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近,電影《開羅宣言》一張關于毛澤東的海報引發不小風波。的確,開羅會議是委員長蔣介石參加的重大國際會議,被稱作是二戰時中國外交的高峰。然而,當年中國國民黨總裁、中華民國政府主席、中華民國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在開羅會議上是否真的風光無限?同時,海報上赫然在目的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當時又在忙什么?觀察者網讀者甚至這樣留言:敢不敢把開羅會議的真實情況拍出來?
蔣委員長一開始對參加開羅會議并不熱心
據《蔣介石日記》中的記載,蔣委員長在一開始對于參加開羅會議并不熱心。有文章分析,這既涉及到國力的原因,也參雜著蔣委員長的個人因素。
其一,蔣介石在此前的外交往來中,深感“英國對華之遺棄、俄國對華之嫉妒,……美國對我之藐視與強制”,所以當接獲羅斯福“與其他三國領袖會晤”的邀請后,蔣介石的第一反應是“余以為余之參加不過為其陪襯,最多獲得有名無實四巨頭之一之虛榮,于實際毫無意義,故決計謝絕,不愿為人做嫁衣也。”
其二,蔣的不熱心,也與他對自己外交才能的認知有關。蔣認為自己的個性不適合外交,自己也缺乏熟練的社交手腕。所以曾在日記中一再告誡自己:“今而后,務必少見歐美人員,非萬不得已,不可接見,更不可常見。以余之粗直短拙,應隱藏不露,為國自重也。”
考慮再三之后,蔣介石還是同意參加開羅會議。根據中共元老董必武在《大后方的一般概況》一文的描述,1943年11月18日赴開羅時,蔣介石只帶了20幾個人,其中包括美國在華軍事將領史迪威和陳納德等。而一同參會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帶了海陸空軍負責者和參謀人員及 其他要人一百七十余人,英國首相丘吉爾則以一支戰艦帶了海陸空軍負責者參謀人員經濟外交要人六百多人。蔣委員長在開羅會議之前準備不足很快在琉球問題的討論上表現出來。
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系,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但是再想了半天之后,蔣委員長才回答道,“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占領,然后國際托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這么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往下說。
兩天之后,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復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占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并交給你們管轄?”不過,蔣介石猶豫再三,最后答復道:“琉球的問題比較復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
蔣介石當時為何不要琉球群島呢?據后來跟隨蔣介石到開羅的國民黨官吏們分析,他去開羅,主要是爭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沒有爭琉球的方案,蔣介石認為能將東北、臺灣及澎湖爭回來就足夠了。另一個原因是日本是亞洲強國,蔣介石怕中國得到琉球后,日本日后找中國扯皮,中日兩國再結新怨。
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曾擬訂了一張清單,準備單獨和羅斯福商談。清單內容包括“香港及九龍應該歸還中國并變成自由港”。但在與丘吉爾的談話中,蔣介石并未提及香港、西藏的問題。
因丘吉爾一貫瞧不起中國,蔣介石的對英策略較為謹慎,他計劃對丘吉爾首相談話,除與中英美共同關系之問題外,皆以不談為宜,如美國從中疏散港九問題、西藏問題、南洋華僑待遇問題,則照既定原則應之,即主張九龍租借地應歸還中國,與香港合并為自由港;英對西藏勿再干涉;對華僑應有公允合理之待遇。但不與之爭執,如其不同意,則作為懸案暫時擱置。”
換句話說,一方面,蔣對促使英國放棄其殖民利益不抱期望;另一方面,蔣也不想因此在開羅會議上與英國交惡。
羅斯福總統在會議期間征求蔣介石的意見,是否要廢除日本天皇制度。蔣介石說,這涉及日本政體問題,應該留給日本人民自己決定。關于對日本的軍事占領,羅斯福認為中國應該在對日軍事占領上擔任主要角色。但是蔣介石認為,中國尚不具備這項重大責任的條件。這項任務應該在美國的領導下執行,如有必要,中國可作為輔助力量參加此項工作。
43年開羅會議時,蔣介石被請為座上賓和英美并列。為什么僅僅兩年后,當雅爾塔會議召開時,在會議內容明確涉及中國根本重大利益的時候,美蘇英國家都選擇性的遺忘中國?原因不難分析,開羅會議時蔣介石并沒有想象的風光無限。
那么,并未參與開羅會議的中共領導人此時又在忙什么?
根據《毛澤東年譜》(1893-1949年)記載,1943年11月13日—11月27日,毛澤東正在陜甘寧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而開羅會議的召開時間是1943年11月22日—11月26日,正好同陜甘寧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疊。這場會議繼續批評了陳紹禹(王明)在十年內戰時期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和在抗戰初期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
而開羅會議的最后一天,1943年11月26日,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勞動英雄模范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和第三屆生產展覽會同時開幕。毛澤東和陳云、林伯渠參觀了陜甘寧邊區第三屆生產展覽會 ,毛澤東還邀請勞動英雄座談。朱德、彭德懷、林伯渠、賀龍出席了陜甘寧邊區第一屆勞動英雄模范生產工作者代表大會大會并講話。
在電影《開羅宣言》片花中有一幕,蔣委員長對于是否參加開羅會議有些畏畏縮縮說:“我得去”。這段細節基本反映了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的心態。而毛主席大手一揮豪氣指出,“三巨頭會議,必須做出一個決議,一個有利于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決議!”
回頭再看,不可否認,毛澤東在抗戰中的表現堪稱開羅會議的隱形巨頭,而且,毛當時的一舉一動或許已經在向建立一個新中國邁進。
(綜合自新華網、北方新報、騰訊歷史頻道、《國家人文歷史》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開羅宣言》海報爭議背后:蔣介石兩度拒收琉球 沒敢談香港問題
2015-08-2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