呢?毛澤東提出了一個方法論原則,即把蘇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具體制度(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具體體制、運行機制)區分開來。蘇聯建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政治上堅持共產黨領導、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經濟上堅持公有制、按勞分配;思想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正確的,它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特定階段的普遍規律,是所有國家發展共同的康莊大道,這就是十月革命道路。這種基本制度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動搖了、顛覆了基本制度,就會改旗易幟,走上背離社會發展規律的邪路。蘇聯建立的社會主義具體制度,則是蘇聯人民結合蘇聯國情探索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具體實現形式。對蘇聯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需要作具體分析:有的是正確的,別的國家可以學習;有的是只適合于蘇聯的國情,不能搬到與蘇聯國情不同的其他國家去;有的則是錯誤的。斯大林的錯誤不是由基本制度產生的,而是發生在具體制度的某些環節上。因此,糾正斯大林的錯誤不需要改變基本制度,只是要求在堅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不適合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具體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不符合經濟基礎需要的上層建筑的某些環節。在整個社會制度的體系中,基本制度是第一位、決定性的,具體制度是第二位的,只是基本制度的具體實現形式。基本制度是正確的,具體制度則是有對有錯的。綜合起來,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應該“三七開”,成績是基本的,問題是第二位的。毛澤東這一論斷是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來的,得到與會成員一致贊同。
有人經常提出一個問題:蘇聯東歐都垮了,為什么還要為他們的社會主義制度辯護?事情有點像1956年我們黨發表《一論》《再論》時有人提出的疑問。當時有人也說,連赫魯曉夫都把斯大林否定了,你們還給斯大林作辯護?毛澤東理直氣壯地說,我們為斯大林的正確方面辯護,就是為社會主義辯護,就是為無產階級專政辯護,就是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辯護。蘇聯的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難道不應該辯護?蘇聯的促進生產力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具體制度,難道不應該辯護?不要因為蘇聯東歐垮臺了,就徹底否定他們的社會主義實踐。老實說,蘇聯東歐的垮臺,不是社會主義造成的,恰恰是由于他們拋棄了原來堅持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拋棄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行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的結果。這一點,我們黨是有明確結論的。
三、如何理解我國是
按照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
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有人也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產生過懷疑和動搖。一說改革就說社會主義制度背離了人類文明的正道,就想照搬西方的“普世價值”。其實,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是按照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探索的結果,完全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而不是主觀設計出來的。
我們以我國經濟制度為例來說明。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1953年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興建大批大型工業企業,尤其是蘇聯援建的156項工程。在這種形勢下,以個體私有制為基礎的農業、手工業以及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基礎的私營工商業,顯然與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需要不相適應了。我們黨及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要求在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同時,對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一體兩翼”,用兩翼來保證一體。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三大改造)是一項龐大的社會改造工程。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充分肯定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指出:“這個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歷史證明,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是完全正確的。”到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幾億人口的大國里,短短幾年時間,平穩地實現了這樣龐大而復雜的社會改造工程,世界罕見。這項工作盡管存在時間過緊、形式單一、工作過粗等問題,但從總體上看,用鄧小平的話來說,完成得很好。我們黨用這樣偉大的革命實踐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值得濃墨重彩地寫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冊。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極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制度基礎,提供了政治前提。我們必須充分肯定這項工作,一切否定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言論都是不符合實際、錯誤的。
但是,當時我們對我國的社會主義處于什么階段,沒有明確的認識。1960年,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曾經談到: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又可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不發達的社會主義,第二個階段是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后一階段可能比前一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經過后一階段,到了物質產品、精神財富都極為豐富和人們的共產主義覺悟極大提高的時候,就可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但他沒有明確指出,我國社會主義處于什么階段,更沒有闡述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這個階段各方面的制度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那時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存在一些超越階段的做法。例如在所有制方面,搞了單一公有制,這就不符合生產力水平及其發展需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審視了我國國情,探討了我國社會主義處于什么階段這個問題。到黨的十三大,我們黨明確地作出了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第一,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長期革命斗爭取得的偉大成果,也是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背離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公有制,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公有制。
我們強調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并不是像空想社會主義者那樣出于某種善良的愿望,而是反映了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社會主義公有制是與生產力的社會性質相適應的。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建立公有制、用社會主義公有制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符合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的,是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正是依據這一規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會主義社會,雖然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但是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即它是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組織生產的,也就是說,它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這一點正是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私有制(不管是個體經濟、私營經濟還是外資經濟)是不能成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的。
我們既然已經進入社會主義,那就必須堅持公有制,決不能搞私有化。取消公有制、實行私有化,那就挖掉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社會主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好比一顆大樹,你把樹根子刨掉了,那樹不就死了嗎!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有人常常忘記這個簡單的道理,以為沒有公有制也可以搞社會主義,掀起一股又一股的私有化浪潮。按照這個思路搞下去,社會主義事業是會被葬送的。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制定政策措施,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我們的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經歷一個很長時間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別的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現代化。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很不平衡,生產資料公有制需要的具有社會性質的生產力,在許多地方和部門還不具備。多層次的生產力水平,客觀上要求有多種所有制與之相適應。因此,我們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保證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前提下,還需要有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企業等各種非公有制經濟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
從我國上述實際情況出發,鄧小平總結了過去的經驗教訓,認為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但不可能搞得那么純,只要公有制占主體就可以了。他指出,“我們允許個體經濟發展,還允許中外合資經營和外資獨營的企業發展”,這些都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1987年,黨的十三大根據鄧小平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的思想,同時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鮮經驗,進一步提出了發展私營經濟問題。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經濟成分,不是發展得太多了,而是還不夠。對于城鄉合作經濟、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都要繼續鼓勵它們發展。”“實踐證明,私營經濟一定程度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生產,活躍市場,擴大就業,更好地滿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因而也是“公有制經濟必要和有益的補充”。這樣,我國的所有制格局,除了作為主體的多種形式的公有制經濟(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以外,還有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中外合資經濟和外資獨營經濟等的非公有制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20多年所有制形式過于單一的局面。
黨的十三大以后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這樣的所有制結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國情,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到黨的十五大,我們明確規定,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并把這一條寫進了憲法。這意味著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實行這個基本經濟制度,誰也不能違反。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黨確定基本經濟制度是十分慎重的,不僅有理論論證,而且經過了實踐檢驗。從開始提出到最后確定,經過10多年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才寫進憲法,用根本大法把它規定下來。現在有人罔顧這段歷史,動不動就想修改基本經濟制度,且不論對錯,至少在學風上也是不謹慎的。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共同發展這種所有制結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都應該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種基本經濟制度。只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發生變化,我們就不能改變這個基本經濟制度,中央一再強調,我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既不能搞單一公有制,也不能否定公有制為主體,搞私有化。
回顧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國際國內的實踐來看,都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要求的,都是客觀的必然趨勢,是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社會主義不是某個人主觀設計出來的,而是無產階級、勞動人民按照客觀規律干出來的。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原載《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年第1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