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空軍開訓,對殲20的報道也開始爆發,最牛的是下面這一張圖,我們可以看到殲20戰斗機的進氣道,這個遮擋和美國F-22戰斗機如出一轍,將發動機風扇保護的嚴嚴實實的。
就這個圖而言,我們也可以反過來推算,側面彈倉空間多厚實,下面中央彈倉前段的抬升角度,先說側面彈倉,按照空間來說,側面彈倉極有可能塞2發霹靂10導彈,左右一共4發。
就目前技術而言,假如學美國AIM-9X blockII的數據鏈和高拋彈道技術,導彈射程達到40公里并沒有太大問題,這還不是所有,未來技術更新,假如中國空空導彈技術能趕上美國CUDA迷你導彈。
CUDA導彈長度不到2米,直徑152mm,非常驚人,而且取消了戰斗部,可以做到通過精確撞擊直接命中,這種技術來自于愛國者3的側推小火箭發動機,唯一的疑問是,火箭發動機如何保證足夠長的工作時間。
那么側面彈倉有可能放下3發或者更多數量的小導彈,小導彈射程能達到100公里+級別的話,那就不得了了,就這個角度而言,殲20戰斗機的大機身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無比的作戰潛力!
美國展出的多款小型導彈,性能指標很驚人,最開始,還以為是玩笑,后來想,大家都有這種型號,冠冕堂皇拿出來,是不可能估計惡搞的,不過這個技術進步尺度也太嚇人了,之前還覺得法國米卡導彈太小,結果美國來個更小的!射程還翻番!
CUDA導彈有可能采用無彈翼設計,取消彈翼后,阻力大幅度降低,適于高速遠程飛行,但是機動性不足,該彈的末端攻擊機動依靠頭部的小火箭發動機側推,進行快速機動和攻擊。
CUDA導彈的出現,或許也體現了一個方向,美國新一代戰斗機NGAD,需要2000公里-2500公里的作戰半徑,采用了最先進的變循環發動機技術,能將油耗減少20%以上,同時也采用最先進技術瘋狂壓縮武器尺寸,從而降低彈倉尺寸和空間,也可以縮減飛機的尺寸和重量,最終該機的尺寸,極有可能和殲-20戰斗機大小類似,即使大,也大不了特別多。
某些人設想,高大如中程轟炸機,其笨如豬,或許不一定是真相,新一代戰斗機做成轟炸機樣子,徹底喪失機動性,這是一種可能,對于飛行員來說,戰場是殘酷的,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在機動性上,很難下降,或者大幅度下降,即使激光炮普及,同樣要面對敵人的遠程空空導彈或者防空導彈攻擊。
這是美國海軍新一代戰斗機的一種設想,可以看到尺寸很大,采用了鴨式布局,實際的飛機尺寸不一定會那么大,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現有的航母甲板尺寸,彈射器和攔阻系統性能,飛機最大起飛重量正常33噸左右。
對于空軍戰斗機而言,由于陸地機場跑道和機庫足夠大,所以對于飛機的翼展和飛機長度沒有特別的限制,飛機最大起飛重量沒有特別的限制,尺寸限制僅僅取決于飛機的作戰任務,任務苛刻點,飛機會做的稍大一點,任務寬松點,飛機會縮水一點。
中國和美國在雷達電子技術進行了空前密集的投資,雷達性能獲得飛速提升,尺寸重量不斷下降,未來新雷達,在性能相同的情況下,尺寸可能大幅度下降,這也對設計師縮減飛機尺寸帶來了好消息。
但是糟心的事情和好消息幾乎是并存的,每一代飛機的航電系統都比上一代復雜許多,殲20這一代飛機已經做到了全身雷達滿身攝像機,新一代飛機上,可能會變本加厲,幾乎所有能想到的都加上。
新一代飛機,并不單純是一個戰斗機,也將可能是一個電子偵察機,電子干擾機,空中指揮機(指揮無人機),還可能是一個信息高速處理基站,或者信息發布平臺,作戰效能暴漲,但是研制難度也出奇的大。
最近些年,中國在空空導彈上做了巨大的投資,尤其是全新的高能燃料,還有小型主動毫米波雷達導引頭技術,新型稍小直徑的遠程空空導彈可能裝備下一代殲-20,機腹彈倉導彈裝載量將從4發暴漲到6發,和F-22戰斗機徹底持平,遠程火力增加一半。
這是殲20戰斗機降落的場景,可以看到不少特殊的地方,首先,2個大型十字交叉減速傘放出,同時鴨翼上偏到最大,提供抬頭力矩,保持飛機的抬頭姿態,同時機翼后緣副翼和襟翼都向上偏轉增加抬頭力矩,前緣襟翼收起,兩個垂尾,在這個角度看不清偏轉方向。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飛機僅僅是主起落架接地,在前起落架接地后,鴨翼會開啟減速板模式,鴨翼會立即向下偏轉到60-70度作為大型減速板,輔助減速,這就是殲-20設計獨特的地方。
就目前這個角度,我們可以很清楚看到,戰斗機飛行員仍然可以對機頭前下方有相當好的視角,該機算是中國自主研發戰斗機中,視野最好的一款,就這個角度而言,改成艦載機,也無須大動干戈。
這圖拍的很好,過去比較少見,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主彈倉和側彈倉都打開,座艙打開,登機梯掛在飛機左側,在彈倉下方可以看到圓柱形的龍波透鏡,這也是比較早期批次的特征之一。
碩大無比的座艙蓋,巨大的鴨翼酷似砍刀,機頭在一片黑暗中,但是卻有一種殺氣騰騰的感覺,從這個圖來看,新時代的空軍顯得更加自信,不僅在技術戰術上有了追求,在宣傳上,也自信滿滿。
這一次地面一次性展出了15架,在成飛和貴飛的瘋狂輸出下,破百是很快的事情。
殲-20戰斗機總數在未來會獲得飛速擴張,性能優秀而且價格便宜,每個戰區100架估計很有可能,之前有人預測,在對空型裝備總數超過150-200架之后,熱點方向達成隱身戰機態勢平衡,估計會快速擴展先進對地攻擊能力,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殲-20AS雙座型號。
殲-20戰斗機最讓人感到迷惑的就是飛機的頭盔,前前后后有好幾款,都不太一樣,很多朋友都覺得殲-20應該取消平顯,使用頭盔顯示器完全取代,這種愿望很好,技術上也可以實現,最終會不會取消,還要看飛行員的使用體驗。
最近幾年F-35頭盔的體驗非常不好,很多飛行員都抱怨,不如固定的平顯舒服,尤其在起降和降落階段,圖像延遲大,感受很不爽,就個人看法,頭盔顯示器也不是一個好東西,對飛行員的頸椎很不友好,而且顯示效果也不是特別舒服,最好的模式還是,頭盔上盡量少整花哨,在座艙里面搞全息顯示完事,根據飛行員的需求實時打造3維彩色的圖像。
這是殲20戰斗機夜間起飛,飛機發動機加力噴射出來的明亮火焰很長,最近些年,空軍加強了夜間和惡劣氣象下的訓練,這也是新時代特色,訓練大綱就是作戰大綱,過去中國搞2套,現在和北約標準靠攏,這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這是空軍的殲20飛行員,可以看到都很帥氣,認真看,都很年輕(頭發黑壓壓而且很濃密),飛機技術含量提升巨大,歲數大的飛行員難于駕馭,不僅僅是飛機機動性,而是大量的飛機操作手冊,需要飛行員具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最近幾年,空軍在飛行員的個性化裝備上取得了很大進展,能針對具體飛行員開發專用頭盔,過去就不是這樣,大的大小的小,貼合度并不高,廠家做的幾個套裝,并不能很好滿足用戶要求,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這是殲20最成功的賀歲照,雙機,暗黑背景。
這也是去年年底中航工業發布的殲20美圖,有可能是成飛最后一批交付飛機,可以看到,飛機舵面偏轉有所不同,和之前圖相比,減速傘還沒有解脫,繼續拖著懸空,但是飛機舵面偏轉卻發生了巨大變化。
這是典型的舵面減速模式,鴨翼向下最大角度偏轉提供阻力,飛機機翼后緣舵面也開啟了高阻模式,內側舵面上偏,外側舵面下偏,偏轉角度都是最大極限,以此同時,飛機的兩個傾斜垂尾也向內偏轉,增加阻力。
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到,殲20飛機的減速控制做的很好,飛機剎車,減速傘,幾乎所有能起作用的舵面都加入其中,這就是全新數字化飛控帶來的便利。
這是殲20最新的堅固機堡,采用了全新的抗攻擊技術,抗攻擊能力很強,除了厚厚的機庫頂,也注意到,機堡大門是傾斜設置的,特殊情況下,依靠重量就可以放下。
西方人為殲-20貢獻了很美的三維解剖圖,最近些年殲20在西方的報刊雜志和軍事媒體不斷高頻出現,多次征服西方媒體就說明了一切,殲-20的名聲也不僅僅在航空界,在其他圈子里也火爆起來!
從1840年開始,中華民族陷入了無比黑暗的深淵,外國人看我們如肥碩的肉雞,想吃肉,提著刀隨便過來宰割,這種瘋狂的割肉持續了上百年!尤其是日本的瘋狂,肆意瘋狂屠殺,歷史上曾經輝煌無比的中華民族,瀕臨滅種!
現在呢?洋人沒有膽子動手了,就剩下嘴炮,這一切的轉變,大家都看得到,特別感謝一個人:今天這盛世,可如您所愿,再也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我們再也不受窮了!
所有這一切都是一代代中國人不怕犧牲,不怕勞累,一點點拼出來的,什么是奇跡,這就是奇跡,生在這個時代,倍感驕傲!
文章來源于大水來 ,作者大水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