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6日-星期日
站在黨百年奮斗的歷史視野中,本文作者對《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文本進行了深入闡釋,認為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是黨自成立以來的一貫主張,是《決議》向全黨強調的根本性要求之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決議》的說明中進一步闡述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決議》全文模范貫穿和體現始終的思想遵循。我們應在對全會精神的學習和體悟中,努力增強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自覺性。
■ 仝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則對我們深入了解《決議》主題的確定及其起草、形成,各部分內容的精要等做出重要引領。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既是《決議》向全黨強調的根本性要求之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說明》中進一步闡述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決議》全文模范貫穿和體現始終的思想遵循。
《決議》體現了黨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一貫主張
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后,《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公報》于11月12日發表。全會公報在第3部分“關于做出歷史決議的必要性”中,明確反映了全會對“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強調。全會《決議》在序言第3段中寫有:“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段話與全會公報的相應表述完全一致。而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全會《決議》所作說明的第一部分第6段中,則對這一問題作了進一步闡釋:“黨中央認為,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要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不斷開辟走向勝利的道路。”這一闡釋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積累的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點睛論說之一。
回顧黨的歷史,在黨的籌建時期,李大釗于1919年在《新青年》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長文。集中闡述了“馬克思獨特的唯物史觀”,并從方法論角度強調了應該如何從實際出發正確對待“馬氏的學說”。1920年9月,在法國勤工儉學的蔡和森致信好友毛澤東,探討以何種史觀為人生哲學、社會哲學的出發點:“我以為現在世界顯然為兩個敵對的階級世界,學說亦顯然劃了鴻溝。……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顯然為無產階級的思想。以唯物史觀為人生哲學社會哲學的出發點。結果適與有產階級的唯理派(ld,eologic)相反,故我們今日研究學問,宜先把唯理觀與唯物觀分個清楚,才不至墮入迷陣。”
對蔡和森的上述思想,毛澤東在回信中予以反響:“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這是事實,不像唯理觀之不能證實而容易被人搖動。”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正是建立在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唯物史觀由扎實學習到堅定信仰基礎之上的。
100年后,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強調并闡發了這一問題。由此也可見黨在這一根本性問題上一以貫之的主張和要求,說到底,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所使然。
《決議》對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模范遵循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至新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黨的歷史上產生了兩個“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兩個“歷史問題的決議”和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本身都是堅持以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為指導回顧及評價黨的歷史的范例。而第三個歷史決議的背景和內容角度與前兩個“歷史問題的決議”有所不同。
那么,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是怎樣體現其對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模范遵循呢?
第一,根據黨在不同歷史時段所面臨的主要任務,進一步明確地把黨的歷史劃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并在此基礎上,闡述黨在百年奮斗中相繼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福祉:“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并由此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從而激發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深入學習黨的歷史、增強奮進新征程的千鈞底氣和磅礴動力。
第二,在列舉重大成就的同時,也深刻揭示了重大成就的來之不易,引導全黨和全國人民真正從歷史深處體悟黨的百年奮斗史。這在《決議》序言中即有別具一格的表述。序言第2段以150余字的篇幅,概述了百年來黨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相繼創造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但在對各個歷史時期偉大成就的概括前面,分別冠以“浴血奮戰、百折不撓”,“自力更生、發憤圖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深刻說明了黨和人民進行偉大斗爭的不凡樣態。并由此啟示:我們今天享有的重大成就,是來之極為不易的,我們繼續創造新的重大成就,也決不會輕而易舉!面對前進征程上真如鐵的雄關漫道,我們仍須“而今邁步從頭越”。
第三,在主要列舉重大成就時,并不回避黨在百年奮斗中曾經歷的艱難探索及其中的挫折和教訓,以從一個重要方面警示和激勵全黨,在今后的奮斗征程上不斷增強自我革命的意識和能力,最大限度減少以致避免失誤和挫折。《決議》第一部分第5段中寫道:“一九二七年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由于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思想發展為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并在黨的領導機關中占了統治地位,黨和人民不能組織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在強大的敵人突然襲擊下遭到慘重失敗。”《決議》并未強調失敗的客觀原因,這使我們想到,94年前,在大革命失敗的危急關頭,黨的八七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它毫不掩飾革命遭受的慘痛失敗并比較深刻地分析了造成這一失敗的主觀原因,并毫不含糊地表達了黨勇敢面對嚴峻考驗的堅確態度及改變局面的實際行動:“整頓改編自己的隊伍,糾正過去嚴重的錯誤,而找著新的道路”。從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黨在遭受重大失敗考驗面前所體現的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雖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其黨員隊伍的規模和黨的執政能力,是大革命失敗時的黨所不能比擬的,但是這種勇于擔當、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不僅不會過時,而且愈顯彌足珍貴。
第四,《決議》所總結的十條歷史經驗飽含著成功和失敗,凝結著鮮血和汗水,充滿著智慧和勇毅,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歷史實踐的產物,歷史奮斗的結晶,是歷史規律的昭示。這也是《決議》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突出體現之一。《決議》強調,對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這一精神財富,我們“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對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闡釋及其對此的模范遵循還體現在若干方面。讓我們在不斷深化對全會文獻的學習及對全會精神的進一步體悟中,努力增強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自覺性,以把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更好地擔當起來,共同迎接偉大祖國更美好的明天!(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仝華 來源:中國婦女報(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