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儲賀軍: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的特殊意義
點擊:  作者:儲賀軍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2-11-29 08:51:09

 

1.jpg 

毛澤東同志說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習近平同志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必須深刻地學習、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研究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新的視角看待中國社會和整個人類的發展方向,建立中國人自己的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體系。特別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社會踐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條件和現實要求;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對于人類發展的引領作用;堅持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與發展道路,以開放、進取的姿態吸收人類社會文化的一切積極的內容,并完成對于資本主義所曾經取得過的歷史成就的完美超越。

馬克思主義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現代工業社會,是對于工業化時代人類現狀和未來走向最為透徹和經典的論述,揭示了工業社會歷史時期的發展規律,為人類未來發展提供了正確的基本原理認知。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之后,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只要希望進入現代社會,采用社會化大生產模式,實現本民族、本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理想和規劃,就必須研究、理解、遵從和應用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把西方社會的前世今生研究得入木三分,是中國進入現代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的指路明燈,是中國把控美國為首的西方意識形態和資本主義社會命門的法寶,是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行斗爭與合作的有力武器。

 

(甲)

階級斗爭學說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

 

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有文字記載)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1]從1872年到189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親自為《共產黨宣言》撰寫了7個序言,足以說明這種觀點是始終如一的,不斷印證這一“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一般原理”[2]。“至于我們,那么,根據我們的全部經歷,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將近40年來,我們一貫強調階級斗爭,認為它是歷史的直接動力,特別是一貫強調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認為它是現代社會變革的巨大杠桿;所以我們決不能和那些想把這個階級斗爭從運動中勾銷的人們一道走。”[3]恩格斯還說過:“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4]故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階級斗爭是人類歷史進步的動力。

列寧指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我們能在這種看來撲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斗爭的理論。”[5] “馬克思的天才就在于他最先從這里得出了全世界歷史所提示的結論,并且徹底地貫徹了這個結論。這個結論就是階級斗爭學說。”[6] “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對每個歷史關頭的階級對比關系和具體特點作出經得起客觀檢驗的最確切的分析。”[7] “所謂革命,就是極端殘酷的殊死的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不可避免的。”[8] “階級關系——這是一種根本的和主要的東西,沒有它,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9] “離開階級斗爭,社會主義就是空話或者幼稚的幻想。”[10]

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本文簡稱為“階級斗爭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我們完善自我和進行自我革命并戰勝各類修正主義的利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簡單地講就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人類社會基于不同的經濟利益,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不同階級之間的斗爭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經過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的過渡時期,人類最終要走向無階級社會。[11]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即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之中,始終貫穿著階級斗爭學說這一主線。

基于階級斗爭學說,馬克思主義首先發現了無產階級的巨大潛能,“這個階級能夠在歷史上第一次不是要求廢除某個特殊的階級組織或某種特殊的階級特權,而是要求根本消滅階級”。其次,發現了資產階級的根本弱點,“它享有全部生產工具和生活資料的壟斷權,但是在每一個狂熱投機的時期和接踵而來的每次崩潰中,都表明它已經無力繼續支配那越出了它的權力之外的生產力;在這個階級的領導下,社會就象司機無力拉開緊閉的安全閥的一輛機車一樣,迅速奔向毀滅。”最終,馬克思主義指出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造成的生產力和由它創立的財富分配制度,已經和這種生產方式本身發生激烈的矛盾,而且矛盾達到了這種程度,以致于如果要避免整個現代社會滅亡,就必須使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發生一個會消除一切階級差別的變革。”[12]馬克思主義已經用階級斗爭的觀點,將歷史發展規律講得非常透徹和清楚了。

如果否認階級斗爭學說的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就會被嚴重誤解和故意曲解。很多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核心就是發展生產力,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非常強調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但如果將馬克思主義理解為單純地發展生產力,那么,不僅僅是在犯一個嚴重的理論層面上的錯誤,而且根本就無法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馬克思一生為什么沒有去從事一些比撰寫《資本論》更可以帶來資本的事業?列寧強調了政治與經濟的關系,“一個階級如果不從政治上正確地看問題,就不能維持它的統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產任務。”[13] “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這一點,就是忘記了馬克思主義的最起碼的常識。”[14]

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言,“在階級斗爭被當做一種令人不快的‘粗野的’的現象放到一邊去的地方,留下來充當社會主義的基礎的就只有‘真正的博愛’和關于‘正義’的空話了。”[15]階級斗爭學說非常重要,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也是共產黨人的使命,列寧說過:“能使人類擺脫現在所受的災難的,并不是個別高尚人物善意的嘗試,而是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所進行的階級斗爭。” [16]“馬克思的學說把階級斗爭的理論和實踐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17]毛澤東同志一直堅守著這一觀點,這也是甄別真假馬克思主義者的試金石,在當下的中國社會中,階級斗爭學說也是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堅持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鑰匙。

 

(乙)

對于解釋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特殊重要性

 

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正是中國傳統社會文化體系里最為缺乏的基本要素,是對中國人而言,最為精華與核心的警示晨鐘。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中,辯證法和唯物主義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基礎;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也不乏靚麗的萌芽;發展生產力對于勤勞勇敢的中國人而言,也屬于當仁不讓的擔當與追求。

然而,階級斗爭學說在進入中國以后,從一開始就遇到了來自傳統文化勢力的強力抵觸,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從毛澤東同志開始,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進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才使得馬克思主義的這一重要學說,在中華大地上開出絢爛的花朵。為此我們有必要先通過中西方歷史文化的對比,探討一下階級斗爭學說對于研究中國傳統社會發展過程的特殊重要性。

一、西歐率先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

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歐洲的階級斗爭理論傳統中繼承而來的。馬克思說過,“無論是發現現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現各階級間的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階級歷史編纂學家就已經敘述過階級斗爭的歷史發展,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也已經對各個階級做過經濟上的分析。”[18]馬克思主義對西方傳統的階級和階級斗爭意識進行了革命性的提升,并將其運用在工業化時代的現實和未來走向分析。

正是這種階級觀念和階級斗爭的傳統理論,推動了西歐在遠比中國落后的農業文明環境中,率先完成了社會性質的提升,建立了社會化大生產方式,催生了現代科學和技術體系。西方資產階級最早意識并喚醒了自身階級利益的一致性,聯合工人階級一道團結努力,推翻了落后的封建社會制度,促成了西方比中國更早地進入了工業文明的時代。

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起源是兩個可以合二為一的課題。對于現代科技產生的原因,恩格斯說得很清楚,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就是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的興起。“隨著中等階級的興起,科學也大大振興了;天文學、力學、物理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又活躍起來。資產階級為了發展工業生產,需要科學來查明自然物體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在此以前,科學只是教會的恭順的婢女,不得超越宗教信仰所規定的界限,因此根本就不是科學。現在,科學反叛教會了;資產階級沒有科學是不行的,所以也不得不參加反叛。”[19]

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生過程,充斥著天然的階級性烙印。科學技術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提供了可靠的工具和手段。比如,在西歐封建社會里,行會的作用和地位具有統治力和壟斷力,生產工具的動能來自于水力,行會把持了河道的最佳位置,新生的資產階級為了可以活命,為了可以超越,就得找到沒有水能但也可以從事生產的地點與方式,珍妮機、蒸汽機、電力等技術相繼應運而生,于是科技就有了用武之地。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所追求的最大利潤點,是相對剩余價值的最大化,科學技術是促進相對剩余價值最大化的最重要因素和途徑。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曾經嚴重依賴科學技術而得以存在并發展完善,這才是現代科學技術最終可以在西歐完成蛻變、石破驚天的根本原因。

二、階級斗爭理論的缺失,阻礙了中國社會歷史的進步

許多西方學者和他們在東方的信徒們,為了解釋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和科技的誕生過程,都在不遺余力、不厭其煩地重復著各式各樣的理由,宗教的、教育的、邏輯的、倫理的、法律的、地理的,乃至基本思維方式和人種的因素。不要過于執著地舍本求末、緣木求魚,僅僅從思維方式和民族性格上尋找現代科技誕生的原因與理由,還是要循著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去尋找最為合理的答案。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革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20]

中國在農業社會初創時期,就達到了非常完善的境界。農業社會的巨大成功,使得農業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乃至社會治理模式,形成了強大的歷史慣性,也同時造就了牢固的穩定性。至少從宋朝開始,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一次次破土勃發,又一次次被徹底碾壓,無法長成大樹。中國的錢莊與西方的高利貸者在各自社會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命運,西方的高利貸者從低微的社會蛀蟲,趁著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的興起,一躍跳進了現代銀行業的龍門,成為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控制者。中國的錢莊雖然曾經非常風光,但最終也只能依附于官僚體系,并隨著封建王朝的覆滅,而扮演了殉葬者的角色。

中國古代、近代歷史上,也曾經多次出現過從類科學或前科學向現代科學轉變的契機,中國人曾經在天文、建筑、水利、醫藥、機械等方面取得過至今都令人瞠目結舌的成就。這些成就的背后,沒有相對發達的數學和相對復雜的實驗作為支撐,是不可能的,但是,令人扼腕地是,中國沒有率先叩響現代科學的大門,使自身的數學水平和實驗應用程度,一直處在遠低于現代科學門檻的水平之下。中國文化確有早熟的問題,很早就建立起成功的農業社會,解決乃至掩蓋了諸多社會弊端,其中就包括許多工業化時代才會出現的負面問題,這也使得中國人舍不得放棄并打爛已有模式。

2000多年前,孟子曾經咒罵揚子與墨子,“楊朱利己,是無君也;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事實上,楊子的“利己說”和墨子的“兼愛說”,恰恰有一些資本主義萌芽的味道。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工程制造的技術領域和諸多科學領域內,墨子曾取得過相當領先的成就。孟子何以如此不能見容于揚墨?中國文化自始就一直強調向內用力,強調主觀世界的修養和完善,推己及人的仁心,對于客觀世界采取了敬畏與尊重的態度,以期達到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和諧共處。這有好的一面,也很重要,但失之偏頗,忘記了階級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向外用力的方向。

這種民族發展道路的抉擇固然受制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我們也不能苛求先人們在2000多年前,農業社會剛剛成型就馬上進入工業社會。孟子的許多想法并沒有完全錯,錯在這種偏頗逐漸被推向極致,最終抑制了新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國農業社會的成功,使得中國人對于整個世界的認識,局限在農業社會的歷史階段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導致了中國固守曾經領先于全人類的農業文明,抑制甚至扼殺了新的生產方式。錯過了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契機,也錯過了率先扣響現代科技大門的機緣,其結果是中國社會發展停滯。這種歷史積淀成為中國后期社會進步的重大阻礙之一,遲遲不能建立更高一級的工業文明的社會化大生產方式。

中國歷史久遠,出現了無數種學說和見解,也不乏實踐和治理的經驗與成就,佛學進入中國的時候,尚可以很快找到老莊道家作為落地的本土“道友”,并最終與儒學融合極深。然而,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卻很難找到中國本土的對應流派,原本屬于完全的外來理論,需要艱苦的本土化努力。中國人一直缺乏一種階級斗爭的理論自覺性,這使得新的生產力和新的階級要想破土而出就是一枕黃粱,新的生產方式的從業者無法形成階級力量對抗并推翻封建階級。辛亥革命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其重要的歷史地位,但是,辛亥革命的成功,與其說是中國資產階級的強大,不如說是袁世凱強大封建軍閥力量利用了辛亥革命。

為什么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要由無產階級來領導并完成?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掌握并創造性地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只有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的中國共產黨人,才能擺脫中國社會發展的停滯,建立社會化大生產方式,發展現代科技,讓中國脫離輪回,讓新的生產力的代表——無產階級,能夠執中華之牛耳。

三、中國社會需要階級斗爭學說

中國歷史上,我們曾經因為缺乏階級斗爭理論的指導陷入社會發展的停滯,現在要想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別是打破西方霸權,就必須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和實踐。階級斗爭學說中,包含了兩個重要的意識,即階級意識和斗爭意識。階級意識就是有經濟利益一致性的階級[21],要建立統一的立場、觀點和行動方案,本階級首先要自身團結起來,并團結其它有著共同利益的階級,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斗爭意識是指在階級利益的基礎上,勇于奮斗,敢于行動,對于妨礙階級利益的其它階級或勢力,進行頑強地抗爭,并最終取得勝利。

毛澤東同志和魯迅先生都是精通國學的民族代表性人物,他們都曾經對于傳統國學,其中當然包括孔子,持有激烈的批判態度。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但是有一點是清楚地、明顯的,就是他們都極具斗爭精神,希望用斗爭精神喚醒民眾,奮起抗爭。魯迅最講斗爭,從早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到臨終前的“一個都不寬恕!”正是這種硬骨頭精神,引發了毛澤東同志的共鳴,才有了他對于魯迅先生的推崇。

毛澤東同志一生全面、辯證地看待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在他的著作中,孔子、孟子等人的說法俯拾皆是,但是,毛澤東同志到了晚年,將其對于孔子的深刻批判態度,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孔子最為著力的是為中國人打造內心的精神世界,從而實現社會的和諧共處,這樣的做法當然有其合理性。但是,仗劍行禮的孔子的思想體系,雖然其中也有“當仁不讓”近似斗爭的基因,但總體而言,從一開始就存在一種固有缺陷,其思想體系是以人的自我內心建設為核心的,并壓制了向外用力的斗爭精神。加之后人們在傳承孔子理念的同時,不斷放大了孔子學說的先天不足,并將孔子的這種缺陷神圣化、教條化。

毛澤東同志批判孔子,與魯迅先生批判傳統文化的緣由,也都是出自于弘揚斗爭精神。毛澤東同志將這種斗爭精神,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之上,更為具體明確地強調了階級斗爭的重要性。毛澤東同志和魯迅先生等一代偉人的共同努力,為我們實現了對于傳統文化體系,進行一次浴火鳳凰般地徹底改造的一次飛躍,也為我們今天鑒別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方向。人的自我內省和心靈建設是向內用力,斗爭精神需要的是向外用力,內外用力有序地自覺地兼而用之,才能真正達到平衡。而向外用力的根本動力與正確指引,只能來自于階級斗爭的理論,在注重人的內心世界建設與進步的同時,萬不可輕視對于外在因素的人文與自然的探究與斗爭。

在生產力大發展的社會化大生產方式條件下,在國際化的背景條件下,中國人絕不能鄙視直面客觀世界的思維方向和邏輯方式。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要在中國完全落地生根,需要更為艱苦的探索和艱辛的歷程。在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之后,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階級關系已經大大簡化,中國文化必須跟隨這種新的潮流進一步發展,必須自覺地認識、擁抱階級斗爭理論,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階級斗爭學說是毛澤東同志一生堅守并實踐的最重要的一項馬克思主義原則,在毛澤東同志看來,階級斗爭是1,其它的都是1后面的0,階級斗爭學說講透了人類歷史是非興衰及其社會問題的根本解決方法。毛澤東同志一生都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核心理論,下決心徹底解決無產階級和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國家機器建立和維護問題。

在建立中國式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中國的問題。必須充分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對于中國社會進步的特殊意義,補齊中國傳統文化局限性的短板。離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就可能導致倒退。列寧說過:“無產階級拯救自己的道路不是離開階級斗爭,而是發展階級斗爭,擴大階級斗爭的范圍,加強階級斗爭的自覺性、組織性和堅定性。”[22]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對于進入現代社會并立志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對于我們這個具有5000年文化傳統的民族而言尤為重要,是中國最為需要的理論與實踐,是進入現代社會的鑰匙。

 

(丙)

反對非馬克思主義思潮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必須能夠分辨各類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并同這些錯誤觀點進行堅決的斗爭。

一、階級斗爭并沒有結束

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850年的時候,就為無產階級確立了奮斗的目標:“戰斗口號應該是:不斷革命。”[23] “問題不在于改變私有制,而只在于消滅私有制,不在于掩蓋階級對立,而在于消滅階級,不在于改良現存社會,而在于建立新社會。”[24]馬克思還指出:“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系,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系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系,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系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25]

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生活在無產階級已經奪取政權并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年代,親身實踐并在這個時代掌握政權的列寧批判了那種認為無產階級專政建立之后,就不再有階級斗爭的觀點,指出“他們害怕承認無產階級專政也是一個階級斗爭時期,只要階級沒有消滅,階級斗爭就不可避免,不過它的形式有所改變,在推翻資本后的初期變得更加殘酷,更加獨特。”[26] “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階級斗爭并不消失,只是采取了別的形式。”[27] “無產階級專政不是結束階級斗爭,而是以新的形式、新的武器繼續進行階級斗爭。”[28] “無產階級取得了政權,并沒有結束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相反會使這種斗爭變得特別廣泛、尖銳和殘酷。”[29]

列寧進一步指出:“只要階級存在,階級斗爭就不可避免。”[30] “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一整個歷史時代。只要這個時代有沒結束,剝削者就必然存著復辟希望,并把這種希望變為復辟嘗試。”[31] “在這個推翻了資產階級的國家里,小商品生產者自發地、經常地使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復活和再生。”[32] “同時共產黨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在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即在無產階級專政時期,這個階層中至少有一部分人必然動搖而去追求無限制的貿易自由和無限制的使用私有權的自由。”[33]

“機會主義恰巧不把承認階級斗爭貫徹到最主要之點,貫徹到從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時期,貫徹到推翻資產階級并完全消滅資產階級的時期。實際上,這個時期必然是階級斗爭空前殘酷、階級斗爭的形式空前尖銳的時期,因而這個時期的國家就不可避免地應當是新型民主的(對無產者和一般窮人是民主的)和新型專政的(對資產階級是專政的)國家。”[34]列寧得出的結論是:“只要階級存在,斗爭的實質,斗爭的階級內容,是始終不會改變的。”[35] “社會主義是在最激烈的、最尖銳的、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和內戰的進程中成長起來的。”[36]

二、各類非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還健在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始警惕資產階級思想對于工人階級隊伍的侵蝕,并同這種現象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社會主義的資產者愿意要現代社會的生存條件,但是不要由這些必然產生的斗爭和危險。”[37]。恩格斯特別注意到許多非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冒充馬克思主義的情況,“在拉薩爾的鼓動著作中,從馬克思那里抄來的正確的東西同他自己的通常是錯誤的論述混在一起,二者幾乎不可能區分開來。”[38]馬克思特別強調了工人階級內部可能產生的分化,以及出現一些資產階級代理人的危險,“工人階級中另一部分先前積極的分子,受了暫時增加工作和工資的誘惑而變成了‘政治工賊’”。[39]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之后,列寧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大旗,同各類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潮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他指出:“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它的敵人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40]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社會主義被擊潰了。它已經不是站在自己獨立的基地上而是站在馬克思主義這一共同基地上,作為修正主義來繼續斗爭了。”[41]列寧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他批判那些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對階級斗爭概念的自由主義的閹割。”[42],并明確指出“機會主義的主要內容就是階級合作的思想。”[43],尖銳地揭露了“市儈折中主義反對馬克思主義,詭辯術反對辯證法,庸俗改良主義反對無產階級革命”[44]的現象。列寧指出:“在政治方面,修正主義確實想修正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即階級斗爭學說。”[45] “我們的自由派,資產階級觀點的代表,不能夠容忍社會主義的黨性,不想聽到階級斗爭。”[46] “我們如果不想變成資產階級和平主義者或機會主義者,就不能忘記,我們是生活在階級社會里,除了進行階級斗爭之外,我們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有其他擺脫這個社會的出路。”[47]

列寧批判了那種因為見到資本主義的階段性繁榮,就喪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的機會主義思潮。“只有在極短促的時間內,只有最近視的人,才會在幾年的工業高漲和繁榮的影響下,想要改造馬克思學說的原理。”[48] “臨時應付,遷就眼前的事變,遷就微小的政治變動,忘記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忘記整個資本主義制度、整個資本主義演進的基本特點,為了實際的或假想的一時的利益而犧牲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這就是修正主義的政策。”[49] “對變革中的困難和挫折幸災樂禍,散布驚慌情緒,宣傳開倒車,——這一切都是資產積極知識分子進行階級斗爭的手段和方法。無產階級是不會讓自己受騙的。”[50]

列寧明確批判了“經濟派”的觀點,“革命家的尾巴主義當時卻鼓吹‘經濟斗爭是政治鼓動的最好手段’”[51] “經濟派背熟了政治以經濟為基礎的原理,把這個原理‘理解’為必須把政治斗爭降低為經濟斗爭。新火星派背熟了民主革命按其經濟基礎說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原理,把這個原理‘理解’為必須把無產階級的民主主義任務降低到資產階級溫和立場的水平,降低到不使‘資產階級退出’的限度。”[52] 列寧總結說:“‘經濟派’就這樣背棄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的階級斗爭概念。”[53]

馬克思主義者從來不決絕改良這種社會變革手段,但馬克思主義者堅決反對改良主義。列寧深刻地指出:“改良主義實際上就是不要馬克思主義,用資產階級的‘社會政策’取代馬克思主義。”[54] “改良主義者竭力用小恩小惠來分化和欺騙工人,使他們放棄他們的階級斗爭。”[55] “這樣一來,就不是暴露資本主義最新階段最根本的矛盾的深刻性,而是掩飾、緩和這些矛盾;這樣一來,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而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56] “無產階級取得勝利以前,改良是革命的階級斗爭的副產品。取得勝利以后,改良在國際范圍內仍然是一種‘副產品’,但對取得勝利的國家來說,如果經過極度緊張的斗爭,實力顯然不足以用革命手段實行某種過渡,那么改良又是一種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時機。”[57] “要求從革命的社會民主主義堅決轉向資產階級的社會改良主義,就免不了會同樣堅決地轉向用資產階級觀點來批評馬克思主義的一切基本思想。”[58]

列寧指出了上述非馬克思主義思潮來源于資產階級思想對于工人階級隊伍的腐蝕。“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小資產階級同路人(德語稱為Mitlaufer)參加無產階級政黨,他們最不能領會無產階級的理論和策略,最不能在發生崩潰的時期堅持下去,最傾向于徹底推行機會主義。”[59] “小資產階級民主派,這些用階級妥協的幻想來代替階級斗爭的假社會主義者。”[60] “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特性就是厭惡階級斗爭,幻想可以不要階級斗爭,力圖加以緩和、調和,磨掉銳利的鋒芒。”[61] “這種思潮,按其內容來說,并不需要什么發展和形成,因為它是直接從資產階級的書刊上搬到社會主義的書刊上來的。”[62] “工人運動中上層分子的機會主義,不是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而是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63] “機會主義代表著工人運動中的資產階級政策,代表著小資產階級的利益,代表著一小部分資產階級化了的工人同‘自己的’資產階級結成的聯盟的利益,而反對無產者群眾、被壓迫群眾的利益。”[64]

列寧指出各類修正主義和機會主義是在向資產階級投降,他們“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宣傳社會矛盾緩和論,硬說社會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是荒謬的思想,把工人運動和階級斗爭縮小為狹隘的工聯主義運動,縮小為爭取細小的、漸進的改良的‘現實主義’斗爭。”[65] “考茨基把馬克思主義中能為自由主義者,能為資產階級接受的東西(對中世紀制度的批評,資本主義特別是資本主義民主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拿來,而把馬克思主義中不能為資產階級接受的東西(無產階級為消滅資產階級而對它采用的革命暴力)拋掉、抹殺和隱瞞起來。正因為這樣,不管考茨基的主觀信念怎樣,他的客觀地位必然使他成為資產階級的奴才。”[66] “多么淵博啊!向資產階級獻媚是多么細致入微啊!在資本家面前卑躬屈膝、舔他們的皮靴的樣子是多么文質彬彬啊!”[67]

列寧還揭露了各類修正主義的篡改馬克思主義理論時所采用的卑鄙手段,“把馬克思主義篡改為機會主義的時候,用折中主義冒充辯證法最容易欺騙群眾,能使人感到一種似是而非的滿足,似乎考慮到了過程的一切方面、發展的一切趨勢、一切相互矛盾的影響等等,但實際上并沒有對社會發展過程作出任何完整的革命的解釋。”[68] “考茨基善于用圓滑的和‘純粹馬克思主義的’辭令把宇宙萬物調和起來。”[69] “德國機會主義的典型特點,即笨拙,好發空論,粗暴地偽造馬克思主義,其方法是把馬克思主義中不能為資產階級接受的東西一概砍掉。”[70]列寧強調了捍衛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學說的重要性,“決不要作理論上的‘讓步’。馬克思的意思就是這樣,而我們這里卻有人假借馬克思的名義來竭力貶低理論的意義!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71]

 

(丁)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階級斗爭

 

在無產階級已經奪取政權并且在人民民主專政已經相當穩固的條件下,必須認清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是全球性的,具有國際化特征。恩格斯說過:“歷史的領導權已經轉到無產階級手中,而無產階級由于自己的整個社會地位,只有完全消滅一切階級統治、一切奴役和一切剝削,才能解放自己”。[72]

一、從全球化角度認識階級斗爭

階級斗爭學說是理解中國社會的總綱,同樣也是理解人類歷史的總綱。自從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洲之后,東西方的交流就不可逆轉了;自從哥倫布麥哲林大航海之后,全球化的模式就已經開啟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階級斗爭的國際化特征就顯得更加明顯,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基于資本的貪婪本性,“每個資本主義生產部門的自然趨向使它必須‘尋求國外市場’”[73],“并進而變成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74]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之后的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層面,已經不再是僅僅局限于某個國家,而是蔓延到了整個地區,乃至全球。由于出現了全球市場,只要在全球范圍內還存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級斗爭就不會停止。

按照馬克思恩格斯最初設想,社會主義要在全球范圍內獲得勝利。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革命不能單獨在一個國家發生,一是“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每一國的人民都受到另一國家發生的事情的影響”;二是“大工業在所有文明國家里社會發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這些國家,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成為了社會上兩個起決定作用的階級”[75]。列寧后來提出社會主義在一國首先勝利,這與恩格斯的觀點不僅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高度統一的。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社會主義革命要在全球實現,是一個質變過程,而列寧講的一國獲勝是一個漸變過程,還不是人類社會形態的質變。“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各個國家是極不平衡的”[76],各國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可以有先后,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從局部到全局的演進過程。

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并建立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之后,在全球范圍內,階級斗爭的主要對手來自于境外的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者所代表的敵對勢力,及其他們在中國的代理人。在俄國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斗爭,奪取全國政權,并具體實施無產階級專政之后,西方帝國主義直接地武裝入侵與干涉,并間接地支持國內的資產階級殘存勢力,進行旨在推翻蘇維埃政權的叛亂。列寧在一個世紀以前說的話,今天并沒有過時,“全國都在投入同全世界資產階級的激烈斗爭,因為全世界資產階級正在為他們的被推翻而瘋狂地實行報復。”[77]

必須看到國際上還存在著資本主義國家與制度,而且這股非常強大的勢力還對于社會主義制度充滿了敵意。國際上的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分子依然存在,并且會向社會主義國家和信仰社會主義的人民,進行猖狂地進攻。由于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相當穩固,美國和西方現在當然不可能再像“十月革命”之后絞殺蘇維埃俄國那樣,對中國進行武裝干涉,但是,他們還在期待著“和平演變”,還在策劃著“顏色革命”,還在癡迷于“圍堵封殺”。這種強大的勢力所表現出來的階級矛盾與階級斗爭,將使我們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具象地體會到必須堅持階級斗爭學說的重要性。

階級是否存在,階級斗爭是否存在,要從全人類看,不能只看一個國家,不僅僅需要看到國內資產階級是否已經基本被消滅,還需要看到國際階級斗爭對于國內的影響。故此,社會主義國家“把‘對內政策’和一般政策分開,或者甚至把對外政策和對內政策對立起來,是根本錯誤的、非馬克思主義的、非科學的想法。[78]當下的中國正面臨著自身發展和應對西方社會對于中國發展的圍堵打壓的雙重課題,就更需要堅持并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這不僅僅是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斗爭的需要。

二、意識形態領域的國際階級斗爭

意識形態領域是國際階級斗爭的主戰場,美國西方對中國的仇視與不滿,最根本的緣由來自于意識形態的對立,對此我們必須正視,無法回避也不容回避,正確的做法是拿起武器,勇敢斗爭。

1、美國西方是修正主義的源頭

社會主義這一概念很早就在西方出現了,主要是追求社會平等、博愛、消除剝削關系和社會人性化。自從資本主義制度出現之后,“社會主義就成為一種對于自由民主資本主義的一種批評與取代。”[79]資產階級學者對于社會主義的理解,還局限于對于現存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表象進行矯正的層面。他們認為,“社會主義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集中在資本主義的浪費、不公、剝削和不平等。社會主義昭示著人道、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社會。”[80]自從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之后,西方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分野似乎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方是憲法、法制、司法獨立和民主,另一方是權威主義。”[81] 而這種非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是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

修正主義的源頭在西方,在反對修正主義的斗爭中,列寧曾經明確提出“修正主義的不可避免,決定于它在現代社會中的階級根源。修正主義是國際現象。”[82]西方的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更多地傾向于伯恩施坦,稱其為“社會民主最優秀最卓越的倡導者”[83]。“伯恩施坦拋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所有核心理念,包括國家是階級機構的理論。”[84] “伯恩施坦堅信,有必要通過漸進的、逐步的和非暴力方式,實現社會主義和民主。”[85]伯恩施坦當年主張的各類觀點,現在也傳承給了西方的一些傾向于社會公平的所謂“社會主義者”,其核心議題也沒有太大的變化[86]。

至今沒有一個西方國家真正實行了馬克思主義,在他們那里馬克思主義還停留在一種學術理論的狀態,特別是在美國,馬克思主義還被視為一種社會秩序的威脅因素。正是像列寧指出的那樣,“這種科學對馬克思主義連聽都不愿聽,就宣布馬克思主義已經被駁倒,已經被消滅。”[87]美國現實社會中存在著深刻的階級矛盾,然而美國/西方民族的實用主義生活理念,使他們尚未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反而,他們非常庸俗地把一切美國社會現存的,在他們看來是不良現象的問題,比如教育、公司、氣候、種族暴亂、執法等等,都歸結為美國馬克思主義的結果,并且干脆就把自己的政敵稱為馬克思主義者[88]。這說明西方的歷史底蘊匱乏,缺乏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社會基礎。

西方學者研究馬克思走入了旁門左道,其原因就在于,在西方的學術、文化傳統語境下,無法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西方學者不斷歪曲、詆毀馬克思主義,是修正主義的土壤。西方沒有解釋馬克思主義的壟斷權,偉大的思想和作品一經問世就屬于全人類,馬克思主義更是如此。中國必須堅持自己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同時,結合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的優秀基因,同西方反馬克思主義者和新老修正主義者進行堅決的斗爭,對于馬克思主義進行自己獨立的、全新的解釋,并將這種新的解釋付諸實踐。

2、中美矛盾的實質是階級斗爭

美國現在的反華風潮的具體成因當中,固然有經濟利益之爭和霸權主義動因,但更為主要的是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對于社會主義制度成功的仇恨。作為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具有強烈反差的兩個實體,中美兩國的政治體制不同,信奉的價值理念完全不同,領導力量和國家機器各自代表著截然不同階級和集團的利益。中美政府代表兩大不同的階級利益的根本利益,中國國家機器代表著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廣大勞動人民的力量;美國國家機器代表著少數富人的力量。

美國對于中國充滿敵意的封殺行為,不能簡單類比美國對于前蘇聯和日本的打壓。美蘇爭霸固然有意識形態的色彩,但是,自從斯大林同志去世后,前蘇聯逐漸走上了修正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的道路,前蘇聯和美國的主要矛盾還是集中在爭奪全球霸權之上。美日矛盾更為貼切的表達方式是“美日摩擦”,美國可以輕易化解,因為那完全是美帝國主義霸權體系的內部調整與分工。然而,中國的成功,將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成功,也將宣告美式意識形態“唯一性”和“普世性”的崩塌。正是由于美國對中國的這種雙重恐懼,才使得中美之爭在形式與內容上,將遠超當年的美蘇之爭,更不要提美日摩擦了。

在蘇維埃俄國正在開始新經濟政策的時候,列寧極為深刻且極具預見性地談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對立本質,他說:“只要存在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它們就不能和平相處”。[89]從意識形態范疇理解,這句話無疑是完全正確的。就目前階段而言,國際階級斗爭的主要焦點出現在意識形態領域。毛澤東同志很早就預見到了階級斗爭的國際因素,將導致國內階級斗爭的復雜性和長期性。他在1957年就指出,“只要世界上還有帝國主義和資產階級,反革命分子和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活動,不但總是帶著階級斗爭的性質,而且總是同國際上的反動派互相呼應的。”[90]

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力增長,使美國感到除了物質層面呈現出難以應付的危機前兆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擁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形態,而且越來越明確地表明,中國將堅持自己的意識形態,同時拒絕對于美式意識形態表示任何的屈服。在這種環境之下,對于中國而言,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對內在于價值理念和發展方向,走什么路的問題;對外則是排除外來干擾,獨立自主地進行民族發展模式的選擇、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發展的構成與趨向等等意識形態領域問題。故此,從最根本的層面上講,中美矛盾無法擺脫階級斗爭性質實質。民族矛盾、國家競爭,說到底是階級斗爭,中國必須堅守并發展自己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基礎的獨立的意識形態,必須用階級斗爭的觀點來看待中國社會、中美關系、中西關系乃至全人類的歷史與未來。

三、國際階級斗爭的特殊性

在進行國際階級斗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國際階級斗爭的特殊性。在國際層面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交織,遠比國內的階級斗爭更為復雜,因此,更要注重堅持“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原則。

必須充分考慮到國際階級斗爭中,階級矛盾中夾雜著復雜的民族矛盾,就中美之爭而言,尤其如此。自從一個世紀之前,西方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期,資產階級就一直采用掠奪、剝削海外民族,用其中獲利的一小部分補貼國內居民的手段,收買本國的工人階級,緩和其自身的國內階級矛盾。這種手段導致了比較明顯的無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化傾向,正如恩格斯早就指出的那樣,“資產階級偏見在工人階級中也那樣根深蒂固,這是令人驚奇的,然而也是十分自然的。美國工人正是由于反抗還披著封建外衣的宗主國,便以為傳統的資產階級經濟天然就是,而且任何時候都是先進的、優越的、無與倫比的。”[91]事實上,美國工人階級受惠于帝國主義全球霸權政策的國際化成果。

每當美國遇到國內困難或問題的時候,當權者總是想辦法將自己的問題轉移到國外去,正如列寧引用過得一段話,“應當為脫離一定階級常軌的力量找到應用的場所,應當給它在國外找到出路,以免在國內發生爆炸。”[92]對于美國當權者打壓中國的種種惡行和做法,當下的美國民眾從上到下,包括美國的工人階級,大多數都是擁護、盲從的。“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也滲透到工人階級里面去了。工人階級和其它階級之間并沒有隔著一道萬里長城。”[93]故此,進行國際階級斗爭不是要輸出革命,更不是建議組織、支持國外的反政府活動。目前狀況與馬克思恩格斯最初設想的國際工人運動時的環境,已大不相同不同,和列寧建立第三國際時的環境,也存在巨大區別。

中美之間的斗爭并不排除出現暫時的策略性和平共處,進行國際階級斗爭需要高超的斗爭藝術,可以是刀光劍影,也可以是請客吃飯,可以夜宿深山老林,也可以安享金絲絨被。意識形態領域的根本對立,并非要理解為在具體經濟領域中也要隨時對抗,而不能和平共處、平等互惠。在中美之爭的特殊語境中,中美兩國還是應當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不干涉內政。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美兩國由于意識形態的根本不同,兩國之間的和平共處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區域性和事務性特征。《六評》說得好,美國的政客們時而也主張和平共處,但是,他們的和平共處理念是建立在和平演變的基礎之上的[94],因此,和平共處不是總路線,是要靠斗爭爭取的[95]。在進行國際階級斗爭的過程中,對內我們要堅持自己的意識形態,對外要敢于講清楚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對于美國西方對于中國意識形態的攻擊,要理直氣壯地回擊。

四、反腐斗爭是國際階級斗爭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過去的近10年當中,中國成功地制止了腐敗行為的瘋狂蔓延,但腐敗的源頭究竟什么,這依然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由于社會主義國家需要與資本主義世界進行密切的交往和合作,資本主義思潮將嚴重侵蝕社會主義理念,這一點是客觀現實,不容抹殺、漠視、回避和否定。反腐是考驗中國到底走哪條道路的試金石,本身就是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資本主義道路的一場階級斗爭,也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一個組成部分。

對于社會主義社會出現腐敗的緣由,《九評》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在“蘇聯存在著敵對階級和階級斗爭”一節中,作者列舉了大量腐敗現象及其性質和根源[96], 雖然這些現象相比于后來中國“中三十年”[97]發生的大案要案而言,真的是小巫見到了大巫老祖,但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一樣的。腐敗產生的源頭在于理想信念的喪失,不再堅守社會主義理念和共產主義理想,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和資本增值方式,嚴重侵蝕中國的社會主義肌體。這種思潮的根本動因,是“要求從革命的社會民主主義堅決轉向資產階級的社會改良主義,就免不了會同樣堅決地轉向用資產階級觀點來批評馬克思主義的一切基本思想。”[98]

腐敗現象并非僅僅源于封建特權思想,資本主義剝削思想是更為嚴重的源頭。腐敗就是某個階級或個人占有了本不該占有的東西,將社會公共職能讓渡給私人牟利,也就是公共資源私有化,公共政策服務于私人企業,公共權力用于個人牟利。中國近年來所懲治的腐敗行為,在美國體制之下,大部分存在于合法形式之中。資本操縱政治才是腐敗最主要源動力,西式民主制允許并縱容以金錢操縱政治,幕后與前臺的勾連是最大的腐敗。如果想要讓承擔社會服務的人員做到“不想腐”,一定要杜絕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念想,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與初心。

“中三十年”內發生的貪污腐敗,早已超出了普通違紀層面,從千里長堤的小小蟻穴,發展成為遮天蔽日的混世狂魔。許多手握公權力的人,瘋狂地攫取公共資源,走上了貪污腐敗的不歸路,這與美國體制對于中國的影響加深程度,恰成明顯正比。這些人崇拜美國的資本主義思想理念,成為了“金錢拜物教”的忠實信徒。他們的如意算盤打的啪啪作響,夢想著中國也會轉型為西式民主制,變成資本為王的社會,公共資源完全成為資本保鏢,非法私人占有的公共財富,可以成為控制國家機器的基礎。私人占有公共生產資料的行政權力,泛濫成為了一種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手段,并企圖最終達到資本控制政治的目的。必須警惕資本主義思想的侵蝕,才能從根本上制止腐敗,才能維護好初心使命。

意識形態對人類具有根本性,物質生產只是生存條件,意識形態才是人類的魂。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讓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和社會主義的無限生命力,相信“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99]。

 

注釋:

[1]《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00頁。

[2]《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376頁。

[3]《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39頁。

[4]《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60頁。

[5]《卡爾·馬克思》,《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426頁。

[6]《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14頁。

[7]《論策略書》,《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24頁。

[8]《]在全俄社會教育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828頁。

[9]《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文獻》,《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481頁。

[10]《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58頁。

[11]參見《馬克思致約瑟夫·魏德邁》,《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25-426頁

[12]《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37頁。

[13]《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斯基同志的錯誤》,《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408頁。

[14]《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斯基同志的錯誤》,《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407頁。

[15]《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38頁。

[16]《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88頁。

[17]《卡·馬克思致路·庫格曼書信集俄譯本序言》,《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703頁。

[1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25-426頁

[19]《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61頁。

[20]《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98頁。

[21]參見《偉大的創舉》,《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1頁。

[22]《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15頁。

[23]《共產主義同盟中央委員會告同盟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64頁。

[24]《共產主義同盟中央委員會告同盟書》,《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57頁。

[25]《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532頁。

[26]《偉大的創舉》,《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1頁。

[27]《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7頁。

[28]《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文獻》,《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543頁。

[29]《為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準備的文件》,《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239頁。

[30]《關于工會在新經濟政策條件下的作用和任務的提綱草案》,《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21頁。

[31]《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12頁。

[32]《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80頁。

[33]《為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準備的文件》,《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225頁。

[34]《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40頁。

[35]《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28頁。

[36]《被舊事物的破壞嚇壞了的人們和為新事物而斗爭的人們》,《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72頁。

[37]《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429頁。

[38]《恩格斯致卡爾﹒考茨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616頁。

[39]《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頁。

[40]《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07頁。

[41]《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頁。

[42]《論自由主義的和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概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23頁。

[43]《第二國際的破產》,《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489頁。

[44]《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82頁。

[45]《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頁。

[46]《社會主義政黨和非黨的革命性》,《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77頁。

[47]《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724頁。

[48]《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5頁。

[49]《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7頁。

[50]《偉大的創舉》,《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5頁。

[51]《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577頁。

[52]《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13頁。

[53]《論自由主義的和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概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23頁。

[54]《馬克思主義和改良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30頁。

[55]《馬克思主義和改良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27頁。

[56]《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54頁。

[57]《論黃金在目前和在社會主義完全勝利后的作用》,《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17頁。

[58]《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295頁。

[59]《取消取消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262頁。

[60]《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30頁。

[61]《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0頁。

[62]《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295頁。

[63]《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文獻》,《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271頁。

[64]《機會主義與戰爭》,《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521頁。

[65]《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04頁。

[66]《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01頁。

[67]《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03頁。

[68]《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27頁。

[69]《第二國際的破產》,《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496頁。

[70]《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76頁。

[71]《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11頁。

[72]《卡爾·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724頁。

[73]《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92頁。

[74]《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00頁。

[75]《共產主義原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306頁。

[76]《無產階級的軍事綱領》,《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722頁。

[77]《致阿·馬·高爾基(1919年7月31日)》《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44頁。

[78]《論面目全非的馬克思主義和“帝國主義經濟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748頁。

[79]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Subrata Mukherjee和Sushila Ramaswamy合著,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0年版, 第9頁。

[80]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Subrata Mukherjee和Sushila Ramaswamy合著,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0年版, 第9頁。

[81]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Subrata Mukherjee和Sushila Ramaswamy合著,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0年版,第32頁。

[82]《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7頁。

[83]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Subrata Mukherjee和Sushila Ramaswamy合著,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0年版,第11頁。

[84]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Subrata Mukherjee和Sushila Ramaswamy合著,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0年版,第199頁。

[85]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Subrata Mukherjee和Sushila Ramaswamy合著,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0年版,第199頁。

[86]參考A History of Socialist Thought, Subrata Mukherjee和Sushila Ramaswamy合著, Sage Publications India Pvt. Ltd.2000年版,第206頁。

[87]《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1頁。

[88]American Marxism, 作者:Mark R. Levin,Simon & Schuster, Inc.2021年7月出版,第243頁。

[89]《在俄共(布)莫斯科組織積極分子大會上關于租讓的講話》,《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330頁。

[90]《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2卷3(1953.01-1956,0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第217頁。

[91]《恩格斯致弗里德里希﹒阿道夫﹒左爾格﹒霍博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631頁。

[92]《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47頁。

[93]《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670頁。

[94]參見《兩種根本對立的和平共處政策——六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一版,第29頁。

[95]參見《兩種根本對立的和平共處政策——六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人民出版社1963年12月第一版,第17頁。

[96]參見《關于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九評蘇共中央的公開信》人民出版社1964年7月第1版 第13 -19頁。

[97]本文以建國100年為基本時間立意坐標,故將大致上世紀50-70年代稱為“前三十年”,大致上世紀80年代-2010年稱為“中三十年”,大致本世紀10年代以后稱為“后三十年”,僅為行文方便,并無其它特別含義。

[98]《怎么辦?》,《列寧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295頁。

[99] 《論面目全非的馬克思主義和“帝國主義經濟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修訂版,第777頁。

 

(作者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國家文化安全與建設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商務律師;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