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有學者過度解讀馬克思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句話,一定要把它解釋為馬克思對其與馬克思主義關系的切割,解釋為馬克思主義者不是馬克思的繼承人。這個關于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者身份問題,與其說是一個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它同“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提問一樣,成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一種特殊規律性現象,構成科學馬克思主義史觀的經驗基礎。
一、身份認同與主體意識
可以說,對于每一位從事馬克思主義事業(無論是實踐的還是理論的)的人來說,都有一個是否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問題。在一般意義上,可以說,做什么事就是什么人。但是,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就不能簡單地用職業來定義。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代表一種資格和品質。這種資格和品質高于職業選擇。馬克思主義者除了從事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事業,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教育與傳播等實際的活動外,對其還有關于馬克思主義認識與態度的要求、有科學世界觀的要求、有共產主義理想與信念的要求、有對無產階級事業和人民忠誠的要求、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政治覺悟的要求、有對馬克思主義事業實際貢獻的要求等。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特殊性質,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實際是一種政治身份。
本文提出“馬克思主義者身份認同與馬克思主義發展主體意識自覺”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發生過的馬克思主義者身份認同,特別是馬克思主義者身份自我認同現象與馬克思主義發展主體意識自覺問題聯系起來,是因為這種現象所反映的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是否具有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意識問題,一個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意識自覺問題。從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歷史來看,“身份認同”現象實際成為一個反映、檢驗甚至激發馬克思主義者的主體意識自覺的經驗基礎。
二、經驗基礎與問題實質
在馬克思自己的文獻中,是查不到馬克思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句話的出處的,目前流傳的馬克思的這句話都來自他人之口。
馬克思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句話,實際不是對他的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的拒絕,而是對那些既不完全懂得馬克思主義,又不能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不夠格的“馬克思主義者”身份的拒絕。從馬克思的這句話中不能得出“馬克思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一般結論。
有人說,馬克思否定的是巴枯寧一伙制造的帶有譏諷、貶損意味的那種“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者”。我們說,馬克思反對這種意味的“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者”是沒有問題的,但這不是馬克思在這句話中所指的“馬克思主義”。如果是這種意味的“馬克思主義”,就與馬克思這句話的內容或邏輯不符。有人說,馬克思否定的是“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或遵循這種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馬克思講這句話的時候,在馬克思頭腦里并沒有那種所謂與他的思想明顯區分開來的、在他們的共同世界觀之外的獨立的“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作為馬克思的思想之外或“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之外的“恩格斯的馬克思主義”,即“兩個馬克思主義”論,只是后來一些“馬克思學家”的杜撰。馬克思在這句話中拒絕的那種“馬克思主義者”身份,是那些愿意接受馬克思的思想、遵從馬克思的教導,但不能正確地理解他的思想,更不能正確地對待他的思想的革命家。這些人其實就是馬克思的學生、戰友,絕不是馬克思的政治上的敵人。馬克思說他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目的不是要同他們個人斷絕往來,不發生聯系,而是要同他們對待他的思想的方式劃清界限。
三、馬克思主義發展主體意識自覺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馬克思主義者是這個體系的主體。認同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就是自己承認(就自我認同而言)或被承認(就他人或社會認同而言)為馬克思主義主體身份。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者的身份意識與主體意識是同一的。但是,主體意識,就其實際意義而言,又高于身份意識。所謂一個人的主體意識,就是不僅對自己的身份有所認識或認同,懂得或接受該身份承載的意義:品格、精神、責任、義務等,而且具有基于這一身份的能動性發揮的自覺、一種改變事物及其存在現狀的積極意識。而對于馬克思主義者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來說,特別具有一個主體意識問題。主體意識是對于馬克思主義者的內在要求,是內在于這一身份中的,因為它是每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具有的素質。但是,我們要問,對于這一點每一位馬克思主義者都自覺地意識到了嗎?或者說,都具有對于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主體意識的自覺嗎?回答是,不一定。所以,在關于馬克思主義者身份認同這一歷史經驗的考察和認識中,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在理論上本文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者主體意識自覺問題。根據經驗,與馬克思主義者身份相聯系的馬克思主義發展主體意識自覺具有以下表現形式或實現過程:
(1)“我是馬克思主義者。”這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對自己身份的自我意識,是通常情況下馬克思主義者驅動與規范自己行為的觀念基礎和精神動力。它的意義在馬克思主義實踐和理論遭受挫折的情況下更能凸顯出來。在困境中、在被政治上和理論上的對手包圍的情況下,敢不敢、能不能以“我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姿態站出來,是對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的和政治的堅定性的考驗。
(2)“要做真正懂得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懂得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問題,是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具有的基本理論品質。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者一定是一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人,并且是懂得馬克思主義,甚至是精通馬克思主義的人,而不是一個不懂得馬克思主義或對馬克思主義一知半解的人。
(3)“要做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做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當然要對馬克思主義有正確的認識。但是,只有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一腦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把馬克思主義掛在嘴上,而不把馬克思主義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不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就不是一個完全的馬克思主義者,甚至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所以,在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問題上,必須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作出回答。其實,在馬克思主義問題上,這是一個普遍性的要求。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的回答、對一個研究流派和理論形態的馬克思主義性質的判斷,都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統一的原則。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不僅有一個是否把它運用于實踐的問題,接受實踐檢驗的問題,還有一個其他方式問題,因為理論與實踐統一的原則也是一種方式。所謂其他方式,根據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經驗,它特別是一個能否把馬克思主義看作一種方法、當作一種方法的問題。所以,所謂馬克思主義發展主體意識自覺就是在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問題上的方法自覺。
(4)“做在實踐上和理論上創新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實質在于創新。對于馬克思主義發展而言,創新具有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雙重意義。首先是馬克思主義實踐創新,把實踐創新作為理論創新的基礎,用實踐創新推動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是實踐創新的反映,反過來又影響和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創新。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實踐創新的迫切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迫切性。那么,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問題的實質呢?實質就是創造實現創新的條件。這個條件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客觀條件中有物質方面的,也有制度、體制方面的;主觀條件中有思想和材料方面的,也有主體方面的。主體條件指的是馬克思主義者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關于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創新意識,首先是關于創新對于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意義的認識,這種認識形成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上和理論上實現創新的要求、創新的意志,它是推動人們進入實際創新過程的精神動力。創新意識自覺首先是對于創新意義的認識和創新動機的形成。創新意識是具體的。它既包括“我要創新”的意識和意志,還包括創新意識的具體形態、表現形式。就其內容和性質而言,它實際是“創新認識論”和“創新方法論”的問題。所以,創新意識不能被僅僅理解為創新認識的感性,而且是并且主要是創新認識的理性。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來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年第3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吳文新丨共產黨人的心學:致黨性-知行合一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之學
2019-03-03劉學梅 | 也論“開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與顧海良教授商榷
2019-01-18?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